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专科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个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医院内镜室护士绩效考核指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内镜室也成为医院日益重要的科室之一。
而在内镜室中,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其工作质量和绩效高低对患者健康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镜室护士绩效考核指标,对于提高内镜室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量指标工作量指标是衡量内镜室护士绩效的基础,它可以客观反映护士工作的内容和数量。
医院内镜室护士的工作主要包括内镜器械的检查、操作和维护、全程护理,以及对异常情况的应对等。
因此,内镜室护士的工作量指标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内镜器械的检查和维护:包括内镜器械的清洗、消毒、改装等工作;2. 患者的全程护理:包括准备工作、患者监护、麻醉、仪器操作等工作;3. 异常事件的处理:包括对突发事件和急救事件的应对处理。
二、工作质量指标工作量指标只是客观反映了内镜室护士的工作数量和范围,而更重要的是评估内镜室护士工作质量的指标。
好的内镜室护士应该具备较高的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因此,内镜室护士的工作质量指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指护士在工作中所应用的医学知识、操作流程、使用规范等方面的熟练程度和熟悉程度;2. 实践技能表现情况:指护士在具体操作中的规范程度、操作速度、操作效果等方面的表现;3. 沟通协调能力:指护士在团队合作、患者沟通、医患关系协调等方面的表现。
三、维护护理环境指标维护护理环境也是内镜室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
护士应该维护医疗设备、设施的良好状态,以确保内镜室环境卫生和内镜设备的顺利工作。
因此,维护护理环境指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内镜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包括内镜室设施、器械等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2. 内镜器械的有效维护:包括内镜的保养、使用记录、验收等工作;3. 医疗用品的妥善管理:包括护士在使用医疗用品时的使用和存放规范、物品管理等工作。
检查人员:得分:检查日期:年月日查核项目质量标准分值检查及评分扣分原由得分1、仪表规范,切合要求(穿隔绝衣、现场查察仪表 5 不切合要求戴好口罩、帽子、手套)。
扣1-5分2、内镜检查物件搁置规范、齐整、布现场查察局合理。
访谈护士物件准备3、依据内镜检查项目,做好检查前的15 一项不切合各项准备工作,备好各项检查器材及物要求扣 2-10品。
分4、检测内镜性能能否正常,并将内镜悬挂于消毒柜内处于备用状态。
5、热忱招待患者,正确辨别患者身份发,正确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纪,确认检查项目,无误后进行内镜检查。
6、向患者解说术中的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除去患者紧张惧怕心理。
7、内镜检查需麻醉的患者了解有无麻醉药过敏史、有无高血压病、心脏病史,有无出血偏向;遵医嘱履行术前用药、现场查察麻醉喷雾等。
访谈患者及8、依据内镜检查项目布置患者于适合护士专科护理体位,经口插入的内镜取下假牙,胃镜70一项不切合检查者搁置咬口牙垫。
要求扣 2-109、肠镜检查备好液体白腊油,注意保分护病人隐私。
10、配合内镜医生的检查及治疗,正确查对病理标本瓶上姓名,活检部位及块数与病理申请单能否一致。
11、检查及治疗过程中严实察看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异样状况实时报告处理,急救举措得力。
做好复苏室病人的病情察看。
12、检查完成后辅助患者起床;履行保护性医疗举措,做好健康教育。
13、做好仪器设施洁净与保护,实时补现场查察终末办理充物件。
检查室保持齐整,洁净,物件10 不切合要求摆放合理有序。
扣 2-10 分总分100检查人员:得分:检查日期:年月日查核项目质量标准分值检查及评分扣分原由1、各检查室洁净齐整,地面无积水湿润,垃圾实时清理。
2、有关人员能严格履行人员进出流程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工作时期禁止家眷管理及没关人员人室观看。
3、二次候诊有序。
4、检查间环境洁净,物件摆放有序,各种仪器洁净无尘埃。
5、工作人员着装齐整,穿着切合要求,出门需换衣。
内镜中心护理结局质量标准一、敏感指标(一)消毒监测合格率1.指标定义消毒监测合格率是指统计周期内消毒监测合格样本数占同期抽检同类样本总数量的比率。
2.指标意义内镜中心消毒监测合格率是判定内镜中心院感防控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按照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应每季度对内镜中心诊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卫生、使用的内镜及消毒剂等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监测结果作为评价医疗机构依法合规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主要依据。
因此,内镜中心消毒监测应该包括对所有运行的内镜、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诊室及诊区空气、物表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等的监测。
3.计算公式(1)分子说明:“监测合格率”中“样本”可以是全部样本,也可以是某一专项样本,如胃镜、结肠镜、支气管镜或使用中的消毒剂,如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
(2)“统计周期”应为每季度一次,也可根据需要每月监测。
4.数据采集根据院感防控原则,内镜中心定期对本部门的消毒监测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对消毒监测不达标样本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追踪整改后再次采样监测,直到监测结果合格。
附:内镜中心消毒监测内容及要求1.内镜清洗质量监测(1)监测方法:目测法、蛋白质残留测定法等,常用目测法。
(2)监测时机:运行内镜应在每次清洗之后进行监测。
(3)质量标准:清洗后的内镜表面清洁,无肉眼可见污渍。
(4)监测部门:内镜中心。
2.内镜消毒质量监测(1)监测方法:生物学监测。
(2)监测时机:每季度监测。
(3)质量标准:每次按内镜总数量的25%比例抽检。
若总数量少于5 件,每次全部监测;数量多于5件,每次监测不少于5件。
消毒内镜菌落数≤20cfu ∕件。
(4)监测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
3.消毒剂或灭菌剂监测(1)监测方法:有效浓度监测法、染菌量监测法、生物学监测法,常用有效浓度监测法。
(2)监测时机:有效浓度监测要求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每批次监测;重复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在每次配制后监测,合格者方可使用;连续使用的消毒剂除每日监测外,在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50%时,要求每次使用前监测(即每条内镜监测),合格者继续使用,否则及时更换。
医院内窥镜室护理管理质量考评(一)内窥镜室护理管理质量考核内容1.组织管理考核内容(1)有内窥镜室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各类、各层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2)内窥镜室护士数量、人员梯队与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3)护士长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任职资格且2 年以上内窥镜室工作经验。
(4)内窥镜室人员经过岗前培训及内镜检查专业技能培训。
(5)各类、各层级人员的资质能力符合要求。
2.功能布局考核内容(1)内镜室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的配置与医院规模及接诊病人数相适应,符合《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2)内镜检查室设计及空间区域划分符合环境保护、人员防护及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3)有独立的内镜诊疗室和内镜清洗消毒室。
(4)按要求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5)所用设备、仪器、药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医用耗材符合国家有关要求,证件齐全,质量和来源可追溯。
(1)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及内镜检查专业知识培训,有记录。
(2)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有记录。
(3)告知病人检查治疗目的、检查治疗前、后注意事项及术中配合要点,并协助完善知情同意书。
(4)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有效落实病人隐私保护,诊疗活动及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5)有效落实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
(6)软式及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符合《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7)内镜清洗消毒登记齐全,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及操作人员姓名等,内镜质量可追溯。
(8)使用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设备。
(9)按规范要求配置多酶洗液,浓度及浸泡时间符合要求,多酶洗液每清洗 1 条内镜后更换,有记录,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分开使用。
(10)检查标本送检及时、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感染控制要求。
2023年内镜室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一、监测目标:床侧预处理的规范执行率二、监测目的:1、加强水气管道的预处理,清除内镜表面及管道内污物。
2、规范内镜床侧预处理操作流程及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三、指标计算公式:1、2、公式说明分母:单位时间内内镜使用后床侧预处理总条数分子:单位时间内内镜使用后床侧预处理规范执行条数四、监测对象:内镜室检查治疗患者使用后的内镜五、选题理由:1、根据WS-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6.2.1预处理流程进行规范。
2、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软式内镜结构复杂,难以清洗,容易造成再处理失败,造成内镜感染的重要原因是生物膜的形成。
因此内镜检查结束离开病人身体后,清洗越早效果越好;而最快又最具针对性的就是床旁预处理。
3、虽然2022年内镜床侧预处理的规范执行率最终达到目标值90%,但计算平均值为84.98%,说明执行不理想,因此2023年专科监测内容仍为床侧预处理。
六、监测措施:1、对科室所有护士进行软式内镜床旁预处理操作流程规范培训,所有人员按标准考核合格。
2、防护要求: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手术帽、口罩。
3、物品准备:防水盖(MH-533)、AW管道清洗接头(MH-948)、含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避污纸或清洁纱布、一次性床侧清洗液容器、清洗液浸泡杯、吸引器、一次性吸引管、手消毒剂、内镜转运车、污染内镜转运盘。
4、床侧预处理流程:(1)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弯曲部呈自然状态,应立即用含有清洗酶液的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
(2)更换专用加压送气送水塞,反复送气、送水10秒。
(3)将内镜先端部浸入配制好的内镜专用酶洗液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将内镜插入部从清洗液中提起,先端部悬空吸引10秒,使吸引管内清洗液抽吸干净,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4)右手使用避污纸关闭内镜电源,断开吸引管和注水瓶连接管,拔下内镜、盖上防水帽。
内镜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背景
内镜中心是医院重要的诊疗部门之一,提供了内镜检查和治疗服务。
为了确保内镜中心的护理质量达到最高标准,制定了以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1. 内镜设备维护和管理:内镜设备应定期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并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管理和追踪。
2. 护士培训和技能:内镜中心的护士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内镜操作技能、消毒和清洗流程、急救技能等,以确保他们具备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
3. 感染控制:内镜中心应有明确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和穿戴防护装备的要求、器械清洗和消毒的规范操作流程等,以减少感染风险。
4. 病例记录和随访:内镜中心应建立完善的病例记录系统,记
录每位患者的详细信息和操作过程,并进行后续的病情随访。
5. 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
内镜中心的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意见,以便改进工作质量。
6. 安全管理:内镜中心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事故
报告和处理流程、应急预案以及员工培训等,以提高内镜检查和治
疗的安全性。
7. 团队合作:内镜中心的护理团队应保持良好的合作和沟通,
确保工作高效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结论
以上评价标准对于内镜中心的护理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通
过制定和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提高内镜中心的运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