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9扁鹊治病
- 格式:docx
- 大小:341.42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及赏析《扁鹊治病》课文原文:从前,有个名医叫扁鹊。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公。
他仔细地看了看蔡桓公,说:“您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如果不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不相信,说:“我身体很好,没有什么病。
”扁鹊走了以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的。
”蔡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蔡桓公还是不相信自己有病。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说:“您的病现在已经到了肠胃里,再不治疗,就危险了。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蔡桓公,转身就跑。
蔡桓公觉得很奇怪,派人去问扁鹊。
扁鹊说:“病在皮肤上,用热水敷一敷就可以治好;病在肌肉里,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汤药还可以治好;但是,病一旦深入骨髓,我就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只好逃跑了。
”五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鹊,但是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
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扁鹊治病》赏析: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扁鹊三次劝说蔡桓公治病,但蔡桓公始终不信,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无法医治的故事,寓言式地揭示了防微杜渐、及时诊治的重要性。
首先,文章塑造了扁鹊这位聪明、细心、负责任的医生形象。
他能够准确判断蔡桓公的病情,并多次提醒他及时治疗,体现了医者的高尚职业精神。
其次,蔡桓公的形象则是一个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人物。
他对扁鹊的警告置若罔闻,甚至怀疑医生的诊断,这种盲目自信和忽视健康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最后,课文通过蔡桓公的悲剧,告诫人们要重视身体健康,对于疾病的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也教育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味坚持自己的看法。
总的来说,《扁鹊治病》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文章,它以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我们传递了珍视生命、预防为主、及时治疗的重要观念。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懂得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理,认识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了解寓言1、看图猜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介绍扁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词语。
3、辨析生字,指导书写。
肠:与身体有关。
烫:温度很高。
汤:能喝的。
书写:蔡。
4.通过读课文,谁知道这篇文章写得是扁鹊和谁的故事?(蔡桓公)。
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在讲什么?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一)感受“医术高明”1、默读课文,用“____”划出能体现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扁鹊通过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情,真不愧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二)感受“医德高尚”医术如此高明的神医扁鹊为什么还会让蔡桓公死去呢?难道是他不想给蔡桓公治病吗?(不是)是蔡桓公拒绝治疗,他劝蔡桓公了吗?几次劝说?(三次)请用双横线划出扁鹊劝蔡桓公治病的句子。
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说蔡桓公,你认为,扁鹊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医德高尚)四、桓公之死,追根溯源1、既然他是这样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名医,结果大王蔡桓公还是死了,究其最终根源是——蔡桓公拒绝治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蔡桓公拒绝治疗的句子。
交流汇报:第一次: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看插图。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傲慢、不以为然)那你能带着这种自以为是,不以为然的语气读读这段话吗?(指名读)(评价)第二次: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扁鹊治病》教材分析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
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选编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2、词句解析。
(1)“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
”“派人去请扁鹊”。
这些句子,前几个句子都以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己有病而生气、愤怒。
后来他的“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己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
(2)“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前后不过月余,蔡桓公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
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
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管蔡桓公的态度怎样,几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劝戒他及时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
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以请学生回顾一下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如果有条件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这则寓言故事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医术高超的扁鹊,固执己见的蔡桓公;且人物对话较多,因而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扁鹊治病》教案一等奖1、《扁鹊治病》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扁鹊治病》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3、明白这则寓言故事阐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①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举手。
在故事中学习,在故事里成长,从故事中有所收获。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2、齐读课题扁鹊治病。
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成学习目标。
二、设疑读文,明确任务1、学完第一课时,同学们的收获肯定很多。
谁来回答神医扁鹊为谁治病?治病的结果呢?2、设疑:既然病人死了,作为医生,扁鹊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成立一个调查小组。
我自告奋勇任组长。
行吗?三、研读课文,阅读感悟1、直奔主题,调查的重点扁鹊治病的经过。
2、(出示调查记录表)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调查表中病情记录的填写。
从这三次的诊断记录上,你看出什么?(看来,病情在不断地发展,一次比一次严重。
)(一)扁鹊劝说过渡:于是,扁鹊是一再劝说蔡桓公治病。
咱们的调查指向扁鹊。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劝说蔡桓公治病的语言?用﹏勾画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投影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请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
我们依次读一读这三次劝说,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1)病情越来越严重。
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越来越严重的病情表现出来?(2)你还发现了什么?扁鹊一次比一次担心,心里非常着急。
一、教材分析《扁鹊治病》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扁鹊治病救人的故事。
课文通过扁鹊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教育学生学习扁鹊的敬业精神和为人民的健康付出的努力。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扁鹊的医德和医术,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的医德和医术;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医学、尊敬医生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习扁鹊的敬业精神和为人民的健康付出的努力。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的医德和医术。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的医德和医术。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扁鹊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扁鹊的医德和医术。
3. 学习生字词: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组内交流、游戏等方式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的医德和医术。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扁鹊的敬业精神和为人民的健康付出的努力,培养尊敬医生的情感。
6. 课后作业: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古代医学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扁鹊的医术和医德。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扁鹊治病》教学说课稿(精选4篇)《扁鹊治病》教学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扁鹊治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
本单元以“故事长廊”为主题展开。
《扁鹊治病》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3、教学时间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我把本课确定为一课时完成。
4、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病历单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思维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
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由轻到重的过程,进而明白防微杜渐的含义,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学法、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学法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部编版小学语文《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赏析:《扁鹊治病》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喻老》。
这篇课文通过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生动地揭示了防微杜渐、及时就医的重要道理。
首先,课文通过扁鹊的四次诊断,展现了疾病从腠理、肌肤、肠胃到骨髓的发展过程,形象地说明了疾病的由轻到重、由表及里的演变规律。
扁鹊的每一次警告都体现了他对疾病的敏锐洞察和对患者的责任心,而蔡桓公的固执和忽视则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其次,课文通过蔡桓公的“寡人无疾”、“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言论,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无视问题的人。
这种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接受他人意见的态度,往往会导致问题的恶化和无法挽回的损失。
最后,课文以蔡桓公的死亡为结局,强烈警示人们要重视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这个教训不仅适用于个人健康,也适用于社会管理、企业发展等各个领域,提醒我们要有预见性、警惕性和行动力,防止小问题变成大灾难。
总的来说,《扁鹊治病》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一篇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经典课文。
《扁鹊治病》教学课堂实录5篇《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以下是整理的《扁鹊治病》教学课堂实录,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扁鹊治病》教学课堂实录1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1. 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Hello, how are you today?生:(自由回答)师:I am fine,too.我很高兴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在这里上学。
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问大家,假如你们生病了,你们会怎么做呢?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寓言故事,来看看故事里的病人生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课件呈现课题并板书:扁鹊治病师引入“扁鹊”一词的介绍以及扁鹊的真名秦越人的介绍。
二、自读自悟,读悟文章主要内容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这篇课文,大概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回顾上次课学习的课文中的生词,生齐读)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
师生一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感悟故事情节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1、指名读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思考从文中的“站了一会”“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能得到什么启发?(扁鹊医术高明)。
师:作为医生,都有给病人记录病情的习惯,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扁鹊,一起为蔡桓公记录病情。
完成第一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2、完成第二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2、完成第三张扁鹊专用诊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