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北京人对SARS的应对行为_认知评价和情绪状态的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335.20 KB
- 文档页数:6
“非典”流行期民众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摘要该文介绍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急性流行期我国民众较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焦虑和恐惧、愤怒和怨恨以及抑郁等情绪反应,认知反应,自我防御反应和生理反应,描述了人们面对SARS威胁时的应对策略;探讨了当前影响民众心理反应的诸种因素,包括刺激事件或刺激情境的性质与特点,对事物的态度和认识评价,应对挑战的能力与应对方式,以及心理社会环境和人格特征等;指出了心理干预应当遵循的四个原则和多种形式,说明了6种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心理应激反应,影响因素,心理干预。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俗称“非典”)或称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发生,作为一种典型的、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激事件,已经在我国引起一些人较明显的应激反应。
这些应激反应如果适度,对于我们应对SARS的挑战是有益的。
然而,过度的、不适当的应激反应则是有害的:它们不仅会损害人们的防御能力和免疫功能,造成对许多疾病(包括SARS)的抗病能力的降低和易罹患性,而且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社会恐慌。
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心理干预。
本文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应用心理应激和应对理论[1,2],结合我们的观察、调查、心理咨询和有关报道,讨论SARS流行期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应对,影响民众心理反应的因素,以及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原则与措施。
1SARS急性流行期民众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应对心理应激,俗称“精神压力”,通常被认为是由“必须应对至关重要的环境要求”这样的认识而引起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3]。
心理应激一旦产生,便会通过各式各样的紧张性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形式表现出来。
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被称作应激源。
SARS流行期民众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认知反应,自我防御反应和生理反应四大类。
非典突发事件期间民众的心理应激反映和行为变化分析
李皖静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6(13)24
【摘要】目的:为了解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期间民众的心理应激反映和行为变化特征,探讨导致心理恐慌和非理性行为的现象和程度.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整群抽样,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导致心理恐慌和非理性行为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不同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地区间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非典疫情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导致人们出现行为的改变和盲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政府在平时就应该切实做好民众对公共卫生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和控制.
【总页数】3页(P4392-4394)
【作者】李皖静
【作者单位】太原市小店区卫生防疫站,山西,太原,03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
【相关文献】
1.突发事件中消费心理的分析与扩大消费需求--以“非典”流行期间消费现象为例[J], 刘颖
2.非典期间广州市医院用药变化分析 [J], 刘允坚
3.“非典”流行期民众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 [J], 梁宝勇
4.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传播中主流媒体行为与民众心理研究 [J], 黄婧
5.非典期间与非典后期居民相关健康行为比较 [J], 吕书红;田本淳;杨廷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ARS的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调查报告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和致命性的呼吸道疾病,曾在2002年至2003年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流行。
针对SARS风险认知和应对行为,我们进行了调查,并总结了以下报告。
调查发现,公众对于SARS的风险具有一定的认知程度。
大多数受访者(约80%)知道SARS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
此外,他们还知道SARS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可以通过与患者接触、咳嗽、打喷嚏等途径传播。
调查还发现,公众对于SARS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症状和防控措施有一定的了解,这是由于多年来的宣传教育和媒体报道的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尚需加强的地方。
首先,一部分受访者对SARS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存在一些误解。
有些人认为SARS可能通过食物、水等途径传播,而事实上,SARS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此外,一部分受访者对于症状的判断和应对措施也存在一定的错误。
例如,一些人认为只有出现高热才需要就医,而实际上SARS的症状往往是轻微的咳嗽、流涕等。
因此,尽早就医对于早期发现病例和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关于应对行为,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应对SARS风险。
约75%的受访者表示在外出时会佩戴口罩,63%的受访者表示会勤洗手,并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此外,一部分受访者还采取了居家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等措施来预防SARS的传播。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保护个人和他人的健康。
然而,调查也揭示出一些问题。
首先,约1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认为SARS并不构成威胁。
这种麻痹大意的态度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也给公共卫生防控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其次,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怀疑自己患病时没有及时就医,可能是因为害怕被隔离或担心病情不重。
这种对病情的判断和应对行为不仅可能延误了治疗时机,也增加了传播的风险。
·特载·由%&’%流行回顾("世纪)"年代北京传染病防治甄橙程之范摘要(""$年春节刚过,首都北京遭遇了一种新型传染病的袭击,这种传染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简称%&’%。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沉痛的教训,同时也说明近几十年来我们对传染病的防范失去了警惕。
回顾("世纪)"年代北京市防治传染病取得的成绩:消灭天花、鼠疫、霍乱三大烈性传染病,彻底防治斑疹伤寒、回归热、白喉,重点防治麻疹、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这些成绩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统一部署、发动群众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0#%1%$)/(&23%"/%0%42#(4-4$2/%-2&%42()#4)%’2#(5.$#.%-.%.#4!*)"%+,-.+/+,0!"#$%&’()!,%"#$*!&+,-(.!/&’%’(0’1,21"+302142,5’6+7+(’,8’9+():(+;’13+04,<’+=+()!"""#$+6.2/-’2&12.3(""$453+,01.42+678,7,.9:+,;<1+,1.=2+<>4;+4.74.,7?.;4.6.3.7=>2.3.45+372<3@4@,;3<?.4,=788+,0%&’%1<34A<32B@C D E B3<:.<>2+,-.+/+,0F-3+,0+,0>47B+22.3.G5.3+.,=.7,;+2784<4A<942A729.57@,<722.,2+<,2<2A.23.72?.,27,;53.6.,2+<,<1=<,270+<>4;+4.74.4+,3.=.,2@.734F&3.23<45.=2<,2A.7=A+.6.?.,24<153.6.,2+<,7,;23.72?.,24<,+,1.=2+<>4;+4.74.4+,!*)"4+,-.+/+,0;.?<,42372.42A724?7885<G,5870>.7,;=A<8.379.3..37;+=72.;;2@5A>4,3.8754+,01.6.37,;;+5A2A.3+79.3.B3<>0A2>,;.3=<,23<8=<?58.2.8@;?.748.4,;+733A.77,;.5+;.?+=.,=.5A78+2+4-A7;B..,53.6.,2.;.11.=2+6.8@F&882A.7B<6.17=243.6.782A722A.6+278+?5<327,=.<12A.=<A.3.,2?7,70.?.,24,7,;2A.=733@H+,0<>2<12A.5723+<2+=A@0+.,+==7?57+0,B@?<B+8+I+,02A.?74473.=3>=+782<2A.53.6.,2+<,7,;23.72?.,2<1+,1.=2+<,4F7%81(/$.J,1.=2+<>4;+4.74.4;K3.6.,2+<,7,;23.72?.,2(""$年春节,当人们还沉浸在欢庆新春的喜悦之中的时候,一种罕见的传染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6.3.&=>2.’.45+372<3@%@,;3<?.4,简称%&’%)正悄悄地袭来,首都北京遭到了%&’%的严重袭击。
SARS:从危机到契机SARS:从危机到契机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要有直面灾难的勇气和坚韧,而且应该具有科学关怀和理性思维一个伟大的政府不但是一个直面危机、勇于负责的政府,同样也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敢于自我反思,不断超越、锐意改革、永远进步的政府危机让我们走向成熟自20xx年11月中国广东发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SARS)以来,SARS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强的传染力蔓延开来。
由于SARS是一种未知疾病,加之其传染快与危害大等特点,几乎每个人的健康乃至生命都感到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原有的生活秩序、生活习惯以及工作方式等也随之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并且给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心理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SARS的出现让我们国家、政府和人民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抗击SARS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目前,疫情的发展已在控制之中,我们深信SARS病毒在中国大地上的肆虐终将成为过去。
为了及时地了解与掌握不同时期SARS肆虐对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等所造成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确认识与评价现代传媒在这次突发灾难性事件中的作用与所扮演的角色,在SARS肆虐的不同时期政府在处理突发灾难性事件中所采取的态度、措施的公众反响,以便政府及时地总结经验与教训,做好下一步的SARS防治工作,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南京市舆情调查分析中心继20xx年5月1日-5日对全国五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首次SARS舆情调查的基础上,又于20xx年5月23日-25日对上述五大城市进行了第二次有关调查。
SARS病毒首先是医学问题,但SARS流行所引爆的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传播学家等的深度访谈,我们试图从多角度全面切入SARS事件,分析导致SARS流行的社会原因,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分析阐述SARS对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公众生活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次调查重点是有关SARS的流言在中国普通民众中传播的程度及其路径,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在这次危机中的反应、应对举措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全面考察SARS流行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各方面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与处于危机中的现代公民意识状况,公众对政府控制疫情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态度、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的评价等。
SARS事件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发展变化SARS事件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由于距离非典疫情事件发生已17年之久,因此,首先有必要理清当时疫情的发展过程。
按照非典疫情程度和防治政策力度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变化,SARS事件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孕育起步(2002年底):SARS疫情最早于02年底在广东省被发现,目前可追溯的第一例SARS病例发生在02年11月,地点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顺德,而02年12月广东省河源市的黄某为中国内地第一起报告的SARS病人。
02年底SARS疫情开始出现,处于孕育起步阶段。
局部蔓延(2003年一季度):03年伊始,广东地区疫情多发,广东省卫生厅于1月23日下发《关于印发省专家组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的通知》,这也是第一份关于SARS的调查报告,2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和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详细公布发生在广东的非典型性肺炎发病情况,截止2月28日广东省非典病例共计792例。
3月6日北京接报第一例非典输入病例,3月12日世卫组织发布全球警告,东南亚国家也陆续出现SARS病例。
03年一季度,疫情在广东省蔓延,并向全国乃至全球扩散。
关注上升(03年4月1日-4月16日):进入4月份,国家层面对于疫情的关注程度上升。
4月2日国常会研究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4月3日卫生部召开记者招待会,表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4月8日卫生部发文将SARS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4月13日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召开,4月14日国常会听取并原则同意卫生部关于建设完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问题的汇报。
全面动员(03年4月17日至5月上中旬):以4月17日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为标志,抗击非典进入全面动员阶段。
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当务之急是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病蔓延。
”4月20日卫生部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非典疫情由五日一报改为一日一报,当年的“五一”长假暂停,4月23日北京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4月24日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成立,铁道部通知旅客开车前要求退票可全额退款,北京中小学停课两周,5月1日北京紧急筹建的小汤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5月6日《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医务人员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感染非典按工伤对待,5月9日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视觉日记761】非典十年纪念(26图)【视觉日记761】非典十年纪念(26图)收藏到手机转发(4) 评论(18)03月27日 08:59▲No.01、封闭式管理市委家属院。
2003.05.03. (1/26)非典十年纪念齐嘉杰摄影▇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称为SARS 的病例。
2003年3月中旬至4月1日,网上流传的“北京疫情”部分在现实中得到证实,政府对非典型肺炎的认识逐步深化,信息逐步透明,应对措施逐步到位。
4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决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
卫生部决定,原来5天公布一次疫情,改为每天公布。
全国各地开始对非典疫情全面检查防治,逐日上报。
8月16日卫生部宣布全国非典型肺炎零病例,至此,全国共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例 5327例,死亡349人。
这组照片记录了当时国家对城市、乡村自上而下实行严格社会管控的一些场景。
▇组照拍摄地点:河南省焦作市▲No.02、市委家属院出入口的保安。
2003.05.03. (2/26)▲No.03、市委家属院打墙封闭的市委东巷。
2003.05.03. (3/26)▲No.04、疫情举报电话。
2003.04.29. (4/26)▲No.05、封闭式管理的河南理工大家属院。
2003.05.05. (5/26)▲No.06、河南理工大学生抗非典签名。
2003.05.03. (6/26)▲No.07、商店门前已消毒告示。
2003.05.04. (7/26)▲No.08、焦作第十一中学门前的抗非典标语。
2003.05.26. (8/26)▲No.09、焦作第十一中学抗非典消毒员。
2003.05.26. (9/26)▲No.10、商店门前的告示。
2003.06.03. (10/26)▲No.11、博爱县南十涧村非典检查站。
2003.06.08. (11/26)▲No.12、博爱县东齐村非典检查站。
北京非典作文非典病毒是1997年香港发现的新型病毒,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疫情。
广东首先发现病例,最终在全国引起危机,并在北京特别严重。
2002年11月16日,北京市发布了最强硬的“四零五”计划,如下:1、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病毒掩护者不再感染新的病毒;2、立即实施医疗保障,确保特殊人群有足够的医疗设施及资源;3、加强社会治理,使每一个公民都能遵从政府的指示;4、加强非典防控,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5、积极推进计划,帮助其他省份的非典防控工作。
在“四零五”计划实施的近一年中,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谨慎措施,以应对非典病毒带来的紧急状态。
首先,要求全市公共场所关闭,居民只能在家中待在家中,以控制病毒的传播。
其次,对市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严格检查,凡是出现非典病毒的症状者,均要立即通报,关注病毒可能传播的情况。
此外,还要加强医疗保障,给予病毒掩护者等特殊人群更多的保障和关爱。
非典病毒在中国开始传播一年多以后,最终由于应对措施的及时到位,经过百余天的顽强斗争,非典病毒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使全国和世界都受到了冲击。
防治非典病毒的经历,不仅标志着中国政府及时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也表明了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这场疫情彰显了中国国家的团结与勇气。
受非典病毒的影响,很多申报者都不敢离开家,只有奔走通报,勇敢抗争,才使北京非典病毒得以有效控制。
在这场抗争中,无论是科研人员、护理人员,还是一般公民,大家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和贡献。
有的捐赠血液;有的支持医疗;有的宣传预防;有的把健康注入到每一个家庭……在这紧急关头,中国公民切身体验到了政府与民众携手抗击突发灾害的强大力量。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非典病毒的爆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超出了对政府的预料,以及对社会的深远影响,使得中国经济陷入了困境。
但是,毫无疑问,中国有能力从困境中走出来,数据显示,中国在2003年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北京非典病毒,是中国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人民的苦难,也是人们经历的恐惧和挫折,更是中国公民同心协力,勇敢抗争的精神回响。
北京市民的“非典”防护意识与行为分析—“非典型肺炎”
社会影响应急研究之十
赵延东;何光喜;马缨
【期刊名称】《调研报告》
【年(卷),期】2003(000)032
【摘要】本文利用实证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民在“非典”期间的防护意识、防护行为以及行为倾向特点,主要关注防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防护不当、过度恐慌等问题。
文章着重分析了可能存在上述问题的群体特征,以期寻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11页(P1-11)
【作者】赵延东;何光喜;马缨
【作者单位】科技部研究中心“非典”社会影响应急研究小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3.3
【相关文献】
1.开展“非典型肺炎”社会影响的应急对策研究刻不容缓——“非典型肺炎”社会影响应急对策研究之一 [J], 赵延东;王奋宇;何光喜
2.“非典”时期的公众科技意识与行为——“非典型肺炎”社会影响应急研究之四[J], 王奋宇;赵廷东;何光喜;马缨
3.实验室里的战役:公众看“非典”科研活动——“非典型肺炎”社会影响应急研
究之五 [J], 王奋宇;赵廷东;何光喜;马缨
4.差异:“非典”信息需求、传播与评价的人口特征——“非典型肺炎”社会影响应急研究之六 [J], 马缨;何光喜;王奋宇;王元
5.“非典”中北京居民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非典型肺炎”社会影响应急研究之十 [J], 马缨;何光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ARS流行期隔离人群中个体的心理变化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于东升;刘永义;侯馥祥【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04(036)007【摘要】目的:分析"非典"流行期隔离人群中个体的心理变化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非典"期间被隔离的人群,进行SCL-90量表[1]的评定,考查个体的心理状况与其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方式,即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隔离期,样本的SCL-90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及心理痛苦水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无相关性.SCL-90量表各因子分亦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无相关性.结论:提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心理卫生工作者应对特定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指导该群体对当前事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总页数】2页(P529-530)【作者】于东升;刘永义;侯馥祥【作者单位】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2;R395.6;R183【相关文献】1.SARS流行期间发热门诊隔离患者心理卫生的调查研究 [J], 彭月娥;何国平2.SARS流行期间隔离观察者心理问题研究 [J], 向光明;赵川;彭玲3.SARS流行期高校大学生人群中个体的心理变化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J], 于东升;侯馥祥;仝利俊;刘永义4.SARS流行期社区人群心理变化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J], 张媛;刘永义;白银霞;辛凤5.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隔离病区护士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研究 [J], 张晓梅;张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ARS患者应对方式与焦虑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李玉玲;刁利华;尹秋【期刊名称】《海军总医院学报》【年(卷),期】2004(017)001【摘要】目的探讨住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和行为指导.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ZUNG自评焦虑量表及恐惧分级来调查、评估、分析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焦虑评分呈现相关关系,其中:面对相关系数为0.32;回避相关系数为-0.52,P<0.01;屈服相关系数为o.85,P<0.0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高于正常人群;79.17%患者恐惧心理严重.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干预和行为指导,患者恐惧心理明显下降.结论不同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积极的面对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心理障碍,对促进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页数】2页(P56-57)【作者】李玉玲;刁利华;尹秋【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胸外科,北京,100037;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山东青岛海军疗养院五科,青岛,20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1;R749.055【相关文献】1.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 [J], 曲英2.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应对方式调查分析及干预研究 [J], 韦丽芳;王洁;陆柳雪;韦梅娟;薛毅;赖珍琼;黄花玉3.不孕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现状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 [J], 肖玉华;凌朝霞4.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 [J], 陈建珍; 钟巧艺; 陈坤嫦; 林雪君; 区海云; 谭爱欢5.阶梯式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J], 谭梅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