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复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建设美丽中国——中考复习课题:建设美丽中国——中考复习授课时间学习目标、重难点(划线):1、通过梳理知识,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2、通过典型例题演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常见题型的方法。
3、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课前准备:做课件板块教师活动的问题串设计学生活动串设计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导入(一)导入:视频:冬奥会点火仪式对比之前奥运会华丽壮观的点火仪式Q:用微火取代华丽壮观的大火,用意何在?北京冬奥会办奥理念: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导入复习课《建设美丽中国》仔细观看学生发言一起说Part1 考试目标课标要求: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2、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能级要求学生齐读课标要求Part2 思维导图构框架(一)共同补全框架Q1:填(1)-(5)Q2:(1)-(5)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答案,请同学上来贴。
总结:思维导图可以将书上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使知识简单化、逻辑化,从而有找本课核心知识填(1)—(5)对应贴好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利于记忆,提高复习的效率。
Part3 易混知识我来辨(一)判断题针对本节课易错易混处,同学出了一些判断题。
(二)选择题总结:在思维导图中,把这些易错易混处重点标记出来,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因此无论是自主复习还是做题我们都要养成主动圈划关键词的习惯。
仔细判断认真选择开火车:判断对错,找出错误。
讲解选择的原因师生共同在思维导图上标注出易错易混知识Part4 热点试题我探究议题一:点火设计是低调还是巧妙?冬奥点火仪式,用微火取代大火,巧妙传递了低碳环保的理念,可有人觉得如此重要的场合,用这么小的火炬,太低调了。
到底是低调还是巧妙?看视频:采访张艺谋材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设计团队大胆创新:写着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小雪花”引导牌组成了雪花台,“飞扬”火炬嵌入其中,用“微火”的形式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以一叶知秋的“点燃”方式展示着中国式浪漫。
中考知识导航中考考点精讲目 录课标链接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课标链接1.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我与国家和社会:认清国情,爱我中华)2. 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我与国家和社会:法律与秩序)知识网络必备核心观点1.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2.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3. 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4.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5. 环境恶化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6.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
7.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8.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9.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0.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1)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3)新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一、正视发展挑战1. 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
(我国的人口国情)(P75)中考考点精讲考点梳理2. 我国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P75~76)(1)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3)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3. 正确认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如何正确看待“全面二孩”政策?)(P76)(1)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6.1 正视发展挑战本课知识梳理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P75基本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新特点: ②增速趋缓;③出生率低;④老龄化加剧;⑤男女性别比失衡;⑥城乡分布不均衡;⑦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大量的人口流动等2.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原因、意义)P76 【现状+影响】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②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③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④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我国的资源现状及其危害? P78(1)现状: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②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2)危害(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4.我国的环境现状及其危害 P79现状: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危害(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教材释疑点拨感受: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②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资源环境危机正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③当前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等2.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家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参考等案①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约为8.93%,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约为14.03% .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约为38.79元,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约为26.78% ,这说明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建设美丽中国专题复习课》教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法治观念: 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健全人格: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难点: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三、教学过程。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一节正视发展挑战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 现阶段我国人口现状及特点是什么?(1)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2)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基本特点.此外,出生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新的特点.2 我国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是什么)?(1)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4)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3 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原因是什么?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1 我国面临资源环境的挑战(危机)是什么?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2 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是什么?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资源形势非常严峻.3 我国为什么要保护自然资源?(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2 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1)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建设美丽中国》专题复习《建设美丽中国》专题复习杜志刚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计划生育国策和保护环境国策的意义、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及特点;了解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掌握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3、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4、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5、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目的、要求和意义;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应该的做法。
2、掌握选择题、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重点: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3、我国的资源国情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难点:1、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学法指导梳理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解题方法指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幻灯片2 观看视频,你会联想到教材中的哪些知识?幻灯片39 2019 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建设美丽中国幻灯片4 考点内容年份题号题型分值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2016 (A A )16 分析说明题3 3 分2016 (B B )16 (1 1 )分析说明题2 2 分2017 (A A )13 (1 1 )、16问答题4 1+4 分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运用)2017 (B B )9 9 、13选择题、问答题4 2+4 分2018 (A A )15 、16 (2 2 )分析说明题1 4+1 分2018 (B B )13 (3 3 )16选择题、分析说明题4 1+4 分幻灯片5 一、知识网络我构建幻灯片6 二:基础知识我回顾1、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75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需要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有什么意义?763、我国面临怎样的资源国情或资源现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有什么危害?784、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形势?导致环境形势严峻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795、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是什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81、83-846、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85-87 幻灯片7 (三)典型事例我分析近年来,私家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滨州市沾化区第一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学案课题《建设美丽中国》课型复习序号44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第六课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但认知仅停留于了解层面,缺乏对现象本质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热点材料的分析,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知识归纳整合的能力;知道我国目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加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背记、小组合作,感受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走绿色发展之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
从日常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绿色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视发展挑战、共筑生命家园难点:共筑生命家园课前准备教师:关注近期时政热点,整理相关数据和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关注近期时政热点;自主复习教材。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课标引领】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梳理考点】1.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2.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3..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两孩”政策4..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5..我国资源的形势、原因和影响学生阅读。
学生识记知识点。
题整改,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等七大战役,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等改革试点。
(1)“摘要一”中我省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因为坚持了哪些国策和理念?(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环境问题整改的原因。
《建设美丽中国》复习课
说课稿
一、说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得人,共三大方面六要素十大个要点,本课主要基于自主发展素养中得学会学习与社会参与素养、责任担当素养来进行教案设计。
二、教材分析
、教材得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教育。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留下灿烂得文化,但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得思想文化,我们需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需要坚持人与自然与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得国情,认识环境问题突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对资料得整理展示,以及教师得引导,学
生之间相互探讨、记忆、掌握本课得复习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交流做题,班级共享解题成果,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解题审题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明白到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得必要性。
树立以自己得实际行动落实低碳生活,增强“绿水青山就就是金山银山”得理念。
、教案重点、难点
()教案重点。
“绿水青山就就是金山银山”得理念。
()教案难点。
坚持走绿色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三、学情与课标教案设计依据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于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得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小学得道德与法治、语文、科学等课程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得内容并不陌生。
到了初中阶段,随着学生年龄得增长与认知水平得提高,要把握人口、资源、环境国情与相关政策,课程与现实生活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得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年版)》有更明确得规定,要求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得义务。
中学生应了解与学习党与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得路线、方针、政策,知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得理论观点,
比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就是金山银山”“永续发展”“绿色道路”“美丽中国”等相关内容。
、课标依据
本课所依据得课程标准得相应部分一就是“课程目标”,具体对应得内容标准:“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得关系,形成爱护环境得能力”;“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得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得义务”。
本课所依据得《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得相应部分就是“初步了解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公共卫生等得公共事务得法律原则,逐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得意识”。
本课所依据得党得十九大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党得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中得“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得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与践行绿水青山就就是金山银山得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得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
其二,党得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中得“人与自然就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得方针,还自然以宁静、与谐、美丽”。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任务型教案法。
整个教案过程都就是通过复习任务进行教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成为真正得主人,教师仅仅起了引领得作用。
()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就是有效得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
不仅清晰得弄懂清复习得内容结构、知识得框架体系,而且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记住复习内容,过后也更容易回忆起来。
、学法
学法改革得核心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得主体性,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学生越主动、越灵活,创造性就越强,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自主、合作、探究学法。
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渗透“同伴互助”得理念。
()试卷演练法。
在提供试卷得基础上,以自主、合作得形式,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动口,培养学生审题、解题得能力。
五、教案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以宪法宣誓、两个百年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内涵及其本册得单元框架导入复习课,且指明本节课得复习内容及所要达到得复习目标。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得核心词,即美丽。
能够
围绕主题展开复习。
(二)复习环节
教案环节
、复习得第一考点人口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归纳得我国人口国情与特点,在老师得简单解释下让学生快速识记人口国情及特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得原因及意义,明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得目得。
、复习第二考点资源、环境问题
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表格形式展现资源得形势、原因、影响,环境方面得国情及危害。
教师引领,同桌之间互问互答得方式掌握以上考点。
、复习第三个考点树立绿水青山就就是金山银山得理念。
设计意图:次考点就是本课得复习重点,第一,借助教材页余村风光得真实实例理解,第二,提出“您对绿水青山就就是金山银山得如何理解得”问题。
生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突破难点。
(三)归纳小结
师生一起归纳所学内容,以便进行梳理知识,强化记忆。
设计意图:借助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小结,再次回顾复习内容,梳理知识。
(四)试卷演练
设计意图:根据往年青海中考考试卷型,精选与青海有关资源、环境方面得漫画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
让学生自主选做,教师适当点拨得前提下,小组合作完成试卷。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意识。
(五)布置作业
、牢记资源、环境方面得国情
理解树立绿水青山就就是金山银山得理念。
、写一份大家共同建设美丽青海或建设美丽德令哈得倡议书。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组长负责)
设计意图:侧重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与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法梳理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们设计。
设计意图:
简洁明了,知识框架清晰,学生易以记忆,体现教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