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共35页
- 格式:ppt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35
第五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一、传承词、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行业词、外来词现代汉语的词汇极其丰富,从其组成的来源看,包括传承词、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行业词和外来词。
(一)传承词传承词是指古代、近代汉民族语言词汇中流传下来而为现代汉语词汇所承接的词。
简单地说,就是历史沿用的词。
传承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占据大多数。
传承词有的历史很长,因为古今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许多基本上是一样的。
其中不少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例如表示自然现象名称的有:“风、雨、雷、电、星、云、水、火、山、土、天、地”等;表示动作行为的有:“出、来、入、立、射”等;表示性质状态的有:“大、小、多、少、新、旧、黄、白、黑、老”等。
传承词中也包括一些历史上从其他民族借来的词。
例如“葡萄、苜蓿、师子(狮子)”等是西域借词,“站、胡同、蘑菇”等是蒙古语借词。
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一些佛教用语进入了汉语词汇。
例如“佛、塔、僧、尼、菩萨”等。
明、清时代,西洋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近代汉语里出现了西方语言的外来词,例如“公司、赤道、温带、亚热带、地球、鸦片”等。
这些都流传了下来。
传承词中各个词的地位与作用是不一样的。
其中有为数不多的词处于核心位置,我们可以称其为根词。
根词历史久远,地位稳固,流行地域广,为全民族所共同理解、运用。
根词作为语素,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例如“地”,由它构成的复合词,以及再由这个复合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杂的复合词就很多。
如“地点、地步、地理、地方、地方戏、地方志、地方主义”等。
根词,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二)新造词新造词是指古代、近代汉语词汇中没有,历史进入现代以后创造出来的新词。
新造词是和传承词相对而言的,它们一起成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主要部分。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社会、科学技术和人的思想观念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反映新事物、现象的词不断产生。
近百年来,汉语词汇增加的速度超过了以前的几千年。
现代汉语语法词汇构成一、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单位。
1. 语素。
- 定义: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例如“天”“地”“人”等单音节语素,“琵琶”“葡萄”等双音节语素(这两个词中的每个字单独没有意义,合起来才有意义)。
- 语素的分类。
- 按音节分类。
- 单音节语素:如“山”“水”“日”等,在汉语中占多数。
- 双音节语素:像“蝴蝶”“沙发”等。
- 多音节语素:例如“巧克力”“奥林匹克”等。
- 按语素的构词能力分类。
- 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如“人”,可以单独说“人来了”,也可以组成“人民”“人间”等词。
- 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能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位置可前可后,如“民”,能组成“人民”“民众”等词。
-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如“阿”,只能放在名词前面组成“阿姨”“阿爸”等词。
2. 词。
- 定义: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例如“我吃饭”中的“我”“吃”“饭”都是词。
- 词的分类。
- 实词。
-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如“学生”“桌子”“思想”等。
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一般不能受副词修饰。
-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存在变化等的词。
像“跑”“想”“有”等。
动词能受副词修饰,多数能带宾语。
-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高大”“干净”等。
形容词能受副词修饰,不能带宾语(有少数形容词如“红了脸”中的“红”是词类活用现象)。
-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如“一”“二”“第一”等。
-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分为物量词(如“个”“只”“条”)和动量词(如“次”“回”“趟”)。
- 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词。
如“我”“你”“他”“这”“那”等。
- 虚词。
-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语气等意义的词。
例如“很”“都”“才”等。
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对词汇的再认识第一节词汇的内容一、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二、词汇的内容和范围(一)词的总汇1.基本词汇特点:①普遍性②稳固性③产生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成为产生新词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成单纯基本词的词素,如“人”作为词素构成了“人”这一基本词,同时“人”作为词素又可以参与构成许多其他的合成词,从而形成它的能产性;另一方面是由合成词充当的基本词,当它被社会广泛使用并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之后,它就会以整体的形式转化成为合成词素,并参与创制新词。
稳固性不能和历史悠久完全等同起来,因为许多非基本词也同样可以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
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词如果没有普遍性仍不可能成为基本词,同样一个并非具有悠久历史的词,但它某个历史发展阶段内具有普遍性,并进而形成了它的稳固性,那么它也有可能进入到基本词汇中来。
2.一般词汇①历史上承传下来的固有词②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新词③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的古语词④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⑤受外族语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1)音译词——直接模仿外语词的语音形式,再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它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产生新词。
(2)形兼音译词——书面上直接借用外语字母的形式,再将其读音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其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形成为汉语的外来词。
(3)音加意译词——把已经汉化了的音译成分和原外语词的意义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外来词。
(4)形加意译词——把直接借用的代表汉语词的字母形式,用汉语语音加以汉化后,再和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外来词。
(5)音意兼译词——在外语词汉语语音化的基础上,巧妙地把一个音节用汉语的与之语音相近意义相关的汉字来表示,这些汉字从形式上看很像组成该词的汉语词素。
(6)意译词——在外语词的基础上,借鉴其意义,然后用汉语的词素和组词规则形成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