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6
电梯的历史发展电梯是一种通过垂直运输人员或物品的机械设备。
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电梯的早期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电梯的发展历史,以及电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 早期起源在人们的生活中,垂直运输一直是一个挑战。
早期的电梯启发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起重装置,如木质滑轮和绳索。
这些装置用于将物品从一层运输到另一层,但并不适用于人员运输。
直到公元19世纪初,人们才开始意识到电梯在人类生活中的潜力。
2. 早期电梯的发展早期电梯的发展主要源自工业革命时期的需求,特别是在工厂和矿井等环境中。
这些电梯主要采用蒸汽和液压技术,并且容纳人员数量有限。
然而,它们的出现为电梯在后来的发展中奠定了基础。
3. 提升速度的改进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梯的提升速度得到了改进。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电梯开始采用电动机和钢索替代旧有的动力系统。
这使得电梯的运行更加高效和安全。
此外,提升速度的改进还使得电梯成为高层建筑的必备设施。
4. 操控技术的创新随着对电梯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开始开发新的操控技术。
引入电子操控系统,使得电梯的运行更加精确和可靠。
此外,安全技术的发展,如超载保护和应急制动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能。
5. 提升质量的改进过去的几十年中,电梯制造商注重提升电梯的质量和舒适性。
通过改进电梯的设计、加强材料的使用以及提升电梯的外观和内饰,电梯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 现代电梯的作用如今,电梯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它们在高层建筑、购物中心、公共交通站点等场所广泛应用。
电梯的发展不仅使得人们的垂直运输更为便捷,也促进了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7.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梯的未来也将充满令人兴奋的前景。
智能电梯、无绳电梯以及磁悬浮电梯等新技术在研发中,并有望在未来几十年内得到应用。
这些创新将进一步提升电梯的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
总结:通过对电梯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电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电梯的毕业论文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成为城市中不可避免的存在。
而电梯作为高楼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安全。
本篇毕业论文将围绕电梯展开探讨,从电梯的历史、作用、安全以及维护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电梯的历史电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的古希腊人使用人力滑轮将人和物品提升至较高的位置。
而真正意义上的电梯则出现在19世纪初,当时的电梯主要用于运送物品,其采用的是蒸汽引擎或者人力作为动力源。
到了19世纪末,电梯逐渐普及,此时的电梯也有了安全门、电梯门等现代化的设计。
二、电梯的作用电梯作为现代城市高楼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其作用不言而喻。
首先,电梯可以节省人们的时间和体力,同时提高温馨度和便利程度。
其次,电梯适用于各种身体条件的人,比如残障人士、老年人等。
再次,电梯附设的安全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
三、电梯的安全电梯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无论是在运行过程中还是停留的楼层,电梯故障都有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电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电梯部件的安全性:电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都受到各种部件的影响,因此电梯的每个部件都需要经过专业的检测和维护,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2)电梯的运行状况:电梯的运行状况也是影响其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电梯运行过程中的颠簸、摇晃、停滞时间过长等情况都会增加安全隐患。
(3)电梯所在楼层的安全:电梯所在楼层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乘客在电梯外部发生意外,需要在每个电梯出入口附设安全门或者护栏等安全措施。
四、电梯的维护为了确保电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电梯的维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电梯的维护主要分为预防性维护和修复性维护两种,其中预防性维护是电梯运行中必须实行的措施。
预防性维护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周期性维护:即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检测其部件是否正常运转或是否需要更换。
(2)日常维护:包括对电梯的周围环境清理、电梯内部和外部卫生清洁、清理电梯门等等。
电梯毕业论文电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垂直交通方式,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电梯的历史发展、工作原理、安全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电梯的历史发展电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人们用简单的机械设备来进行垂直运输。
然而,真正的电梯是在19世纪末由Elisha Graves Otis发明的。
Otis的发明引入了一个安全装置,当电梯绳索断裂时,它能够自动停止并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二、电梯的工作原理电梯的工作原理基于一系列复杂的机械装置。
当乘客按下楼层按钮时,电梯控制系统将计算出最优路径,并派遣合适的电梯来接送乘客。
然后,电梯将运行至目标楼层,乘客顺利出入电梯。
电梯的驱动力来自电动机和钢缆系统,它们协同工作以使电梯上下移动。
三、电梯的安全性尽管电梯是一种安全的交通工具,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发生事故。
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电梯配备了多种安全装置,例如紧急刹车、过载保护设备以及火警探测器等。
此外,电梯也需要定期的维护检查,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出行。
四、电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梯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电梯将更加智能化和环保。
例如,电梯可以使用节能灯、太阳能板以及能量回收系统来减少对能源的需求。
此外,智能化的电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传感器和网络连接等技术实现更高效的运行和管理。
总结:电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便捷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通过分析电梯的历史发展、工作原理、安全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电梯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电梯在未来将会拥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有信心相信,未来的电梯将更加高效、智能和安全。
(字数:400)。
电梯发展史
电梯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电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6年中国古代的赵国,作为王宫中的交通设施,运用了人力驱动的原理。
但直到19世纪末,电梯才出现在美国。
第一部电梯于1854年在纽约装置好,但是由于缺乏安全保护措施,电梯曾经面临过一些危险和问题。
直到1861年,有人发明了安全刹车,才让电梯发展走向更加安全,从而促进了电梯的推广和应用。
到了20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1920年代,液压电梯出现了,这一技术使得电梯可以适用于高层建筑并且又更加安全。
在1930年代,电动扶梯开始广泛使用,并被用作商场、写字楼等室内交通工具,使得人们不再需要爬楼梯。
到了1960年代,电梯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微型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梯运行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大大缩短等待时间,同时对电梯的安全和监听等方面也有了更为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随着对建筑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现代电梯也趋向于更加节能、环保和智能化。
现代电梯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满足不同场合和需求。
总的来说,电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设计初步、安全保护、智能化和环保等不同的阶段。
在未来,电梯可能会更进一步,实现自动驾驶和更高效、智能的运行。
同时,对于电梯的安全监管管理,也需保持
持续不断,使电梯变得更加人性化、舒适化和安全化,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快捷、便捷的选择。
电梯发展历史标题:电梯的发展历史电梯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它的出现和演进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带您回顾电梯的发展历史,展示电梯技术在不同时期的变革与创新。
1.早期起源与简单机械升降器电梯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使用简单的机械装置来实现升降运输。
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常用绳索和滑轮系统操纵升降平台,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电梯雏形。
2.第一台蒸汽驱动电梯的诞生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推动使电梯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
1823年,英国工程师伦敦·沃特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驱动的电梯。
这项发明为后来电梯的自动化提供了基础。
3.电力时代与安全改进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电力驱动的电梯开始在城市中普及。
1889年,美国工程师E·O·奇利安(E.O.Chiland)发明了安全制动器,大大提高了乘坐电梯的安全性,从此人们对于电梯的信任度大幅提升。
4.高层建筑与液压升降机的出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摩天大楼的兴起对电梯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液压升降机应运而生,它采用液压系统驱动,能够垂直运输乘客和货物,并且在高层建筑中表现出色。
5.电子控制技术与智能化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梯控制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引入电子控制元件,如微处理器和传感器,使得电梯运行更加智能化和高效。
现代电梯不仅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紧急呼叫、故障检测和远程监控,还提供了更高的乘坐舒适度和运行效率。
6.绿色与节能的未来趋势如今,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绿色电梯成为了行业的发展方向。
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如再生制动、光伏发电和能源回收系统,为电梯行业带来了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总结起来,电梯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简单机械装置到现代智能化系统的演变过程。
通过技术创新和安全性的提升,电梯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电梯行业继续朝着更加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很久以前,人们就会运用一些原始的升降工具来运送人和货物,这些升降工具的驱动力一般是人力或畜力。
到19世纪初,在欧美开始用蒸汽机作为升降工具的动力。
1845年,第一台液压驱动升降机研制成功,液压驱动的介质是水。
尽管升降机被一代代富有革新精神的工程师们进行不断改进,然而真正被工业界普遍认可的升降机仍未出现,直到1852年世界第一台安全升降机的诞生。
1852年,美国纽约杨克斯的机械工程师奥的斯先生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安全升降机。
1857年3月23日,奥的斯公司在纽约为一座专营法国瓷器和玻璃器皿的商店安装了世界第一台客运升降机。
1862年,奥的斯公司采用单独蒸汽机控制的升降机问世。
1878年奥的斯公司在纽约百老汇大街155号安装了第一台水压式乘客升降机,这是以直流电动机为动力的世界第一台电力驱动升降机,从此诞生了名副其实的电梯。
自从电梯系统提出15-20年,它已经逐步演变成如今高科技的现代化设施。
两个现代化项目的主要问题通常是:现有设备的可靠性已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不能满足乘客的流量,因此也增加了旧体制的交通处理能力。
而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突飞猛进,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
在这些高层、大规模建筑中为满足乘客流量过多的需要一般都安装了多部电梯。
传统的电梯电器控制系统是一个继电器控制系统。
它有诸多缺点,例如:电路复杂,故障率高和可靠性较差;以及极大的影响了电梯的运行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用电梯群控系统对建筑物内的多部电梯进行管理调度,协调各电梯的运行,提高电梯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因此,研究和制造智能化、高效的电梯群控系统能满足规模越来越庞大的现代建筑群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备受工业界的关注。
另外电梯的电气系统由拖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
在传统的电气控制系统中采用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由于触点多、故障率高、可靠性差、体积大等诸多缺点,正逐渐被淘汰。
目前的电梯设计中一般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它具有功能变化灵活,编程简单,故障少,噪音低等优点。
电梯的发展历程电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解决了人们上下楼梯的麻烦,使得楼房的高度不再受限制。
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电梯的发展历程吧。
电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公元前336年,古希腊工程师阿奇米德制造了一种简单的起重装置,用于在尼科波利斯(现今意大利的塔兰托市)附近的一个监狱中。
这种装置是由一个抽水机,通过绳索运行的篮子和一个人去操作控制的。
尽管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梯,但它为后来的电梯发明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燃气涡轮发明家史蒂文·斯图尔特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梯。
然而,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这台电梯只能通过人力拉动进行运行。
从那时起,电梯的发展取得了快速进展。
1811年,英国人约瑟夫·布莱内尔发明了一种由煤气进行驱动的蒸汽电梯。
这种电梯运行状况良好,但由于煤气爆炸的危险,使用起来并不安全。
1861年,一位名叫艾尔宾·斯通的美国工程师发明了一种采用液压系统驱动的电梯。
这种电梯的优点是行驶平稳且运行速度较快。
但是,这种液压系统需要庞大的空间和昂贵的维护,因此并不适合大多数建筑物。
1880年代,一位名叫埃尔奇·史密斯的工程师发明了一种采用钢索和重力驱动的电梯。
这种电梯使用了一种称为“安全装置”的重要发明,保证了电梯运行过程中安全性。
同时,史密斯还在电梯中加入了自动电动操作系统,使得电梯更加方便快捷。
20世纪初,发明家奥托·普劳特发明了一种新型电梯驱动系统,即电动曳引机。
这种新技术使得电梯的运行更加高效和安全。
此外,普劳特还发明了多部分电梯和负载均衡系统,进一步改进了电梯的性能。
到了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梯更加先进。
电梯开始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无需人力操作,提高了乘坐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此外,一些高层建筑还开始采用双层和多层电梯,提高了垂直交通的效率。
如今,电梯已经成为大型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速电梯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快速地上下楼,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效率。
高楼电梯知识点总结图一、电梯的发展历史电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电梯是由人力推动的,用来提升和降低货物和人员。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电梯的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蒸汽动力驱动的电梯。
随着电力技术的成熟,电梯逐渐从蒸汽动力转向了电力驱动,从而实现了更高速度和更大承载量。
20世纪初,液压电梯和电动驱动的牵引电梯开始出现,并成为主流。
而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电梯如磁悬浮电梯等也开始逐渐投入使用。
二、电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 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由电动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轿厢和轿厢内装置、悬吊装置、轨道和轨道附属构件等组成。
电动机:驱动电梯上行和下行,通常采用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
传动系统:将电动机的动力输出传递给轿厢,通常采用钢丝绳或液压系统。
控制系统:控制电梯的启停、速度调节、门开关等功能,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轿厢和轿厢内装置:负责载客和货物,包括轿厢门、内部按钮等。
悬吊装置:将轿厢与传动系统连接,支撑和导向轿厢的上下运动。
轨道和轨道附属构件:支撑和引导轿厢的运动轨迹。
2. 电梯的工作原理电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动机驱动、传动系统传递动力、控制系统控制运行和轿厢的载客和货物。
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电动机通过传动系统驱动轿厢上行或下行,同时控制系统对电梯的启停、速度调节等进行控制,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三、电梯的类型和用途1. 根据用途分类根据用途不同,电梯可以分为乘客电梯、货物电梯、医用电梯、观光电梯、住宅电梯等。
乘客电梯主要用于载客运输,货物电梯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医用电梯主要用于医院内的病人及医疗设备的运输,观光电梯主要用于景区或高楼大厦的观光,住宅电梯主要用于住宅楼的客运。
2. 根据驱动方式分类根据驱动方式不同,电梯可以分为液压电梯、牵引电梯、机房式电梯、机器械式电梯、磁悬浮电梯等。
液压电梯通过液压系统实现上行和下行,牵引电梯通过电动机驱动钢丝绳实现上行和下行,机房式电梯的机器设备设在轿厢的上端或建筑的楼顶,机器械式电梯的机器设备设在井道的一侧,磁悬浮电梯则是通过磁力悬浮技术实现上下行。
电梯简介一·电梯产品的隶属关系依据2009年国务院修订后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和起重机械均隶属涉及人们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机电类特种设备”。
电梯包含:1做垂直运行或倾斜角不大于15度的电梯2作斜面运行的自动扶梯3做平面运行或倾斜角不大于12度的自动人行道二·电梯产品的发展简史1、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公元前2800年古埃及为建筑金字塔,曾使用过用人力驱动的升降机械。
2、公元1765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后,1858年美国研制出以蒸汽为动力、并通过带传动和涡轮减速装置驱动的蒸汽梯。
3、1878年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发明了水压梯。
4、随着水压梯的发展,淘汰了蒸汽梯,后来又出现了采用液压泵和控制阀以及直接柱塞式和侧柱塞式结构的液压梯,至今液压梯仍然为人们所采用5、电梯得到广泛使用是因为采用了电力作为动力。
18世纪末出现了电动机,随着电动机技术的发展,19世纪初开始使用交流异步单速和双速电动机做动力的交流单速和双速电梯,特别是双速电动机的出现,显著改善了电梯的工作性能,因此在速度0·63m/s以下交流双速电动机做动力的电梯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采用。
6、20世纪初美国奥的斯首先采用直流电动机做动力,生产出以槽轮式驱动的电梯,为后来的高速度,高行程电梯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奥的斯为纽约市102层的摩天大楼制造和安装了74台速度为6·0m/s的电梯。
7、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PC和微机成功运用到电梯电气控制系统后,电梯产品的质量和运行效果取得显著提高,运行速度已经高达10m/s以上。
8、我国使用电梯历史悠久,从1908年上海汇中饭店等一批高层建筑安装了第一批电梯,到新中国成立全国各地已有数百台,上海天津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几家电梯修配厂。
9、新中国成立后才在上海、天津、沈阳、西安、北京、广州等地建立电梯制造厂。
10、我国50年代开始批量生产电梯,60年代开始批量生产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历史上第一部安全升降梯。
从那以后,升降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奥的斯的名字而命名的电梯公司也开始了她辉煌的旅程。
150年以来,她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亚洲和中国领先的电梯公司。
生活在继续,科技在发展,电梯也在进步。
电梯的材质由黑白到彩色,样式由直式到斜式,在操纵控制方面更是步步出新-手柄开关操纵,按钮控制,信号控制,集选控制、人机对话等,多台电梯还出现了并联控制,智能群控;双层轿箱电梯展示出节省井道空间,提升运输能力的优势,变速式自动人行道扶梯大大节省了行人的时间;不同外形的扇形、三角形、半棱形、圆形观光电梯则使身处其中的乘客的视线不再封闭。
一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翻天覆地的是历史的变迁,永恒不变的是电梯提升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承诺。
据统计,我国在用电梯34.6多万台,每年还以约5万~6万台的速度增长。
电梯服务中国已有100 多年历史,而我国在用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却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我国电梯技术水平已与世界同步。
100多年来,中国电梯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对进口电梯的销售、安装、维保阶段(1900~1949年),这一阶段我国电梯拥有量仅约1 100多台;②独立自主,艰苦研制、生产阶段(1950~1979年),这一阶段我国共生产、安装电梯约1万台;③建立三资企业,行业快速发展阶段(自1980年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共生产、安装电梯约40万台。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装电梯市场和最大的电梯生产国。
2002年,中国电梯行业电梯年产量首次突破6万台。
中国电梯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第3次发展浪潮正在掀起。
第1次出现在1986~1988年,第2次出现在1995~1997年。
我国电梯年产量增长里程碑见下表。
我国电梯年产量增长里程碑年份里程碑实际年产量/万台1983 突破5千台 0.511986 突破1万台 1.131993 突破2万台 2.411998 突破3万台 3.022001 突破4万台 4.672002 突破6万台约6.201900年,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通过代理商Tullock & Co.获得在中国的第1份电梯合同——为上海提供2台电梯。
世界电梯发展史发布时间:2011-3-20 10:17:32 阅读: 896次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也简称为电梯)、倾斜方向运行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的总称。
有了电梯,摩天大楼才得以崛起,现代城市才得以长高。
据估计,截至2002年,全球在用电梯约635万台,其中垂直电梯约610万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约25万台。
电梯已成为人类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人员运输工具。
人们对电梯安全性、高效性、舒适性的不断追求推动了电梯技术的进步。
很久之前,人们就使用一些原始的升降工具运送人和货物。
公元前100年前后,我国古人发明了辘轳,它采用卷筒的回转运动完成升降动作,因而增加了提升物品的高度。
公元前236年,希腊数学家Archimedes设计制作了由绞车和滑轮组构成的起重装置。
这些升降工具的驱动力一般是人力或畜力。
19世纪初,在欧美开始用蒸汽机作为升降工具的动力。
1845年,威廉汤姆逊研制出1台液压驱动的升降机,其液压驱动的介质是水。
尽管升降工具被一代代富有革新精神的工程师们进行不断改进,然而被工业界普遍认可的升降机仍未出现,直到1852年世界第1台安全升降机诞生。
1889年,升降机开始采用电力驱动,真正出现了电梯。
电梯在驱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经历了直流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单速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双速电机驱动控制,直流有无齿轮、无齿轮调速驱动控制,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交流变压变频调速驱动控制,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驱动控制等阶段。
19世纪末,采用沃德-伦纳德系统驱动控制的直流电梯出现,使电梯的运行性能明显改善。
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驱动的电梯,后来槽轮式(即曳引式)驱动的电梯代替了鼓轮卷筒式驱动的电梯,为长行程和具有高度安全性的现代电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上半叶,直流调速系统在中、高速电梯中占有较大比例。
1967年,晶闸管用于电梯驱动,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的电梯出现在1983年,变压变频控制的电梯出现,由于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舒适感和节能等特点迅速成为电梯的主流产品。
电梯发展史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也简称为电梯)、倾斜方向运行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的总称。
有了电梯,摩天大楼才得以崛起,现代城市才得以长高。
一.世界电梯发展简史很久之前,人们就使用一些原始的升降工具运送人和货物。
公元前1100年前后,我国古人发明了辘轳,它采用卷筒的回转运动完成升降动作,因而增加了提升物品的高度。
公元前236年,希腊数学家Archimedes设计制作了由绞车和滑轮组构成的起重装置。
这些升降工具的驱动力一般是人力或畜力。
19世纪初,在欧美开始用蒸汽机作为升降工具的动力。
1845年,威廉?汤姆逊研制出1台液压驱动的升降机,其液压驱动的介质是水。
尽管升降工具被一代代富有革新精神的工程师们进行不断改进,然而被工业界普遍认可的升降机仍未出现,直到1852年世界第1台安全升降机诞生。
1889年,升降机开始采用电力驱动,真正出现了电梯。
电梯在驱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经历了直流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单速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双速电机驱动控制,直流有无齿轮、无齿轮调速驱动控制,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交流变压变频调速驱动控制,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驱动控制等阶段。
19世纪末, 采用沃德-伦纳德系统驱动控制的直流电梯出现,使电梯的运行性能明显改善。
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驱动的电梯,后来槽轮式(即曳引式)驱动的电梯代替了鼓轮卷筒式驱动的电梯,为长行程和具有高度安全性的现代电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上半叶,直流调速系统在中、高速电梯中占有较大比例。
1967年,晶闸管用于电梯驱动,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的电梯出现。
1983年,变压变频控制的电梯出现,由于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舒适感和节能等特点迅速成为电梯的主流产品。
1996年,交流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驱动的无机房电梯出现,电梯技术又一次革新。
由于曳引机和控制柜置于井道中,省去了独立机房,节约了建筑成本,增加了大楼的有效面积,提高了大楼建筑美学的设计自由度。
电梯发展史四第一节世界电梯行业发展简史很久之前人们就使用一些原始的升降工具运送人和货物。
公前1100年前后我国古人发明了辘轳它采用卷筒的回转运动完成升降动作因而增加了提升物品的高度。
公前236年希腊数学家Archimedes设计制作了由绞车和滑轮组构成的起重装置。
这些升降工具的驱动力一般是人力或畜力。
19世纪初在欧美开始用蒸汽机作为升降工具的动力。
1845年威廉?汤姆逊研制出1台液压驱动的升降机其液压驱动的介质是水。
尽管升降工具被一代代富有革新精神的工程师们进行不断改进然而被工业界普遍认可的升降机仍未出现直到1852年世界第1台安全升降机诞生。
1889年升降机开始采用电力驱动真正出现了电梯。
电梯在驱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经历了直流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单速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双速电机驱动控制直流有无齿轮、无齿轮调速驱动控制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交流变压变频调速驱动控制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驱动控制等阶段。
19世纪末,采用沃德-伦纳德系统驱动控制的直流电梯出现使电梯的运行性能明显改善。
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驱动的电梯后来槽轮式(即曳引式)驱动的电梯代替了鼓轮卷筒式驱动的电梯为长行程和具有高度安全性的现代电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上半叶直流调速系统在中、高速电梯中占有较大比例。
1967年晶闸管用于电梯驱动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的电梯出现。
1983年变压变频控制的电梯出现由于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舒适感和节能等特点迅速成为电梯的主流产品。
1996年交流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驱动的无机房电梯出现电梯技术又一次革新。
由于曳引机和控制柜置于井道中省去了独立机房节约了建筑成本增加了大楼的有效面积提高了大楼建筑美学的设计自由度。
这种电梯还具有节能、无油污染、免维护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电梯在操纵控制方式方面的发展经历了手柄开关操纵、按钮控制、信号控制、集选控制等过程对于多台电梯出现了并联控制、智能群控。
如今世界各国的电梯公司还在不断地进行电梯新品的研发、维修保养服务系统的完善力求满足人们的对现代建筑交通日益增长的需求。
电梯论文毕业论文电梯:现代城市的垂直交通利器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它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本文将从电梯的历史背景、技术原理、设计与安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一、电梯的历史背景电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使用的是由人力驱动的简易升降机。
随着科技的进步,19世纪末,蒂沃利·多尔和埃尔默·奥特斯发明了第一台真正的电梯,开创了电梯工业的先河。
20世纪初,电梯开始在城市中广泛应用,成为高层建筑的必备设施。
二、电梯的技术原理电梯的运行原理主要依靠电动机、钢丝绳和导轨等关键部件的协同作用。
电动机通过驱动轮带动钢丝绳的升降,使电梯舱体沿着导轨垂直运行。
同时,电梯还配备了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等,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三、电梯的设计与安全电梯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功能,更重要的是为了提供舒适、安全的乘坐体验。
在设计方面,电梯的内部空间应充分考虑人性化因素,如舒适的座椅、明亮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等。
此外,电梯的外观设计也逐渐成为建筑物的一部分,与建筑风格相协调。
安全是电梯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电梯应配备多重安全装置,如紧急停止按钮、火灾报警系统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此外,电梯的维护和保养也至关重要,定期检查和维修可以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四、电梯的发展与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电梯制造商和技术人员正在不断研发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例如,目前已经出现了多梯联控技术,可以实现多台电梯的协同运行,提高运行效率。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梯可能会进一步智能化。
例如,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无需按下按钮,电梯会自动辨识乘客并运行到相应楼层。
此外,电梯还有望实现能源节约和环保,如利用再生能源驱动电梯运行。
电梯发展史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也简称为电梯)、倾斜方向运行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的总称。
有了电梯,摩天大楼才得以崛起,现代城市才得以长高。
一.世界电梯发展简史很久之前,人们就使用一些原始的升降工具运送人和货物。
公元前1100年前后,我国古人发明了辘轳,它采用卷筒的回转运动完成升降动作,因而增加了提升物品的高度。
公元前236年,希腊数学家Archimedes设计制作了由绞车和滑轮组构成的起重装置。
这些升降工具的驱动力一般是人力或畜力。
19世纪初,在欧美开始用蒸汽机作为升降工具的动力。
1845年,威廉?汤姆逊研制出1台液压驱动的升降机,其液压驱动的介质是水。
尽管升降工具被一代代富有革新精神的工程师们进行不断改进,然而被工业界普遍认可的升降机仍未出现,直到1852年世界第1台安全升降机诞生。
1889年,升降机开始采用电力驱动,真正出现了电梯。
电梯在驱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经历了直流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单速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双速电机驱动控制,直流有无齿轮、无齿轮调速驱动控制,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交流变压变频调速驱动控制,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驱动控制等阶段。
19世纪末, 采用沃德-伦纳德系统驱动控制的直流电梯出现,使电梯的运行性能明显改善。
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驱动的电梯,后来槽轮式(即曳引式)驱动的电梯代替了鼓轮卷筒式驱动的电梯,为长行程和具有高度安全性的现代电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上半叶,直流调速系统在中、高速电梯中占有较大比例。
1967年,晶闸管用于电梯驱动,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的电梯出现。
1983年,变压变频控制的电梯出现,由于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舒适感和节能等特点迅速成为电梯的主流产品。
1996年,交流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驱动的无机房电梯出现,电梯技术又一次革新。
由于曳引机和控制柜置于井道中,省去了独立机房,节约了建筑成本,增加了大楼的有效面积,提高了大楼建筑美学的设计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