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脏腑按摩疗法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37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二)——为何脏腑按摩的最高境界是调肝编者按: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作为“段氏脏腑按摩”流派传承人特根据多年来自己对此疗法的感悟,撰写系列论述,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肝脏是人体最易变质的器官肝为形声字。
字从肉,从干,干亦声。
“肉”指“人身”。
“干”本指盾牌,引申指“防护”、“自卫”的意思。
“肉”与“干”联合起来表示“人体中的盾牌”。
本义:人体中具有防护自卫功能的脏器。
因此《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
西医认为,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
中医则认为,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调畅气机,二是主藏血,生血。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
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还是保持脾胃升降枢纽能够协调不紊的重要条件。
肝脏的这些生理功能也就决定了它在人体内工作最繁忙且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损害。
第一,肝脏是人体最为繁忙的器官,它既是人体内的一个“化工厂”,更是一个进入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厂”。
工作繁忙,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抵抗力下降,致使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于修复并加剧恶化。
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的大气、饮水和食物,长期或间断性大量饮酒,以及我们使用的药物,这些都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影响其结构及功能,致使肝脏受损。
肝脏解毒时由于血液在流动的关系,它不是把血液关起门来做这个工作的,而是边流动边解毒,解毒的同时身体的其他部位正常运转中还会继续产生代谢产物。
段氏脏腑推拿疗法按摩与中药、针灸是中医学常用的防治疾病三种重要方法,而以防治脏腑病为主的脏腑按摩则是中医按摩疗法中的上乘之法门,被历代深谙此术医家所珍藏,据为己有,而秘不外传,用以谋生,故此法多藏匿民间,密而不露,或后继无人,年久失传,当今知者、懂者、用者、传者甚少,难以发扬光大,盛行于世,造福苍生,服务社会,成中医按摩发展之遗憾。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作为前辈谋生之技,同样具有密不外传之家训,然随时代发展,同样面临失传之痛,为了不使这一民间医学瑰宝埋没,弘扬继承和发掘祖国的医学遗产,使之薪火相传,兴旺发达,并让这颗深藏祖国医学宝库中的明珠重放异彩,为人类的健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人作为段氏脏腑按摩传人,经前辈首肯,励精图治,奋笔耕耘,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和《神奇的段氏脏腑按摩》(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年),填补了“以部位按摩为主,防治脏腑疾病”的中医按摩领域的一项空白,开拓了中医按摩疗法新的途径,被按摩界称为脏腑按摩之绝技、中医按摩之瑰宝,引领了当今中医按摩发展的新方向。
“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此乃治本之良策。
段氏脏腑按摩技法,源于宫廷,传于民间,秉承中华五千年按摩医学精髓,以独到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特殊手法(有些理论和技法目前未见任何流传和资料记载)直接作用于人体腹部经穴和腹腔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化解消散清除滞留脏腑组织器官内的病气、瘀血、痰饮、水湿、宿食等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从而保持体内环境的清洁,全面修复和提高因外感病邪、情志不遂、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等因素损伤的脏腑机能的按摩绝技,疑难杂证,按之皆愈,偶一不愈,病已转轻,继按可愈,百发百中,为以调理脏腑为主、治疗疑难杂症的按摩技法中上乘之术,是难得的集养生、保健、祛病、养颜、延寿为一体的按摩技法和流派。
自拙著出版发行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咨询求学者甚多,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和按摩爱好者的要求,响应国家号召,为了使这一技法发扬发扬光大,后继有人,造福社会,惠泽百姓,决定广收门徒,传授绝技。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作者:段朝阳一、基本概念段氏脏腑按摩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手法直接作用在人体躯干部位(以腹部为主),通过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和排除病邪(瘀滞在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穴位的邪气、瘀血、水湿、痰饮、宿食等)从而治疗慢性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方法,成为脏腑按摩的一个重[1]要流派。
二、概念详解1、指出治疗疾病的原理来源于中医理论。
他既然是一种传统的按摩方法,就离不开中医理论作为指导的,离开了中医理论,那就不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的。
他依据的中医理论主要包括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和病因学说等几个方面,与其他按摩等曾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不以经络学说作为主要治疗指导理论。
2、明确了手法治疗的重点部位。
治疗的部位主要是在人体的躯干部,包括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其中以腹部为主。
3、说明了具体治疗方法。
以调和脏腑和排除病邪为主,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躯干部位,通过调理脏腑器官并排除瘀滞其内的病邪,从而是脏腑的生理功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以达到祛病的目的。
4、确定了治疗的主要疾病。
脏腑按摩最适应于治疗一些慢性疑难杂症(内科、妇科),慢性病主要是指病形成的过程比较长,疾病发展的速度比较慢,而且是脏腑器官非器质性病变,在较长的时间内患者不存在生命危险的病症。
这样就给按摩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机会和充足的治疗时间,因为按摩疗法主要是通过手法来调动人体本身的功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需要患者要有一定的自我恢复时间,只有这样患者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够逐渐得到恢复,从而通过恢复的器官的功能将人体内的病邪排出体外,最终达到康复。
三、历史传承段氏脏腑按摩并非段氏家族独创,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的按摩技术的结晶。
此法历史悠久,由清朝宫廷御医传入民间,保定段氏得其真谛,遂为家传秘术,并代代相传、发展至今。
因其理论独道、手法奇特,故防病治病、效果显著,因而得到传承不绝。
脏腑手法调理培训课件脏腑手法调理培训课件脏腑手法调理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的脏腑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这种疗法在中医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脏腑手法调理培训课件应运而生。
脏腑手法调理培训课件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脏腑经络的基本知识、手法的操作技巧、常见病症的调理方法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脏腑手法调理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课件的第一部分,会介绍脏腑经络的基本知识。
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人体的整体调节系统。
通过深入了解脏腑经络的分布和功能,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脏腑手法调理的作用机制。
接下来的一部分,会介绍脏腑手法调理的具体操作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按摩、推拿、拔罐等,通过不同的手法刺激脏腑经络,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
医护人员需要学习正确的手法和力度,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伤害。
在课件的后半部分,会介绍常见病症的调理方法。
脏腑手法调理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医护人员需要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和穴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脏腑手法调理培训课件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和参与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脏腑手法调理的技巧和应用。
此外,脏腑手法调理培训课件还会强调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
医护人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手法工具、如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脏腑手法调理培训课件的学习不仅对医护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患者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发挥脏腑手法调理的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脏腑手法调理培训课件是一种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工具。
段氏脏腑按摩秘笈(上)作者段朝阳段朝阳先生,继承家学,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将秘传古老技艺奉献社会,成为脏腑按摩传播和倡导者,荣获“全国养生保健特技能手”称号。
1拙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发行)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发行)的出版,重要在于将来之于社会的宝贵财富,归还于社会,造福于社会。
2段氏脏腑按摩并非段氏所独创,他是古代劳动人民和众多医家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按摩医学精髓的积淀,段氏只是传承和发展了这一古老技艺,为了与其他脏腑按摩方法名称区别,故称作“段氏脏腑按摩”。
3脏腑按摩又称作脏腑推拿,是指运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躯干部位(以腹部为主)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治疗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内科、妇科以及儿科等病症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按摩疗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4形正即人体的形体要端正,主要体现在骨盆和脊柱上,而形正的前提必须要筋柔,对于畸形的躯体首先必须调整的是肌肉筋腱,然后是骨胳的矫正,方能真正的实现“骨正筋柔”,最终调理脏腑功能的长期疗效。
5人的肉体是形,其内的生命能量是气,其外是气与形的表现谓神,所以人体形正、气足,则神旺、体健。
6宇宙万物都是有气构成的,阳化气,阴成形,人体就是一团气,脏腑按摩实际最出要的是调这团有形和无形的气,使乱者和顺,滞者疏散,浊者清除,使人体回归本原如婴儿,则健康。
7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从纸上寻佛法,笔尖醮干洞庭湖。
脏腑按摩实际是心与形的有机结合,心形合一才入妙境,达最效果,望来者用心品味,诚心悟道。
8“大道致简”是真理,不要因为简单而放弃,智慧人开创微博,聪明人不厌其短,古有“硬送一寸金,不送一句话”,这里每句话都是脏腑按摩的精髓秘笈,学习脏腑按摩的朋友不要因简单而错过,它将有助于你技艺的升华。
9常言道“理通法自明”,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在这里我只能用简短的文字与同仁分享自己在脏腑按摩中的感悟,希望大家勇于参加评论,共同提高,把这一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六完)——如何实现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编者按: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特根据多年来自己对此疗法的感悟,编写系列论述,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通六腑调五脏,生化气血,强健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它们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将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吸收精微。
所以《素问·五藏别论》篇说:“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六腑不通,不但会导致六腑生病,而且还会影响五脏。
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气化相通,脏行气于腑,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保持生理活动的协调。
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
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赖肾的气化作用等。
腑输精于脏,五脏主藏精气,有赖六腑的消化、吸收、输送水谷精微,需六腑传化物的功能活动相配合。
因此它们之间在病理上也是相关联的,如肺热壅盛,肺失肃降,可致大肠传导失职而大便秘结等。
反之,大肠热结,腑气不通,亦可影响肺气宣降,导致胸闷、喘促等。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反之,六腑闭塞,五脏亦病。
中医学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
脾主运化,就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这种脾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实际上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因此脾这种生理功能实际上包含了胃、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因此六腑的功能失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脾胃功能的失调。
脾胃是人体腹部的重要脏器,同属于消化系统,两者通过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完整版)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内容提要(王雅儒著)本书是按摩疗法的一种。
其内容着重于临床实践的总结。
全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总论,包括师训、论脏腑等,阐述了五脏六腑的生理、病因和治疗原则等;第二、三、四章是按摩穴位、手指手腕练习法、点穴法和临床概要,包括所用的穴位的适应症及其手法等,说明穴位运用的关键和有关理论,以指导施术者对本法的实际应用。
下篇的七章,则是三十六种病的临床经验和医案等。
此种疗法,能够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也治疗一些四肢和头面部的内科和外科方面的疾病;对妇科和小儿科,也有它的适应症。
其技术操作简而易行,适合于农村公社医院、保健站的医生和卫生员用,也适合城市医院之用。
审阅者的话王雅儒老先生早年继承了河北省雄县王文医师的按摩术,接受了《推按精义》的精髓,并积累了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提供科学研究资料,由王雅儒老先生口述,其子王振国笔录,濮卿和先生系统整理,编辑成《脏腑图点穴法》一书。
这是按摩疗法的一种。
此种疗法是根据经络穴位和脏腑部位,用点穴方法,从脏腑治疗着手,调理脏腑气分,恢复脏腑机能,故其书名为《脏腑图点穴法》。
它既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也治疗一些四肢和头面部的内科和外科方面的疾病;对妇科和小儿科,也有它的适应症。
它的特点是:既无药饵疗法之偏胜,也无外科手术之痛苦,并能与药物疗法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方面,不仅对许多疾病有显著疗效,更有其他疗法所不能及的治疗效果。
在学术理论方面,有些论点与现代科学理论不相吻合,而且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中亦无记载,又因王文老先生已故,《推按精义》遗失,既乏精此术者商榷,亦无善本可查,审校困难。
在审阅中为了对学术问题慎重处理,本院将原稿复制数十册,邀请了中西医师数十人审阅,提出了若干不同的见解和修改意见,经与王雅儒、濮卿和先生协商后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订。
凡是王雅儒老先生同意修改的,就修改了;不同意修改的,我们则本着“一家之言”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精神,仍然保留原来的词意,例如“论痰”、“论脏腑”以及其它学术论点等等。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六完)——如何实现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编者按: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特根据多年来自己对此疗法的感悟,编写系列论述,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通六腑调五脏,生化气血,强健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它们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将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吸收精微。
所以《素问·五藏别论》篇说:“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六腑不通,不但会导致六腑生病,而且还会影响五脏。
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气化相通,脏行气于腑,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保持生理活动的协调。
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
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赖肾的气化作用等。
腑输精于脏,五脏主藏精气,有赖六腑的消化、吸收、输送水谷精微,需六腑传化物的功能活动相配合。
因此它们之间在病理上也是相关联的,如肺热壅盛,肺失肃降,可致大肠传导失职而大便秘结等。
反之,大肠热结,腑气不通,亦可影响肺气宣降,导致胸闷、喘促等。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反之,六腑闭塞,五脏亦病。
中医学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
脾主运化,就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这种脾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实际上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因此脾这种生理功能实际上包含了胃、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因此六腑的功能失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脾胃功能的失调。
脾胃是人体腹部的重要脏器,同属于消化系统,两者通过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