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教案第五节结肠下区
- 格式:ppt
- 大小:10.54 MB
- 文档页数:21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An Outline of human Anatomy P.U.M.C.学时数:144 专业:临床医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人体解剖学是阐述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
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学结构特征,及人体各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只有在掌握了正常的人体解剖学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的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以及对某些疾病进行深入研究。
协和医科大学开设的人体解剖学继承了老协和以局解为核心的临床应用性解剖学,并结合国际先进的课程组合,增加了运动系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使学生既有对人体全貌的了解,又有对各局部结构的深入理解。
原版的英文教科书不仅与国际接轨,而且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人体解剖学英文专业基础。
使学生在专业理论、解剖操作及专业英文诸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人体结构的全貌,理解各系统的主要器官、结构及位置关系。
掌握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各重要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和相关局部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要点,并掌握人体解剖学的英文专业名词。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头部一.概述(一)掌握头部重要结构的英文名称;(二)了解头部的境界及面部与颅部的划分;(三)了解头部重要体表及骨性标志:枕外隆凸、乳突、颧弓、眶上孔、眶下孔、颏孔、下颌角、翼点等。
二.面部(一)了解面部的层次及其结构特点,面部血管和神经的行程、分布、交通及特点;(二)掌握腮腺的形态、位置、毗邻、分部,以及穿过腮腺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面侧深区及面部间隙。
三.颅部(一)掌握颅顶部软组织的层次及其结构特征。
了解进入颅顶部的神经、动脉的位置及行径特点;(二)了解垂体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海绵窦位置、构成、穿经结构及交通关系。
《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课程名称:局部解剖学英文名称:Regional Anatomy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103 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73学时)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器官、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是在学习了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讲授、标本观察,尤其是实地解剖操作教学手段,进一步验证和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的桥梁作用,从而为学习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二)通过操作课,对基本内容进行实地解剖或标本观察,并密切结合活体熟悉各部的表面解剖,能写出解剖记录,画出必要的简图,能进行分析、综合,以达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
(三)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基本的解剖器械,达到能在尸体上进行切割、剥离、解剖等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人体各部的层次和基本结构。
二、熟悉:1、人体各部的区分。
2、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3、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4、解剖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安排:理论课:2 学时实验课:2 学时教学内容:基本概念及关键词:筋膜、皮神经、浅静脉、血管神经鞘、骨筋膜鞘主要内容:1、局部解剖学的大意及在医学课中的地位。
2、人体的基本结构:(1)皮肤。
(2)浅筋膜。
(3)深筋膜。
(4)肌,血管,神经,淋巴管和淋巴结。
3、解剖器械及其使用:解剖到,镊子,剪,血管钳。
4、解剖操作基本技术:(1)解剖皮肤。
(2)解剖浅筋膜。
(3)解剖深筋膜。
(4)解剖血管、神经。
(5)解剖肌肉。
(6)解剖脏器。
第一章头部目的要求一、掌握:1、腮腺的位置、形态、分部、腮腺鞘和穿行腮腺的结构。
2、颅顶软组织的层次及其结构特点。
3、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和穿行结构。
4、面浅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