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庭和家庭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457.51 KB
- 文档页数:33
第六讲第四章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目的要求:1、简述家庭的发展阶段、家庭的功能。
2、列出家庭护理程序。
3、叙述家庭评估的内容。
第一节家庭健康护理概述(一)、家庭:由一个或多个人组成的,相互之间共同生活和相互依赖的场所。
家庭应具有血缘、婚姻、供养和情感上承诺的永久关系,家庭成员共同努力以达到共同生活目标与需求。
(二)、家庭的发展阶段:有多种学说,目前我国普遍用Duvall的8阶段学说。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变化和发展任务。
1、形成期(结婚、妻子怀孕):发展任务有新婚生活的计划与适应;性生活的适应与计划生育;经济基础的确立;保持健康与家务的适应;妊娠与生产的准备。
2、扩张期(第一个第二个孩子出生):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经济基础的维持与强化;养育子女;健康的父子关系的建立;夫妻情感的维持;母亲育婴负担。
3、收缩期(子女独立结婚):家庭生活的重新计划和适应;孩子与父母饿关系;中年夫妻关系;中年期的健康管理,4、衰弱期(退休、一方去世)、退休生活的适应;经济变化的适应;家庭角色的变化。
(三)、家庭的功能及其特点1、家庭结构1)家庭角色2)家庭权利家庭权利分国为传统权威型、情况权威型、分享权威型。
3)沟通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对感情、愿望、价值观、意见和信息进行交换的过程。
4)家庭价值系统2、家庭的类型1)婚姻家庭包括核心家庭、两代户家庭、三代户家庭、四代户家庭。
2)单亲家庭3)多个人组成的家庭同居家庭、享用同一居室的人组成的家庭、非亲属关系的人组成的家庭、同性恋家庭等。
3、家庭的功能1)情感功能2)社会化功能3)生殖功能4)经济功能5)健康照顾功能(四)、家庭健康护理的概念家庭健康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是指社区护士为帮助家庭成员预防、应对、解决各发展阶段的健康问题,适应家庭发展任务,获得健康的生活周期,所提供的援助。
家庭护理的方法是家庭访视。
1、家庭健康护理的目的1)提高和促进完成家庭发展任务的能力。
2)帮助问题家庭获得健康发展阶段的能力。
家庭结构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完整家庭•4残缺家庭1拼音jiā tíng jié gòu2英文参考family structure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即家庭的构成,它以"人"为元件,以夫妻关系为基础。
当今,社会现存的家庭结构类型,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种:3完整家庭①单纯夫妻型,指男女已婚尚无子女或无子女及与子女分居和父母也分居的家庭。
②夫妻子女Ⅰ型,指夫妻与成年而尚未结婚的子女居住在一起。
③夫妻子女Ⅱ型,指夫妻与尚未成年子女居住在一起,而和双方上一辈分居的家庭。
这是典型的"小家庭"。
④两代型,指夫妻尚无子女,仍和上一辈人居住在一起的家庭。
⑤三代型,指夫妻与子女并和上一辈住在一起的家庭。
4残缺家庭①夫妻双方缺了一方的两代型、三代型和夫妻子女Ⅰ型、Ⅱ型缺父或损母的家庭。
②单身型,指不愿结婚的而没有和父母兄弟姐妹居住在一起的成人;夫妻离婚或一方死亡后无子女也不和上一辈居住在一起的家庭;儿女均已成家分居的上一辈夫妻中缺少一方的家庭。
此外,还有一些成人和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友居住在一起而其中没有二人有夫妻关系的家庭。
这种家庭只有形式,没有实质,但客观上是存在的,可称为"形式家庭"。
目前,老年的单纯夫妻型和夫妻子女Ⅰ、Ⅱ型,随着社会经济、政治、风尚、妇女经济独立、退休制度的建立等等,发展得特别迅速;单身家庭的数量也有上升迹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问:谈一谈你对家庭结构的理解?猜想它和家庭教育有什么关系?一、家庭结构的含义家庭结构不是家庭人口数或家庭代次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的有机组合;家庭结构的构成不是指家庭的经济、职业、文化的构成,而是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是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的,既包括代际结构,也包括人口结构。
家庭结构类型的不同,从而导致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也有所不同,最终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心理素质成长。
四种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影响也是互不相同和特点各异的。
二、家庭结构的类型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
(一)核心家庭1、是由父母及未结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特点是人口少、辈分少;多集中于我国的城市地区。
扩大核心家庭是由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父母和已婚子女,或已婚兄弟姐妹的多个核心家庭组成的家庭模式。
扩大家庭规模较大,累世同堂,人丁兴旺,但等级森严,实行家长制,家庭经济、家务、财产乃至青年男女的婚姻都由家长安排或控制;其居住规则通常是从夫居或父族同居,重血统,重传宗接代,重封建伦理道德,重父权、夫权,男女不平等。
2、优点:思考:核心家庭的优点有哪些?讨论。
(1)家庭关系简单,成员关系密切,内聚力较强,容易形成教育合力。
(2)父母素质较高,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的程度水平越高,子女的自尊水平也越高,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教育方式、实行较为开明的教养方式。
(3)父母年富力强,富有事业心,十分疼爱自己的子女,可以为儿童创造更为优越的教育环境和物理环境。
(4)父母更能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这类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爱护关心儿童成长。
(5)我国学者吴凤岗、日本学者梅田文绘等中外学者指出家庭结构及类型影响着儿童的社会化,两代人家庭的儿童在独立性、自制力、敢为性、合群性等九方面优于三代家庭的儿童。
名词解释家庭结构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概念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①家庭人口要素。
家庭由多少人组成,家庭规模大小。
②家庭模式要素。
家庭成员之间怎样相互联系,以及因联系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模式。
家庭结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时,又是实际存在的,它对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有巨大的影响,受到宏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
类型家庭有不同的分类,按家庭的代际数量和亲属关系的特征分类是常见的家庭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类型。
1、夫妻家庭。
只有夫妻两人组成的家庭。
包括夫妻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以及尚未生育的夫妻家庭。
2、核心家庭。
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3、主干家庭。
有两代或者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联合家庭。
指家庭中有任何一代含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5、其他形式的家庭。
包括单亲家庭、隔代家庭、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单身家庭。
家庭结构特征1、家庭人口的组成家庭规模和人口组成直接影响到家庭结构的特征,一般而言,家庭人口越多,家庭结构越复杂,出现家庭矛盾的可能性越大,家庭管理越难。
2、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家庭成员在在家庭中地位和角色的规定,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就形成了家庭规则。
通常稳定的家庭规则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冲突、斗争、妥协、调整的家庭动荡的过程。
3、家庭成员在日常交往中所形成的稳定关系模式一般而言,一个家庭结构包括横向和纵向的代际关系两种组合,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
家庭教育学1家庭、结构与功能课件contents •家庭教育学概述•家庭结构与功能•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家长角色与责任•子女成长规律与特点•家庭环境建设与优化•当代中国家庭教育挑战与对策目录01家庭教育学概述定义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跨学科性实践性强家庭教育学定义与特点01020304家庭教育学是研究家庭教育现象、揭示家庭教育规律、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学科。
以家庭为研究单位,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教育过程。
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旨在指导家庭教育实践,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对象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01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人际关系02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关系研究意义促进家庭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推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01020304家庭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为家庭教育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帮助理解家庭成员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指导家庭教育实践。
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为家庭教育学提供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分析,帮助理解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关系。
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为家庭教育学提供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支持,帮助理解家庭教育的教育性和教育过程,指导家庭教育实践。
02家庭结构与功能重组家庭由离异或丧偶后的男女重新组建的家庭,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
由父亲或母亲单独抚养子女的家庭,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
联合家庭由父母、多对已婚子女及其家庭组成,是更为复杂的家庭形式,具有多元性和矛盾性。
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是最基本的家庭形式,具有亲密性和稳定性。
主干家庭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组成,是扩展了的家庭形式,具有传承性和权威性。
家庭结构类型及特点情感交流功能家庭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之间通过情感交流建立亲密关系。
在现代社会,情感交流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多样化。
家庭结构名词解释: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①家庭人口要素。
家庭由多少人组成,家庭规模大小。
②家庭模式要素。
家庭成员之间怎样相互联系,以及因联系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模式。
家庭结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时,又是实际存在的,它对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有巨大的影响,受到宏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
家庭有不同的分类,按家庭的代际数量和亲属关系的特征分类是常见的家庭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类型。
1、夫妻家庭。
只有夫妻两人组成的家庭。
包括夫妻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以及尚未生育的夫妻家庭。
2、核心家庭。
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3、主干家庭。
有两代或者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联合家庭。
指家庭中有任何一代含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5、其他形式的家庭。
包括单亲家庭、隔代家庭、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单身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