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寂月宫落寞情——解读李商隐诗歌中的嫦娥意象
- 格式:pdf
- 大小:59.14 KB
- 文档页数:3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前言】《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
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
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注释】⑴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⑵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淡。
⑶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
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⑷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淮南子·览冥训》载,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不死的灵药,姮娥偷服后奔入月宫中。
⑸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翻译】云母屏风透出残烛幽深的光影,银河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赏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
然而各家看法不一。
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
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
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
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
李商隐《嫦娥》赏析《嫦娥》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些关于《嫦娥》的译⼈及鉴赏,我们⼈起来看看吧!《嫦娥》唐代: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
《嫦娥》译⼈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不⼈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嫦娥》韵译云母屏风染上⼈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夜夜寒⼈。
《嫦娥》注释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亮⼈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领后羿的妻⼈。
云母屏风:以云母⼈制作的屏风。
云母,⼈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淡。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
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
灵药:指长⼈不死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活,只能见到碧⼈的海,深蓝⼈的天。
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海。
夜夜⼈: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伤之情。
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氛,表现主⼈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公在⼈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的感想,表达了⼈种孤寂感。
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这两句描绘的是主⼈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境。
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郎、织⼈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派银河即将消失。
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将隐没。
“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公的⼈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
“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渐”字,暗⼈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索寞中的主⼈公,⼈对冷屏残烛、青天孤⼈,⼈度过了⼈个不眠之夜。
李商隐《嫦娥》诗赏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总有不少古代的诗歌在经历了许多岁月之后,因为形式上或其它一些方面的原因,让现在的人们不再能找到什么感觉,或者很难找到多少感觉,李商隐的这首《嫦娥》显然并不属于这一类。
前人谈论此诗,大都以为嫦娥不过是个假借,诗人一定另外有所喻指,于是试图从嫦娥之外找出种种喻指,但很可能李商隐就是在写嫦娥,所以这找出来的种种喻指往往经不起严格的推敲。
比如当代学者刘学锴便以为作者是借嫦娥之名实写曾与作者关系密切的某女性道士:“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
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
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月夕》诗中以…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怀想某一女冠……”但是他的论证是有问题的。
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把女性道士比作“月娥孀独”,但这并不等于此诗也必是如此,诗人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但也不等于此诗的“偷灵药”也一定是喻指学道求仙的女子。
而在学道求仙之中的女子纵使会后悔,恐怕能够符合“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义的人应该也是很少的。
至于《月夕》诗中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虽然能够说是在怀想某一学道求仙的女子,但是也不能够就此推导出,此诗必然也是作者怀想某一学道求仙的女子。
总之,这些证据远非充分。
而且我们从情理上推断,李商隐会想他当年爱恋现在仍然爱恋着的女子就这么总是后悔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显然不大可能,他可以在某一特别的时刻猜想那个他爱恋的女子在那一时刻一定是伤心的,和那时的他一样的或者差不多的伤怀,却不太可能愿意他所爱恋的那个女子总是为了他为了什么就这么忧悒后悔着,一直这么忧悒后悔着,即使那位女子真的修炼成了仙人,有无数空闲的时间。
李商隐嫦娥范文一:李商隐的诗歌中的嫦娥形象李商隐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曾经在自己的诗歌中提到过嫦娥这个形象。
在他的诗歌中,嫦娥有着不同的形象和含义,展现了诗人对这个传说的多样理解。
首先,嫦娥在《锦瑟》这首诗中被用来象征爱情的伤感。
诗中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里的“庄生”是指东汉的庄周,而“玉兔”则是指传说中的嫦娥。
诗人表达了自己因思念心爱的人而感到的悲伤和孤独,而把嫦娥作为象征来加以点缀。
另外,嫦娥在李商隐的诗歌中还常常象征着高贵和美丽。
比如在《夕次盱眙县青云阁北阁题字》中,“玉关何处登九峰,雨冷风高更易悲。
青云直上不容踏,嫦娥空照夜舂衣。
”这里的嫦娥被描绘成“纤翦几经霜”的美丽女子,他在夜空高高照着那高贵不可侵犯的青云之上。
这一描写展现了嫦娥作为一个传说中的女神的美丽和高尚,也体现了诗人对气势磅礴的山峰的景象的感受。
总之,李商隐用诗歌的形式探索了嫦娥人物传说所能呈现的多样性,并赋予其不同的象征意义,使嫦娥这个形象在他的诗歌中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动人的情感。
要点分析:本文围绕嫦娥这个形象展开,分析了她在李商隐的诗歌中的不同含义和象征意义。
写作重点是对诗歌中的形象和语言进行分析,用词分析则涉及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范文二:嫦娥的传说与文学意义中国自古就有着嫦娥奔月的传说,这个传说也成为了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
李商隐在其诗歌中也大量借鉴了嫦娥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进一步丰富和发掘了这个传说的文学意义。
首先,嫦娥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仰慕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这个故事中,嫦娥本身就是一个自由而又独立的女性,她不甘于长期被困在地球上,而选择了化身成玉兔,跳进月亮里,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自我主张,同时还很好地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嫦娥的形象也与一些文学主题紧密关联。
李商隐《嫦娥》译文及诗歌赏析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韵译]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淡。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
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诗歌赏析一]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的消失,晨星隐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室外,银河渐渐的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现在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
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的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整夜不眠的人,现在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
“沉”字逼真的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
“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着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李商隐《嫦娥》原文及译文赏析嫦娥李商隐〔唐代〕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及注释译文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韵译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淡。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
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赏析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
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
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
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
“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
“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李商隐的嫦娥的意思李商隐的《嫦娥》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和孤独的思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嫦娥》直接指向了中国的神话人物嫦娥。
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不死药而飞升月宫,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
这个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嫦娥的形象也常常被用作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题材。
诗中的“云母屏风”是指用云母石制成的屏风,这种屏风在古代常常被放置在室内,作为隔断和装饰。
这里用来形容嫦娥的居所,既暗示了嫦娥所处的清冷、孤寂的环境,也展现了她的高贵和神秘。
“长河渐落晓星沉”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
长河渐落,晓星沉入天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寂寥、凄凉的感觉,与嫦娥的孤独形象相呼应。
“终古”表示时间的永恒,“情深”则表达了诗人对嫦娥的深深同情和感慨。
嫦娥因为偷吃了不死药而孤独地生活在月宫中,这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和痛苦。
诗人通过“情深”这个词,表达了对嫦娥的深深同情和感慨。
“应悔偷灵药”是诗人对嫦娥的揣测。
诗人认为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不死药,因为这让她永远失去了与后羿团聚的机会,也让她自己陷入了无尽的孤独中。
这种揣测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和孤独的深刻思考。
最后,“夜夜心”表达了嫦娥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每一个夜晚,嫦娥都在月宫中度过,这种孤独和寂寞是无法言喻的。
诗人通过“夜夜心”这个词,表达了对嫦娥深深的同情和理解。
总的来说,《嫦娥》这首诗通过描绘嫦娥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和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人通过对嫦娥的同情和理解,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感悟。
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李商隐《嫦娥》译文及赏析答案《嫦娥》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嫦娥》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嫦娥》唐代: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译文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嫦娥》韵译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嫦娥》注释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淡。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
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嫦娥》赏析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
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
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
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
“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
“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李商隐《嫦娥》赏析李商隐《嫦娥》赏析导语:《嫦娥》是李商隐创作的诗歌,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下面是《嫦娥》诗歌赏析,欢迎参考!嫦娥唐代: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赏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
然而各家看法不一。
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
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
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
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
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此时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
“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
“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
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
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
“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
嫦娥的古诗赏析嫦娥的古诗赏析《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
嫦娥李商隐(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
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赏析】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
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
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
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
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很成熟。
全诗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语言,而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
前人于此诗有自伤不遇、怀人、悼亡、讽女冠等诸说。
刘、余《集解》云:“悼亡说最不可通。
……而自伤、怀人与女冠三说,虽似不相涉,实可相通。
……推想嫦娥心理,实已暗透作者自身处境与心境。
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静,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难排遣;此与女冠之学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与诗人之蔑弃庸俗,向往高洁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均极相似,连类而及,原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