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明哲保身的故事-明哲保身的寓意-明哲保身的意思
- 格式:docx
- 大小:15.46 KB
- 文档页数:2
谈中医就得说道学,有人会把西汉末年张道陵创立的道教当作道学;更多的人把先秦老子、庄子奉为祖师,称为老庄之学。
老子只不过是道学中兴、传承者,以《道德经》而传名后世。
老子之前有黄帝,道学也被称为黄老之学。
在黄帝和老子中间3000年的历史中,商汤的开国宰相伊尹和西周的宰相尹吉甫都是道学大师。
黄帝之前有女娲、伏羲、神农,这些大巫大觋是目前已知的道学、中医的鼻祖。
“明哲保身”一词就出自尹吉甫的诗篇《烝民》,记载于《诗经·蕩之什》当中。
原文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对应开篇说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則。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这句话经常被先贤、圣哲老子、孔孟、司马光等引用,后来演变成语。
“明”指看的见、摸的着、听得见,对应天生万物,有形的物体。
明的人被称为聪明,耳聪目明,不惑于物。
明的状态被称为智,故曰明智。
“智”的字型就是知日,是形而下的学问。
人生在世,光知道有形的物是不够的,有形的物体背后有无形的能量推动,内部有复杂、无形的关系存在。
虽然这些能量运动、变化、转变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就是则,也就是就是后世说的道,是形而上的学问。
需要人们用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去研究、认识、把握它,这种能力就是哲。
“明”是小聪明,“哲”是大智慧,两者结合起来处事为人,保健养生就不成问题了。
有些人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只能思考应对具体、简单、形象的物。
比如问弱智的孩子(其实是弱哲)一加一等于几?他只能掰着手指头算才能得出结果。
普通人只会在看的见的棋盘上,用摸得着得棋子下棋,而高手则能下盲棋,面前空无一物,所有的变化、法则都在头脑中运行。
可悲的是有些人只相信、只研究看的见摸的着的物,不相信也无法理解、把握则。
可笑的是这些弱智、无能的人还无耻地跳出来攻击那些哲人和哲学理论。
正如老子所言:“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去年那场所谓的科学家、教授、博士、院士表演的取消中医的闹剧,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儒家思想中的明哲保身应该怎么理解?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在儒家思想中,明哲保身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它强调个人应该明辨是非,避免陷入困境,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尊严。
那么,明哲保身具体指什么呢?
明哲保身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态度。
在儒家思想中,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社会环境却充满了诱惑和险恶。
人们需要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态度来应对这些挑战。
明哲保身就是这样一种态度,它要求人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危险时,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被外界干扰和影响,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尊严。
明哲保身是一种自我约束的方法。
在儒家思想中,人的行为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种诱惑和挑战,容易偏离正确的道路。
人们需要有一种自我约束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
明哲保身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上要明辨是非,避免陷入困境,保持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标准。
明哲保身是一种生活智慧。
在儒家思想中,人的生活应该注重实用和智慧,而明哲保身正是一种实用的生活智慧。
它要求人们在生活中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干扰和影响,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尊严。
它还要求人们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保持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
这样,人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明哲保身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重要观念,它强调个人应该明辨是非,避免陷入困境,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尊严。
它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态度、自我约束的方法和生活智慧,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明哲保身的意思解释“明哲保身”这个成语一般指的是遇到危险或者发生危机时,能够迅速作出决策,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能力。
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到现在仍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以及人生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首先,明哲保身的意思是指在面对危机和风险的时候,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物质利益。
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危急时刻不慌不忙,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避免冒险和冲动,从而防止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常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考验,如果没有明哲保身的意识,那么在面对困难时,很容易冲动行事,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风险和后果。
其次,明哲保身还包含了对自己的家族、团体、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保护。
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的利益和大众的利益需要统一起来考虑,如果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那么最终还是会影响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如果我们想在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树立起“明哲保身”的意识,坚持以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为准绳,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 “明哲保身”还强调了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职业领域,都需要我们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处理方式。
如果我们是一个冷静、有自制力和责任心的人,那么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形和纷扰之际,就很容易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步骤,从而避免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例如,在一些非常危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首先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到团队和同事造成的影响。
最后,明哲保身是一种积极、质量和温和的心态。
如果我们有明哲保身的意识,那么就会有一种自信、淡定的情绪状态,更容易善于迎接变化和挑战。
无论是面对生命中的挑战还是职业上的困难,我们都会非常的镇定和冷静,不会轻易焦虑和产生过度的压力,而是能够集中注意力,把握机遇,挑战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总之,“明哲保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冷静、明智和谨慎的态度,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生命与物质利益。
《中庸》第二十七章明哲保身,进退自如—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①!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②大哉!礼仪③三百,威仪④三千。
待其人⑤而后行。
故曰苟不至德⑥,至道不凝焉⑦。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⑧,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⑨。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⑩。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⑪其此之谓与?注释:①洋洋:盛大,浩翰无边。
②优忧:充足有余。
③礼仪: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又称经礼。
④威仪: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又称曲礼。
⑤其人:指圣人。
⑥苟不至德: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
苟,如果。
⑦凝聚,引申为成功。
⑧问学:询问,学习。
⑨倍:通”背”,背弃,背叛。
⑩容:容身,指保全自己。
⑪“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引自《诗经·人雅.烝民》,哲,智慧,指通达事理。
译文:伟大啊,圣人的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
这些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
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
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
《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
”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题解:这一章在继续盛赞圣人之道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层次的重要问题。
首先是修养德行以适应圣人之道的问题。
因为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所以君于应该“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朱熹认为,这五句“大小相资,首尾相应”,最得圣贤精神,要求学者尽心尽意研习。
其实,五句所论不外乎尊崇道德修养和追求知识学问这两个方面,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德育”和“智育”的问题,“又红又专”的问题。
明哲保身的正确解释
你晓得“明哲保身”啥意思不?这词儿吧,就是说人聪明有智慧,能保护自己。
就像在一个大森林里,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有的动物特别勇敢,啥都不怕,往前冲。
可有的动物呢,就很机灵,知道啥时候该躲起来,保护自己。
这就是明哲保身呀!比如说,小王在公司里,看到同事们为了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可不想掺和进去,就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不是胆小,这是明哲保身呢!免得被卷进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里。
再看看那些历史上的名人,很多人在乱世之中,不也是选择明哲保身嘛!他们知道啥时候该出头,啥时候该低调。
这多聪明啊!咱在生活中也得学学,别啥事儿都往前冲,得看看情况,保护好自己。
你说,要是大家都不懂得明哲保身,那得惹多少麻烦呀?。
【2018最新】明哲保身是贬义词吗-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明哲保身是贬义词吗
明哲保身,出自《诗·大雅·烝民》,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明哲保身是贬义词吗?
明哲保身是贬义词吗?
古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
明哲保身
基本信息
【拼音】:míng zhé bǎo shēn
【解释】:原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现多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明哲:明白哲理,道理。
保身:保全自身,保护自己。
【出处】:《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
【示例】: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
——朱自清《论气节》
【近义词】:洁身自好
【反义词】:同流合污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翻译
To be worldly wise and play safe.。
功成身退、明哲保身谚语
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
有时候,
我们会为了追求成功而全力以赴,不惜付出一切。
然而,功成身退、明哲保身这两句谚语提醒着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也要
懂得保护自己,不要过度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功成身退,意味着在取得成功之后,要学会适时地收敛自己,
不要贪得无厌,不要被成功冲昏头脑。
成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
是能够守住初心,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在功成之后,我们应该
学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懂得放下,不要过分沉浸在成功的
光环中,而是要谦虚谨慎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而明哲保身,则是告诫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保护好自
己的身心健康。
有时候,为了成功,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但我们不能为了成功而牺牲自己的健康。
明哲保身,就是要我
们懂得在成功的道路上保持理智,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左右,保
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
功成身退、明哲保身这两句谚语,提醒着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懂得平衡,不要为了成功而失去自己。
成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健康和理智,不忘初心,守护自己的内心世界。
愿我们都能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能保持身心健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儒家思想中的明哲保身应该怎么理解?这是一个深刻而又实际的问题。
在儒家思想中,明哲保身是一种重要的处世哲学,它强调的是个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避免陷入困境,同时也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良心和正义感,不失为一个君子的标准。
我们将探讨儒家思想中的明哲保身的含义和实践方法,以及它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启示。
儒家思想中的明哲保身,首先要理解的是“明哲”和“保身”两个概念。
明哲指的是明智而有远见的人,他们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预见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做出决策时能够避免错误。
保身则是指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利益,避免受到伤害。
在儒家思想中,明哲保身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同时也要遵循正义和道德原则,不得违背良心和天理,以免陷入困境。
那么,如何实践明哲保身呢?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识别和避免风险,避免受到损失。
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避免产生矛盾和冲突。
他应该坚持道德原则和正义感,不得违背良心和天理,以免受到道德谴责和社会惩罚。
儒家思想中的明哲保身,对我们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力,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迷惑。
它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不仅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尊重他人的利益和权利,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做一个有良心和正义感的人。
它提醒我们要注重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价值。
儒家思想中的明哲保身是一种重要的处世哲学,它强调了个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避免陷入困境,同时也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良心和正义感,不失为一个君子的标准。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注重这种思想的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同时也要遵循道德原则和正义感,与他人和谐相处,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价值。
四字成语故事-明哲保身成语故事明哲保身指为保全个人利益而不要原则的处世态度。
那么该成语的故事你们了解过了吗?下面是为你介绍的明哲保身成语故事,希望帮助到你。
明哲保身成语故事这则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尹吉甫是周宣王的一名大臣,原名兮甲,字伯吉甫。
由于他担任尹一职,后人称他为尹吉甫。
当时西周常受到一些异族的骚扰,宣王就派他和另一名叫仲山甫的大臣去讨伐。
二人合作得非常愉快,齐心协力,共同御敌,巩固了周王朝的边疆,功绩卓著。
在合作过程中,尹吉甫发现,仲山甫这个人非常有才能,对君王特别忠心,因而对他很佩服。
后来,宣王命令仲山甫到齐地筑城以抗御外族。
仲山甫虽然知道齐地的条件很差,但他还是欣然受命,立刻前往。
临别之时,尹吉甫写了一首叫《民》的诗赠给仲山甫,对他的德与才予以赞扬。
上面提到的就是其中的四句。
这个本来为褒义的词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成为贬义词。
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用的“明哲保身”就是一个贬义词。
穷兵黩武成语故事陆抗是吴国丞相陆逊之子,三国时期东吴的著名将领,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统率五千人马。
孙皓做了东吴国君后,任命陆抗为镇军大将军。
当时东吴朝政腐败,孙皓残暴骄奢,滥用酷刑。
陆抗多次上书劝孙皓改善政治,加强国防,以巩固国家,但孙皓总是置之不理。
公元272年,陆抗奉命率军讨伐叛将步阐,在吴晋边境和晋军对峙。
陆抗与晋朝大将羊互派使者往来,表示友好。
孙皓听说后,十分不满,派人责问陆抗为什么不出兵攻晋。
陆抗向孙皓上奏:“现在朝廷不采取富国强兵、发展农业生产、整顿政治、安抚百姓的措施,反而任凭诸位将领追求功名,用尽所有的兵力,战争不止,致使耗费的资财数以万计,士兵疲劳至极。
这样敌人的国力没有削弱,而我们自己倒像是重病了一场。
”陆抗还提出吴晋两国实力悬殊,现在应该停止用兵,增强国家实力。
但孙皓不听陆抗的忠告,最终导致了东吴的灭亡。
沉鱼落雁成语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
精心整理
明哲保身的典故,明哲保身的成语故事_名人故事
明哲保身的典故,明哲保身的成语故事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
【释义】明哲:聪明有智慧。
原指聪明有智慧的人,善于趋安避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以保全自身。
现多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不知与民休息,仍不断地发动战争,命尹吉甫击退犬戎的进攻,并反击到太原地区,将太原地区纳入了周王朝的版图。
周宣王为了防御西北各部族的进攻,还命令尹吉甫到齐地去筑城,最早的平遥古城相传就是尹吉甫所筑。
这时,尹吉甫写了一首诗送给仲山甫,诗中赞美了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也对周宣王任贤使能,使周朝中兴进行了一番歌颂。
这首诗就是《诗经大雅》里的《烝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民》,诗中道: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它的意思是说:天子之命很严肃,山甫奉命就启程。
国家社会好和坏,山甫眼里看得清。
聪明智慧懂事理,高风亮节万年长。
昼夜操劳不懈怠,竭诚辅佐我周王。
【成长心语】
一切。
明哲保身独善其身辨析今天咱们来聊聊“明哲保身”和“独善其身”这两个词儿。
先说说“明哲保身”吧。
就像在学校里,有时候有同学在做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比如在墙上乱画。
有些同学看到了,但是因为怕被那些乱画的同学说自己多管闲事,就一声不吭,假装没看见,这就是一种明哲保身的表现。
他们觉得只要自己不参与那些不好的事,也不指出别人的错误,自己就能平平安安的。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小村子,村子里有个小池塘。
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总往池塘里扔垃圾,有个叔叔看到了,他心想:“这又不是我扔的,我管了他们说不定还会被骂呢。
”于是就什么也没做。
慢慢地,池塘越来越脏,最后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还引来了好多苍蝇蚊子。
那些调皮孩子的家长也开始抱怨,整个村子的人都过得不舒服了。
如果当初那个叔叔不只是明哲保身,而是勇敢地去制止那些孩子,也许池塘就不会变成这样了。
再来说说“独善其身”。
这就好比一个同学,他每天只想着把自己的学习搞好,自己的小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
可是当周围的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他从来都不帮忙。
比如有个同学生病了,书本掉了一地,他就从旁边走过去,看都不看一眼。
他觉得只要自己好就行了,这就是独善其身。
有一次,学校组织大扫除。
有个小朋友只顾着打扫自己负责的那一小块地方,旁边的同学忙不过来向他求助,他也不理。
结果呢,整个教室虽然他那一块很干净,但是其他地方还是脏兮兮的,最后老师检查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得到表扬。
这个小朋友只想着独善其身,却没有想到大家是一个集体,只有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其实啊,这两个词儿都有不太对的地方。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不管是在学校的班级里,还是在我们生活的小区里,或者是在我们的国家里,我们都不能只想着自己。
当看到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用合适的方法去制止;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要伸出援手。
我们要做一个既善良又勇敢的小朋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呀。
明哲保身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明哲保身这个词汇有时候被认为有贬义,因为它强调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甚至可能违背道德原则。
但是,这个词汇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聪明谨慎的行为,因为它强调了个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护自己的必要性。
此外,从历史上来看,明哲保身也是一种智慧的行为,许多聪明的政治家、文化人都采用了这种策略来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因此,明哲保身这个词汇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和复杂性的词汇,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背景来理解它。
- 1 -。
形容避开危险的成语篇一:形容避开危险的成语为“明哲保身”。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因为聪明明智,所以能够避免危险,保护自己的安全。
它强调了一个人在危险面前应该采取明智的行动,而不是盲目地冒险或冲动。
以下是一些拓展内容:- “明哲保身”是一个古老的成语,它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被广泛运用。
很多人认为,这个成语表达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即为了避免危险而选择退缩和自保。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强调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和危险,而不是被动地逃避。
- “明哲保身”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智者保身,仁者保民,勇者保国。
”在这句话中,“保身”指的是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危险。
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被广泛运用,强调了人们应该以明智和仁爱的态度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 “明哲保身”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运用,它是人们在面对危险和挑战时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采取明智的行动来避免危险。
同时,人们也需要保持勇气和坚韧,在面对危险和挑战时不能退缩。
篇二:形容避开危险的成语为“明哲保身”。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聪明的人应该懂得避免危险,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利益,保护自己的安全。
明哲保身是一种明智的行为,可以避免陷入危险的局面,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在现代社会,明哲保身的成语仍然非常有用。
当人们面对一些危险的情况时,需要做出明智的决定,避免陷入危险之中。
例如,当人们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判断,避免受到负面影响。
当人们在决定是否接受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时,需要仔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冒险。
明哲保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可以帮助人们避开危险,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明哲保身的成语接龙和成语解释
明哲保身的成语接龙:
明哲保身_身首异处_处堂燕鹊_鹊巢鸠居_居高临下
下车伊始_始乱终弃_弃瑕录用_用兵如神_神至之笔
笔下超生_生死攸关_关门闭户_户枢不蠹_蠹居棋处
处之泰然_然荻读书_书读五车_车殆马烦_烦文缛礼
礼义廉耻_耻居王后_后悔无及_及时行乐_乐山爱水
水碧山青_青蝇点玉_玉堂人物_物力维艰_艰苦朴素
素丝良马_马角乌白_白龙鱼服_服牛乘马_马面牛头
头出头没_没精塌彩_彩凤随鸦_鸦鹊无声_声罪致讨
讨流溯源_源源本本_本相毕露_露红烟绿_绿惨红销
销魂荡魄_魄散魂消_消声匿影_影形不离_离题万里
里出外进_进退荣辱_辱国殃民_民淳俗厚_厚此薄彼
明哲保身:
拼音:míng zhébǎo shēn
[释义] 明哲:明智;通达事理。
指洞察事理、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
[语出] 《诗经·大雅·烝民》:“既明旦哲;以保其身。
”
[正音] 哲;不能读作“zhě”。
[辨形] 哲;不能写作“者”。
[近义] 洁身自好
[反义] 同流合污
[用法] 含贬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与“洁身自好”有别:~是保全自己;不受损害的意思;“洁身自好”是保持自己的纯洁清廉;不同流合污的意思。
[例句] 她为人处世的第一条原则就是~。
[英译] keep out of harm by discretion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明哲保身大到国家、民族,小到集体、个人,都同样面临如何看待如何实行“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或处事哲学,我们既要理解其古老的精髓,又要结合实际,从人类正义公理和普世价值观出发,果断地选择我们应有的正确行为。
聪明有智慧的人,善于趋安避危,保全自己。
在中国古代,由于政治形势险恶,不少人士厌恶官场,躲避政治,以隐居保全自身。
史书中有语概括其一人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说的就是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军事家-范蠡,他既能治国用兵,又能齐家保身,是先秦时期罕见的智士。
范蠡就是看出勾践这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亨福,范蠡功名成就后,不留恋功名,激流勇退,转换角色,弃官务农,经商,避免了杀身之祸。
明哲保身,方能进退自如,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保全自身本没有什么错,但也要权衡失去原则的利弊得失,更要看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得失。
如果凡事都庸俗地奉明哲保身为圭臬,最终并不见得真的能保全自身,有时却恰恰相反。
某小区最近遭贼,接连几户被入室行窃,且这帮贼胆极大,有次撬门时被发现了,不但没落跑反而将目击者打成重伤!张家的儿子小张刚毕业呆在家,晚上,老张外出办事,只留下小张一人在家,半夜忽然听见门外有动静,就寻思着恐怕是对门中招,便索性听而不理会。
没想到不一会儿竟听见有人轻轻敲了几下自家的门,他先是吓了一跳,思及被打的重伤目击者,便钻进被窝,彻底做起了缩头乌龟。
天亮后,小张一开家门就吓傻了,只见父亲躺在自家门口,半个身子已经被鲜血浸湿……整个葬礼小张一直是神经兮兮的,他不断和周围人复述着相同的话——肯定是父亲半夜回家时,正巧在楼梯遇上了准备离开的小偷,所以才惨遭不幸的,可法医说他死于失血过多,这说明他被刺后还有意识,那几下敲门声想必便是父亲在垂死挣扎时的求救!……最后小张被诊断。
历史典故:明哲保身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
【释义】明哲:聪明有智慧。
原指聪明有智慧的人,善于趋安避危,不参与 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以保全自身。
现多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 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历史典故】 西周宣王在位期间,朝中有两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们 辅佐周宣王,立下了汗马功劳。
尹吉甫名甲,尹是官名。
他曾领兵打退过西北方 狁族的进攻, 还曾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陽东)一带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
仲山 甫,因被封在樊(今陕西长安南)地,所以也称樊仲、樊穆仲。
仲山甫不仅学识渊 博,而且敢于直谏,朝中的大臣们个个对他敬重有加。
当时,鲁国鲁武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括,次子名戏。
周宣王仅凭自己的一 时喜恶, 武断地立戏为鲁国太子。
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 很容易造成内部的动乱。
仲山甫极力谏阻,但周宣王不听,坚持要立戏为太子。
后来戏继位为鲁懿公,鲁 国百姓个个愤愤不平,不久鲁懿公就被人刺杀了。
在位期间曾制定中国最早刑法的周穆王, 在起九师讨伐楚国之后, 又西征少 数民族犬戎, 将俘获的一批少数民族部落迁到了太原地区。
国人暴后即位的周宣 王,不知与民休息,仍不断地发动战争,命尹吉甫击退犬戎的进攻,并反击到太 原地区,将太原地区纳入了周王朝的版图。
周宣王为了防御西北各部族的进攻, 还命令尹吉甫到齐地去筑城,最早的平遥古城相传就是尹吉甫所筑。
这时,尹吉甫写了一首诗送给仲山甫,诗中赞美了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也 对周宣王任贤使能,使周朝中兴进行了一番歌颂。
这首诗就是《诗经·大雅》里 的《烝民》,诗中道:“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 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它的意思是说:天子之命很严肃,山 甫奉命就启程。
国家社会好和坏,山甫眼里看得清。
聪明智慧懂事理,高风亮节 万年长。
昼夜操劳不懈怠,竭诚辅佐我周王。
有关明哲保身的反义词近义词|明哲保身近义词【明哲保身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明哲保身的反义词,近义词和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明哲保身的反义词惹火烧身同流合污明哲保身的近义词自私自利坐视不救明哲保身造句1.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很多时候宁愿躲避黑暗势力也要明哲保身,可是对于我这样软弱的人,主却让我在基督里刚强。
2.腥风血雨真正的窝里斗开始了明哲保身。
3.凶案现场警方根本找不到目击者,因为大家都三缄其口以求明哲保身。
4.是啊!不过一看见那张小脸带着害怕淹死的恐怖神情被激流越冲越远,我们就把明哲保身的金科玉律统统打破了。
5.虽然理智可以教你明哲保身,但那种后果却不见得是你承受得了的。
6.像这种括囊守禄明哲保身的官员,又怎能匡救时弊,有所作为呢?7.人们的德行仅仅来源于除了尘世间的那微不足道的期待和欲望。
在这样的世界上,有勇气的人们成了冒险家,而没有勇气的人成了只求明哲保身苟活于世的懦夫。
8.造句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9.当假鸡蛋来到身边,终于发现谁也不能明哲保身。
10.只要与自己无关,便不闻不问,明知不对,也少说为佳。
这是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
11.公司现在是豺狼当道,还是忍耐一点,明哲保身吧!12.他当年要不是明哲保身,急流勇退,今天必定被牵扯进这件弊案中。
13.中国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他们总是明哲保身。
14.往后事不关己,不要多事,学会明哲保身。
15.由于经济恢复的加强,财务部和中央银行需要实施自己明哲保身的策略。
16.在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上,大家对他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17.范蠡就是看出句践这个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福,所以明哲保身,离开越国。
18.出于必要性和明哲保身,我总结了一些技巧以诠释我们不可能总是得到想要的东西。
19.如果大家都自扫门前雪,只求明哲保身,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很冷漠。
明哲保身-明哲保身的故事-明哲保身的寓意-明哲保
身的意思
【成语】明哲保身
【拼音】míng zhé bǎo shēn
【简拼】mzbs
【近义词】洁身自好
【反义词】同流合污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A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
(朱自清《论气节》)
【英文翻译】keep out of harm by discretion
【成语故事】周朝时,宣王重视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他的王朝得到振兴。
当外族不断入侵时,周宣王派大臣仲山甫到齐地建筑城池。
大臣尹吉甫写诗赞美仲山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赞扬仲山甫不辞辛劳。
【成语正音】哲,不能读作“zhě”。
【成语辩形】哲,不能写作“者”。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