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专业(综合)课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模拟电子技术试卷分析1第一篇:模拟电子技术试卷分析1考试试卷分析及教师教学总结一、试卷质量分析试题覆盖度: 7章(教材共 7 章)20节(教材共 29节)。
试题份量:大题数7小题数18。
各类型题目分值:选择 10 判断 0填空8简答 2论述0计算5证明 0其它0。
题目难度:简单 30 分,相关题号(一)1、3、5、6、8(二)1、3、4、5、6、7、8。
中等难度50 分,相关题号(一)2、4、7、9、10、(二)2、(三)1、2、(四)1、3、4。
二、考试成绩分析(卷面成绩,柱型图)三、考试结果分析考试结果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从考试结果看,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较差,基本理论的应用不熟练。
反映出学生学习之余没有对所学的相关课程知识很好掌握,实验操作能力较弱,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总结你认为自己教学的主要优点是什么?主要缺点是什么?教学效果如何?为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哪些措施?(1)主要优点:.因材施教;重点突破,兼顾小知识点。
(2).主要缺点:由于学生基础较薄弱,对于较难知识教学中并没有完全突破。
(3)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应做到两点,一是灵活教学,认真研究学生实际情况,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备课,研究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案例。
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学好教材内容,才能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来帮助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建议就学院和本教学系部的整体教学工作,你认为目前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改进?(1)任课教师应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精心设计,认真备课,使学生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后,能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为学习其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2)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研讨教材、教法。
第二篇:模拟电子技术总结《模拟电子技术》院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成果总结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高等院校工科电子信息、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和部分非电类本科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而且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它也不断成为几乎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高考试题与考纲分析及复习策略摘要: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电子电工类高考试卷的题型、知识点是根据考纲确定的。
通过学生现状、考纲变化、题型及知识点的分析,研究高考复习策略,提高考试水平,选拔优秀人才。
关键词:对口升学、电子电工、高考试卷、考纲、复习策略。
从事电子电工对口高考教学多年,对中职学校对口招生情况比较了解。
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对电子电工类对口升学考试的题型、内容、考试知识点、考纲、学生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水平、选拔优秀的电子电工类人才,发表自己的见解,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中职电子专业学生现状分析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生源相对比较薄弱。
在我们的小县城,初中毕业生是普通高中(一中、四中)择优录取,剩下的几乎全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了。
这些学生的特点是:①偏科,特别是英语水平不好,②懒散,不勤奋,③喜欢玩手机。
④最重要的是不太“聪明"。
要想从这些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是很困难的,但也有少部分语数外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弥补不足,也是可以考上好大学的,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从教学内容上精练、提炼出考试类型与知识点,从实验实习中提高学习兴趣,从思想上进行鼓励,提高学习成绩,考出好成绩。
第二部分:新考纲分析2022年开始湖南省电子电工类对口招生考试实行新考纲,与原考纲进行对比如下:1.电工电子考试内容、范围变动不大;2.强调:技能考核、实验、实操技能、应用能力;3.增加职业技术岗位技能考试内容: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岗位独立操作、创新能力(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团结互助…)1.选做题变动较大电工专业减少“异步电动机”选考内容(plc)电子专业选考内容调整为“单片机技术及应用”(原为电视机)。
1.参考教材变化(偏技能、换新知识、新技能):①更新教材四本:《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更新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3版)(电类专业通用),周绍敏,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课程查核成绩剖析、试卷剖析及教课工作总结课程名称:年级、专业:第一部分成绩统计剖析一、学生查核总成绩(一)学生查核总成绩统计剖析实考均匀级段各分数段人数班级人数成绩排名90-100 80-89 70-79 60-69 50-59 35-4935以下共计全距最高分最低分(二)学生查核总成绩散布图能否常态散布:原由剖析:(三)查核总成绩不及格名单(总人数为人)学姓学号名号姓学姓名号名学姓学号名号姓名二、学生理论查核(一)学生理论查核成绩统计剖析班应试缺考实考均匀级段各分数段人数级人数人数人数成绩排名90-100 80-89 70-79 60-69 50-59 35-4935以下合计全最高分最低分距注:90 —100 为优, 80— 89 为良, 70— 79 为中等, 60— 69 为及格 , 低于 60 的为不及格。
(二)学生理论查核成绩散布图能否常态散布:原由剖析:(三)理论查核缺考名单年专班学级业级号姓名年专班学级业级号姓名三、学生实验(实习/ 见习)查核(一)学生实验(实习/ 见习)查核成绩统计剖析(实质总分分)班应试缺考实考均匀级段各分数段人数级人数人数人数成绩排名90-100 80-89 70-79 60-69 50-59 35-4935以下合计全最高分最低分距(二)学生实验(实习/ 见习)查核成绩散布图能否常态散布:原由剖析:第二部分试卷剖析1.基本状况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专业主讲教师年级考试方式□开卷闭卷□□其余考试种类□集体阅卷□个人阅卷阅卷方式□计算机阅卷考试人数平常成绩□有□无平常成绩形式实验成绩□有□无实验成绩所占比率□考试□考察应试人数缺考人数平常成绩所占比率名词解说填空简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卷面题型的百分比阐述题计算题辨析题题题均匀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异优异率%%考试成绩分数段90 分以上80-8970-7960-6959 以下散布状况人数百分比本课程教课内容共章试卷中考试内容覆盖章覆盖率:%1、试题与教课纲领的要求□切合□基本切合□不切合2、试题总量□偏多□适中□偏少3、考题难易度□偏难□适中□偏易试题剖析4、题型构造能否合理□合理□较合理□不合理5、试卷命题根源□试题库□校外试题□教研室主任□非任课教师□任课教师2.试卷信度、划分度、难度、综合剖析:3.高、低分题剖析(高分题(生均得分≥90%)、低分题(生均得分≤60%)统计)题型高分题题号低分题题号占全卷分数比率%%4.试题易得高分的原由(概括原由并列出题型和题号)5.试题易失分的原由,并列出题型和题号(如太偏、离开纲领,太难、学生难以理解或接受,试题文字表达不谨慎、题意不清,理论课或实验课解说不透,等等)第三部分教课总结及举措一、依据本次考试出现的状况总结本学期的教课收效(可从教课方法手段、理论实验课时安排、集体备课状况、试题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总结教课环节的成绩与不足)。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第9页 共13页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单招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轮复习调研测试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两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学校、考试号用0.5mm 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区域。
3. 第Ⅰ卷(客观题)作答: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4. 第Ⅱ卷(主观题)作答:用0.5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作答,答题时不得超出黑色框线,否则无效。
5. 考试结束,考生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共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1.四个额定功率均为3W 的等值电阻,如题1图连接后,其等效电阻的额定功率为( )A .12WB .0.75WC .5WD .7.5WR RRR题1图 题2图2.三相电机定子绕组按题2图联接,当开关S 合上瞬间,毫安表正偏,说明三相定子绕组的同名端为( )A .1、3、6B .4、5、1C .2、3、5D .2、3、63.正弦交流电路如题3图所示,要使1•U 滞后2•U 90°,则X C 为( )A .15ΩB .10ΩC .52Ω D.5Ω4.如题4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 =40sin(2t -45°)V ,i =5sin(2t -45°)A ,则N 是( )A .纯电容元件B .电阻和电容构成的容性元件C .电阻和电感构成的感性元件D .纯电感元件5ΩU U1U210Ωj10Ω-jX C题3图题4图5. 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相绕组的接线如题5图所示,各相的电动势相等且为220V,则电压表U的读数是()A. 0 B.220V C. 440V D.660V题5图题6图题7图6.如题6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时电路已处于稳态;当t=0时,开关S断开,则U L(0+)等于()A.-4V B.4V C.-12V D.12V7. 如题7图所示曲线的类型及跨导为()A.耗尽型PMOS管,1000uA/V B.耗尽型NMOS管,1uA/VC.耗尽型PMOS管,1uA/V D.耗尽型NMOS管,1000uA/V8.功放管的管耗一般与工作的信号强弱有关;当输出信号最大时,甲类与乙类功放电路的管耗分别为()A.取最大值和最小值B.取最小值和不取最值C.取最小值和最大值 D.取最大值和不取最值题9图题10图9. 如题9图所示由三端稳压器7806和集成运放组成的电路,元件参数如图。
南京市电子电工综合理论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电路1-1所示,欲使I=1A ,则I S 为 。
A 、I S =2.5AB 、I S=-1A C 、I S =1A D 、I S =5A图1-12、如题2图所示,开关先合至1待电路稳定后再合至2,当电路再次稳定时,点3的电位为 。
A 5VB 10VC 3VD 2V3、电路如图1-3所示,L 1、R 1支路的功率因数是cos φ1,L 2、R 2支路的功率因数是cos φ2,cos φ1>cos φ2,则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cos φ为 。
A .cos φ>cos φ1>cos φ2 B .cos φ1>cos φ2>cos φ C .cos φ1>cos φ>cos φ2 D .cos φ=cos φ24、如题4图所示电路中,该交流电流的解析表达式为 。
A mA t i )45314sin(20+=B mA t i )45157sin(20+=C mA t i )45100sin(20+= DmA t i )455sin(20+=L1L2R1R2iuTSD1D2E+30V+-1mH10K 5K 10KS +6V -6V 黑匣子-j+-u图1-3N1N2图1-4图3-4图4-1a b cd 图R1U 甲U乙图4-3i 1i 2u 2iL 10V12200Ω100Ω6μF15μF 10μF 3第3题图t msmAi 25第4题图2图5-513、计数器测量频率时,作计数信号的是。
A.晶体振荡产生的时基信号B.门控电路输出的闸门信号C.输入的被测信号D.自校准信号14、示波管采用“先偏转后加速”系统是为了在不影响其它指标情况下,。
A.降低加速电压B.提高示波管的偏转灵敏度C.提高示波管的亮度D.减少电子渡越时间15、三相异步电机的转差率S<0时,异步电机处于。
A.电动机运行状态B.发电机运行状态C.启动状态D.电磁制动状态16、三相异步电机转子电阻增大时,电机临界转差率Sm和最大转矩Mmax应为。
《现代电路分析B》试卷分析2006--2007学年第1学期一、基本信息本课程主要针对电信学院各专业及其它学院相关电类专业的本科生而设置的,是电子信息类的技术基础课和必修课,课程号14L130Q,32学时2学分,学生总人数为461人(不含重修),分别为通信、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05级学生。
共有4名教师参与教学,分别为:杜普选、高岩、马玲、邵小桃,其中杜普选为课程负责人。
半开卷命题(120分钟内完成),总分值100分。
二、考试内容分析本次考试出题原则是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覆盖面较广,难度适中,重点是现代电路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包括适合计算机处理的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双端口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含运算放大器的有源电路及有源滤波器的有关内容。
考题与大纲的吻合度达90%以上。
具体内容总结如下:第二章的电路的矩阵分析;第三章的建立方程的一般方法;第五章的双口网络分析;第六章的运算放大器及有源滤波器。
试卷共包含八道大题,其中第一道大题属简答题,其余七道大题为基本计算题。
(一)简答题:(30分)难度中。
覆盖知识点为:●第二章的标准支路、割集矩阵、关联矩阵;●第三章的单图表矩阵方程;●第五章的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均匀传输线反射特性。
本题考试情况:本题的总分为30分,主要涉及基本概念,平均得25.5分。
说明对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但有些概念掌握的不够准确。
但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实现了考核目标。
(二)计算题:(70分)难度中。
覆盖知识点为:●第二章的节点导纳矩阵和不定节点导纳矩阵;●第三章的表矩阵及单图关联矩阵;单图法的改进节点方程;观察法的改进节点方程;●第五章的无源网络的匹配级联;传输线的波参数方程;●第六章的含运算放大器的有源滤波器。
以上七题的考试情况:●第二题考试情况:本题的总分为10分,主要考察第三章的单图表矩阵的基本概念以及表矩阵的写法,难度适中,考试结果平均得7.4分。
说明对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个别概念掌握的不够准确。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2007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试卷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4页;两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2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如果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3.题号前有“*”标志的为电子专业考生的答题,电工专业考生不得解答;题号前有“▲”标志的为电工专业考生的答题,电子专业考生不得解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5分,共90分。
请将唯一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压U 的值为:A .-8VB .8VC .-4VD .4V图2.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说法正确的是:A .R 取45Ω时吸收功率最大B .R 取5Ω时吸收功率最大C .R 取10Ω时吸收功率最大D .R 取450Ω时吸收功率最大 3. 电路如图1-3所示,U ab 的值是:A .8VB .−8VC .10VD .−10V4.电路中某元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分别为)314cos(100t u =V 和)90314sin(2 +=t i A ,则该元件可视为: A .纯电感性元件B .纯电容性元件C .纯电阻性元件D .无法确定5.在日常的低压供电系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相负载要接在相线和相线之间B .单相负载要接在相线和中性线之间C .对称三相负载必须用三相四线制供电D .不对称三相负载必须用三相三线制供电 6.对正弦交流电路计算,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A UA .21U U U +=B .I U Z =C .IU Z = D .i uZ =7.图1-4给出了锗二极管和硅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其中硅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是由: A .a 和c 组成 B .a 和d 组成 C .b 和c 组成 D .由b 和d 组成 8.在图1-5所示电路中,若电阻R 短路,则:A .输出电压U 0将升高B .变为半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C .电容C 因过电压而被击穿D .稳压管或二极管因过流而损坏9.在图1-6所示电路中,C 断开对电路性能产生的影响是: A .静态工作点下移 B .增大放大倍数 C .减小输入电阻 D .增大输出电阻图1-6 图1-710.在图1-7所示电路中,级间反馈的反馈类型是:A . 电压串联正反馈B .电压串联负反馈 C. 电压并联正反馈D .电流串联负反馈11.在图1-8中,各元件参数合理,若要构成振荡电路,其正确的接法是: A .1与3相接,2与4相接 B .1与5相接,2与3相接 C .1与3相接,2与5相接D .1与5相接,2与4相接12.图1-9所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是:图1-8A .100B .-101C .-100D .10113.时钟脉冲在数字电路中的作用是: A . 输入信号 B .清零信号 C. 抗干扰信号 D .指挥整个数字系统协同工作的主控脉冲14.将2mA 的电流表、1.5V 的电池和适当的可调电阻相串联,组成一只简易欧姆表。
课程考核
成绩分析、试卷分析
及教学工作总结
课程名称:
年级、专业:
第一部分成绩统计分析一、学生考核总成绩
(二)学生考核总成绩分布图是否常态分布:
原因分析:
(三)考核总成绩不及格名单(总人数为人)
二、学生理论考核
(一)学生理论考核成绩统计分析
注:90—100为优,80—89为良,70—79为中等,60—69为及格,低于60的为不及格。
(二)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分布图
是否常态分布:
原因分析:
(三)理论考核缺考名单
三、学生实验(实习/见习)考核
(一)学生实验(实习/见习)考核成绩统计分析
(实际总分分)
(二)学生实验(实习/见习)考核成绩分布图
是否常态分布:
原因分析:
第二部分试卷分析1.基本情况
2.试卷信度、区分度、难度、综合分析:
3.高、低分题分析(高分题(生均得分≥90%)、低分题(生均得
4.试题易得高分的原因(归纳原因并列出题型和题号)
5.试题易失分的原因,并列出题型和题号
(如太偏、脱离大纲,太难、学生难以理解或接受,试题文字叙述不严谨、题意不清,理论课或实验课讲解不透,等等)
第三部分教学总结及措施
一、根据本次考试出现的情况总结本学期的教学成效(可从教学方法手段、理论实验课时安排、集体备课情况、试题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总结教学环节的成绩与不足)。
二、今后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2013年南京市综合高中三年级统一调研测试卷(一)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下列各小题表述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将A涂黑,表述错误的将B涂黑)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8小题30空,每空2分,共60分)39.1 A 0 A40.2 A 10 A41.︒532或1.2—j1.6 30∠1.-42.15:1 0.208 W或625/3 mW43.12 mA —3 mA44.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夹断45.1.5 30046.1 大47.电压串联负48.1 6449.01101001。
01110101 1000101。
1150.1。
5级51.19952.2。
5 kΩ53.延迟线Y放大器54.正55.131。
7 N·m 256。
256.减小电磁系统的振动和噪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5分) 57.(4分)答:电桥平衡时I P =0, 35=10×110×5.3×10==3321X R R R R ,mA 100=A 1.0=35+105.4=+=X1X R R E I -—--1分 若先断开S 2,线圈中电流不突变,即I X(0+)=I X (0-)=0。
1 A ——---—1分mA 9.90=100×100+10×1+1010×1+10=×+++=33)+0(X P 2121)+0(P I R R R R R I 〉>10 μA瞬间电流过大,会使检流计过电流损坏,因此结束时不能先断S 2。
-—————-—2分58.(4分) 答:(1)反偏 --—-——-—-—————-1分(2)1(—),2(+),3(—),4(+)—-—---——-——-——-—-2分 (3)向右-—-——-—-—-—-—-1分 59.( 4分)答:(a )不能振荡.—--————--——-——1分因为V B =0,不满足振幅平衡条件。
班级 姓名 学号----------------------------装--------------------------订----------------------线-----------------------------得分统计表:题 号 一二三总 分得 分一、 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到判断题答题表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每题2分,11题,共22分)判断题答题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1、 输入为4位二进制代码的译码器,它的输出最多有15 个。
( )2、 当温度升高时,晶体三极管的变化规律是β减小。
( )3、 为了减小零点漂移,通用型运放的输入级多采用差分放大电路。
( )4、 在N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
( )5、 常用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系统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组成。
( )6、 单稳态触发器有一个稳态,多谐振荡器有多个稳定状态。
( )7、 射极输出器是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它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 ) 8、 电压串联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使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 )9、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也叫做射极输出器,这是因为该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等于1。
( ) 10 稳压管起稳压作用时,它工作于反向击穿区。
( )11 晶体管工作于放大状态时, 集电极和发射极都处于正向偏置。
(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到选择题答题表中,每题3分, 14题,共42分)选择题答题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1、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可以采取措施:A 增大输入信号B 分压式偏置电路C 减小输入信号D 以上都不对2、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为8V,当接入2KΩ负载后,其输出电压降为4V ,这表明该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 A.1OK Ω B.2K Ω C.1K Ω D.0.5K Ω3、在由NPN 管组成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当静态工作点 时,将产生饱和失真,其输出电压的波形被削掉A .太低 顶部 B. 太高 顶部 C .太低 底部 D. 太高 底部 4、函数CB AC AB C B A ABC Y +++=的化简结果为: A. Y=B B. Y=A C. Y=C D. Y=AB5、关于理想运算放大器的错误叙述是: A .输入阻抗为零,输出阻抗也为零 B .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处于零电位 C .共模抑制比为无穷大D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无穷大6、下图中,如果C 的频率是4000Hz, 那么Q1和Q2波形的频率各是:A.1000 Hz 和2000 HzB. 2000 Hz 和1000 HzC. 500 Hz 和1000 HzD. 1000 Hz 和500 Hz专业: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 学分:5 试卷编号(A ) 课程编号:1212080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拟卷人(签字): 毛钢元 拟卷日期: 2006-6-18 审核人(签字):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班级 姓名 学号----------------------------装--------------------------订----------------------线-----------------------------7、测得一放大电路中三极管三个管脚1、2、3对地电压分别为V 1=-6V, V 2=-11V, V 3=-5.3V,则1、2、3三个管脚分别为:A .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 B. 集电极、基极和发射极 C. 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D. 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8、瞬时极性法是用来判断:A .电路中引入的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B .电路中引入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C .电路中引入的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D .电路中引入的是并联反馈还是串联反馈9、正弦波振荡电路,利用正反馈产生稳定振荡的条件是:A. 1=F AB. 0=F AC.1-=F AD. 11≥+F A10、测得一放大电路中三极管三个管脚1、2、3对地电压分别为V 1=8V, V 2=7.7V, V 3=12V,则此三极管为:A .NPN 型硅管 B. NPN 型锗管 C. PNP 型硅管 D. PNP 型锗管11、三态门电路如图所示,当E=0时,F 为:A.高阻态B.ABC.低阻态D.AB12、保险柜的两层门上各装有一个开关,当任何一层门打开时,报警灯亮,实现此功能的逻辑门L 是:A. L=A+BB. L=ABC. L=AD. L=B13、F 与A 、B 的波形关系如右图所示,则:A .F=A+B B. F=A ○+B C .F=AB D. F=A ⊙B14、(110110)2对应的十进制数为:A.45B.38C.54D.63三、分析计算题(每题6分,6题,共36分)1 2 3 4 5 61、如下图,二极管为理想的,输入u i 为最大值28V 的正弦波,E 1=18V, E 2=24V,画出输出电压u o的波形。
皇明工程技术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科目:《模拟电子技术》
二、基本信息:
任课教师:刘新婷
班级:12级中专1、2、3班
三、成绩分析:
表1 12级中专班1、2、3班期中考试成绩情况分析表
(注:<60:不及格;60≤X≤80:及格;80≤X:优秀)
(备注:分别分析每个题型试题的覆盖面、难易度、试题量是否适中;分析学生掌握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
附表2 中专12级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情况分析表
五、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很乏味,同学们缺少实践课,应该进行实验课。
(2)授课过程中与同学们互动性少,在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方面欠缺。
(3)所教内容难度大,学生思维反应慢,讲课速度快,应放慢速度,追求质量。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主动性不够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现象,比较浮躁。
(3)学生不爱思考,缺少联系,锻炼较少,听课不够认真
六、教学改进
1、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师生互动,主要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平时授课中加强测验,以不断巩固知识,让同学们及时发现不足点,在学习中
戒骄戒躁,不断地端正其踏实的学习态度。
3、在平时授课中对重点知识,需要加强重复强调方面。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强记
忆。
4、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进度,把我学习最好时机,引导学生学习。
5、多让学生进行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综合学科试卷分析一、音乐学科1.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一年级学生上音乐课的热情很高,但部分学生上课的行为习惯较差。
上欣赏课时,部分学生不能安静聆听歌曲,常做一些与音乐课无关的事或自己玩。
大部分学生的节奏感较好,在进行乐器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配合较好。
试卷分析:试卷从考察内容来看主要对学生进行了音的高低的检测,侧重于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答题情况:通过卷面答题来看,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本大题全做对的只有35人,有很多一部分学生没有弄懂该题的意思,同时图画有点抽象,因此学生在理解上有误。
改进措施:a、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让他们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b、不受课本知识朿缚,音乐课堂与平时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感觉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随处可见。
c、让学生多感受,多聆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d、在课堂中多创设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表现的欲望。
2.二年级试卷分析:从考查内容上看,音乐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有体现,检测学生的柯尔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知识点、分值分配合理、全方位考查学生对音乐的掌握情况。
发现的问题及对策:a.要鼓励学生多听、多唱、多练、多积累。
b.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多唱、多记、多运用、平时多训练。
a.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让他们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屮来,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b・不受课本知识束缚,音乐课堂与平时生活紧密和连,让学生感觉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随处可见。
3.三年级试卷分析:a.从考查内容上看,音乐学习屮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屮有体现。
b.检测学生的乐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
c・知识点、分值分配合理、全方位考查学生对音乐的掌握情况。
发现的问题及对策:a.要鼓励学生多听、多唱、多练、多积累。
b・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多唱、多记、多运用、平时多训练。
改进措施3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让他们也主动参与到咅乐活动中来, 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质量分析报告按照《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36号)、《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教职[2015]7号)等文件要求,于2016年11月13日~14日分4批次进行了全省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学业水平测试。
全省13个地市8864名三年制学生(含中等职业教育、“3+4”、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和55名五年制学生参加考试。
一、基本情况1.前言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电子理论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获得岗位群通用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2.命题分析试卷命题依据《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考试大纲》要求,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考试范围包括:直流电路、电容与电感、磁场与电磁感应、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安全用电、认识常用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二极管及整流电路、三极管及放大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实训、电工实训十三个主要知识点,注重考查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由25道单项选择题、5道多项选择题和20道判断题组成,所占分值分别为25分、5分、20分。
试题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三个等级,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2:1。
二、考生成绩分析1.全省平均分和及格率(1)全省考生成绩(2)分析上述表、图显示:全省考试成绩平均分为28.62,及格率为42.89%,总体偏低,标准差显示考生的考试成绩之间差异较大。
对口高考电子类专业(综合)课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主要特征
1、三门学科知识点覆盖面不一,总体较低
2004年电子类专业课《考试纲要》要求考察的知识点为293个,其中《电工基础》知识点159个,《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81个,《电子线路》知识点54个。
高考试卷中涉及《电工基础》知识点18个,广度为11%;涉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23个,广度为28%;涉及《电子线路》知识点18个,广度为33%。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三门学科知识点覆盖面均较低,《电工基础》尤为明显。
2、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更突出能力考查
《电工基础》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电阻串联分压、简单电位计算、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等;《电子技术基础》涉及的基础知识有: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区别、PN结的导电特性、三极管的分类等;《电子线路》涉及的基础知识有:数制转换、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等。
能力考查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第四大题第2题要求学生分析给定组合逻辑电路,并说明如何实现身份识别;第四大题第4题,考查了学生通过分析一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关系方程,利用集成运放,选择适当方式和参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难度加大
据统计,试题中考试水平各层次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A(识记):10.67%,B(理解):10.67%,C(掌握):44.67%,D(综合运用):34%。
C和D层次和起来比率高达78.67%!
三门学科中,《电子线路》试题的难度相对最大,《电子线路》满分104分,试题各层次所占的分数从A到D分别为8分、6分、50分、40分,C和D层次分数加起来为90分!
4、试题内容未能紧扣2004年《考试纲要》
①知识点覆盖面低,一些重要章节知识点未曾考查,如直流稳压电源。
②试题与考纲中按考试水平分,各层次所占的百分比相差太大。
(见下表)
③ 考纲中明确试题中应有15%左右的作图题或填图题,但实际试卷中没有。
④ 个别试题严重超纲。
如计算题第5
题。
二、考生试卷分析 1、数据统计
①宣城市考生总体情况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学科学生相对考得较好,另两门学科考的较差。
其中,《电子线路》由于试题难度较大,几乎未拉开档次,考试的区分度太小。
2、考生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①基本知识及概念模糊,理解不到位。
例如填空题第5题涉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定义,第6题涉及求互感线圈的互感系数、顺反串等效电感,第12题关于TTL门电路多余输入端的处理等,学生均因概念模糊不清,造成失分。
②审题不清,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
例如填空题第16题,考查如何把D触发器转换成T `触发器,学生因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造成失分。
又如选择题第26题关于计数器的计数,学生因为同样的原因失分较多
③机械记忆,定式思维,知识运用能力较差
例如问答题第1题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法求电压;第5题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计算题中戴维南定理、集成运放的应用等,虽经多次复习,但学生失分的比例仍然较大。
④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知识迁移能力差
例如计算题第5题,考查十进制计数器74LS160的应用,虽然超纲(考纲中其考试水平仅为A),但复习时我们着重强调过74LS193的功能,遗憾的是,这一题竟无一人答对!
三、高考复习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永远是不变的应试策略。
2、加强能力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不论是记忆性知识还是理解、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学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获得,教师不可能代替。
因此,复习课必须讲究教法,必须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式过程。
另外,做题要精,重在讲评。
3、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主要靠教材规定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知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