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1.1 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 华东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7.56 MB
- 文档页数:12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难点】
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合作学习。
课堂完成下列任务。
1.程坚同学正在看一本画册,刘新过来问道:“这儿画的恐龙生活在多少年以前呀?”程坚翻了翻书回答:“六十二万零三年以前.”刘新惊讶地问:“这么准确吗?”程坚解释说:“这本书是2019年出版的,说这恐龙生活在六十二万年之前,现在是2019年了呀!”
你认为程坚的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二、探究学习。
课内完成下列任务。
2.如图表示一块形状为长方体的蛋糕,打算把它切为大小相同的两块,送给托儿所的两位小宝宝.怎样切显得块大些呢?
3.图形选择题:(1)某工厂的生产流水线每小时可生产产品100件,这一天开始生产前没有产品积压.生产3小时后,工厂派来装卸工装箱,每小时装产品150件,未装箱的产品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大致如下面()图表示的那样.(2)下面图示表示的是三个长、宽、高都分别相同,但形状并不相同的零件:
在上面几个观察方向中,只有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其中从前向后看是指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它是()
A.从前向后看B.从上向下看 C.从左向右看D.从后向前看
三、探究学习。
课外完成下列任务。
完成下列习题.
用两种方法比较888
8888与8888
88888
的大小.。
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重、难点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二、提供交流、讨论机会,激活“主角”意识三、探索数学初步应用,进一步激发兴趣四、赋予总结评价权利,丰富“主角"意识课后反思: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设计
⎧⎨
⎩方位
图形与位置位置
统计与概率。
⎧⎧⎪⎪⎪⎪⎨⎪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表:单式、复式
统计统计与概率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可能性:游戏的公平性综合运用。
⎧⎪⎧⎨⎨⎪⎩⎩简单应用题
综合与运用典型的实际问题
复合应用题一般复合实际问题 展望未来,初中阶段将学习哪些数学知识? 同样学习上述四个板块,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和拓展; 加深示例1:(2018重庆)把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其中第①个图案中有4个三角形,第②个图案中有6个三角形,第③个图案中有8个三角形,…,按此规律排列下去,则第⑦个图案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2 B .14 C .16 D .18
【分析】找出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与序号的关系,依据这个关系解题.
【解答】∵第1个图案中的三角形个数为:2+2=2×2=4;
第2个图案中的三角形个数为:2+2+2=2×3=6;
第3个图案中的三角形个数为:2+2+2+2=2×4=8; ……
∴第7个图案中的三角形个数为:2+2+2+2+2+2+2+2=2×8=16; 【小结】探究图形的规律,利用图形的规律解题.在小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加深。
加深示例2: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平均速度跑了大部分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多少时间?
【分析】指出前段的时间、速度、路程,指出冲刺。
1.1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数学价值和应用意识;2.让学生通过对比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门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探索过程的学科;3.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在我们的周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二、感悟新知知识点:数学伴我们成长1. 感知数学:从你呱呱落地降临人世的第一天起就离不开数学,如医生检测身体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称你的体重、测量你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如最初的数数、拼图案、折纸飞机等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你将逐步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渗透着数学.2. 学校中学习数学:进入学校,正式开始学习数学这门学科,逐步学会简单的数学语言,知道什么是整数、分数;学会了加、减、乘、除运算;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3. 将来步入社会,你还会用你所学的知识去创造科技与财富.使整个人类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例1】某人的身份证(第二代)号码为422129************,此人今年(2015年)的周岁是( )A.35 B.36 C.37 D.38答案:D分析:身份证号码的第7位至第14位是指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此人1977年5月20日出生,所以他今年38岁.【总结】身份证(第二代)号码位数的含义:(1)第1、2位数字表示所在的省份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4)第7至14位数字表示出生的年月日;(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派出所的代码;(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也可以说是个人信息码,用来验证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至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一般由计算机随机产生.三、巩固练习1.身份证号码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某人的身份证号码是130503************,其中13、05、03是此人所属的省(市、自治区)、市、县(市、区)的编码,1967、04、01是此人出生的年、月、日,001是顺序码,2为校验码.那么身份证号码是321084************的人的生日是( )A.8月10日 B.10月12日C.1月20日 D.12月8日答案:C2.小明是七年级的一名学生,他的身高可能是( )A.165 mm B.165 cmC.165 dm D.165 m答案:B3.在下列数据中,你的步长可能为( )A.50毫米 B.50厘米C.50分米 D.50米答案:B4.把长方形的木桌面锯掉一个角,剩余角的个数是( )A.3 B.4C.5 D.3或4或5答案:B四、课堂小结学习数学的意义:数学是当今世界上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伴随着我们成长,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生活中无一能离开数学,它的应用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学是书写宇宙的文学”,对数学的重要性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数学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2)思考数学问题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生活中感知数学→学校中学习数学→实践中应用数学.五、知识拓展范例:计算并观察下面的几组算式:(1)1+3=__4__=(__2__)2;(2)1+3+5=__9__=(__3__)2;(3)1+3+5+7=__16__=(__4__)2;……(4)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1+3+5+7+9+11+13+15+17+19=__100__=(__10__)2;(5)一般地:1+3+5+7+……+(2n-1)=(__n__)2.六、课后作业课后写一篇关于“数学伴我们成长”的短文.1.2 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数学家背后的故事,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自身今后的数学学习有所启迪.【过程与方法】学生提前收集数学家的相关的数学小故事,并做简单的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老一辈数学家学习数学的思想精神,感受这种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数学家学习数学的精神,通过对各个小故事的总结,感受数学家给予后辈的精神指导.【教学难点】收集古今中外各个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家著名的解决问题,体会其中的精神,并且和同学分享.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从古代结绳记事,到今天发达的信息社会,伴随着数学一系列的变化,而这些的变化离不开数学家的功劳,那么,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但是也只是做一些浅表的了解,例如你只是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以及华罗庚等一些人物,下面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了解更多数学家背后的小故事,以及他们背后的一些数学典型习题.二、提出问题昨天老师留了课后作业,让同学们搜集历史上的数学家的故事,现在开始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然后一会找同学一起尽可能多的分享一下大家知道哪位数学家背后的故事,看哪位同学能知道的多?三、新知学习同学们昨天搜集的都很好,说了很多历史上的杰出的数学家,那么老师也来和大家和分享几个老师比较欣赏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研究最著名的领域是几何问题,他的墓碑上上就刻着这样一个圆柱形的图案,来纪念他的伟大的贡献,他最著名的故事是阿基米德的死,当时罗马士兵闯入他的住宅,看见他画几何图形,士兵命令他离开,他不肯,结果被杀死.阿基米德最著名的话: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撬动地球.华罗庚: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国复变函数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华氏定理”就是以其名字命名的,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拿不出学费而辍学在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因此只有初中学历,但是其酷爱数学用五年的时间自学高中课程,后因疾病腿部残疾,1929年,自学之后,开始在《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后因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打破常规被清华录取.欧拉:莱昂哈德·欧拉瑞士数学家,13岁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主要贡献在于将整个数学推至物理领域,一生写下886本书和论文,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天文学、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很多学者认为,没有欧拉的众多发现,我们将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大学中学习最著名定理有欧拉定理.高斯:近代数学的奠基者,被认为是数学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和阿基米德、牛顿并成为世界三大数学家.后人称他为“数学王子”.(展示高斯求和公式)祖冲之:南北朝时期数学家,最主要的研究贡献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之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他的一生都在漂泊,但是在走走停停的过程中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哥德巴赫:德国数学家,牛津大学毕业,1742年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成为了数学界的一场革命,在和欧拉长达35年通信的讨论中未果,至今未能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成2个素数之和的证明)陈景润:曾厦门大学的校长,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被调到中国科学数学研究院,并针对于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要人员,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四、课堂练习1、计算:1–2+3–4+5–6+…–100+101=.答案:–502、计算:1+2+3+…+2003+2004+2003+…+3+2+1=..答案:40160163、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只需画简图)答案:4.下面有一张某地区的公路分布图,请你找出从A至D的一条最短路线(图中所标最短路线为里程)答案:A→B1→C2→D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了解了很多数学家背后的小故事,但是同学们注意,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数学家们在求学路上那些背后的故事后面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同学们应该让这些精神变成学习的榜样,应该在数学家身上学习到,我们每个人都能学好数学,同学们都是潜力股. 六、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你最欣赏的数学家的文章,写出你最欣赏他哪里,你要向他学习什么精神?七、板书设计§1.2 人类离不开数学一、教师讲述生活中的数学案例二、学生概括生活中的数学案例---------------- ---------------1.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体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3.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数学.【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教学环节指导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1.数与式:认识、计算、解方程、解应用题;2.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有关计算.二、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 . 2.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某地出租车收费标准为:起步价5元,3km后每千米1.2元,某人乘坐出租车5km,应付款__7.4__元.(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D )A.①与④B.①与③C.②与③ D.①与②、③三、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教材P5~P7,完成下面的内容.1.点动成__线__,线动成__面__,面动成__体__;面与面相交得到__线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点__.2.三棱柱有__6__个顶点,__9__条棱,__5__个面,它的侧面的形状都是__长方形__,它的底面是__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__.3.如图,是6级台阶侧面的示意图,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适合台阶宽度的地毯多少m?分析:要在台阶上铺地毯,实际上并不需要测出每一级台阶的长度,可以把图想象为由一根绳子围成的图形,将它拉成为一个长和宽分别为3.1m和2m的长方形,所以台阶的总长就是:3.1+2=5.1(m).解:3.1+2=5.1(m).∴至少要买适合台阶宽度的地毯5.1m.归纳:(1)发展进一步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思维方式;(3)感受数学的价值,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做这一类题的技巧是:1.从已知中寻找突破口,发现变化的规律;2.一般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3.掌握用“加、减、乘、除”的基本形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学法指导:解决寻找规律问题的方法是:观察第2个数(或图形)与前一个数(或图形)有什么联系、变化,类推下一个,由一般到特殊.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展示重点在于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学好数学.【范例】: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4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剪成4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7个小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__672__.分析:本题是规律类型的数学题,通过观察,我们容易发现,当操作第n(n 为正整数)次时,共得到(3n +1)个小正方形,从而我们可以列一个关于n(以n 为未知数)的方程,解出n 的值即可.解:设操作n 次可以得到2017个小正方形,根据题意得:3n +1=2017,解得:n =672.答:需要操作的次数是672.仿例:根据前面几个数的规律填空:(1)5,8,13,21,34,____;55(2)12,23,35,58,813,____.1322分析:(1)规律:第1个数加上第2个数得到第3个数,第2个数加上第3个数得到第4个数,第3个数加上第4个数得到第5个数,第4个数加上第5个数得到第6个数…;(2)规律: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下一个分数的分子,前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后一个分数的分母.变例:在学校体育课上,老师准备了一些橘子给同学们,小明非常勤快,帮老师数橘子,他7个7个地数,还余4个,5个5个地数,还余3个,3个3个地数,正好数完,则老师至少为同学们准备了__18__个橘子.四、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有理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数学伴我们成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数学伴我们成长》是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接触到的第一节数学课,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缺乏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知识,但同时也容易对枯燥的理论产生厌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将其抽象为数学模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如购物、测量长度等,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新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将其抽象为数学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课堂讲解:讲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货币计算、长度测量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课题数学伴我们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学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数学价值和应用意识;2.让学生通过比照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门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探索过程的学科;3.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学习重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行为提示:创设问题 ,情境导入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 ,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 ,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 ,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 ,大局部学生完成后 ,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1.整数、小数、分数的四那么运算;2.初步认识元角分、年月日、长度单位、重量单位;3.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4.初步了解统计、概率的简单知识.5.初步了解方程及其简单的解法.做这一类题的技巧是:1.从中寻找突破口 ,发现变化的规律;2.一般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3.掌握用“加、减、乘、除〞的根本形式表达发现的规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我们的周围 ,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 ,大千世界 ,天上人间 ,无处不有数学的奉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世界 ,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数学伴我们成长阅读教材P2 ,完成下面的内容.从出生到步入七年级 ,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数学 ,回忆一下 ,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主要有哪些?归纳:(1)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2)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3)统计知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从图中获取相应的信息.范例:计算并观察下面的几组算式:(1)1+3=__4__=(__2__)2;(2)1+3+5=__9__=(__3__)2;(3)1+3+5+7=__16__=(__4__)2;(4)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1+3+5+7+9+11+13+15+17+19=__100__=(__10__)2;(5)一般地:1+3+5+7+……+(2n -1)=(__n __)2.仿例:如图1 ,线段AB ,当在线段AB 上加上1个点(该点不与点A 、B 重合)时 ,共有3条线段;当在线段AB 上加上2个点(这2个点不与点A 、B 重合)时 ,如图2 ,共有6条线段;当在线段AB 上加上3个点(这3个点不与点A 、B 重合)时 ,如图3 ,共有10条线段…… ,图1),图2),图3) ,图4) (1)当在线段AB 上加上5个点(这5个点不与点A 、B 重合)时 ,如图4 ,共有__21__条线段;行为提示: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类离不开数学.发现数学的奥秘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链接:同一种形状或不同形状的地砖 ,铺在地面上无空隙即可称为密铺. 学法指导:两个不同形状的地砖的角(或多个角)铺成一个周角.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应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 ,各组展示过程中 ,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 ,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与研究等都离不开数学. (2)猜想:当在线段AB 上加上n 个点(这n 个点不与点A 、B 重合)时 ,共有__〔n +1〕〔n +2〕2__条线段. 变例:观察下面一列数:2 ,5 ,10 ,x ,26 ,37 ,50 ,65 ,… ,根据规律 ,其中x 所表示的数是__17__.分析: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大3 ,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大5 ,第六个数比第五个数大11 ,由此可知:x 比10大7 ,26比x 大9 ,所以x 必为(10+7)或(26-9). 知识模块二 人类离不开数学阅读教材P 2~P 4 ,完成下面的内容.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大至宇宙 ,小至微粒 ,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奥秘!如蜜蜂营造的蜂房 ,公园中用不同形状的图形铺设的绚丽多彩的地面…… ,数学奇妙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些数学问题吧!范例:哪些形状的砖可以密铺地面?以下图分别是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的地砖铺成的 ,它们可以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那么除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外 ,还有哪些形状的地砖能够像上图那样铺满地面呢?解: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仿例:用同一种形状的地砖密铺地面 ,以下形状的地砖不能采用的是( C )A .正三角形B .正方形C .正五边形D .正六边形变例:用两种不同形状的地砖密铺地面 ,这样的两种地砖的形状可以是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任举一例).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局部 ,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 ,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着组员参照展示方案 ,分配好展示任务 ,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 数学伴我们成长知识模块二 人类离不开数学检测反应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伴我们成长教课内容教科书 P.1 —— P.3 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目的1.联合详细例子,领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亲密有关。
2.经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概括,感觉到数学学习促使了我们的成长。
3.试试从不一样角度,运用多种方式(察看、独立思虑、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有效解决问题。
4.经过对数学识题的自主探究,进一步领会数学学习促使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想。
重、难点分析要点1.联合详细例子,领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亲密有关。
2.经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概括,感觉到难点联合详细例子,领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亲密相关。
数学学习促使了我们的成长。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课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现图片并播放录音。
察看图片,听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构造),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会一下数学的风范,领会数学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板书:§ 1.1 与数学交朋友 1. 数学伴我们成长)三、导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此刻让我们进入时空的地道,回想我们的成长历程: 1. 回想、沟通、踊跃勇敢讲话。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其实不停学习它,相信吗?不如大家从不一样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旁或亲自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踊跃鼓舞)(师、生共同议论沟通,从详细案例中剖析并找出数学信息。
)2.回想、沟通。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想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3.察看、计算、思虑、探究。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概括:(1)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2)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3)统计知识。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伴我们成长》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几何变换、统计初步等。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数学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对数学望而却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信心,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数的认识和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变换。
2.难点: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学问题。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概念,如购物时的计算、路线的选择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数学?数学对我们有什么用?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1数学伴我们成长同步讲义说明: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章是?走进数学世界?。
本章教材是小学到初中过渡的一章,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分析等习惯的养成。
而不是具体的知识点。
根底知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遇到许多数学知识,我们要会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数学试题。
例题例、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答案见详解.【分析】如图,让这四棵大树在扩大后的正方形池塘每边的中点上,符合题意即可解答.【详解】解:将原来正方形的顶点转化为新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如图:【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作图-应用于设计作图,将原来正方形的顶点转化为新正方形各边的中点是解题的关键.练习1.某人的身份证号是,此人的出生年月〔〕A.2021年3月B.2004年8月C.2021年8月D.2024年8月2.某月中有三个星期一的日期都是偶数,那么该月的18日一定是〔〕A.星期一B.星期三C.星期五D.星期日3.数学谜语,既能激发好奇心,增强想象力,又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下面的两那么数学谜语,你能写出谜底吗?〔1〕七六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_____;〔2〕只识0和1,能算万和亿,软硬我都有,猜我很容易〔打一计算工具〕:_____.4.猜谜语:〔1〕0 1 2 5 6 7 8 9 〔打一成语〕______;〔2〕你等着我,我等着你〔打一数学名词〕________.5.以下图形中,阴影局部的面积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___.6.34吨=________ 千克,45m2=________ dm2.7.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________.8.①计算并观察以下三组算式并填空:88647963⨯=⎧⎨⨯=⎩;55254624⨯=⎧⎨⨯=⎩;()()12121113⎧⨯=⎪⎨⨯=⎪⎩②25×25=625,那么24×26=〔不要计算〕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④更一般地,假设a×a=m,那么(a+1)(a-1)=.9.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生的14,再加上班上学生的14,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冯班上有多少学生?10.一个长方形,长19cm,宽18cm,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假设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11.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12.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1 2 3 4 5 6 7 8 9 =10013.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14.计算:7+27+377+477715.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练习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根据身份证号的编码即可得.【详解】根据身份证号的编码可得,从左往右,身份证号第7位至第10位为出生年份,第11位至第12位为出生月,因此此人的出生年月为2021年8月.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考查了数字与编码——身份证号.身份证号总共有18位,从左往右,第1位至第6位为地址码,第7位至第14位为出生日期,第15位至第16位为顺序,第17位为性别码,第18位为校验码.2.B【分析】由于一个星期有7天,故知此月一定有5个星期一,而第一个星期一和最后一个星期一相差28天,再由星期一的日期都是偶数,推知第一个星期一是2号,最后一个星期一是30号,进而可推知,该月的18日一定是星期三.【详解】∵某月中有三个星期一的日期都是偶数,∴知此月一定有5个星期一,∴第一个星期一和最后一个星期一相差28天,又∵星期一的日期都是偶数,∴第一个星期一是2号,最后一个星期一是30号,∴可推知,该月的18日一定是星期三.应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根本的常识问题,以及推理能力,此题属于根底题,比拟简单.3.倒数电脑【分析】〔1〕比照数的排列顺序与人们的记数习惯可以得到答案;〔2〕由二进制的记数特征可以得到答案.【详解】〔1〕谜底是倒数;〔2〕谜底是电脑.故答案是①倒数;②电脑.【点睛】此题考查观察与归纳能力,通过阅读题目,归纳出谜底的某一数学特征,即可得到正确答案.4.丢三落四相等.【分析】〔1〕0 1 2 5 6 7 8 9 ,从0到9这10个数中,就没有3与4两数,结合生活常识,选一成语,带3与4的,想到“丢三落四〞这里的“丢〞是缺少的意思,而“落〞也是缺少的意思即可〔2〕你等着我,我等着你,概括起来是互相等待,为此去掉两头两个字,剩下的便是“相等〞是数学名词即可【详解】〔1〕0 1 2 5 6 7 8 9 ,从0到9这10个数中,就没有3与4两数,结合生活常识,想到“丢三落四〞〔2〕你等着我,我等着你,概括起来是互相等待,数学中的名词便是“相等〞故答案为:①丢三落四,②相等【点睛】此题考查谜语问题,目的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说明处处有数学,要学好数学,掌握更多的知识5.A与BC与D【分析】假设每个小方格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因此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结合图形可以判断出每个图形的底和高,代入面积公式即可求解,再进行比拟即可.【详解】解:假设每个小方格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因此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A、图形阴影局部的面积是1×1=1〔平方厘米〕,B、图形阴影局部的面积是1×2÷2=1〔平方厘米〕,C、图形阴影局部的面积是1×1÷2=0.5〔平方厘米〕,D、图形阴影局部的面积是1×1÷2=0.5〔平方厘米〕,所以A和B的阴影局部的面积相等,C和D的阴影局部的面积相等.故答案为A与B,C与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6.750;80【分析】根据1吨=1000千克,1m2=100dm2作答.【详解】3 4吨34=⨯1000千克=750千克;45m245=⨯100dm2=80dm2.【点睛】此题考查了吨与千克,m2与dm2之间的换算关系,熟记它们的换算率是解决此题的关键.7.315【详解】试题分析:设中间的奇数为x,那么前一个数为x-2,后一个数为x+2,根据和为21,即可列方程求得x的值,从而得到这三个数的值,求得它们的积.设中间的奇数为x,那么前一个数为x-2,后一个数为x+2,由题意得x+x-2+x+2=21解得x=7那么这三个数分别为5、7、9它们的积为5×7×9=315.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一元一出方程的应用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知道连续奇数之间相差2,同时在设未知数时设中间的一个解答时较简便.8.①144;143;②624;③20×20=400,那么19×21=399;④m-1【分析】①根据题意,计算可得答案;②由①分析可得,24×26=25×25-1,进而可得答案;③根据①②的结论,举例即可;④由①分析可得答案.【详解】解:①根据题意,有12×12=144,11×13=143;②由①分析可得,24×26=25×25-1,又由25×25=625,那么24×26=624;③根据①②的结论,举例如下20×20=400,那么19×21=399;④假设a×a=m,那么〔a+1〕〔a-1〕=a×a-1=m-1.【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找规律的能力,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9.36【分析】利用表示出人数的和=100,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解:设现在班上学生人数是x人,根据题意可得:〔1+1+12+14〕x+1=100,解得:x=36,故答案为3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正确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0.7个,边长从大到小依次为11、8、7、5、3.【分析】先分成1个11×11的正方形,再分成1个8×8的正方形,再分成2个7×7的正方形,再分成2个5×5的正方形,剩下的局部是1个3×3的正方形.【详解】解:最少分割7个正方形,正方形边长从大到小依次为11、8、7、5、3,分割方法如图:【点睛】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分割,一开始分边的时候,两边尽量接近,由此逐步找出分割的方法.11.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分析】剪掉一个角以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1条,也可能减少了1条,或者不变,通过分析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点睛】此题考查了剪掉多边形的一个角的含义,正确画图是解题的关键.12.123-〔45+67-89〕=100【分析】去掉1,可以发现,剩下八个数按顺序两两结合,正好相邻的两个两位数相差22,正负相隔可以抵消,所以把1放在百位正好组成算式123-〔45+67-89〕=100.【详解】解:123-〔45+67-89〕=100.【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根据数字排列特点以及给定的运算符号凑出数据即可.13.[5-〔1÷5〕]×5【分析】先算1÷5=15,再算124555-=,最后用245245⨯=,由此即可解答.【详解】解:通过分析可得,[5-〔1÷5〕]×5=2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要求的得数为24,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4.5188【分析】原式的第一项都加3,然后减去12,计算后即可解答.【详解】解:原式=〔7+3〕+〔27+3〕+〔377+3〕+〔4777+3〕-12=10+30+380+4780-12=5188【点睛】此题考查了整式的计算,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5.①乘;②合【分析】〔1〕“千人分在北上下〞,“北〞的上面一个“千〞,下面一个“人〞,是“乘〞,正是数学中常用字;〔2〕一人在“口〞上边是“合〞,合数的“合〞是数学中常用字;即可得解.【详解】解:〔1〕千人分在北上下打数学中常用字是“乘〞;〔2〕1人立在口上边打数学中常用字是“合〞.【点睛】此题考查了数学常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数学伴我们成长 1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