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生态文明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0.33 KB
- 文档页数:13
2022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答案
一、《生态文明观》(知识点1)
1、生态文明观是什么?
生态文明观是一种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为目的的新发展理念。
它倡导人们践行“不危害自然即是保护自然、不侵犯自然资源即是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强调尊重自然的生态原则,指引建立更加可持续的文明发展模式,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现代化。
2、生态文明观阐述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生态文明观阐述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响应“一体两面”发展理念,联系起来,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联;科学和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强调尊重自然的观念;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提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的生态义务;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济,引导社会遵循生态伦理;总结和推广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
二、《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点2)
1、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政府、社会和行业围绕生态文明观,以构建人与自
然和谐的关系为目的,开展的实践性活动。
它要求每个政府、国家、
国际社会要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
大对环境责任制的实施,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建立尊重生态原则、以
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机制,加大生态环保投资。
2、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包括:把人类活动
的积极因素融入自然系统,保护好森林、水资源、海洋、食物资源、
大气、土壤和生物多样性;充实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控制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消减可能的生态破坏;确保地球的可
持续发展。
2020 智慧树知到《生态文明》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 分)20 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著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著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A. 《寂静的春天》B. 《增长的极限》C. 《只有一个地球》D. 《我们共同的未来》正确答案:A2【单选题】(2 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 年 6 月 5 日-16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 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A. 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B. 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C. 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 签署气候变化协定正确答案:D3【单选题】(2 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 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A. 1972B. 1973C. 1974D. 1975正确答案:B4【单选题】(2 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A. 十五大报告B. 十六大报告C. 十七大报告D. 十八大报告正确答案:D5【单选题】(2 分)2015年9 月25 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20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著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著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A.《增长的极限》B.《寂静的春天》C.《我们共同的未来》D.《只有一个地球》2、【单选题】(2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A.签署气候变化协定B.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C.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3、【单选题】(2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A.1972B.1975C.1974D.19734、【单选题】(2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A.十八大报告B.十六大报告C.十七大报告D.十五大报告5、【单选题】(2分)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这一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今后15年内实现3个史无前例的非凡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3个创举内容A.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B.遏制气候变化。
第一章测试1.人类与其它生物相比A:更强B:更弱C:有些特别D:更特别答案:C2.本课程关心的核心问题是A:人类的可持续B:人类与环境的关系C:人类的生存有发展D: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答案:A3.虎变为濒危动物是因为A:现代人类对其的影响B:虎在生物学退化了C:生境变化D:气候变化答案:AC4.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A:了解人类可持续发展生态机制B:提高生态文明意识C:系统掌握人类生态学的基础理论D: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答案:ABD5.对于所有生物来讲活着就要受环境的影响,死了还在受环境影响。
A:对B:错答案:A6.人类生存的目的是?A:实现自我B:壮大人类C:延续物种D:实现文明答案:C7.现代人学习文化的目的是?A:生活有意义B:成为人C:有知识D:提高素养答案:B8.现代人类在生物学上属于:A:直立人B:能人C:智人D:北京猿人答案:C9.对人生存也重要的,价格也高。
A:错B:对答案:A10.生态文明实质上是人类的文明。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对于人类风能A:是不可再生资源B:不是资源C:是无限资源D:是可再生资源答案:C2.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层中没有的成分包括A:臭氧B:甲烷C:二氧化碳D:氧答案:ABD3.生物对地球环境的改变包括A:土壤的形成B:气候C:元素地球化学循环D:大气组分变化答案:ABCD4.原始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减少的原因有A:二氧化碳逃逸到太空B:白垩岩石形成C:煤的形成D:石油形成答案:BCD5.当人类扩大海洋捕捞时A:“鲨鱼”食物减少B:未来“鲨鱼”数量减少C:人类食物增加D:人类未来的食物可能减少答案:ABCD6.按自然的有限性,水资源属于?A:可再生资源B:不可再生资源C:有限资源D:无限资源答案:A7.生物对环境改造作用一般表现为?A:短期内弱,长期显著B:短期内强,长期弱C:强D:短期内弱,长期也弱答案:A8.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完全取决于他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020智慧树知到《生态文明》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20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著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著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A. 《寂静的春天》B. 《增长的极限》C. 《只有一个地球》D. 《我们共同的未来》正确答案:A2【单选题】(2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A. 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B. 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C. 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 签署气候变化协定正确答案:D3【单选题】(2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A. 1972B. 1973C. 1974D. 1975正确答案:B4【单选题】(2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A. 十五大报告B. 十六大报告C. 十七大报告D. 十八大报告正确答案:D5【单选题】(2分)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20 智慧树知到《生态文明》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 分)20 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著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著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A. 《寂静的春天》B. 《增长的极限》C. 《只有一个地球》D. 《我们共同的未来》正确答案:A2【单选题】(2 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 年 6 月 5 日-16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 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A. 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B. 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C. 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 签署气候变化协定正确答案:D3【单选题】(2 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 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A. 1972B. 1973C. 1974D. 1975正确答案:B4【单选题】(2 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A. 十五大报告B. 十六大报告C. 十七大报告D. 十八大报告正确答案:D5【单选题】(2 分)2015年9 月25 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生态文明教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贵州商学院第一章测试1.文明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参考答案:《易经》2.从时间维度看,人类文明出现的标志主要是由什么产生的。
()参考答案:文字3.“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这句话是谁说的。
()参考答案:习近平4.真正的人类文明是从什么文明开始的。
()参考答案:农耕文明5.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关系的问题,孔子、老子、墨子等中华先贤从天文到地理,提出过极其丰富的生态思想。
()参考答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6.墨子提倡“公义”,从“天”这个整体出发,构建包括()及整个自然界的生态道德共同体。
()参考答案:鬼;天;人7.古埃及文明是在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的。
()参考答案:错8.早期的中华文明主要是指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
()参考答案:对9.墨家的生态思想是兼爱非攻,在墨家看来,“神”就是人应当严格遵循的规则,支配着万物的生成变化。
()参考答案:错10.从五帝时代开始,直到夏商周三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直至目前,人类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约()亿光年。
参考答案:9302.下列哪个不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参考答案:土壤圈3.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在遗传、种群和()三个层次上降低。
()参考答案:生态系统4.地球的外部圈层由()组成。
()参考答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5.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的各个圈层,这意味着它具有()的特征。
()参考答案:问题导向;综合性;跨学科;区域性6.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参考答案:安全、意识形态;政治、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科技、军事7.生命的诞生与进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经历了距今约5亿年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也经历了包括距今约6500年恐龙灭绝的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20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着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着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着作A.《增长的极限》B.《寂静的春天》C.《我们共同的未来》D.《只有一个地球》2、【单选题】(2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A.签署气候变化协定B.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C.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3、【单选题】(2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4、【单选题】(2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A.十八大报告B.十六大报告C.十七大报告D.十五大报告5、【单选题】(2分)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这一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今后15年内实现3个史无前例的非凡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3个创举内容A.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B.遏制气候变化。
C.消除极端贫困D.减少局地冲突与战争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 >召开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环境保护议题提升到“全球性峰会”的层次因此该会议又被称为“地球峰会”EarthSummit。
A.里约热内卢B.斯德哥尔摩C.约翰内斯堡2、【单选题】(2分)下列哪项不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A.全球性B.长期性C.公共性D.综合性3、【单选题】(2分)2015年12月12日《巴黎协定》通过明确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之内而努力。
℃,3℃℃,1℃℃,℃4、【单选题】(2分)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A.美丽中国B.和谐中国C.富强中国5、【多选题】(2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包括。
A.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B.国际合作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D.国家环境主权原则6、【多选题】(2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
A.国际环境条约与协定B.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机构C.国际环境会议D.经济技术援助7、【多选题】(2分)下列哪几项属于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国际环境条约与协定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年《巴黎协定》年《名古屋议定书》年《斯德哥尔摩公约》年《京都议定书》8、【判断题】(2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特征影响范围跨越国境不同生态环境问题常常高度关联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单个主权国家不需要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负责。
A.对B.错9、【判断题】(2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国家环境主权原则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一方面国家享有开发其资源的主权权利包括对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环境事务的处置权另一方面各国在行使各自环境主权的同时确保不损害他国和国际公有地区的环境的义务。
A.对B.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人类第一个以条约形式要求承担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义务的执行性文件。
A.对B.错第三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环境史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史的跨学科研究它通过考察历史上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彼此影响为当今环境问题查找“病史”、“病根”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文明提供过往经验。
最早提出和使用“环境史”这一术语的是A.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B.美国历史学家R·纳什C.美国历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D.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2、【单选题】(2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以上着名论断和警告出自A.马克思《资本论》B.达尔文《物种起源》C.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D.恩格斯《自然辩证法》3、【单选题】(2分)农业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与自然关系演变方向从此人们主动干预和积极参与动、植物的生命过程并不断开始改造水土环境以谋取生活资料而不再完全仰赖于大自然的直接恩赐。
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____年前年前年前年前4、【单选题】(2分)中国最早有系统的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制度出现于:A.清朝中期B.宋元时期C.隋唐时期D.先秦时期5、【单选题】(2分)在漫长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环境经验和生态智慧。
中国许多土地已经耕种了数千年而没有发生严重的地力衰竭直接得益于A.天、地、生、人整体统一的自然—社会观B.“化恶为美”“变废为宝”和“相资以利用”的农作施肥和循环经济理念C.“护生”“爱物”的生态伦理D.“取用有节”“以时禁发”的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观第四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柴静主创的《穹顶之下》主要谈论是A.如何理解雾霾这一环境问题。
B.记者如何报道环境问题。
D.雾霾这一环境问题的危害、成因和对策。
2、【单选题】(2分)在一般截止到1949年的疫病统计数据中瘟疫频度最高的是哪个时期A.明清时期B.金元时期C.魏晋时期D.民国时期3、【单选题】(2分)欧洲19世纪上下水道建设和细菌学说的出现与下列什么事件直接有关世纪末香港鼠疫的大流行年以降的霍乱大流行C.伦敦泰晤士河的污染年代英国《公共卫生法案》的颁布4、【多选题】(2分)对人类历史造成重大影响世界公认的烈性传染病有A.鼠疫B.艾滋病C.霍乱D.天花5、【多选题】(2分)20世纪中国以清洁为基本诉求的公共卫生运动主要有年代以降的爱国卫生运动B.南京国民政府倡导的城市卫生运动大会年的新生活运动D.基督教青年会发动的卫生运动6、【多选题】(2分)鼠疫直接刺激和推动了中国公共卫生机构的创设和卫生行政的发展是因为A.中国社会面对民族危机在追求强国保种的过程中将卫生视为科学、文明和进步的象征而颇为自觉加以追求。
B.瘟疫特别是鼠疫本身具有刺激和推动公共卫生发展的功能。
C.中国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公共卫生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
D.西方列强势力不断以卫生防疫为理由侵蚀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7、【多选题】(2分)当今中国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源于A.河南艾滋村的存在。
B.艾滋病致命且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办法。
C.国家对艾滋病防控不力。
D.艾滋病的污名化。
8、【判断题】(2分)最初引起柴静关注雾霾问题是因为2013年她出差途中嗓子不舒服总是咳嗽。
A.对B.错9、【判断题】(2分)天花、鼠疫和霍乱等烈性、急性传染病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要死亡病因。
A.对B.错10、【判断题】(2分)一般认为1820年前后的嘉道大疫是真性霍乱首次在中国大范围流行。
A.对B.错11、【判断题】(2分)1911年4月3日至4月28日在奉天府今沈阳隆重召开有中、美、英、俄、法、日等11个国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是在清末中国政府成功扑灭举世瞩目的东北肺鼠疫大流行的背景下召开的。
A.对B.错12、【判断题】(2分)中国的血吸虫被称为日本血吸虫是因为它主要在日本流行。
A.对B.错13、【判断题】(2分)公共卫生建设重心和政策推动很大程度上往往表现为回应社会的重大关切甚至出于当权者自身的政治需要。
A.对B.错第五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促使交通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频繁起到主要的能源是。
A.石油B.核能C.煤炭D.木炭2、【单选题】(2分)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太阳能B.生物质能C.石油D.风能3、【单选题】(2分)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按消费量划分依次为。
A.石油、生物质能、煤炭、天然气、太阳能B.太阳能、石油、煤炭、核能、水电C.石油、煤炭、风能、核能、生物质能D.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核能4、【单选题】(2分)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B.煤层气C.石油D.太阳能5、【单选题】(2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和任务包括节约资源和调整能源结构等。
国家实施的能源发展战略。
A.开发为主合理利用B.开发与节约并举把开发放在首位C.利用为主加强开发D.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6、【单选题】(2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是。
A.十八大B.十六大C.十七大人类日常生活中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CarbonFootprint”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
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
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A.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B.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D.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8、【单选题】(2分)“生物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传统生产主要以甘蔗、玉米、薯类为原料目前已研发出由木质纤维素如秸秆等炼制乙醇。
对比传统生产新制取方式的意义不含。
A.缓解“与人争粮”的矛盾B.降低原料成本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综合利用资源9、【单选题】(2分)太阳能电池已为人们所熟悉。
现在的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效率在百分之十几左右如果想获得较大的电功率就需要昂贵的投资、巨大的装置、占用巨大的面积或空间带来推广的难度。
因此唯有在提高其能量转化率上下功夫以拓展其应用范围。
由上可以推出。
A.太阳能电池面积越大其能量转化率就越高B.缺乏投资是太阳能电池难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C.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越高其所需面积就越小D.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越高获得的电功率就越大10、【单选题】(2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