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经营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北方园艺2013(05):195~197·农业经纬·第一作者简介:宋宁(1967-),女,山东荣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
E-mail:sxysongn67@126.com.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YT200910)。
收稿日期:2013-11-05烟台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的探讨宋 宁,崔从光(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264670) 摘 要:阐述了烟台休闲农业发展中复合经营型发展模式、特色资源型发展模式、休闲采摘型发展模式和科技示范型发展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分散自主经营模式、村办企业经营模式、整体租赁经营模式和“设施农业+企业化运行”经营模式的优点。
提出了各发展模式要体现产业化和经营方式要集约化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烟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经营模式中图分类号:S-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3)05-0195-03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新形式,是农业战略转型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休闲农业旅游已成为我国假日旅游的新亮点,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休闲与体验的需求。
休闲农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是重要环节之一,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1-4]。
烟台休闲农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但至今为止,鲜见对烟台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的系统研究。
鉴于此,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烟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1 烟台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1.1 复合经营型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依托农业产业优势,集采摘、餐饮、垂钓、观光于一体。
如莱阳梨乡风情旅游区、莱阳濯村特色农业旅游区、招远大鹏山庄农业观光园、蓬莱南王山谷君顶葡萄酒庄园等。
休闲观光农庄六大开发模式和经典案例作者:山合水易研究中心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4-05-13 |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庄景观设计休闲观光农业的6大开发模式分析:一、景观休闲型以赏花经济为主导,以特色节庆为引领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1、规模取胜,通常大面积的同类或多种花卉,形成视觉冲击;2、景观塑形,通过地形设计、人造花卉雕塑、花卉人文景观等优化景观效果;3、节庆助推,有针对性的推出节庆活动;4、服务配套,立体交通观赏、养生美食享受、有机产品购物等保证美好体验。
案例:加拿大B u t c h a r t g a r d e n加拿大国宝级精致园林,实现四季皆有景的多彩风情园。
1、简介:坐落于加拿大温哥华岛,占地20公顷,是利用一个荒废的采石坑修建的,层次鲜明,四季可游,融汇世界园艺精华的精致花园。
2、策略:利用地势起伏构建景观层次,从单调园艺走向主题园。
3、产品:玫瑰园、日式庭院、意大利花园、低洼花园、B u t c h a r t家族陈列馆。
4、配套设施:游客中心、停车场、园艺咨询中心、种子和礼品店、餐饮厅(d i n n i n g r o o m,b l u e r o o m-温室餐厅,咖啡店)。
5、盈利模式:门票+餐饮消费+纪念品出售。
二、科普观光型这是一种以科技观光为引领,以四季花卉为特色,以考察、科普为主导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1、注重科技导入,从花卉苗木的组培科研到立体化展示;2、科普体验规划,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设置及活动策划,且需注重趣味性;3、创意景观设计,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4、其他功能导入,引入生态餐厅等项目,丰富游客体验内容。
案例:英国E D E N伊甸园植物展示+科研教育+特色活动,通过环境再生,建造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伊甸园"。
1、概况:1994年英国人提姆·史密特首次提出要在一个已经受到工业污染和破坏的地区重建一个自然生态区的想法,2000年在英国南部康沃尔郡废弃的矿山上兴建的伊甸园的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态温室。
休闲农业产业园区运营方案一、前言休闲农业产业园区以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休闲生活方式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农业资源和农村旅游资源,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本方案旨在提供休闲农业产业园区的运营思路和策略,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民收入。
二、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定义及功能定位1.定义: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是指依托农业资源和农村旅游资源,以提供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园区。
2.功能定位:(1)农业观光功能:园区通过农场观光、农业展示等方式,向游客展示农业生产过程,让游客了解农业知识,增加对农业的认识和兴趣。
(2)农事体验功能:园区提供农事体验项目,如采摘、种植、养殖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民的生活方式。
(3)休闲娱乐功能:园区配备休闲娱乐设施,如游乐设施、休闲步道等,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的场所。
(4)农产品销售功能:园区设立农产品销售区,直接将农产品与游客对接,提供新鲜、安全的农产品购买渠道。
(5)农业科普教育功能:园区设立农业科普馆,通过展示农业科技成果、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科学素养。
三、休闲农业产业园区运营模式1.农业合作社模式:将周边农户组织成农业合作社,共同经营休闲农业产业园区。
合作社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农产品生产销售、游客接待等工作,农户通过加入合作社,共享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在园区经营中实现农民增收。
2.农业企业合作模式:农业企业与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合作,提供农业科技支持、农产品销售渠道等资源,与园区共同经营运营。
企业负责生产技术、市场拓展等工作,园区则提供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共同分享收益。
3.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出资建设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并通过引进企业、培育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将园区交给专业运营公司负责经营管理。
政府负责提供政策支持、场地资源等,专业运营公司负责规划管理、市场推广等工作。
四、休闲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1.选择合适的场地:根据园区功能定位和市场需求,选择地处交通便利、自然环境好、农业资源丰富的区域作为休闲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场地。
六、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经营类型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29种类型: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1)田园农业游。
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
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北京顺义“三高”农业观光园。
2)园林观光游。
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
如四川泸州张坝桂园林。
3)农业科技游。
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
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4)务农体验游。
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
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主要类型有:1)农耕文化游。
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
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2)民俗文化游。
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
如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村。
3)乡土文化游。
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
如湖南怀化荆坪古文化村。
4)民族文化游。
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
如西芷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从业报告一、引言近年来,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各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休闲农业的定义与特点、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的意义、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以及休闲农业管理的关键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休闲农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休闲农业的定义与特点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田闲置资源,通过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销售等形式,提供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服务。
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农村旅游形式。
休闲农业具有以下特点:1. 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休闲农业通过提供农事体验,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接触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独特之处。
2. 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休闲农业提供了一种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能够远离城市喧嚣,享受纯净的空气和农田的宁静。
3. 农产品的直接购买与品尝:休闲农业不仅提供了观光的机会,还可以让游客直接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并品尝到乡村特色的美食。
4.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休闲农业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来源,通过开展农事体验、农产品销售等活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的意义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 丰富农村旅游资源: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丰富了农村旅游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农村旅游的繁荣发展。
3. 传承乡土文化: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可以促进农村乡土文化的传承,推动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增强了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四、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1. 农家乐模式:通过提供农家乐服务,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品尝农家饭菜,增加农民收入。
2. 农事体验模式:开展种植、养殖等农事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感受农耕乐趣。
3. 休闲观光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农村景区,吸引游客进行观光、拍照等休闲活动。
休闲农业运营模式休闲农业运营模式选择什么样的运营模式,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生存发展之路,农业企业也不例外。
一起来学习一下休闲农业运营模式吧。
休闲农业的十大运营模式随着农业土地流转政策的松动,国家对农业项目的持续投入,深度解读一号文件,以现有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出以下十种最赚钱的运营模式。
模式一:中粮模式——玩转产业链中粮集团作为国内农业龙头产业集团,已经从单一的粮油贸易延展到全产业链。
通过对涉及农业的各领域,包括技术、信息、种子、金融服务、网络、渠道、终端等进行投资和整合,从而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获得全方位的投资与服务开发,米、面、油、糖、肉、奶、饲料、玉米深加工产品、番茄酱、葡萄酒等均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解读整合产业链是基础,玩转产业链的各大环节才是王道。
很多农业企业经营业务涉及到米面粮油、鸡蛋、榨菜等各大领域,虽然他们只涉及到一个细分产业,但却把产业做到了极致。
模式二:依云模式——占据稀缺产地资源依云,法国最普通的矿泉水,为何能在中国超市卖到二十几元?不仅仅因为它来自阿尔卑斯山,还在于背后的关键词——世界少有、无污染地区,海拔2000米以上,年均温0℃以下。
就是因为地域的唯一性和独特性,造就了产品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使之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水。
解读学会利用产地优势,形成强大竞争力,不是所有矿泉水都叫“依云”。
很多农业企业背后并不缺资源,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嫁接资源的方法。
如乌江榨菜企业,一句“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顿时红遍大江南北,还迅速带动了当地企业形成产业化发展,大大刺激了当地经济的飞快发展。
模式三:双汇模式——走深加工之路作为老牌肉食品企业,双汇不是单纯地卖火腿,而是借助河南当地养猪的原料资源所具有的`规模优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挖掘深加工,摩拳擦掌打造“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和产业带建设,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
依托精深加工,加工销售生鲜肉成为双汇发展新的战略重点。
农村休闲农业的商业模式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远离喧嚣的城市,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探讨农村休闲农业的商业模式,让我们一同了解这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一、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休闲农业的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伴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休闲农业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然后通过直销、线上、线下渠道等方式销售给消费者。
农产品的销售不仅能够带动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也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材的需求。
二、体验式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的商业模式还包括体验式农业旅游。
消费者通过参观乡村、体验农事活动等方式,亲身感受农村的美丽和田园生活的乐趣。
体验式农业旅游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与大自然亲近的渴望,还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游客消费,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农家乐与农庄经营在农村休闲农业的商业模式中,农家乐与农庄经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家乐是一种将农村闲置资源转化为可用资源,并提供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的经营模式。
通过农家乐的运营,农民可以将自家的农产品加工成美食,为游客提供特色的乡村美食体验。
农庄经营则是基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通过开展农业观光、农业教育等活动,吸引游客参观、购买农产品,实现农村旅游与农产品销售的双赢。
四、农业观光与农业体验休闲农业的商业模式还包括农业观光与农业体验。
农业观光将农业景观作为吸引游客的资源,通过景区化的运营模式,吸引游客参观农田、品尝农产品,并提供专业的讲解员解说。
农业体验则是让游客参与农事活动,亲身体验种植、养殖等农业工作,增强他们对农业的了解和爱好。
休闲农业的商业模式不仅满足了城市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需要得到保障,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
蔬菜休闲农业发展多样经营模式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加,蔬菜休闲农业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态农业形式,不断受到关注和青睐。
在蔬菜休闲农业的发展中,多样的经营模式成为推动产业进步和创造更多利润的突破口。
本文将介绍蔬菜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多样经营模式,旨在为农业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观光农园模式观光农园模式是蔬菜休闲农业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经营方式。
它将农园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在这种模式下,除了蔬菜栽培外,还可以种植一些景观植物,如花卉、果树等,增加游客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农业体验活动,如采摘水果、亲子农场等,使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农业的乐趣与魅力。
二、农家乐+蔬菜种植模式农家乐是一种结合了农村特色的休闲度假方式,在蔬菜休闲农业中,结合农家乐和蔬菜种植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模式。
农家乐提供了农村民宿、农家餐饮等服务,而蔬菜种植可以作为农家乐的一项特色项目。
农家乐与蔬菜种植的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游客的休闲娱乐方式,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在农家乐中开辟一片蔬菜种植的区域,游客可以亲自参与蔬菜的种植和采摘,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并将新鲜的蔬菜直接用于农家餐饮,增加食品的安全性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休闲农庄模式休闲农庄模式是一种综合性农庄经营方式,将蔬菜种植与休闲娱乐、养殖等多种经营项目结合起来。
在休闲农庄中,蔬菜种植可以作为一项主要经营项目,兼顾其他项目的发展。
蔬菜种植可以按照四季轮作的方式进行,确保全年有丰富的蔬菜供应,满足游客和周边居民的需求。
同时,休闲农庄还可以开展一些娱乐项目,如儿童游乐场、农耕体验等,给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增加客流量和收益。
四、农产品直销模式农产品直销模式是一种通过产地销售的方式,将农产品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
蔬菜休闲农业也可以通过农产品直销的模式进行经营。
农产品直销可以省去中间环节,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休闲农业的运营方案一、发展理念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其发展理念是通过农业旅游和休闲活动,让城市居民获得身心放松与自然的体验,同时也可以向游客展示当地的农业文化与生活方式。
因此,休闲农业的发展应该注重一种融合性的理念,即将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既发展了农业经济,又实现了社会效益,让游客获得更加全面的体验。
二、运营理念1. 农产品质量优先:休闲农业的发展应该注重产品质量,要求农产品绿色、安全、无公害,满足游客对食品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农产品销售来带动农业经济。
2. 服务至上:在农场旅游和体验活动中,要求员工热情周到、服务细致,提供专业的导游和讲解服务,让游客获得愉快的体验。
3. 追求多样化:休闲农业运营应该追求多样化经营,不仅可以提供农场观光、农作体验、采摘果蔬等项目,还可以开展农家乐、古法农业体验等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三、运营方案1. 农场建设休闲农业的运营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建设,通常选择在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农场基础设施应该包括农场办公室、接待中心、观光车停车场、餐厅、购物区、儿童游乐场、农艺温室、果蔬园等。
2. 产品规划在休闲农业的运营中,农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此,要进行农产品规划,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包括蔬菜、水果、花卉等。
在产品规划中,要注重季节性和特色性,满足游客的采摘需求和观光需求。
3. 体验活动休闲农业的体验活动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可以包括农作体验、果蔬采摘、畜牧观赏、农田观光等各种项目,让游客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体验农家生活。
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农耕文化体验,如古法农耕、制作传统农具等。
4. 农家乐和餐饮农家乐和餐饮是休闲农业中的重要项目,可以通过提供当地特色菜肴、农家美食等方式,让游客品尝地道的农家味道,增加农场的收入。
同时,还可以开展农家风情餐厅、乡村宴会等项目,为游客营造愉快的用餐氛围。
要求:1、选学术论文格式写作2、第一面须注明院系(班级)、专业、姓名、学号3、字数约2500字。
论述休闲农业的特点、类型、功能及发展趋势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资源供人们观光、休闲的一种新型农业,它是传统农业的拓展和延续,它包括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三个产业,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关键。
1 休闲农业资源及其基本特征休闲农业资源指可供人们观光、休闲的农业资源,包括休闲农业自然资源和休闲农业社会资源。
休闲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指可供利用开发休闲农业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沿海滩涂等,地形景观有平原、山岳、丘陵、台地、洞穴、火山、草原、阶地奇石、溪涧、断崖。
水资源: 指可供开发利用的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如水库、溪流、瀑布、山涧、温泉、湖泊、内海、沙滩。
气候资源: 通常以具有一定农业意义的气象要素值表示,如热量、降水量、光照强度等。
景观气候,如云海、雾、雪、日出、日落等。
生物资源: 可作为农业生产和休闲农业经营对象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农业微生物种类和群落类型,包括农作物资源(粮食、油料、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以及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珍稀生物资源、天敌资源等。
2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利用田园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让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恬静和安详,放松疲惫的身心。
这一模式主要有:(1)田园观光型: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供赏花赏果,开展采摘活动;(2)休闲渡假型:利用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秀丽的田园风光,田园生态别墅,游舔场所,配备休闲设施,吸引距离较远的城市游客来渡假休闲;(3)农事体验型(农家乐):傍依田园风光,利用农村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由农户利用具有乡村特色的房舍,开设农家休闲旅馆,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满足市民的民俗乡情的体验需求。
森林休闲模式森林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宏大的自然景观,森林自然环境是最好的游憩空间。
第一类:会议为主,环境为辅——与城市酒店竞争的优势在于生态环境目前商务会议在休闲农业中的发展突飞猛进,各大机关单位、企业机构开始流行一种“半日会议、半日休闲”的新型模式,工作休闲两不误。
这种情况下休闲农庄的竞争对手就成了市区中的星级酒店。
从硬件而言休闲农庄很难与星级酒店相媲美,因此一定要体现差异化,利用“土里土气”的生态环境,打造核心竞争力。
案例:锦绣生态农庄,75%收益来自于单位企业的会议。
第二类:餐饮为主、娱乐为辅——让午餐经济变成两日消费单一的餐饮服务通常带来的是“午餐经济”,而娱乐项目的开展,则会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创造多次消费的机会,将“午餐经济”提升至“一日经济”“两日经济”乃至“多日经济”。
案例:和道源,餐饮占据营业额70%,增加娱乐项目后,收益更上一层楼。
第三类:主题为主、五感为辅——通过五感将主题深深印在脑海中台湾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就是主题型农庄。
发展主题型休闲农庄,除了找到适合的主题以外,更重要的是找到如何凸显主题的方法。
这一点可以从自然资源、产业、情感、文化等方面入手。
案例:大湖乡草莓农场,产业型主题园,建设了草莓文化馆、草莓主题餐厅,开发了草莓香肠、草莓饮品、草莓饰品等几十种产品,形成了以草莓为主的“食、住、娱、游、购”全面覆盖的产业链一条龙。
第四类:产业为主,体验为辅——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传统的种养殖产业不具备高附加值,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宽产业链。
水果采摘不光有门票收益,而且售价比一般的市场价格高出几倍,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案例:百果园,20多种水果200余种产品,一年四季瓜果飘香。
第五类:精致为主、文化为辅——有内涵才能良性发展、持续发展不是买些名贵的装饰就代表精致,精致需要耐心和底蕴。
精致一定要具有内涵,文化则是内涵最有效的表现手法,也是让休闲农庄良性发展、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案例:龙聚福,占地十余亩,8个包厢,以佛文化为底蕴,配以民间文化遗产,成为长沙最具品位的庄园之一。
休闲农业的8⼤模式12种类型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三产业,融合⽣产、⽣活和⽣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是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拓展旅游空间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的是休闲,本质是体验。
⽤体验来创新休闲农业,设计和开发适当的体验项⽬,更能体现休闲农业的本质特点,更好地满⾜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
休闲农业作为现阶段农业多功能的关键表现形式,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具有重⼤意义。
10⼤体验要素1赏:休闲农业基本的构成要素观光游览、体验农业美必然是休闲农业基本的构成要素。
专家经反复斟酌,认为“赏”⽐“游”更能体现休闲农业体验给⼈⼼灵上带来的愉悦。
2采:吸引游客和盈利的抓⼿采摘作为近年迅速兴起的新型休闲业态,以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
采摘聚⼈⽓、带财⽓、成本低、收益⾼,是休闲农业园吸引游客和盈利的抓⼿。
3尝:为消费者带来味蕾绽放之旅近年来,伴随着⼈们对健康饮⾷⽅式的⽇益推崇,城市居民越来越崇尚乡村美⾷的⽣态⾃然和简单朴实,对于⼀些出游者⽽⾔,品尝特⾊乡村美⾷,满⾜味觉享受,就是到乡村去的原动⼒。
4学:发挥农业的教育功能在休闲农业中,“学”⽆处不在,如农业科普、农业⽣产劳动中渗透出⼈们的智慧和勤劳、⼈与⾃然的和谐。
如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的科普活动室,为⼴⼤青少年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农业、了解农业科技的绝佳场所,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5耕:休闲农业的灵魂农耕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休闲类产品最本质的体现。
农耕⽂明作为中国⼏千年的历史沉淀和传统⽂化的核⼼组成,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应对其精髓加以继承、弘扬和创新。
6戏:快乐农业轻松有趣的玩耍、嬉戏活动,对青少年有着强⼤的吸引⼒,也很容易将成年⼈带回到⽆忧的童年时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提升游客满意度。
六、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经营类型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29种类型: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
1)田园农业游。
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
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北京顺义“三高”农业观光园。
2)园林观光游。
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
如四川泸州张坝桂园林。
3)农业科技游。
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
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4)务农体验游。
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
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主要类型有:
1)农耕文化游。
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
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2)民俗文化游。
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
如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村。
3)乡土文化游。
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
如湖南怀化荆坪古文化村。
4)民族文化游。
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
如西芷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
3、农家乐旅游模式
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
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主要类型有:
1)农业观光农家乐。
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
如四川成都龙泉驿红砂村农家乐、湖南益阳花乡农家乐。
2)民俗文化农家乐。
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
如贵州郎德上塞的民俗风情农家乐。
3)民居型农家乐。
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
4)休闲娱乐农家乐。
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
如四川成都碑县农科村农家乐。
5)食宿接待农家乐。
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如江西景德镇的农家旅馆、四川成都乡林酒店。
6)农事参与农家乐。
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
主要类型有:
1)古民居和古宅院游。
大多数是利用明、清两代村镇建筑来发展观光旅游。
如山西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福建闽南土楼。
2)民族村寨游。
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发展观光旅游,如云南瑞丽傣族自然村、红河哈尼族民俗村。
3)古镇建筑游。
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浙江南浔、安徽徽州镇。
4)新村风貌游。
利用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工农企业来发展观光旅游。
如北京韩村河、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
1、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主要类型有:
1)休闲度假村。
以山水、森林、温泉为依托,以齐全、高档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旅游。
如广东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2)休闲农庄。
以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农业产品、优惠的餐饮和住
宿,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旅游。
如湖北武汉谦森岛庄园。
3)乡村酒店。
以餐饮、住宿为主,配合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
如四川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
主要类型有:1)农业科技教育基地。
是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以高新农业技术为教材,向农业工作者和中、小学生进农业技术教育,形成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业园。
如北京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陕西杨凌全国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园。
2)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
利用当地农业园区的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开展农业观光、参与体验,DIY教育活动。
如广东高明蔼雯教育农庄。
3)少儿教育农业基地。
利用当地农业种植、畜牧、饲养、农耕文化、农业技术等,让中、小学生参与休闲农业活动,接受农业技术知识的教育。
4)农业博览园。
利用当地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农业产品、农业文化进行展示,让游客参观。
如沈阳市农业博览园、山东寿光生态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主要类型有:①森林公园;②湿地公园;③水上乐园;④露宿营地;⑤自然保护区。
2、上海休闲农业发展
上海农业旅游起步于1991年,“南汇桃花节”是最初的景点。
到2002年,上海共有72个观光休闲农业景区(点), 分布于上海10个区县。
如今的上海郊区,农业形态正在重新调整和变化,传统的农业功能正向绿色食品功能、生态休闲功能、科技示范功能为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功能转变。
2005年崇明前卫村正式对外接待游客,拉开了上海郊区“农家乐”序幕,现在全市已基本建成农业旅游景点30多处,形成了七条农业旅游线。
目前上海市有观光农业
园区、观光农业基地和“观光农业镇”等多种类型。
如位于上海西南郊的松江县洞泾镇,全镇均为观光农业景区,这在上海市还是第一家。
农业的生态休闲效益正在日渐凸现,农业旅游成为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