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分离工程-第五章反胶团萃取与双水相萃取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2
三、双水相萃取3.1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及特点3.1.1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双水相萃取与水-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但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
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
分配系数K等于物质在两相的浓度比,由于各种物质的K值不同,可利用双水相萃取体系对物质进行分离。
3.1.2 双水相萃取的特点双水相体系萃取具有如下特点:(1)含水量高(70%~90%),是在接近生理环境的温度和体系中进行萃取,不会引起生物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2)分相时间短,自然分相时间一般为5~15min;(3)界面张力小(10-7~10-4mN/m),有助于强化相际间的质量传递;(4)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5)大量杂质能与所有固体物质一同除去,使分离过程更经济;(6)易于工程放大和连续操作。
由于双水相萃取具有上述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等领域的产品分离和提取。
3.2 双水相萃取在分离和提取各种蛋白质(酶)上的应用用聚乙二醇(PEG)/羟丙基淀粉酶(Reppal PEG)体系经两步法可从黄豆中分离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
在黄豆匀浆中加入PEG4000,可絮凝细胞碎片及大部分杂蛋白。
在上清液中加入PEG4000(12%)-ReppalPES(40%),PGK在上相、GAPGH在下相的收率均在80%以上。
萃取过程的放大采用离心倾析机连续处理匀浆液,用离心萃取器完成双水相体系的两相分离,整个工艺具有处理量大、接触时间短、酶收率高的特点。
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经一次萃取从A-淀粉酶发酵液中分离提取α-淀粉酶和蛋白酶,萃取最适宜条件为PEG1000(15%)-(NH4)2SO4(20%),pH=8,α-淀粉酶收率为90%,分配系数为19.6,蛋白酶的分离系数高达15.1。
温馨提示:明天工程考生物制药化学合成制药中药药剂等的制药分离技术及所需设备生物制药分离技术、设备1、液-液萃取液液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其方法是选择一种溶剂使混合物中欲分离的组分溶解与其中,其余组分则不溶或少溶而获得分离。
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微分接触式逆流萃取指:萃取相和萃余相逆流微分接触,使两相中的溶质浓度沿流动方向发生连续的变化。
多级错流萃取与多级逆流萃取的比较:◆分离要求、溶剂一定时:多级逆流萃取比多级错流萃取板数少。
◆板数一定时:多级逆流萃取比多级错流萃取溶剂用量少。
◆生产上多采用逆流萃取操作。
萃取设备设备的设计(1) 两相的分散与聚并分散区:通常情况下选择被萃物浓度低的一相作为连续相先注入设备的分散区内,启动分散机制后再同时通入分散相和连续相。
分散区的大小应满足两相实现要求传质量的接触时间(停留时间)。
分散相分散粒径越小,传质面积越大,聚并将越困难。
聚并区:在分散区内完成传质过程的两相需要在相对平稳的区域内进行聚并分相,以便于两相分离。
聚并区的大小应满足分散相完全迁移聚并的时间,并设置分散相的连续排出机制。
(2) 多级萃取或反萃设备——混合澄清槽(3) 微分萃取设备转盘萃取塔、振动筛板塔2、反胶团萃取反胶束萃取技术的应用1.分离蛋白质混合物如用二烷基磷酸盐/异辛烷反胶束溶液萃取分离溶菌酶和肌红蛋白。
2.浓缩α-淀粉酶如用TOMAC/异辛烷反胶束溶液萃取水相中的α-淀粉酶,以实现α-淀粉酶的浓缩。
3.直接提取细胞内酶如用CTAB/己醇-辛烷反胶束溶液直接从棕色固氮菌细胞内提取胞内脱氢酶,既不破坏菌细胞,也可保持酶的活性。
4.从动植物资源中提取蛋白质可利用反胶束溶液直接从大豆、菜籽、蚕蛹等残渣中提取分离有用的蛋白质。
表面活性剂(双亲物质)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便会在有机溶剂内自发形成聚集体,又称为反胶团。
在反胶束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团在外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接触,而极性基团则排列在内形成一个极性核常用的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一定量的助溶剂)。
1-2 分别给出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以及中药制药的含义。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等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制品。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称全合成);或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对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称半合成)。
中药则以天然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为主,但自古以来也有一部分中药来自人工合成(如无机合成中药汞、铅、铁,有机合成中药冰片等)和加工制成(如利用生物发酵生产的六神曲、豆豉、醋、酒等,近年来亦采用密环菌固体发酵、冬虫夏草菌丝体培养、灵芝和银耳发酵等)。
1-5 试说明化学合成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种制药过程各自常用的分离技术以及各有什么特点。
1-10 试按照过程放大从易到难的顺序,列出常用的8种分离技术。
1-11 结晶、膜分离和吸附三种分离技术中,最容易放大的是哪一种?最不容易放大的又是哪一种?1-12 吸附、膜分离和离子交换三种分离技术中,技术成熟度最高的是哪一种?最低的又是哪一种2-1简述植物药材浸取过程的几个阶段。
①浸润、渗透阶段,即溶剂渗透到细胞中②解析、溶解阶段,解析即溶剂克服细胞成分之间的亲和力③扩散、置换阶段,包括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2-4选择浸取溶剂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对常用的水和乙醇溶剂适用范围进行说明。
①对溶质的溶解度足够大,以节省溶剂用量②与溶质之间有足够大的沸点差,以便于溶剂采用蒸馏方式回收利用 ③溶质在溶剂中扩散系数大和粘度小④价廉易得,无毒,腐蚀性小生物碱盐类、苷、苦味质、有机酸盐、鞣质、蛋白质、唐、树胶、色素、多糖类(果胶、粘液质、菊糖、淀粉),以及酶和少量挥发油都能被水浸出,选择性相对差,容易引起有效成分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