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五行系统对照表
- 格式:doc
- 大小:325.00 KB
- 文档页数:8
年柱论命的星学、历学解释-有关⽔⼟同宫、⽕⼟同宫(转)⼀、疑问的起源四柱论命当中,可能最容易被⼈忽略的,也往往是令⼈迷茫的,我想,应该就是,这个命主到底应该⽤五⾏中的那个来代表,定⽴六亲。
纳甲巫法⽐较简单,也有很好的唯⼀性,那就是这挂所属本宫五⾏。
可是四柱就头疼多了。
到底该⽤⽇⼲呢,还是年⼲呢?⽤了⽇⼲,如果有相合的天⼲出现,那该⽤哪个五⾏呢?到底能不能成化呢?没有成化,到底化过去多少呢?等于说,还没有来得及定⽴六亲格局呢,就已经被⼀堆问题困扰的不得前⾏了。
如果四柱是⼀个⽅程,那有没有更好⼀些的算法、解法来处理呢?我们知道汉字最⼤特点就是多义性,因其具有形、⾳、意、像四⼤要素,故⽽⼀个字可以表达的信息很多,⽤处也很多。
这既是优点,但有时也会带来困扰。
⽐如当天⼲地⽀⽤于计数、计时的时候,当他们排列在四柱系统中的时候,到底那个天⼲只是表达时间的概念,还是同时也在表达着其他内涵,那些额外的信息中,哪些才是更本质的?《⼦平真诠评注》⼀书中,引⽤了皇帝内经《素问》中但⼀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虽然作者只是作为参考收录了⼀段,并认为那个只是⼀个参考,对四柱之学并⽆多⼤⽤处。
但,真的如此吗?尤其后来看到《星命抉古录》⼀书中,有提到四柱之学实则源于古时的星学与历学,天⼲化⽓、地⽀三合、四柱纳⾳都出于历法与观星。
再后来,我因为对纳⾳的兴趣,⽽查录了⼀些书籍,⽐如《梦溪笔谈》中关于⾳乐的记载,周礼中关于⾳乐的⼀些资料,后来进⼀步查阅了⼀些古时历法⽅⾯的资料,并碰巧发现了⼀些关于河洛书图的⽂档,我想,也许我找到了⼀些五⾏最本源的信息。
就在这个帖⼦⾥与⼤家分享讨论下吧⼆、纪元的开始关于五⾏的最早记载应该源于这段,⼤家经常听闻的话:天⼀⽣⽔,地六成之。
那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定是天⼀⽣⽔,⽽不是天⼀⽣⽊、⽣⽕呢?尤其当我想起,被《⼦平真诠评注》收录的那段《素问》中的话时,忽然有了些触动,现摘录于此:丹天之⽓,经于⽜⼥戊分;黅天之⽓,经于⼼尾⼰分;苍天之⽓,经于危室柳⿁;素天之⽓,经于亢氐昴毕;⽞天之⽓,经于张翼奎娄.所谓戊⼰之间,奎璧⾓轸,乃天地之门户也.戌亥之间,奎璧之分也;⾠⼰之间,⾓轸之分也.故五运皆起于⾓轸.甲⼰之岁,戊⼰黅天之⽓,经于⾓轸,⾓属⾠轸属巳,其岁⽉建,得戊⾠⼰巳,⼲皆⼟,故为⼟运.⼄庚之岁,庚⾟素天之⽓,经于⾓轸,其岁⽉建,得庚⾠⾟巳,⼲皆⾦,故为⾦运.丙⾟之岁,壬癸⽞天之⽓,经于⾓轸,其岁⽉建,得甲⾠⼄巳,⼲皆⽊,故为⽊运。
清华简八《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解析子居/2019/07/24/756/中国先秦史网站2019年7月24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收有《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篇,据整理者说明:“本篇由七支简组成,简长约四十一.六厘米,宽约〇.六厘米。
据简背划痕,第三、四简,第四、五简之间有缺简,其他基本完整。
原无序号,无标题,现题据文意拟定。
本篇据内容可分为四组:第一组是一年中八个节气的推算,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不同,有助于研究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第二组讲酸甘苦辛咸五味的功效,相关内容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等古医书;第三组是五祀、五神与五行的相配;第四组讲述木火金水土五行各自的特点。
”笔者认为,整理者所说《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篇(后文简称《八气五味》),或许只是一种杂抄性质的内容,由于并无传世文献可资整体比对,所以各简是否确属同一篇文章,并无很直接的证据。
按排序来看,整理者所说四组,其实也可以分为两大类或三大类。
分为两类的话,节气各简为一类,五味、五神、五祀、五行为另一类。
分为三类的话,则天时节气为一类,地有五行对应五味为一类,人有五神对应五祀、五行为一类。
由此也可以看出,各简可能只是一种知识储备型的片段抄录,与清华简其他篇章的记事、论理风格完全不同。
【宽式释文】自冬至以算六旬,发气。
自发气之日二旬又五日,木气竭,进退五日。
自竭之日三旬又五日,甘露降。
自降之日二旬又五日,草气竭,进退五日。
自草气竭之日二旬又五日,不可以称火。
又一旬,日南至。
又六旬,白露降。
又六旬,霜降。
又六旬,日北至。
……为敛,甘为缓,苦为固,辛为发,咸为淳。
……帝为五祀,玄冥率水以食于行,祝融率火以食于灶,句余亡率木以食于户,司兵之子率金以食于门,后土率土以食于室中。
木曰唯从毋拂,火曰唯适毋违,金曰唯断毋纫,水曰唯流毋止,土曰唯定毋困。
【释文解析1】自 (冬)至以(算)六旬(發)(氣)〔一〕,自(發)(氣)之日二旬又五日木(氣)渴(竭)〔二〕。
十二时辰与24时对照表子时(夜半):下午十一时至夜一时。
丑时(鸡鸣):夜一时至三时。
寅时(平旦):夜三时至五时。
卯时(日出):晨五时至七时。
辰时(食时):上午七时至九时。
巳时(隅中):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午时(日中):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
未时(日日失):下午一时至三时。
申时(晡时):下午三时至五时。
酉时(日入):下午五时至七时。
戌时(黄昏):下午七时至九时。
亥时(人定):下午九时至十一时。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简介:天干地支ti a n^ n zh i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 为、乙(y)丙(bi n)丁(d i n)戊(wu)>己(j )庚(ge ng、辛(x i )壬(r n)癸(gu)十二地支:子(z )丑(ch 、寅(y n)卯(mdo)、辰(ch旳)巳( s )午(wd)未(wei)>申(shen酉(yb)戌(xu)>亥(h c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1] ------------------------- 子: 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早在公元前 2697 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 z)丑(ch 6)寅(y n)、卯(mdo)、辰(ch en)、巳( s )午(wu)>未(wei)申(sh e n 酉(y 6 U、戌(xo)亥(hC、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 3,除以 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
(公元前的年份则用 58-“年份数除以 60的余数”后计算)也可以天干:年份出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 3 为负,则 +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 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
若余数— 3 为负,则 +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水一北斗与四时八极关系口令一六太一北斗二十八宿关系口令一气灵布场口令六气灵成象口令水阴阳五气口令坎气灵场态类性口令坚五行气内蕴关系凛五行气内化关系寒五行气机制属性关系操五行气物化关系肃五行气生化关系静五行气所主关系严贞阴阳造化功能关系凝冽五行与时令关系冰雹阴阳违逆关系
夜半地球自转与太阳关系冬太阳辐射场的关系水气太阳系五大气态关系北天地磁场与地球自转关系
壬癸二十八宿与太阳关系
寒地球自转公转与太阳关系环境气候关系玄天地、日、二十八宿关系黑日光分解与水气关系北宫北极星与二十八宿关系水星行星与太阳关系水运五气生化与四时关系
水运临子(丙子)一天阳之气口令冬胜夏天阳制约关系盐五物味气属性关系圆事物外显性状关系下人与空间关系藿菜气类性关系栗果气类性关系藏
天地气消长关系
坎万物阴阳气灵象数理类性关系北斗星每月所指向及黄道十二星座位置关系申酉坤无极太极生化关系口令宇宙信息与生命节律关系子亥五星六十年中宿位与天气主气关系。
解密六十甲子纳音前言社会广泛流传《甲子纳音口诀》。
如下:学界称之为“谜”。
中国古史上,许多学者试图破解、结果是越解越糊涂。
譬如,《沈括·梦溪笔谈》说:“六十甲子有纳音,鲜原其意。
盖六十律旋相为宫法也。
……纳音之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此《汉志》语也。
此律吕相生之法也。
”--沈括那些文字是望文生义地从律吕角度破解,结果得出结论说:“甲子乙丑金,与甲午乙未金虽同,然甲子乙丑为阳律,阳律皆下生;甲午乙未为阳吕,阳吕皆上生。
六十律相反,所以分为一纪也。
”他那个说明和结论等于什么也没说:不过是用自己的话重复了一遍口诀,而那口诀是什么意思和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还是没说明白。
当今,有些学者研究出了公式计算而得到甲子排列对应的五行,可他们也没说明“甲子纳音”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也没能说明五行对应的各个数字又是什么意义。
譬如,网媒上流传着一个长久没有得到回答的问题:“我得到了‘金箔金’,跟‘海中金’有什么不同?”那些学者回答不了。
于是,一些搞“命理”的名人和所谓“算命”出版物说:海中金是海底宝藏,金箔金是首饰风光。
然而,纳音之“金”是五行,并不特指某种物品、更不是说宝藏首饰之类。
由于甲子纳音流传方式多是“命理”,于是,一些宣传人员就试图把甲子纳音列入“伪科学”和“封建迷信”而置于政治死地;可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根本就没看懂甲子纳音、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纳音是干什么用的;可他们还是抡起了政治棍子、试图把纳音打死。
其实,纳音方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里的一部分,代表作之一是宋初道家陈希夷的《紫微斗数》。
民间早有人说明了纳音方法就是天文历法推算,说明了陈希夷对古典天文历法学的贡献远超过欧洲哥白尼等人。
可直到现在,官媒学界还是没有领会,还是把《紫微斗数》及其纳音法作为“命理”看待。
前些时候,根据网友来信要求提问,本人发了《纳音:隐蔽了千年的中国奇葩》,说是看看反馈如何来分享自己的相关知识和看法。
如今兑现承诺。
必须说明的是:·包括纳音方法在内的《紫微斗数》实际上是天文历法核对推算方法。
山西省导游考试《导游基础》知识要点————————————————————————————————作者:————————————————————————————————日期:山西省导游考试《导游基础》知识要点一、中国的历史文化1、猿人的阶段2、古人阶段(3、新人阶段(p2)4、氏族公社分为母系和父系两个衔接的阶段。
(p2)5、“龙山文化”是最著名的父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存。
(p3)6、三大部落群及其分布:7、“英雄人物”:8、文明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山西省历史概要1.早在180万年前,山西是尧、舜、禹的故乡。
2.山西已发现的旧石器地点及遗址达300多处,著名有西侯度文化、科河文化、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峙峪文化、下川文化、薛关文化。
3.山西古代传说故事:4.尧、舜、禹是递相禅让的三位圣人:(p18)5.山西的由来6.“三晋”:公元前453年,韩国、赵国、魏国被称为三国。
7.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平遥的日升昌。
8.“三晋文化”系统是以华夏文化之“晋”文化为核心,容纳游牧文化及佛教为代表的印度、希腊文化,长期形成一种别具风格的文化系统。
9.山西体现三教和合一的两个著名人物:吕洞宾和关羽。
(32)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天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p23)2.阴阳五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阴日天君男夫父刚雄强上动暖前脏阳月地臣女妻子柔雌弱下静寒后腑 3.五行、五色、五方、五脏、五音对照表:五行五色五方五脏五音土黄中脾宫金白西肺商木青东肝角火红南心微水黑北肾羽4.五行相生相克:5. 八卦的符号名称及所象征的基本自然现象:(p34)6.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
7.太庙:天子的祖庙,又称诸侯的始祖庙,也叫太庙。
8.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9 . 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称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