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三韩时代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2
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沿革朝鲜半岛历史文化沿革作为韩亚半岛先进的文化中心,朝鲜半岛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韩半岛三国时代。
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沿革丰富多彩,颇具特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沿革,体验一下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
一、三国时代韩半岛三国时代(公元57~668年),朝鲜半岛一部分处于新罗国(公元57~935年)的统治之下,另一部分则属于高句丽国(220~668年)和百济国(18~660年)。
朝鲜半岛的民族文化浸润于三国时代,新罗王国的文化得到了黄海北岸的高句丽和百济王国的影响,使之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二、高丽王国时代新罗时代結束后,公元935年高丽来临,其文化遗产在朝鲜半岛上广泛存在。
高丽的文化、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服饰和食物都有很高的水准,并影响了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例如,高丽纸、高丽香、紫檀家具等。
高丽时代的文化影响至今仍是朝鲜半岛独具特色的文化精髓之一。
三、朝鲜李朝李朝的兴起代表着建国之后的统一朝鲜,1718年至1392年朝鲜三国时代的君王李成桂登位。
此时,朝鲜半岛开始了一个新的历时期,这就是朝鲜李朝。
朝鲜李朝的文化在造纸和刻板印书方面很有成就,同时也是朝鲜儒学的蓬勃发展的时期,朝鲜李朝的文化成就体现在他们的礼法、家族文化以及儒家思想的传承上。
四、朝鲜王朝时代朝鲜王朝之光辉时期出现在公元1392年。
李氏朝鲜王朝的构建使得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高峰得以展现在朝鲜半岛上,影响了现代朝鲜。
朝鲜王朝时代的建筑、绘画等艺术领域都展现出很高的水准,尤其是朝鲜宫廷料理和韩国泡菜,盛名远扬。
五、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日本的殖民统治时期(1910-1945),朝鲜半岛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了语言、建筑、食品和音乐,以及各个方面的日本文化和习惯。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半岛人民的精神始终顽强不屈,从而形成了朝鲜半岛上独特的人文地理和文化精髓。
六、朝鲜战争朝鲜战争(1950-1953)是朝鲜半岛文化的重要历史节点。
朝鲜半岛发展简史??朝鲜民族的主源,或者说朝鲜半岛最早的居民是韩和秽。
他们的先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居住在朝鲜半岛。
韩种族属于南方蒙古人种,居住朝鲜半岛的南部。
秽种族属于北方蒙古人种,居住在朝鲜半岛的北部。
韩、秽两种族早就人口众多,并创造了灿烂文化。
七十万年前:朝鲜半岛开始有人类定居。
公元前2333年:传说中的檀君王俭建立古朝鲜国。
公元前十一世纪(在我国商、周之时),原来居住在我国辽东地区的东夷人,开始迁徙到辽东半岛。
商朝贵族箕子率领五千众向东出走到朝鲜半岛,教那民礼仪织田。
据《后汉书·东夷传》载:“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又制八条之教。
”《三国志·东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载。
表明古朝鲜是由箕子所率领东走的商人和朝鲜半岛土著的秽人结合而成。
一直传了十四世。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燕人占取辽东,并攻占了古朝鲜西部的土地,促使了居住在辽东的夷人和新牵来的燕人融合成新的燕人,不久并入于秦。
而居住朝鲜半岛的夷人,则和当地的秽人融合成了古朝鲜族。
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燕、齐、赵民避地朝鲜者数万口”。
汉初,燕人卫满东走出塞,“度贝水,居朝鲜之西界秦故空地上下障。
满诱亡党众稍多,乃攻准,准逃亡。
”箕子末代王箕准在公元前194年被燕人卫满推翻。
中国北方居民更不断移居朝鲜,他们给朝鲜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把箕子朝鲜的末代王箕准推翻,建立了卫氏朝鲜政权,史称卫氏朝鲜。
卫氏朝鲜定都险城(今平壤)。
表明了燕人的进一步迁入朝鲜半岛北部。
与此同时,萁氏的后代萁准南走马韩为王。
此外在秦代还有一部分汉人,为逃避秦的徭役,逃亡到朝鲜半岛的东南部,与当地土著韩族结合形成了汉代的辰韩。
北方民族进入了朝鲜半岛的南部。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发兵灭卫氏朝鲜,于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四郡:乐浪(平壤一带),玄菟(咸兴和东北一带)川缶屯(今咸镜南道咸兴以南与江原道之地),真番(汉江南与三韩相接之地)。
朝鲜半岛的历史和政治
从朝鲜半岛的历史和政治方面来看,这个半岛地区自古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
毕竟这个半岛地区离中国和日本都很近,而近代更被日本和美国对其产生了密切的关注。
相对于其周边国家而言,朝鲜半岛的历史并不算太悠久。
自公元前2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地区就已有三韩国家,分别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三国时期虽然三国各自为政,但是在那个时代,三国还是经常会同时存在。
据说,三国的统一是由新罗国家发起的,最终由统一新罗来完成。
统一新罗后期时期,他们的文艺事业非常发达,许多古代的文化遗迹至今还可以看到,如高句丽的平壤城墙、新罗的泰宁陵等。
朝鲜半岛的政治上也很值得关注。
按照历史来看,朝鲜半岛地区的政权一直变
换不定。
唐朝的时候,辽东总管安禄山就曾经在高句丽建立过自己的王国,并给这个王国起了个名字——大新罗。
明朝时期,中日之间的关系突然紧张,日本发动了对朝鲜半岛的进攻,但最终未能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到了19世纪,朝鲜王朝的国
内政治和外交关系变得非常复杂。
那个时代,有些西方国家甚至意图将朝鲜半岛
变成一个和中国抗衡的势力范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半岛地区的政治环境变得更加不安定。
日本在20世纪
初时就开始向朝鲜半岛建立殖民地。
之后,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将这个半岛一分为二。
虽然经历了朝鲜战争,南北朝鲜仍保持着分裂的状态。
此刻,朝鲜的政治形势很不稳定,但从历史来看,即使朝鲜半岛未能统一,这个半岛始终都是那么重要。
新罗古国的历史沿革朝鲜三国时期国家。
初名徐罗伐,又名斯罗期卢。
公元4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统治地区先在朝鲜半岛东南部,后扩至整个大同江以南地区。
都城为金城(今庆州)。
935年被高丽所灭。
公元前后,斯卢部落以金城为中心,联合六部组成部落联盟,酋长由朴、昔、金三氏担任。
4世纪中叶起,朴、昔二姓不再担任首领,王位由金姓世袭,王权逐渐得到加强。
4世纪末新罗经常受倭军侵扰。
402年,高句丽驱逐倭军,将新罗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
505年,新罗实行州、郡、县制。
520年,颁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别的百官服色,实施严格的身份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体制。
528年,朝廷许可佛教传播,借佛法说教加强王朝的思想统治。
532~562年,新罗先后统一本加耶(又称金官加耶,今金海地区)和大加耶(今高灵地区)弁韩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东江流域。
为与高句丽争雄,新罗与百济结盟。
于551年占领汉江上游地区。
并于553年又攻占百济的汉江下游地区。
遂乘势沿东海岸北上,将其势力一直伸延到今咸镜南道的利原地方。
新罗的扩张招致高句丽和百济的不断进攻。
新罗处境危急,吁请唐朝出兵干预。
唐朝在新罗的配合下,于660年灭百济,再于668年灭高句丽。
百济、高句丽灭亡后,新罗统一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直到辽东则归唐朝管辖。
至此,原三韩部落地域完全统一于新罗,并在北界略有扩展。
新罗据有西海岸的仁川湾,便于直航中国。
从4世纪末起,先后与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文化。
使用汉字并创造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
682年,新罗设立国学,读《论语》。
《礼记》等书。
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不少。
慧超的《往五天竺传》、崔志远的《桂苑笔耕》,都是在中国流传久远的著作。
新罗早期有债奴,息谷米于人,偿不满,庸为奴婢。
新罗的部曲县,是强制战俘等集中居住和从事特种劳役之处。
部曲民实际上是一种被征服的部落奴隶。
新罗的其他奴隶史载不详。
5世纪后,铁器广泛使用,牛耕普及,禁止人殉。
朝鲜半岛的历史和特点朝鲜半岛位于东亚最东部,是一个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韩为两个主要政治实体的地区。
朝鲜半岛因其地轮廓奇特、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和生态环境多样而备受瞩目。
这个致力于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国家因其独特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对世界历史、文化和环境学科有着无限的贡献。
朝鲜半岛的历史起始于早期的三韩时代,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左右。
它在传统的历史文化中占据了不可磨灭的地位,完全可以与中国、印度等源于古代文明的国家媲美。
不管是三韩时代、高句丽时期、新罗时期、统一新罗时期、高丽时期和朝鲜时期都曾经有不少精神文化或者物质方面的杰出成就,就像是在北韩大同江边被发现没完没了的壁画,这些都成为了在不同时期奠定了半岛文化的基础。
在这里,我将重点讨论几个显著的历史时期。
第一,统一新罗时期。
在这个时期,与佛教密不可分的东海岸著名景点海雕刻在北韩的长白山脉附近,成为了来自中国和日本的旅游和信仰的圣地。
而在麻浦区,位于首尔市西南部,还发现了完美的壁画群。
这些艺术作品展现了佛教在半岛上的影响力。
第二,高丽时期。
在这个时期,半岛上的科技和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建造了许多壮丽的建筑物,例如首尔的庆州城,仁寺洞等。
此外,高丽王室还创建了许多文化机构,展示了半岛文化在当时时期的重要性。
第三,朝鲜时期。
朝鲜时期在自身发展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成就。
朝鲜时期是中国明朝“明初朝鲜王国”的时候所用的命名。
同时,朝鲜半岛也被东亚国家作为大陆的入口台地。
于此同时,半岛上也建造了许多壮观的建筑物,例如万寿台、至诚堂等。
此外,朝鲜今天的文化也受到全球的关注,如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鼓舞和传统裁缝技巧等。
除却历史上的重要性,朝鲜半岛在当代也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自然环境十分丰富,包括海洋、山地、草原、森林等。
在此基础之上,朝鲜半岛的人民还对生态环境保持了很高的关注和意识。
不过朝鲜半岛除了生态环境丰富外,还存在一些别的问题。
其次,朝韩两国之间曾发生许多军事事件。
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简析较长一段时间内,朝鲜半岛问题,一直闹得沸沸扬扬,严重影响着我国周边环境的安定及东北亚局势的稳定,在当今“和平,发展”已成为世界共识之时,此问题能否得到有效处置便显得尤为关键而重要了。
近期进修了《形势与政策》之后,在老师的悉心讲解之后,让我对朝鲜问题的由来成因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现就朝鲜半岛问题的成因做一下简要分析,因学生学识程度所致,不周之处难免。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後,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
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
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着作《史记》中记载,商朝末代国君纣王的叔叔箕子因与纣王政见不合,帅其封国臣民5000余人出走,后来到今朝鲜北部。
武王伐纣成功后,将其封为诸侯国,史称“箕氏朝鲜”。
根据韩国人的历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着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做成冲突。
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
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
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灭。
出于某些原因,目前有部分朝鲜韩国学者对此段历史的存在有一定争议,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
卫氏朝鲜燕国人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
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
汉四郡与三韩时代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吞并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
南迁的古朝鲜人,包括了卫氏朝鲜的遗民及其他部族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以辰韩、马韩和弁韩为中心的辰国,同时存在伽倻等小国。
三国时代汉末,由于汉朝解体,无力北顾,公元4世纪,朝鲜形成高句(念gou)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
在公元前後(《三国史记》记载在公元前一世纪中),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三大政权:新罗(前57年-935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
朝鲜历史疆域是怎样变迁的朝鲜历史疆域的变迁一、从箕子朝鲜到卫氏朝鲜从西周到汉初,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朝鲜半岛大部分领土被中国人建立的政权控制。
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后,一部分商朝遗民不愿接受西周统治,在商朝贵族箕子率领下,逐步迁徙到朝鲜半岛建立政权。
此时朝鲜半岛尚处于原始社会,商朝遗民毫不费力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
秦朝末年,燕人卫满逃亡到箕子朝鲜,在骗取箕子朝鲜国君信任后,卫满发动政变,箕子朝鲜灭亡,卫氏朝鲜建立。
二、从汉四郡到高句丽占据朝鲜北部从汉朝到西晋,四百多年的时间里,朝鲜半岛北部处于中原王朝的直接控制下。
卫氏朝鲜建立后,全盘继承了箕子朝鲜的领土。
卫氏朝鲜立国之初,因统治尚不稳固,遂与新兴的大汉王朝和平共处。
当卫氏朝鲜统治稳定后,开始无休止的骚扰,进攻大汉王朝。
汉武帝之前,因为国力未恢复,大汉王朝容忍卫氏朝鲜的挑衅。
等汉武帝即位,便发兵攻灭卫氏朝鲜,设立四个郡县,占据朝鲜半岛五分之四的领土。
从汉武帝设立郡县到西晋末年丢失朝鲜半岛,四郡的控制范围虽然时有增减,但中原王朝一直稳固控制朝鲜半岛北部。
三、从高句丽到安东、熊津都护府从东晋到唐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朝鲜半岛三分之二的领土处于中国东北地方政权高句丽和百济的控制之下。
箕子朝鲜建立后,一部分扶余人从中国东北迁徙到朝鲜西南部,并在中国三国时期,正式立国,是为百济。
而高句丽,则在汉武帝时期立国于吉林,并逐步向南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高句丽与扶余不同,高句丽一直有入主中原的野心,只是野心一次又一次被中原政权粉碎,被迫转向朝鲜半岛发展。
在牢牢占据了原汉四郡故地,即朝鲜半岛北部后,高句丽抓住中原大乱,无力东顾的机会,完全占据了辽东半岛,且不再大规模向朝鲜半岛南部扩张,而是继续将重心放到中原方面。
四、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新罗新罗是朝鲜民族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并依靠顽强不屈精神占据了朝鲜半岛三分之二的领土。
高句丽重新以中原为扩张方向后,与中原王朝冲突不断,最终被大唐帝国彻底消灭。
朝鲜半岛历史简介文档3篇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编订:JinTai College朝鲜半岛历史简介文档3篇前言: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也是认识自我的手段。
自我介绍是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件事情,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与陌生人建立关系、打开局面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自我介绍获得到对方的认识甚至认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
本文档根据自我介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朝鲜半岛历史简介文档2、篇章2:朝鲜半岛典籍记载文档3、篇章3:朝鲜半岛传疑时期文档朝鲜半岛(朝鲜语:조선반도),韩国称其为韩半岛(한반도),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海。
接下来小泰带你了解一下朝鲜半岛历史简介。
篇章1:朝鲜半岛历史简介文档公元4世纪以后,发源于吉林的中国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
在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
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
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韩半岛学者称其“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史称“统一新罗时代”。
920xx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泰封”。
920xx年,泰封大将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其统治,改国号为“高丽”。
高丽王朝是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
高丽在朝鲜半岛维持了近520xx年的历史,直到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
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中协定了清朝承认朝鲜自主,当时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日本扶持建立了临时性、过渡性的大韩帝国傀儡政权。
韩国的三韩介绍引言:三韩在西汉时便与中国有密切交往,其中辰韩因语言、称谓、器物等与秦朝相似而被称为“ 秦韩”。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提到:“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 韩国”这一名称的最早记录。
马韩前100-300年是位于古代朝鲜半岛的西南部忠清·全罗两道的部落联盟,后被其中一个城邦百济所灭。
其国王曾以“辰王”自称并宣布对整个三韩拥有主权。
其居民是中国周朝箕子朝鲜南迁的遗民与辰国居民融合而成。
考古发现表明,马韩是三韩中最为发达的一个。
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整个汉江流域和今京畿道,忠清道和全罗道。
辰韩진한是古代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民族部落之一,与马韩及弁韩合称三韩,位于马韩之东。
辰韩与弁韩交流较多,文化相似,居民均相互杂居。
三韩弁韩,亦称“弁辰”,朝鲜半岛南部古国名。
与“马韩”、“辰韩”合称“三韩”。
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落,它们是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
当时朝鲜半岛北部为中国的卫氏朝鲜后被汉朝征服,设立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临屯郡,史称汉四郡。
三韩后来被新罗所统一,其存在时期后来被称作“朝鲜前三国时代”。
韩国之韩即来自三韩的韩。
现在的韩国人和朝鲜人都称自己为“三韩子孙”,这一点和华人自称“炎黄子孙”的缘由相似。
三韩是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
其中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
4世纪马韩已被百济兼并。
辰韩被新罗兼并,弁韩则演化成伽倻后又被新罗兼并。
三韩在西汉时便与中国有密切交往,其中辰韩因语言、称谓、器物等与秦朝相似而被称为“ 秦韩”。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提到:“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 韩国”这一名称的最早记录。
公元元年前后,朝鲜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在这之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金氏新罗、王氏高丽、李氏朝鲜先后统一朝鲜半岛,从未以韩国为号。
南韩与北朝鲜的历史南韩与北朝鲜的历史朝鲜半岛历史朝鲜半岛(朝鲜语:조선반도),韩国称其为韩半岛(한반도),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海。
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
朝鲜半岛是由朝鲜半岛和周围3300个大小岛屿组成,半岛占全境总面积的97%。
1945年2月,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由苏联势力范围的“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处于美国势力范围内的“韩国(大韩民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因苏联等共产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南韩。
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
历史沿革公元4世纪以后,发源于的中国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
在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
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
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韩半岛学者称其“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史称“统一新罗时代”。
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泰封”。
918年,泰封大将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其统治,改国号为“高丽”。
高丽王朝是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
高丽在朝鲜半岛维持了近500年的历史,直到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
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中协定了清朝承认朝鲜自主,当时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日本扶持建立了临时性、过渡性的大韩帝国傀儡政权。
1910年“日韩合并”。
不愿被日本统治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19年4月13日在中国上海成立,并于1940年到达中国重庆,并与国民政府协商同意正式确定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重庆办公。
古代朝鲜半岛的朝代更迭:从王氏高丽到李氏朝鲜话说公元9世纪末,朝鲜半岛又陷入中央衰微、群雄并起的风雨飘摇之中,史称“后三国时代”(这三国分别是:新罗、后百济和泰封国)。
在北部的泰封国,其皇帝金弓裔虽武力过人,但却天性暴虐。
他自称弥勒佛,头戴金帻,身披方袍,吃斋念经,以长子为青光菩萨,以季子为神光菩萨,利用佛教来麻痹大众、维护统治。
他曾煞有介事地自述《佛经》二十余卷,其实全是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歪理邪说。
有个名叫释聪的和尚批评金弓裔所宣扬的佛理都是“邪说怪谈”,金弓裔知道后大为光火,立即将释聪逮捕,用铁锥活活打死,其残忍本性可见一斑。
正是不堪忍受金的猜忌与迫害,废君再立的念头逐渐成为群臣的共识,一场朝鲜版的“黄袍加身”因之上演。
918年夏六月的一天夜里,在泰封国的军事重镇松岳城的将军府内(今朝鲜京畿道开城),大将军王建被心腹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和朴智谦等人团团围住,众人说道:“今主上淫刑以逞,杀妻戮子,诛夷臣寮。
苍生涂炭,不自聊生。
自古废昏立明,天下之大义也。
请公行汤武之事。
”王建毕竟是政坛老油条,虽欲取金弓裔而代之,但还是装出一副颇为惊惧的模样,连忙推辞说:“使不得!使不得!”正在僵持不下、形势微妙之际,王建的夫人柳氏从内室缓缓走出,她手捧王建平日行军作战所穿铠甲,慢慢地披在丈夫身上。
众人见此情景,自然心领神会,“扶卫太祖出门, 令前唱曰:'王公已举义旗'!”于是,众兵将齐呼万岁!金弓裔得闻此事,赶忙从王宫北门出逃,后死于荒郊。
王建于是“即位于布政殿,国号高丽,改元天授”,就这样“被迫”成为王氏高丽王朝的开国之君。
身世之谜王建是何许人也?翻检相关史籍,笔者发现关于王建身世的传说可谓是众说纷纭,版本不一。
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出自《高丽世系》,书中写道:太祖(高丽王朝)王建之先名虎景、自称圣骨将军。
虎景生康忠,康忠有子宝育,天资慈惠,入知异山修道。
宝育之女配唐贵姓,生作帝建,作帝建晚年居俗离山长岬寺,常读佛典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