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 格式:ppt
- 大小:368.50 KB
- 文档页数:45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与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电容和电感元件互换位置。
这种振荡器具有输出波形好、振荡频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固定振荡器应用。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核心部分是LC并联谐振回路,其振荡频率与电容和电感的大小有关。
在电路中,三极管或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在LC并联回路上分配,从而实现正反馈。
电容支路由C1和C2串联组成,其上的电压与电容容量成反比分配。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反馈电压是从电容器C2上取出,即C2对地的电压。
如果反馈电压不足,应适当减小电容量。
振荡频率受电容器C1和C2以及电感L的影响,通过调整这两个电容器的容量,可以实现对振荡频率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导航等领域。
例如,在无线话筒电路中,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用于产生载波信号,并将来自话筒的微弱声音信号进行调制,最终通过天线输出。
为了保证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稳定工作,电路中采用了二极管稳压技术。
此外,元件的选择也对振荡器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如选用高频率、高功率的三极管BG2,以及微型超薄电容式话筒等。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各元件功能,以及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通过实验,学生还可以了解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总之,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是一种重要的振荡电路,其工作原理、元件选择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深入了解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设计和应用,对于电子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实验报告电容值为50pf:电容值为100pf:电容值为150pf:电容值为200pf:电容值为250pf:电容值为300pf:电容值为350pf:克拉泼振荡电路:电容值为10pf:电容值为50pf:电容值为100pf:电容值为150pf:电容值为200pf:电容值为250pf:电容值为300pf:电容值为350pf:总结:(1)克拉泼电路的振荡频率几乎与C1、C2无关,克拉泼电路的频率稳定度比电容三点式电路要好,但是克拉泼电路只能用作固定频率振荡器或者波段覆盖系数较小的可变频率振荡器。
(2)西勒电路频率稳定性好,振荡频率可以较高,可用作波段振荡器。
1.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
LC振荡器是指振荡合理选择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及波形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偏置电路一般采用分压式电路。
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振荡管工作在非线性状态,通常是依靠晶体管本身的非线性实现稳幅。
若选择晶体管进入饱和区来实现稳幅,则将使振荡回路的等效Q值降低,输出波形变差,频率稳定度降低。
因此,一般在小功率振荡器中总是使静态工作点远离饱和区,靠近截止区。
(2)振荡频率f的计算:振荡频率主要由L、C和C3决定。
(3)反馈系数F的选择:反馈系数F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经验数据F≈0.1~0.5,本实验取F=0.35.克拉泼和西勒振荡电路6.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电路图中3K05打到“S”位置(左侧)时为改进型克拉泼振荡电路,打到“P”位置(右侧)时,为改进型西勒振荡电路。
3K01、3K02、3K03、3K04控制回路电容的变化。
调整3W01可改变振荡器三极管的电源电压。
3Q02为射极跟随器。
3TP02为输出测量点,3TP01为振荡器直流电压测量点。
3W02用来改变输出幅度。
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一、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是一种简单的电路结构,其基本原理是将电容和电阻组合成一个微分放大环路,当此环路上没有负反馈时,它将产生振荡。
一般来说,这种电路的结构要求有三个元件,即电容和两个电阻,因此也被称为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
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电路中,R1和R2分别是电阻,C1是电容,V1是激励电压源,V2是振荡输出电压。
二、工作原理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由三个元件组成,它们是一个电容和两个电阻。
电容在激励电压V1的作用下,充放电,一边向R1传送电流,另一边向R2传送电流。
由于电容C1的特性,两边的电流大小是不同的,其中R1的电流比R2的电流大,因此在R1的一端就形成了一个较低的电压,而在R2的一端就形成了一个较高的电压。
当V1激励电压消失时,由于电容C1的特性,它将向R1和R2的另一端放电,从而形成一个信号,把它传递给V2,从而形成振荡。
当电容全部放电时,电路就进入下一个周期,从而形成持续的振荡。
三、应用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的主要用途有:(1)用于无线收发电路的频率稳定振荡。
(2)用于超声波测距电路中的频率稳定振荡和发射控制。
(3)用于转换器中的频率稳定振荡,如变频器、变压器或变流器等。
(4)用于马达控制电路中的频率稳定振荡。
(5)用于模拟电路中的作为一种振荡电路的基础,如振荡器、定时器等。
四、优势三点式电容振荡电路的主要优点有:(1)这种电路结构简单,元件数量少,只需要一个电容和两个电阻,不需要复杂的电路结构。
(2)元件参数的改变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振荡频率。
(3)它能够持续振荡,而且振荡的幅值不受电源电压的影响。
(4)由于它的低成本和易于构建,它在电子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其功能是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本实验报告介绍了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的设计和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电路,掌握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实验原理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是一种基础的振荡器电路,由电感(L)、电容(C)和放大器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电感和电容组成谐振电路,形成特定频率的谐振回路。
2.在谐振频率下,电路会自激振荡,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3.放大器负责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以保持振荡器的稳定性。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如下:•电感(L):1个•电容(C):2个•放大器:1个•示波器:1个•多用途实验板:1个•连接线:若干根实验步骤以下是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的搭建步骤:1.将一个电容连接到实验板的电感端口上,另一个电容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口上。
2.将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出端口上。
3.连接示波器的探头到振荡器电路的输出端口上。
4.打开示波器和放大器,并适当调节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
5.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并记录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出了稳定的振荡波形。
记录下实验结果如下:•振荡器频率:1000Hz•振荡器振幅:5V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并观察到了稳定的振荡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该振荡器在特定的频率下能够自激振荡并输出稳定的交流信号。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搭建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电路,对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使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振荡器的输出信号。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可以通过调节电容和电感的数值进行调整。
此外,振荡器的稳定性还受到放大器的影响,因此需要适当调节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以获得良好的振荡效果。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对于进一步理解振荡器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学习其工作特性和参数影响规律,培养学生对于实际电路的调试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振荡器电路,它由一个LC谐振回路和一个三极管组成。
当谐振回路中的电容和电感相互作用时,会形成一个正弦波信号,而三极管则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
在LC谐振回路中,当电容C和电感L组合成一个谐振回路时,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自激振荡。
此时,谐振回路中会有一定的能量存储,并且不断地从这些能量中提取出一部分来放大形成输出信号。
同时,在输出端口上还需要加入一个滤波网络来过滤掉高频噪声和杂波。
三、实验器材1. 万用表2. 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三极管5.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四、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整电阻和电容的值,使得输出波形为正弦波。
2. 测量并记录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和相位。
3. 调整电阻和电容的值,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4. 将三极管更换为其他型号,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在LC谐振回路中,当电容和电感组成一个谐振回路时,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自激振荡。
此时,谐振回路中会有一定的能量存储,并且不断地从这些能量中提取出一部分来放大形成输出信号。
同时,在输出端口上还需要加入一个滤波网络来过滤掉高频噪声和杂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调整了电阻和电容的值,使得输出波形为正弦波,并测量了其频率、幅度和相位。
随着参数的变化,我们也观察到了输出波形的变化,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此外,我们还更换了三极管型号,发现不同型号的三极管对于输出信号也有影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学习了其工作特性和参数影响规律。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对于实际电路的调试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三电容三点式LC 振荡器」、实验目的1、 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的实验原理;2、 了解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品质因数 Q 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 和频率的影响;3、 了解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电路与工作原理(1) 图3-2克拉泼振荡电路中,串联电容 C1、C2和C 构成总电容。
因为C1( 300p) >>C( 75p), C2( 1000P >>C ( 75p),故总电容约等于 C, 所以振荡频率主要由L 和C 决定。
(2) 图3-3西勒振荡电路中,电容C1、C2和C3的串联值后与电容C 相并。
因为C1(300p)>>C3(75p),C2 ( 1000P)>>(75p),故总电容约等 于C+C3所以振荡频率主要由L 、C 和C3决定。
(3) 反馈系数F=F1: F2,反馈系数F 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经验数据 F~ 0.1〜0.5,本实验取0.32、实验电路如图3-4所示,1K01打到“串S ”位置时,为改进型克拉泼振荡电路,打到图3-2克拉泼振荡电路图3-3西勒振荡电路“并P”位置时,为改进型西勒振荡电路。
开关1S03控制回路电容的变化;调整1W01可改变振荡器三极管的电源电压;1Q02为射极跟随器;1TP02为振荡器直流电压测量点,1W02用来改变输出幅度。
|{iM3三、实验内容1测量“并P”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2、测量“串S”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3、测量波段覆盖系数。
四、实验步骤(一)模块上电将LC振荡器模块③接通电源,即可开始实验。
(二)测量振荡电路的幅频特性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将1K01拨至“并P”侧,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示波器接仃P02频率计接1P01。
调整1W02使输出适中。
1S03分别控制1C06( 10P)、1C07(50P)、1C08 ( 100P)、1C09( 150P)接入电路,开关往上拨为接通,往下拨为断开。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设一、概述振荡器是一种在没有加外信号作用下的自动将直流电源的能量变换成为一定波形的交变振荡能量的装置。
振荡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无线电发送设备的心脏部分,也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主要部分,各种电子测试仪器如信号发生器、数字式频率计等的核心部分都离不开正弦波振荡器,功率振荡器在工业方面(例如感应加热、介质加热等)的用途也日益广阔。
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个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
振荡器按波形分可分为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反馈式型振荡器与负阻式振荡器两大类。
反馈式振荡器是在放大器电路中加入正反馈,当正反馈足够大时,放大器产生振荡,变成振荡器。
所谓产生振荡是指这时放大器不需要外加激励信号,而是由本身的正反馈信号来代替外加激励信号的作用。
负阻式振荡器则是将一个呈现负阻特性的有源器件直接与谐振电路相接产生振荡。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是自激振荡器的一种,也叫考毕兹振荡电路。
由于它是利用电容将谐振回路的一部分电压反馈到基极上,而且也是将LC谐振回路的三个端点分别与晶体管三个电级相连接,所以这种电路有叫做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
它由串联电容与电感回路及正反馈放大器组成。
二、工作原理1、振荡器振荡条件:(1)平衡条件相位平衡条件:Σφ=n∗360°振幅平衡条件:KF=1(2)起振条件KF>1(3) 稳定条件振幅稳定条件:在平衡点的K-u曲线斜率为负,即dKdu|K=1F<0在平衡点φ−f曲线斜率为负,即dφdf|f=f°<02、对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是否满足振荡条件进行分析:(1)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如图所示的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矢量图,假设在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间有一输入信号U be ,当振荡频率等于LC 回路谐振频率时,U ce 与U be 反相,电流 I 滞后于U ce 90°。
C 2上的反馈电压 U f 滞后电流 I 90°。
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电路,探究其工作原理,分析振荡频率与电路参数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理论计算。
实验原理: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振荡电路,由三个主要元件组成:电感(L)、电容(C)和晶体管(T)。
该电路的振荡频率由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决定,晶体管则起到放大和反馈作用。
实验材料:1. 电感:选择合适的电感,其数值应符合所需的振荡频率范围。
2. 电容: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容,注意电容的极性。
3. 晶体管:常用的晶体管有NPN型和PNP型,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
4. 电源:提供所需的电压,保证电路正常工作。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搭建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电路,注意连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将电源接入电路,调整电源电压至合适的数值。
3. 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的输出信号,记录振荡频率。
4. 调整电容或电感的数值,观察振荡频率的变化。
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振荡频率与电路参数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电容和电感数值下的振荡频率。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振荡频率与电容和电感的数值成反比关系。
当电容或电感的数值增大时,振荡频率会减小;反之,当电容或电感的数值减小时,振荡频率会增大。
这是因为在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中,电容和电感构成了一个谐振回路。
当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数值合适时,谐振回路会形成共振,从而产生振荡。
而振荡频率与电容和电感的数值有密切关系,数值越大,振荡频率越低,数值越小,振荡频率越高。
此外,晶体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晶体管在电路中起到放大和反馈的作用,使得振荡信号得以维持和放大。
晶体管的选择和使用也会对振荡频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LC三点式电容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验证了振荡频率与电容和电感的数值成反比关系的理论计算。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晶体管在振荡电路中的重要性。
1 概述振荡器是不需外信号激励、自身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
凡是可以完成这一目的的装置都可以作为振荡器。
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
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端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
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振荡维持下去。
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个特定频率 f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
振荡器能不能振荡起来并维持稳定的输出是由以下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是反馈电压 Uf 和输入电压 Ui要相等,这是振幅平衡条件。
二是Uf和Ui必须相位相同,这是相位平衡条件,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是正反馈。
一般情况下,振幅平衡条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断一个振荡电路能否振荡,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振荡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无线电发送设备的心脏部分,也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主要部分各种电子测试仪器如信号发生器、数字式频率计等,其核心部分都离不开正弦波振荡器。
功率振荡器在工业方面(例如感应加热、介质加热等)的用途也日益广阔。
正弦波是电子技术、通信和电子测量等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波形之一。
能够产生正弦波的电路称为正弦波振荡器。
通常,按工作原理的不同,正弦振荡器分为反馈型和负载型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
在没有外加输入信号的条件下,电路自动将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一定波形和一定振幅的交变振荡信号输出。
2 三点式电容振荡器2.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和分析反馈振荡器原理方框图如图2.1所示。
反馈型振荡器是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的一 个闭合环路,放大器通常是以某种选频网络(如振荡回路)作负载,是一个调谐放大器。
图2.1 反馈振荡器方框图为了能产生自激振荡,必须有正反馈,即反馈到输入端的自你好与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相位相同。
定义A (S )为开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S U S U S A i o =F(S)为反馈网络的电压反馈系数:)()()('S U S U S F o i =)(S A f 为闭环电压放大倍数:)()(1)()()()(S F S A S A s U s U S A i o f ⋅-==在振荡开始时,由于激励信号较弱,输出电压的振幅o U 则比较小,此后经过不断放大与反馈循环,输出幅度o U 开始逐渐增大,为了维持这一过程使输出振幅不断增加,应使反馈回来的信号比输入到放大器的信号大,即振荡开始时应为增幅振荡,即:1)( jw T因此起振的振幅条件是:1.. F A ⋅起振的相位条件是:πϕϕn F A 2=+要使振荡器起振必须同时满足起振的振幅条件和相位条件。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武汉理工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概述振荡器是不需外信号激励、自身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
凡是可以完成这一目的的装置都可以作为振荡器。
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
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端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
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振荡维持下去。
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个特定频率f0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
振荡器能不能振荡起来并维持稳定的输出是以下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是反馈电压Uf 和输入电压Ui 要相等,这是振幅平衡条件。
二是Uf 和Ui 必须相位相同,这是相位平衡条件,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是正反馈。
一般情况下,振幅平衡条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断一个振荡电路能否振荡,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振荡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无线电发送设备的心脏部分,也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主要部分各种电子测试仪器如信号发生器、数字式频率计等,其核心部分都离不开正弦波振荡器。
功率振荡器在工业方面(例如感应加热、介质加热等)的用途也日益广阔。
正弦波是电子技术、通信和电子测量等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波形之一。
能够产生正弦波的电路称为正弦波振荡器。
通常,按工作原理的不同,正弦振荡器分为反馈型和负载型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
在没有外加输入信号的条件下,电路自动将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一定波形和一定振幅的交变振荡信号输出。
1 武汉理工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三点式电容振荡器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和分析反馈振荡器原理方框图如图所示。
反馈型振荡器是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的一个闭合环路,放大器通常是以某种选频网络作负载,是一个调谐放大器。
图反馈振荡器方框图为了能产生自激振荡,必须有正反馈,即反馈到输入端的自你好与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相位相同。
定义A为开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S)?F(S)为反馈网络的电压反馈系数:Uo(S) Ui(S)Ui’(S) F(S)?Uo(S)Af(S)为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f(S)?Uo(s)A(S)? Ui(s)1?A(S)?F(S)在振荡开始时,于激励信号较弱,输出电压的振幅Uo则比较小,此后经过不断放大与反馈循环,输出幅度Uo开始逐渐增大,为了维持这一过程使输出振幅不断增加,应使反馈回来的信号比输入到放大器的信号大,即振荡开始时应为增幅振荡,即:T(jw)?1 因此起振的振幅条件是:2 武汉理工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A?F?1 ..起振的相位条件是:?A??F?2n? 要使振荡器起振必须同时满足起振的振幅条件和相位条件。
实验3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三点式LC振荡器●西勒和克拉泼电路●电源电压、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作的影响2.做本实验时所⽤到的仪器:●LC振荡器模块●双踪⽰波器●万⽤表⼆、实验⽬的1.熟悉电⼦元器件和⾼频电⼦线路实验系统;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3.熟悉静态⼯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熟悉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三、实验电路基本原理1.概述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器。
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的。
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由LC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构成反馈式⾃激振荡器,因⽽⼜称为三点式振荡器。
如果反馈电压取⾃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2.LC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个振荡器能否起振,主要取决于振荡电路⾃激振荡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振幅起振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3.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频率稳定度表⽰:在⼀定时间或⼀定温度、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常⽤表达式:Δf0/f0来表⽰(f0为所选择的测试频率;Δf0为振荡频率的频率误差,Δf0=f02-f01;f02和f01为不同时刻的f0),频率相对变化量越⼩,表明振荡频率的稳定度越⾼。
4.LC振荡器的调整和参数选择(1) 静态⼯作点的调整(2)振荡频率f的计算(3) 反馈系数F的选择5.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电路3K05打到“S”位置(左侧)时为改进型克拉泼振荡电路,打到“P”位置(右侧)时,为改进型西勒振荡电路。
3K01、3K02、3K03、3K04控制回路电容的变化。
调整3W01可改变振荡器三极管的电源电压。
3Q02为射极跟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