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年级上册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48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②丈夫..之冠也:③母命.之:④以顺为正.者:⑤富贵不能淫.:⑥贫贱不能移.:⑦威武不能屈. :⑧居天下之广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天下之广居.:之:①丈夫之冠也:②父命之:③母命之:④妾妇之道也:⑤与民由之: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之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的市场之中被选拔出来。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备的才能。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女通“汝”,意思:你。
②丈夫..之冠也:古今异义,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③母命.之:古今异义,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④以顺为正.者:古今异义,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⑤富贵不能淫.: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⑥贫贱不能移.: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动摇。
⑦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⑧居天下之广居.: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居所,住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居:①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动词)②居天下之广居.: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之:①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父命之:代词,指“男子”③母命之:代词,指“女子”④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⑤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②得志:实现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教学设计(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第1课时《富贵不能淫》一、导入新课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疏通文意1.生词注解(1)居天下之广居(前一个“居”为“居住”的意思,动词;后一个“居”为“住所”的意思,名词)(2)富贵不能淫(使昏乱)(3)贫贱不能移(使改变)(4)威武不能屈(使屈服)2.翻译句子(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三、整体感知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①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②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③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3.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并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方志敏。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②丈夫..之冠也:③母命.之:④以顺为正.者:⑤富贵不能淫.:⑥贫贱不能移.:⑦威武不能屈. :⑧居天下之广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天下之广居.:之:①丈夫之冠也:②父命之:③母命之:④妾妇之道也:⑤与民由之: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富贵不能淫》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女通“汝”,意思:你。
②丈夫..之冠也:古今异义,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③母命.之:古今异义,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④以顺为正.者:古今异义,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⑤富贵不能淫.: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⑥贫贱不能移.: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动摇。
⑦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⑧居天下之广居.: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居所,住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居:①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动词)②居天下之广居.: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之:①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父命之:代词,指“男子”③母命之:代词,指“女子”④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⑤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②得志:实现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几年级的课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
走向灭亡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