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
- 格式:ppt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5
病句辨析——成分残缺和赘余【考点阐释】: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
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一、成分残缺1、主语残缺(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实行社会主义法制是必要的。
(2)、暗中更换主语而使主语残缺比赛地点在天安门金水桥前,沿着长安街、二环路等规定路线跑完全程42.195公里。
2008年公司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的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10%。
(3)、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
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即将推行,这将会给假文凭致命一击,使假文凭无藏身之地,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规律方法:看见介词打头的句子,检查是否主语残缺2、谓语残缺(1)、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2)、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3)、这家影院,设计严整合理,美观大方,声光皆佳等优点。
规律方法:前后分句主语不同,检查谓语是否残缺3、宾语残缺(1)、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2)、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规律方法:看见定语过长的句子,检查动词是否带有宾语4、介词残缺(1)、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2)、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高考语文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按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规律,凡是应该有的成分没有,导致句子意思模糊不清,甚至不可理解的,就是句子成分残缺。
其中主语和宾语的残缺高考考查频率较高。
成分赘余:一是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根本不该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不好理解。
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附加成分赘余等。
一、成分残缺类型(一)主语残缺(二)谓语残缺(三)宾语残缺(四)修饰语残缺(五)虚词残缺二、成分赘余类型(一)语义重复(二)滥用介词(三)滥用关联词(四)滥用否定词(五)滥用表约数或估量的词语一、成分残缺(一)主语残缺1.句首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在辨析语病时,“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就是遇到“在”“对”“从”“通过”“经过”“由于”“根据”等放在句首的介词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的语病。
如:由于她坚持前行,终于追上了那个曾被赋予众望的自己。
解析:缺主语,将“由于”放至“她”之后。
2.滥用使令动词造成主语残缺。
如:参观了这次科技成果展览,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已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解析:保留“使”,删去“参观了”,用“这次……展览”作主语。
滥用“使”,致句子缺主语。
3.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
如: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解析:“作者”不能做最后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在“成为”前加“使之”。
4.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
修饰语过长,导致主语中心语丢失,如:为方便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特别是为解决偏远地方缺医少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市卫生局抽调医术过硬的医生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活动。
解析:缺宾语。
为解决……的问题。
修改下面病句:经过科学检测分析及形制比较的结果,暗示着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的传播可能存在由河西走廓经北方地区进入中原腹地,自西向东延伸的线路。
【答案】主语残缺,去掉“经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分残缺和赘余病句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识别和修改成分残缺或赘余病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成分残缺病句: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残缺的情况。
2. 赘余病句:成分多余,导致句子累赘、冗长的情况。
3. 修改方法:找出残缺或赘余的成分,进行适当的添加或删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和修改成分残缺或赘余病句。
2.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类型病句的修改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成分残缺和赘余病句,引导学生关注病句问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成分残缺和赘余病句的定义、类型及修改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找出句子中的成分残缺或赘余,并进行修改。
4. 反馈:教师点评学生练习情况,指出优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分残缺和赘余病句的修改方法。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些自己写作中的病句,分析其原因,进行修改。
(1)他经常去图书馆看书。
(2)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努力程度有关。
(3)老师要求我们认真完成作业。
(4)昨天晚上,我梦见了家乡的风景。
(5)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戴着一顶帽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掌握成分残缺和赘余病句的特点。
2.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循序渐进法,由浅入深地讲解和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修改病句的技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成分残缺和赘余病句的识别和修改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资源:1. 病句案例:收集一些典型的成分残缺和赘余病句,用于教学示例。
2. 练习题:编写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修改病句(成分残缺或赘余)专项训练(150例)一、成分残缺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3、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4、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5、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6、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7、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8、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
9、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
10、《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11、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彰。
12、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魏然屹立在天目瑛边。
13、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
14、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15、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16、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7、《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
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
19、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
20.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2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22.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23.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24.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1997年)25.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熟知病型,锁定病症——成分残缺或赘余(一)成分残缺1.主语残缺(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滥用介词,介词会和主语构成介宾短语,介宾短语只能充当修饰语,所以往往会使主语残缺。
修改这类病句时一般应将介词删掉。
在辨析语病中,“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就是遇到“在”“对”“从”“通过”“经过”“由于”“根据”等介词放在句首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
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
(2)滥用使令动词造成主语残缺如:通过这次科技成果展览,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已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3)偏正短语中中心语残缺,造成主语残缺如:课堂教学低效,一直未得到解决。
分析:“课堂教学低效”后面缺少充当主语的中心语,应在其后补上“的问题”。
(4)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如: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
[针对训练]1.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分析: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以去掉“在”和“身上”,让“孩子”作主语。
2.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分析:滥用使令动词造成主语残缺,可删掉“使”,或删掉“在”和“中”。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
分析:与“都是不恰当的”相匹配的主语残缺,应在“兴趣”后面加“的行为”。
4.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分析:滥用省略,使分句中主语残缺,应在“才能”前加上“这样”,代指前面所说内容,使文意连贯。
2.谓语残缺(1)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
1. 让学生理解成分残缺和赘余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识别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清晰、准确的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分残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的残缺。
2. 赘余:多余的词语或成分,造成句子累赘或重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和修改成分残缺和赘余的病句。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修改病句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成分残缺和赘余。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修改病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成分残缺和赘余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
2. 实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子,让学生识别和修改成分残缺和赘余的病句。
3. 练习:学生自主练习,修改给出的病句。
4. 讨论:分组讨论,共同修改病句,交流修改心得。
5. 总结: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成分残缺和赘余的避免。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1. 评价学生对成分残缺和赘余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识别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病句实例:收集一些典型的成分残缺和赘余的病句。
2. 修改工具:提供一些修改病句的参考工具,如词典、语法书等。
3. 练习册: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成分残缺和赘余的概念,分析典型例子。
2. 第二课时:学生自主练习,修改病句。
3. 第三课时:分组讨论,共同修改病句。
4. 第四课时: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5. 第五课时: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耐心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
在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十、课后作业:1. 请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病句,进行分析和修改。
辨析修改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分残缺和赘余病句的常见类型。
2. 培养学生识别和修改成分残缺或赘余病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成分残缺病句: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缺失。
2. 赘余病句:多余的词语或成分,导致句子意思重复或混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和修改成分残缺或赘余病句。
2. 教学难点:判断多余成分,避免修改过度。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识别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修改病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成分残缺和赘余病句,引导学生关注病句类型。
2. 讲解:分析成分残缺和赘余病句的成因,讲解修改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练习识别和修改成分残缺或赘余病句。
4. 讨论:分组讨论,共同修改练习中的病句。
教案示例:【案例一】成分残缺病句原句:他经常去图书馆。
修改后:他经常去图书馆看书。
【案例二】赘余病句原句:他非常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喜剧片。
修改后:他非常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喜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册上的病句修改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收集五个病句,分析其类型并加以修改。
2. 写一篇短文,注意避免成分残缺和赘余病句的出现。
八、课程延伸1. 邀请语文老师进行联合教学,从语文写作的角度讲解病句的识别和修改。
2. 组织一次班级病句竞赛,鼓励学生互相找出病句并进行修改,提高学生的语感。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欢迎阅读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1一、成分残缺(一)缺主语主语残缺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改这类病句一是将介词及介词连带的方位词删去,二是保留介词短语作状语,后边加上适当的词作主语。
【例】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
【分析】删去“在”“中”。
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残缺【例】《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分析】前句主语是周文宾,后句主语是王老虎,在“把”字前加“王老虎”。
3、主语的定语较长造成残缺【例】复读的第一天,上语文课,一位戴着眼镜,额上略带几丝皱纹,约摸四十岁,精神抖擞,带着微笑走进了教室。
【分析】“四十岁”后加上“的老师”或“的人”。
(二)缺谓语一般句子中都有主语和谓语这两部分,相比之下,谓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如果没有谓语,就弄不清主语是怎么回事了。
“谓语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恰当的省略丢掉了谓语,造成残缺。
【例】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分析】应在“建立”前加个谓语“完成”(完成……工作)。
2、误以介词短语作谓语介词短语只能用来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即作状语或补语,少数介词短语可以作定语,但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
如:【例】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分析】“我们”怎样?“我们苦干了一冬”。
“经过一冬的苦干”是一个介词短语。
(三)缺宾语宾语是动词谓语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用在动词之后,回答“谁”或者“什么”这类问题。
宾语残缺,动作就没有对象了,行为就没有结果了,意思也就表达不清楚了。
小学语文考试修改病句题型分析(成分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1缺主语。
如:(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
(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
如:(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
如:(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
(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谓语多余)(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定语多余)(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补语多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