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
REVIEW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的流行病[1-2]。
糖尿病病患者的寿命的增加、基数大、糖尿病的控制不佳及本身糖尿病所导致的血管损伤、代谢障碍、细胞因子与增殖因子的作用、神经凋亡等原因[3]。
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逐年增加,DR可导致视网膜发生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及视网膜血管闭塞等改变[4],其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致盲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DR的诊断就显得愈发重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基于分频去相干血管成像(Split-Spectrum Amplitude Decorrelation Angiography,SSADA)的算法获得的血管成像[5]。
相比较于传统血管荧光素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其具有无创、高速、精确的优点,并且OCT-A具有分析量化视网膜脉络膜血管面积及固定范围血流指数的特点,已经成为了诊断DR重要的检查方法,因此了解OCT-A的机制有利于DR的诊治,本文就OCT-A 在DR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 OCT-A的技术原理OCT-A是基于检测血流来构建视网膜血管网图像的一种快速成像方式[6]。
该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中存在流动的红细胞,对同一平面进行反复的相干光层析扫描;通过SSADA算法,获取视网膜上每个点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由于不同时间由血流灌注红细胞在血管内运动和静态周围组织之间产生的图像对比来检测变化信号;并据此在同一位置重复采集OCT图像来获取和计算,进行血管结构的三维重建,通过en face的形式逐层显示眼底血管的图像。
通过评估对数个OCT图像之间信号差异,可识别血液(血流)中红细胞流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较大变化所致图像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王贺1,2,陈臻21. 大理大学研究生院,云南大理 671003;2.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云南昆明 650032[摘 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的提高而上升,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1. 介绍 OCT 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用于对生物组织进行非侵入式的显微观察。
该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可以在几微米的分辨率下获取组织的三维结构信息,具有成像速度快、无损伤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OCT 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OCT 技术在眼科领域是最早得到应用的领域之一。
通过OCT技术,医生可以获得眼部组织的高分辨率断层扫描图像,可以实现对视网膜、虹膜、晶状体等部位细微结构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早期诊断眼部疾病,如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并且可以进行眼部手术的导航和监控。
3. OCT 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头号健康问题之一,而OCT技术能够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动脉血管内膜的微小变化,从而提供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OCT技术结合了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技术的优点,成为了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含量、评估血管内膜细胞层和纤维盖膜破裂的理想工具。
4. OCT 技术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各种疾病在皮肤上都会留下不同的病变,而OCT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皮肤组织成像,对皮肤癌、疤痕、慢性溃疡等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OCT技术也在皮肤整形美容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皮肤表层的剥脱术、皮肤移植术等。
5. OCT 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神经科学研究需要对神经元和神经通路进行微观观察,而OCT技术可提供三维高分辨率的神经组织成像,有助于研究神经疾病的机制和治疗。
OCT技术还可以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提供对脑组织结构的实时监测和引导。
6. OCT 技术在牙科领域的应用OCT技术具有对硬组织进行非侵入性成像的能力,因此在牙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牙医高清观察和评估牙齿的微观结构,有助于早期发现牙齿病变,如龋齿、牙体牙髓病等,并且可以辅助牙科手术的准确定位和操作。
7. 总结通过对OCT技术在不同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介绍,可以看出该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供高分辨率、无损伤的组织成像,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医学信息,有望为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8章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指利用光纤干涉仪和近红外线光源,通过成像光纤导丝提供冠状动脉的二维横截面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
OCT技术最早应用于眼科相关检查,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血管内成像技术,分辨率高达10μm。
2001年第一次应用冠状动脉内OCT技术进行检查。
OCT 具有超高的图像分辨率,可以达到10~15微米,比血管内超声(IVUS)要高l0倍,所以被称为是体内的组织学显微镜,相关数据见表1。
每年全球约有2000多万人突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心脏性猝死等心脏疾病。
罪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以及继发的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引起ACS的主要启动机制。
因而,研究斑块破裂的机制,对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准确识别以及探索有效稳定易损斑块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脏介入药物支架的患者应用这种“显微镜”可以准确评价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6个月以上的内膜增生情况,并做出抗血小板药物持续时间的日程表,评价支架的远期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OCT可精确地对易损斑块进行鉴别,在评价药物或介入治疗对斑块及血管形态的影响、支架扩张、贴壁情况及内膜增生程度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一、OCT的成像原理OCT技术是以近红外线为光源,通过比较光从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组织反射后回到测量导丝的时间进行成像。
由于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现有电子设备不能直接测量,需要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进行成像,因此被称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利用宽带光源的短程相干特性对活体组织内部结构断层成像,似于超声成像,都是通过测反射或散射回来的信号回波来获得物体的形貌图像, OCT用的是红外线而非声波。
OCT系统可以产生超短光脉冲或低相相干光波,发射到样品上,用光线被反射回的时间或回波延迟时间来测量距离,回波强度用来描绘深度。
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一、引言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是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用于检测眼部疾病和病变,如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
它通过利用光学干涉技术和高分辨率成像,提供了非侵入性、快速、高精度的眼部图像。
本文将详细介绍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原理、工作方式和临床应用。
二、原理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原理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
它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测量被测物体内部的光学反射和散射情况,从而获取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
1. 光学干涉技术光学干涉技术是光学中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测量方法。
它基于光波的干涉现象,利用波的叠加原理来获得被测物体的信息。
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中,光源发出的光线被分为两束:一束是经过样品后的被测光,另一束是参考光。
这两束光线在探测器上会产生干涉。
2. 高分辨率成像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利用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能够在眼部组织中获得细微的结构信息。
首先,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一个分束器分成两束,一束经过被检测组织,另一束经过参考光路。
然后,两束光线分别被反射回来,经过分束器重新合并,进入探测器。
探测器测量两束光线的干涉强度,并将数据转换为图像。
三、工作方式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基准在开始扫描之前,需要建立基准。
这需要将参考光源对准探测器,并通过调整参考光路的光程差来获得干涉峰。
2. 扫描扫描过程中,光线从光源发出,经过分束器分成两束。
一束经过样品,另一束经过参考光路。
两束光线再次合并后进入探测器。
3. 数据处理探测器测量两束光线的干涉强度,并将数据转化为图像。
此时,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会生成一系列的横截面图像,以显示眼部组织的内部结构。
4. 分析和解读通过分析和解读生成的图像,眼科医生能够评估眼部组织的状态,并检测异常情况,如病变、水肿、出血等。
四、临床应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眼科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1. 黄斑变性检测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疾,会导致视力模糊和中央视野缺损。
SS-OCT(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一种高性能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主要用于对人体内部进行三维成像和病变检测。
它基于光学相干层析原理,通过扫描光源在光谱范围内连续波长的变化,获取不同深度组织的反射信号,从而实现对组织结构的成像。
SS-OCT 的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光源:SS-OCT 使用一种特殊的扫频激光源,其输出波长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
这种光源可以获得不同深度的组织反射信号,从而实现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
2. 光学系统:SS-OCT 系统主要包括光源、分光器、扫描单元和探测器等部分。
分光器将扫频光源分成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另一束作为探测光。
扫描单元负责调整探测光在组织中的深度,以便获取不同深度的反射信号。
探测器接收参考光和探测光之间的干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3. 信号处理: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放大、滤波和模数转换等步骤,最终得到数字化的干涉信号。
计算机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出不同深度的组织结构信息。
4. 图像重建:计算机根据组织结构信息,采用一定的算法对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可视化的三维断层图像。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扫描数据,可以观察到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SS-OCT 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实时动态监测等优点,在眼科、皮肤科、神经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SS-OCT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渐成为生物医学影像领域的一个热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
其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当前医学上应用广泛的一项技术。
OCT技术是基于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特性来实现对生物组织表面和内部结构的成像技术,具有无创、非侵入性的优点。
本文将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做详细的介绍。
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历程OCT技术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于1991年提出。
随着此后相关研究的推进,OCT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开始被广泛应用。
OCT技术主要通过对光源的发射和反射信号的检测来完成对人体生物组织成像。
光源通过生物组织后,将被组织中的不同反射部位所反射,形成一系列反射光波。
通过控制光源和检测器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对反射光的信号处理,可以获取到生物组织内部的高分辨率影像信息。
OCT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上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早期,OCT技术主要用于建立眼部疾病的诊断,如黄斑裂孔、青光眼、眼底病变等。
此外,OCT技术也可以用于皮肤和口腔科等领域的疾病诊断。
近年来,随着OCT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1.眼科领域OCT技术在眼科领域应用广泛,由于眼部组织的透明性和特殊结构,OCT技术能够很好地对眼部疾病进行诊断。
通过OCT技术,可以实现眼内部的成像,包括视网膜、巩膜、葡萄膜、玻璃体等。
其中,对于黄斑部位的成像十分重要,可以对黄斑区域进行定量分析和定位,从而实现对一系列黄斑疾病如黄斑裂孔、黄斑变性的早期认识和诊断。
2.皮肤病诊断OCT技术早期主要应用于眼科领域,随着OCT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皮肤是人类最大的器官之一,皮肤的成像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OCT技术,可以实现皮肤层次成像,不仅可以获取皮肤深层组织结构,还可以获得皮肤病变信息,如荨麻疹、湿疹、皮肤肿瘤等。
光学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创新与进展引言:生物医学检测是一项重要的领域,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人体健康状况,并对疾病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
光学成像技术作为生物医学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非侵入性、高分辨率和实时性等优势,近年来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和进展。
本文将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多光子显微镜和荧光成像技术等几个方面探讨光学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创新与进展。
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的创新与进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无创、无痛、高分辨、高对比度的微创生物组织成像技术。
它通过测量光的干涉来获取生物组织的微观结构信息,从而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结构的三维成像。
近年来,OCT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创新与进展不断涌现。
首先,OCT技术在眼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例如,OCT可实现对角膜层、虹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眼部组织的高分辨成像,为眼部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手段。
此外,OCT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也有了重要突破,可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术前评估和术中导航。
其次,OCT技术在皮肤病学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常常出现各种问题。
OCT技术的高分辨率和实时性使其成为皮肤病学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通过OCT技术,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皮肤的超微结构特征,例如毛囊、皮脂腺和微血管等,进一步帮助他们进行早期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最后,OCT技术在心血管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OCT技术的高分辨率和实时成像能力使其成为心血管病变评估的理想工具。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OCT技术,成功实现了心脏血管壁的断层成像,并用于评估斑块的稳定性、血栓形成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多光子显微镜技术的创新与进展多光子显微镜技术是一种具有高分辨、非侵入和非线性特性的显微成像技术,通过在生物组织中激发多个光子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来实现成像。
多光子显微镜技术的创新与进展不仅提高了成像分辨率和深度,还扩展了其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领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新检测方法促进医学影像领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无创的光学成像技术,可在高分辨率下生成人体组织的横截面图像。
近年来,OCT在医学影像领域发展迅猛,不断推动医学影像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新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方法正在不断涌现,为医学影像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种新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方法是多光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Multibeam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MBOCT)。
传统的OCT只能获取单一光束的断层图像,而MBOCT可以同时获取多个光束的图像,提高了成像速度和精度。
MBOCT能够高速扫描并获取大范围的图像,有助于快速诊断和治疗,并提高医疗效率。
另一种新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方法是多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Multimod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MM-OCT)。
MM-OCT结合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其他成像技术,如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散斑成像。
通过多个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MM-OCT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医学影像,为医学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除了MBOCT和MM-OCT,还有一种新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方法是多波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Multicolo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MCOCT)。
传统的OCT使用单一波长的激光,而MCOCT使用多个波长的激光,可以提供更多的光学信息。
MCOCT能够对不同颜色的组织结构有更好的分辨能力,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些新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方法在医学影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们可以用于眼科领域,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眼部疾病,如青光眼和黄斑变性。
传统的OCT在眼科诊断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MBOCT、MM-OCT和MCOCT 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眼科影像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为眼科医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综述与进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眼底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刘艺星1,张月玲2# (1.承德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二科,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眼科检查手段,凭借其无创性、高分辨性等优点得到眼科医生的青睐,在眼科疾病的诊治及随访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尤其是眼底疾病,本文旨在对OCTA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等常见的眼底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无需注射造影剂的新型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可以高分辨率识别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运动信号,对活体组织中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血管循环进行成像。
自问世以来,其凭借便捷、非接触性、无创伤性、可重复性好、立体成像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在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变化、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检测以及随访、科研等方面具有巨大价值。
以往,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被认为是诊断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均为有创检查,且造影剂的注入可能引起检查者出现呕吐、过敏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且血管荧光素的渗漏、着染等影响观察结果,相比于FFA和ICGA而言,OCTA可帮助我们甄别疾病病变层次,为研究探索视网膜微血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潜力。
1OCTA的原理OCTA的工作原理是在视网膜上对同一位置进行重复快速的连续B扫描,探测眼底血管中红细胞的运动,分析处理扫描的全部信息,再将所得到的图像整合即得到完整的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图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学诊断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眼科领域,眼科医生们需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更精确、更全面地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
其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就是眼科医生们所广泛采用的一种诊断手段。
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通过激光束与眼部组织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散射光信号,来非侵入式地全息地扫描眼部各个层面的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
和普通的超声成像、CT、MRI等成像技术不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无辐射、无侵入等优点,能够为眼科医生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的帮助。
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医学中的应用1、视网膜层面成像视网膜是眼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结构,如果视网膜出现异常,往往会导致眼部视力的下降或失明等严重的后果。
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通过扫描视网膜层面,非常清晰地了解到视网膜的内部结构,包括感光细胞的分布、血管的走向等等,这对于眼科医生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2、角膜层面成像角膜是眼部的另外一个组织结构,它是完成眼睛对外光的折射和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眼科医生们可以非常准确地了解到角膜的厚度、曲率等参数,这对于眼科医生们诊断和治疗各种角膜病变都有很大的帮助。
3、聚焦层面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对眼部表层和深层进行成像,从而能够发现并确定各种眼睛疾病的位置和范围。
而且,这项技术的成像精度和速度很高,有助于医生更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已经被眼科医生们广泛采用,但是该项技术仍有一些缺陷,例如成像深度不够、不良反应等等。
因此,未来就需更多的人去投入到研究和改进这项技术上来,以使它能为医生们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眼科诊疗服务。
同时,在这个领域里也需要加强不同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例如,需要眼科专业人士与光学与电子工程、光电子等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合作,以获得最新的技术支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一、概述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微创血管内成像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冠脉介入医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提供了更加丰富信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为近几年新兴的冠状动脉内成像模式,自2000年哈佛大学的IK Jang教授首次应用于冠状动脉内的检查以来,OCT以其检查的安全性和极高分辨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开创了冠状动脉内检查新的里程碑。
二、OCT的种类及组成OCT系统主要由光源、参照镜和光电探测器所组成。
目前,该成像系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时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TD-OCT();另一种是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FD-OCT)。
而目前应用的OCT成像系统主要是FD-OCT,临床使用的是M4(C7)。
三、OCT的原理OCT是采用低相干技术,利用波长为1300nm左右的近红外线的光波作为光源,通过分光器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样本光束和参照光束,采用距离相同的参照光束和样本光束反射波相遇后的产生的光学相干现象,用光波反射时间和光波延迟时间来测量距离,光波强度代表深度,经计算机处理成信号后,从而获得组织图像。
OCT是分辨率最高的血管内成像技术,其分辨率接近10µm,比IVUS 大约高10倍,能清晰的分辨血管内组织,被誉为“体内组织学显微镜”。
四、OCT的成像优点和缺点1、OCT的成像优点①具有无辐射、非侵入、高分辨率及高探测灵敏度等特点;②可清晰显示内膜下的病变或斑块,识别易损斑块、稳定斑块、血栓、钙化、夹层、支架及支架表面的内膜增生和支架内再狭窄,因此,在评价斑块的性质、介入治疗的指导、再狭窄机制临床研究和疗效评价方面,有着其独到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2、OCT的成像缺点①OCT组织穿透力较差,仅为1-2mm,而且不能穿透红细胞,因此,需要通过冠脉内注射造影剂排空血液;在有冠脉病变的情况下,常常不能观察到冠脉外膜及冠脉外病变情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在眼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是近年来进入眼科的又一项新技术,它是集现代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等各领域最新成就于一体的眼科诊断设备[1]。
对活体视网膜进行横切面断层成像。
具有非接触性、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及高分辨率等特点。
近年来在眼科临床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眼部健康体检中对黄斑区病变、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黄斑裂孔、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2]。
现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在眼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健康体检;视网膜;黄斑区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65-021oct的成像原理huang等人[3]在1991年首先对oct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观察生物组织的断层成像技术,该技术采用超级发光二极管(sld)或钛蓝光源产生的红外线做光源,利用弱相干光干涉的基本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弱相干光的后向反射或后向散射能力,产生明暗灰阶变化的oct图像[4]。
具有安全性高,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信噪比高,数据量大、信息丰富,三维重建等特点。
2oct在眼部检查中的优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是一种在活体、无创的、显微水平的光学影像学检查方法[5],在视网膜检查,尤其是黄斑区活体解剖结构的检测、眼底疾病定位和定性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眼底平面影像与断层影像的区别眼底平面影像是将外界光线投射到眼底以后,将眼底各层组织结构的反光和阴影相互叠加,同时汇集到一个横的截面上,形成一幅二维的眼底平面图像。
各种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都属于眼底平面影像。
眼底断层影像是将光波(或超声波)投射到眼底后,光波(或超声波)在穿透眼底各组织的同时陆续形成反射,形成一幅二维的影像,反映的是组织一个断面的影像。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是一种非损伤性、非接触性、在活体上对视网膜的细微结构进行横截面扫描的检查方法,它的工作原理类似超声波,是用光波代替声波,利用低相干光对生物组织进行断层扫描,并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数字,经计算机处理,再以图形或数字形式显示,提供量化诊断指标。
正常黄斑
OCT
黄斑裂孔黄斑囊样水肿OCT可以提供视网膜包括黄斑、视盘的断层图像,能清晰显示视网膜及脉络膜不同层次的结构并能对其细微结构进行客观、定量的测量和分析,能实时在活体上动态观察疾病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可清晰显示组织交界面的结构改变,如视网膜与玻璃体、脉络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间等细微病理改变。
可对青光眼、黄斑裂孔、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可靠、有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