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话说温州-四面八达的交通
- 格式:pdf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21
四年级下册《话说温州》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中, 温州本土的学生多一些, 部分是外地学生。
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 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有部分学生对温州的地理地貌, 气候特点有点儿了解, 但不够透彻。
学生上课随心所欲、多动, 没有纪律观念;有的注意力不集中, 貌似安静, 实质游离等。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进行必要的教育, 及时纠正, 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解温州的人情风貌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面向全体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 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营造互帮互助, 共同的良好环境。
二、全册教材分析:本学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为指导, 本着让中小学生了解温州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的目的, 使小学生认识到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 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本土精神资源。
三、全册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 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领会温州人“走出去, 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
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认知:初步认识温州的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 了解温州人在二十多年改革发展中, “闯世界、创市场”的创业历程。
四、单元目标:1.自然地理环境(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地处山坳与江海之间, 平原缺乏, 懂得温州山水培育了温州人的两种精神:“站得稳”的精神和“走出去”的精神, 领悟自然环境与瓯越文化形成的内在联系。
(2)认识温州气候特点:多梅雨, 多台风, 气候温湿, 时序分明, 旱涝不断, 懂得温州的天时涵养了温州人性格特征:勤劳、紧性、敬事、认真, 具有承受困难的耐性和韧劲,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抗御自然灾害所激发的内在创造力, 领悟由此形成的性格上的双重组合。
2、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一课时公路教学目标:1.了解公路的总体发展情况,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建设。
2.感受到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建成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改善了投资环境。
教学重难点:通过体验性学习,发现家乡公路的发展与发达。
教学过程:1.读图表(1)阅读书上家乡公路图标,算一算各种公路所占的数据。
(2)比较各种公路占家乡公路数的情况。
(3)说一说家乡公路的总体发展情况。
2.乘坐直达快客(1)请坐过直达快客汽车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2)模拟乘坐直达快客汽车。
(3)谈谈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大概经过的县(市、区)。
(4)介绍2010年完工的诸永高速温州段公路。
3.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1)今昔对比:昔日公路高低不平,经常堵车,经常出交通事故,交通不便,怕出门,人们常说“汽车跳,温州到”。
今日温州全市实现二小时的公路圈,浙江省内实现四小时的公路圈,现在的交通不仅方便又安全,而且要建设绿色通道,达到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宜人,体现生态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学生谈感受:(3)小结: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建成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改善了投资环境。
4.拓展内容:寻找自己居住附近、或本村、本街道、本区的交通发展状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铁路教学目标:1.认识金温铁路、甬台温、温福动车组铁路,知道起点、终点,以及沿途有多少个停靠站。
2.了解建设金温铁路起步是艰难的,建造是艰辛的,体会到金温铁路的建成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增强荣誉感,激发了家乡的建设用于拼搏的精神。
3.感受甬台温、温福动车组铁路建成后,对家乡旅游、经济发展的改变。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金温铁路的建成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增强荣誉感,激发为家乡的建设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过程:1.认识金温铁路(1)看图说说金温铁路的起点、终点各在哪里,沿途经过哪些停靠站。
(2)请坐过金温铁路旅客列车的同学说说,坐在列车上看到什么,要经过多少山洞,坐在列车里的感觉怎样。
一、家乡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变更教学目的:1.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展简洁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更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更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学生依据数据和地图分析和比拟气温的变更。
教学过程:1.导入(1)谁知道今日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导入课题——气温的变更2.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3)视察百叶箱,并进展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⑤百叶箱里的气温柔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4)谁知道气象台的状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1)想一想:温度计应当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拟适宜,怎么挂?(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更:①一天测气温几次②什么时候测(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更折线图,分析气温变更的规律。
(1)视察课本第36页上图,200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拟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柔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2)视察课本第36页下图:200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更折线图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留意些什么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更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如今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如今什么时候?(3)仿照制作气温变更折线图①学生仿照12月8日的气温变更折线图,做出自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4)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制作的气温变更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更的规律第二课时梅雨教学目的:1.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