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8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通过测定被测物质与氧化还原试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氧化还原滴定法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的特点。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基于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的转移,从而使得氧化剂自身被还原,还原剂自身被氧化。
在滴定过程中,通过加入适量的氧化还原试剂,使得被测物质与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氧化还原试剂。
常见的氧化还原试剂包括高锰酸钾、碘量法、过碘酸盐滴定法等。
这些试剂在滴定过程中能够与被测物质发生明显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实现对被测物质含量的准确测定。
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法时,需要注意滴定条件的选择。
滴定条件包括溶液的浓度、滴定剂的添加速度、滴定终点的判定等。
这些条件的选择对于滴定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滴定条件的选择需要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和滴定试剂的特点来确定。
此外,氧化还原滴定法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滴定终点的判定。
滴定终点是指滴定反应达到了完全的状态,此时试剂的添加量与被测物质的摩尔量成为化学计量比。
滴定终点的判定通常通过指示剂或者仪器来实现,其中指示剂可以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是否已经达到。
总之,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化学方法,它通过测定被测物质与氧化还原试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氧化还原试剂、滴定条件的合理选择以及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是保证滴定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化学部分思考题的参考答案第一章概论3.基准试剂主体含量大于99.9%;高纯试剂杂质含量少;专用试剂指在某一特殊应用中无干扰,如光谱纯、色谱纯。
6.标定c(NaOH)=0.05mol·L-1时,草酸m=0.05×0.025×63=0.08g称量误差r 0.00020.25%0.1% 0.08E==>而m(邻)=0.05×0.025×204=0.26gr 0.00020.1% 0.26E=<∴选邻苯二甲酸氢钾好。
若c(NaOH)=0.2mol·L-1,两种基准物都可称小样,都可以。
8.H2C2O4·2H2O会失水,使标定的NaOH结果偏低;测定有机酸的摩尔质量则偏高。
10.Na2B4O7·10H2O、B、B2O3和NaBO2·4H2O与H+ 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是1∶2、2∶1、1∶1和2∶1。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1)过失;(2)随机误差;(3)系统误差。
4.例2.9中因样品消耗的NaOH仅0.90mL,体积误差为0.022%0.90=,若使误差小于0.1%,需增加称样量10~20倍。
5.称样3.5g,称量误差为0.13%3.5=,若报告结果中有4位有效数字,表示其相对误差<0.1%,与测量的精确程度不符;若报2倍有效数字,则反映了测量精度。
第三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1.物料平衡:[Cl-]=3{[Fe3+]+[Fe(OH)2+]+[Fe(OH)2+]}=3c(FeCl3)电荷平衡:[H+]+3[Fe3+]+2[Fe(OH)2+]+[Fe(OH)2+]=[OH-]+[Cl-]质子条件式:[H+]=[OH-]+[Fe(OH)2+]+2[Fe(OH)2+]2.pH指-lg a(H+),滴定到50%时[HA]=[A-], 所以应为MaK。
4.(1)用NH4F掩蔽Fe3+、Al3+时,起作用的是F-,应使pH>4才能主要以F-形式存在。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通过观察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在这种方法中,通常会使用一种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溶液,通过滴定的方式逐渐加入到待测物质溶液中,直到达到化学计量的终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滴定液的消耗量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基于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氧化剂会接受电子,而还原剂会释放电子。
当氧化剂和还原剂发生反应时,电子的转移会导致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颜色发生变化,从而可以确定化学计量的终点。
通过观察滴定过程中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氧化还原滴定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分析中。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确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从而判断水的卫生状况。
在工业生产中,氧化还原滴定法也被用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以保证产品质量。
此外,氧化还原滴定法还可以用于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法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因素。
首先,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溶液非常重要,它们的浓度和滴定过程中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选择合适的指示剂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应当能够在化学计量终点时准确地显示颜色变化。
此外,滴定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仪器精度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总的来说,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析方法,它通过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计量终点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指示剂,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种方法进行化学分析,并取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常用于测定含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浓度。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会从被氧化的化合物转移到还原的化合物上,因此被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该方法通过滴加一种称为滴定剂的溶液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滴定剂与待测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待测物质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时,滴定剂就不再反应,此时滴定完成。
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基于以下事实: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会从一个原子或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或分子上,这样产生了电子的转移和化学计量量的变化。
因此,滴定剂可以被用来测定待测物质的化学计量量。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可以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
还原剂是一种能够给予电子的物质,它通常是一种容易氧化的物质,其化合价低于其氧化态。
氧化剂则是一种吸收电子的物质,通常是一种含氧化合物,其化合价高于其还原态。
在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将待测物质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加入过量的还原剂,然后再滴加氧化剂,滴定至反应终点。
滴定时应注意滴定剂的选择,其氧化还原电位应当介于待测物质和还原剂之间。
当滴定剂的量与待测物质的量恰好相等时,反应终点即可确定,此时滴定完成。
操作步骤1.准备待测物质溶液,加入适当的溶剂并充分溶解;2.加入过量的还原剂;3.将寻找合适的滴定剂并确定滴定方法;4.开始滴定,滴定至反应终点(反应终点可以通过颜色变化、电位变化、气体产生等特征来确定);5.通过滴定前后的重量差或溶液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化学计量量。
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药学、食品工业、环境检测等领域。
例如,在药学中,可以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来测定药物中的铁含量,氯亚铁作为还原剂来测定汞含量。
在环境检测中,可以使用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来测定自然水样中的硫酸盐含量。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滴加滴定剂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基于化学计量量的变化,将还原剂加入待测物质溶液中,并滴加氧化剂,滴定至反应终点。
氧化还原滴定法在分析化学、药学、食品工业和环境检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准确度(accuracy):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精密度(precision):测定条件相同时,一组平行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某种确定原因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accidental error):也叫随机误差,是由于偶然的原因引起的误差。
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保留1位欠准数字)。
置信区间:在一定置信水平时,以测量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
相关系数:描述两个变量间相关性的参数。
第二章酸碱滴定法酸碱: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酸的浓度: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含某种酸溶质的量为酸的浓度。
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严格讲是氢离子活度,用pH表示。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autoprotolysis reaction):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分布系数:溶液中某种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
质子条件式(proton balance equation):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
表达这种酸与碱之间质子得失的关系式为质子条件式。
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其共轭酸与其共轭碱具有不同的结构,呈现不同的颜色。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color change interval):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突变的pH范围。
酸碱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在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pH范围为突跃范围。
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当化学反应按计量关系完全作用,即滴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待测组分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一、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分数设用浓度为c0(Ox1)的氧化剂Ox1滴定浓度为c0(Red2)、体积为V0的还原剂Red2,滴定反应为:aOx1+bRed2= aRed1+bOx2当加入体积为V的氧化剂Ox1时,滴定分数f=bc0(Ox1)V/ac0(Red2)V0化学计量点时fsp=1,则c0*(Ox1)Vsp/c0(Red2)V0=a/b即化学计量点时所加入的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与被滴定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恰等于反应式所表达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
f的大小反映了滴定的程度。
二、常见的指示剂包括:1.氧化还原指示剂:具氧化或还原性,其氧化型和还原型的颜色不同,氧化还原滴定中由于电位的改变而发生颜色改变,从而指示终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条件电位尽量与化学计量点电位相一致2. 自身指示剂:有些滴定剂或被测物有颜色,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无须再滴加指示剂,本身的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优点:无须选择指示剂,利用自身颜色变化指示终点3.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不具有氧化还原性,但可以同氧化还原电对形成有色配合物,因而可以指示终点特点:反应可逆,应用于直接或间接碘量法例:淀粉+ I3 ¯——深兰色配合物(5.0×10-6mol/L→显著蓝色)三、氧化还原法滴定前的预处理分类:预氧化处理,预还原处理对预处理剂要求:反应定量、完全、快速过量的预处理剂易除去氧化还原反应具有一定选择性预处理时所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应符合的要求:反应进行完全,速率快。
过量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易于除去;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四、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及应用一)KMnO4法、K2Cr2O7法、碘量法、其他氧化还原方法二)应用实例1.H2O2的测定可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溶液中直接滴定H2O2溶液,反应如下:MnO4-+5 H2O2:+6H+=2Mn2++5O2↑+8H2O反应开始较慢,随着Mn2+的增加,反应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