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荨麻疹)
- 格式:ppt
- 大小:835.00 KB
- 文档页数:117
大题 1.外用药治疗原则(总论)2.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3.红斑狼疮诊断标准4.软下疳,硬下疳,扁平湿疣鉴别诊断5.荨麻疹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大题外用药治疗原则(总论)(一)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选抗真菌药物,等。
(二)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1.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沙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则用湖剂;2.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湖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湖剂;3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等;4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乳剂(三)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1.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书上没有找到)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的主要区别如下:(1)病原体不同。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白色念珠菌、毛滴虫等,而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双球菌。
(2)临床症状不同。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症状是分泌物呈乳白色,以慢性尿道炎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淋病的开始症状是自尿道口流出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以急性尿道炎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且淋病淋球菌检查为阳性,而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球菌检查为阴(3)治疗方法不同。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药物以四环素类、红霉素药物为主;而淋病的治疗药物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
综上可知,在今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定不要混淆。
2.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154页)1.蝶形红斑,2.盘状红斑,3.光敏感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病表现:尿蛋白〉0.5g/d或有细胞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
9.血液病变: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μl,淋巴细胞〈1500/μl或血小板〈100000/μl。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总结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皮肤疾病的学科,其涉及的疾病范围广泛,包括传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等。
理解和掌握皮肤性病学中的一些常见术语和名词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皮肤性病学名词进行解释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1. 皮肤病(Dermatosis)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包括感染性、免疫性、过敏性、肿瘤性等多种类型。
皮肤病可由内部原因,如感染、代谢异常,或外部因素如物理、化学因素引起。
2. 皮疹(Rash)皮疹是皮肤上出现的红斑、丘疹、脓疱等病理性改变。
皮疹可以是一种独立疾病的症状,也可以是多种皮肤疾病的共同症状之一。
3. 白癜风(Vitiligo)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色素丧失区域,形成白斑。
白癜风的发生与遗传、自身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4. 银屑病(Psoriasis)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病征是皮肤上出现红斑和鳞屑,常伴有瘙痒。
银屑病的发生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相关。
5. 湿疹(Eczema)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反应,主要特点是皮肤红肿、瘙痒、起水泡和渗液,导致皮肤发炎、脱屑。
湿疹的发生与过敏、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因素密切相关。
6. 痤疮(Acne)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少年期。
其特征是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粉刺、丘疹、囊肿等病变。
7. 疱疹(Herpes)疱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组皮肤传染病。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口唇疱疹、生殖器疱疹等。
疱疹在皮肤上形成小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
8. 子宫疣(Condyloma acuminatum)子宫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
其特点是在生殖器和周围区域形成柔软的突起,有时形似菜花。
9. 黄褐斑(Melasma)黄褐斑是一种色素沉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出现褐色斑块。
荨麻疹的鉴别诊断顾有守【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2(019)004【总页数】3页(P198-199,227)【关键词】荨麻疹【作者】顾有守【作者单位】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广州,51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4荨麻疹是皮肤粘膜部位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为皮肤粘膜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即风团,典型的风团为局限的水肿型圆顶隆起的皮损,呈粉红、暗红或白色,形态、大小和分布不一,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36小时,愈后皮肤不留痕迹。
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前者在儿童和成人均常见,病程自限,常与感染、食物和药物有关;后者主要见于成人,常难以找到原因。
虽然一般荨麻疹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因许多皮肤病也都可能会出现风团样皮损,故在诊断荨麻疹时必须与下述诸多皮肤病作鉴别。
1.1 荨麻疹性皮炎(urticarial dermatitis)本病通常影响老年人,皮肤表现为长期持久性斑片伴风团,有些部位呈湿疹状,有剧痒,在躯干或四肢近端两侧对称分布。
组织学检查显示表皮轻微细胞间水肿,真皮湿疹样反应伴真皮乳头水肿和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荨麻疹与荨麻疹性皮炎临床表现的区别见表1。
1.2 刺激性或过敏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or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多发生在接触部位的皮肤,临床表现以红斑和水肿损害为著,仔细询问病史、斑贴试验或特异性IgE试验可能可以确定致敏物质。
皮损活检显示表皮有海绵样水肿,真皮有淋巴、组织细胞和程度不一的嗜酸性粒细胞混合浸润。
1.3 节肢动物叮咬反应(arthropod bite reactions)常见于夏天,持续数日至数月,主要见于暴露部位,皮损为固定性、瘙痒性、多发性的小的红斑性风团,中间有丘疹,有时有水疱,最终变为表皮剥脱。
组织学显示为混合型血管周围浸润、程度不一的水肿、散布有嗜酸性粒细胞;表皮示海绵样水肿伴白细胞聚集、水疱形成和表皮剥脱。
皮肤性病学名解整理南方医13级张念泽整理,致洪畅泽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上移,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PSA染色显示为一条0.5~1.0μm的紫红色均质带,银浸染法可染成黑色。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
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
直径达到或超过1㎝称为斑片。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型皮损。
抓痕: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
苔藓样变: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Ramsay—hunt综合征:耳带状疱疹中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和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SSS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凝固酶阳性噬箘体2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所致,多见于5岁以内婴幼儿。
荨麻疹: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皮肤划痕症(dermatographism):也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
银屑病三联征:银屑病红色斑块皮损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
同形反应(Kobner现象):正常皮肤在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如创伤、抓伤、手术切口、日晒、接种或有些皮肤病等)后,可诱发与已存在的某一皮肤病相同的皮肤变化(皮损)。
皮肤与性病学分类模拟题7一、填空题1. 荨麻疹的主要表现是______。
答案:风团2. ______型超敏反应多见于血清病及荨麻疹性血管炎。
答案:Ⅲ3.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位。
答案:皮下组织、腹腔脏器、上呼吸道4.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分为______与______两类。
答案:超敏反应、非超敏反应5. 胆碱能荨麻疹可能的诱发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
答案: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6. 荨麻疹在临床上分为______性和______性荨麻疹,尚有其他特殊类型荨麻疹。
答案:急、慢7.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好发于______。
答案:组织疏松部位8. 血管性水肿分为获得性和______两类。
答案:遗传性二、单选题1. 以下哪项是急性荨麻疹的主要原因?______。
A.药物和食物B.寄生虫C.胃肠功能紊乱D.病灶感染E.神经精神因素答案:A2. 下列何种物质引起荨麻疹的机制为非免疫反应?______。
A.细菌B.血清制剂C.真菌D.蛇毒E.药物答案:D3. 胆碱能荨麻疹最不可能的诱发因素______。
A.运动B.受热C.受冷D.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E.情绪紧张答案:C4. 急性荨麻疹的典型皮损为______。
A.丘疱疹B.风团C.结节D.水疱E.红斑答案:B5. 慢性荨麻疹指的是反复发作病程超过多长时间______。
A.1周B.2周C.4周D.6周E.10周答案:D6. 以下关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全身症状一般较轻B.风团时多时少C.反复发生长达数月D.常伴有腹痛E.患者自觉瘙痒答案:D7. 皮肤划痕症又称为______。
A.人工荨麻疹B.急性荨麻疹C.压力性荨麻疹D.尼氏征E.慢性荨麻疹答案:A8. 以下关于血管性水肿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发病突然B.皮损界限不清C.多见于皮下组织致密处D.组织病理无炎症细胞浸润E.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类答案:C9. 荨麻疹患者出现高热、脉速和全身中毒症状应注意______。
卫生职称考试:皮肤性病学重点:名解+填空+简答一、名词解释表皮更替时间:基底细胞移行至颗粒细胞层最上部约需14天,从颗粒层表面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需14天,共约28天。
体征:即皮肤损害,亦称体征或皮疹,是指通过视诊或触诊能够检查出来的皮肤及黏膜病变,即可以看到或摸到的皮肤及黏膜病变。
甲真菌病:也称灰指甲,是由皮肤廯菌、酵母菌、霉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
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炎症反应。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银屑病:又称牛皮廯,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寻常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阻塞性炎症性疾病。
丹毒:是由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Koebner征:又称同形反应,是指在进行期患者容易产生同形反应,即在外伤处发生新的皮疹。
处于银屑病的进行期。
点状出血现象:又称Auspitz征,白色鳞屑后可见发亮的半透明淡红色薄膜,再刮去薄膜则见小的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皮肤病。
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所致的表皮传染性疾病,俗称“水瘊子”。
头廯:是由皮肤廯菌感染头部皮肤与头发所致。
脓疱疮:亦称脓痂疹,俗称黄水疮。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和表皮炎症。
二、填空题1、皮肤: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3、更替时间:28天。
4、真皮:乳头层、网状层。
5、皮肤的生理功能:屏障保护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吸收作用、代谢作用、免疫作用。
6、单纯疱疹的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
7、跖疣的病原体:HPV-1、3、4型。
8、传染性软疣:由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
9、丹毒的病原体: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1.吉-海反应:系梅毒患者接受高效抗TP药物治疗后,TP被迅速杀死并释放出大量异种蛋白,引起机体发生的急性超敏反应。
2.w ichham纹:扁平苔藓典型皮损为高起的紫红色扁平丘疹,栗粒至绿豆大小或更大,多角或圆形。
境界清楚,表面有蜡样薄膜,可见白色光泽小点或细浅的白色网状条纹。
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4.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
5.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黏膜损害,易复发。
6.瘙痒症: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皮肤病。
7.荨麻疹:俗称“风块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8.玫瑰糠疹:一种以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斑丘疹为典型皮损的炎症性,自限性皮肤病。
9.扁平苔藓:是一种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好发于四肢屈侧,黏膜常受累,病程慢性。
10.特应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11.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12.脓癣:是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发的头皮强烈感染性超敏反应。
13.甲癣:特指由皮肤癣菌所致的感染。
14.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神经痛。
15.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
16.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荨麻疹。
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
17.带状孢疹:由水痘—带状孢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二:1.表皮分5层由深至浅: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D):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它们不仅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还可以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重要的组织、器官。
吉-海反应系梅毒患者接受高效抗梅毒螺旋体药物治疗后,梅毒螺旋体迅速杀死并释放出大量异种蛋白,引起机体发生的急性变态反应。
多在用药后数小时发生,表现为寒战、发热、头痛、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全身不适及原发疾病加重,严重时心血管梅毒患者可发生主动脉破裂。
泼尼松可用于预防吉海反应。
硬下疳:是梅毒螺旋体侵入部位发生的无痛性炎症性反应,无全身症状和发热,好发于外生殖器,初期为小片红斑,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症丘疹,数天内扩大形成硬结,表面形成无痛性溃疡,境界清楚,周边水肿并隆起。
触之有软骨样硬度,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梅毒性树胶肿:是三期梅毒的标志,也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损害,初期为皮下深在结节,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表面呈暗红色浸润斑块,中央逐渐软化,破溃成穿凿性溃疡,呈肾形或马蹄形,境界清楚,边缘锐利,基底暗红,有粘稠树胶状脓汁流出,外观酷似阿拉伯树胶,故名树胶肿,直径2~10cm。
潜伏梅毒:凡有病毒感染史,无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称为潜伏梅毒,其发生与机体免疫力较强或治疗暂时抑制TP有关扁平湿疣:二期梅毒疹之一,发生于肛周或外生殖器潮湿部位的丘疹,增殖融合成肥厚片状,触之坚实,比较平滑。
梅毒疹:二期梅毒,一般可分为斑疹、丘疹及脓疱疹三型,其中脓疱疹较少见。
皮肤初发时为淡红色,渐呈暗红色或古铜色,少量鳞屑附着,不痛、不痒、皮疹大小不一、数目较多、常对称分布、孤立而散在,密集不融合,无自觉症状。
多发生于胸部、腹部、躯干侧面与背部。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尼氏症nikolsky's sign :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1手指推压水疱的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4牵扯已破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围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诊疗指南】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2015-08-26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定 义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 6周者[2]。
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
病 因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
通常将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2-3]。
外源性因素多为暂时性,包括物理刺激(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食物(动物蛋白如鱼、虾、蟹、贝壳类、蛋类等,植物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西红柿等,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药物(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药、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或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植入物(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的钢板、钢钉及妇科的节育器等)以及运动等。
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包括肥大细胞对IgE高敏感性、慢性隐匿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少数患者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劳累或精神紧张、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以及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等。
特别指出,慢性荨麻疹很少由变应原介导所致[2-3]。
发病机制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性等。
肥大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脱颗粒,导致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是影响荨麻疹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关键[3]。
诱导肥大细胞活化并脱颗粒的机制包括免疫性、非免疫性和特发性。
免疫性机制包括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 受体的自身免疫、IgE依赖的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补体系统介导等途径;非免疫性机制包括肥大细胞释放剂直接诱导,食物中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的假变应原反应,或非甾体抗炎药改变花生烯酸代谢等;还有少数荨麻疹患者目前尚无法阐明其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不依赖于肥大细胞活化[2-4]。
荨麻疹简介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 详情>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患病比例:0.3%传染方式:无传染性常用检查:抗甲状腺抗体更多>症状表现:斑丘疹多形红斑样皮疹更多>并发疾病:腹泻休克更多>治疗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皮肤科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更多>治疗周期:2-6周治愈率:98%常用药品:氯雷他定片氯雷他定胶囊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 2000元)荨麻疹病因食物(15%):如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败性食品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蛋白食品在未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荨麻疹,这在儿童较多见,也可能是儿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与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能引起荨麻疹。
药物(10%):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可形成抗原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清,疫苗,磺胺,呋喃唑酮等,另一类为组胺释放剂,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多黏菌素,维生素B,奎宁,肼苯达嗪等。
感染(10%):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柯萨奇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血吸虫,丝虫,阿米巴和疟原虫等;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齿槽脓肿,鼻窦炎,脓疱疮,败血症等。
吸入物(15%):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烟雾,羽毛,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虫菊,化妆品等)和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
物理因素(19%):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
内脏和全身性疾病(15%):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甲亢,高脂血症,内分泌改变(月经,妊娠,绝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慢性疾病如胆囊炎,肾炎,糖尿病等。
名解1.丘疹丘疹为高出皮肤的局限性突起,小如针头,大如黄豆,可能高耸或平坦,平滑或疣状结构,或有色素与周围皮肤颜色相同(直径超过1cm者,称为斑块)2.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
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cm,大于2cm时称斑片(patch)。
根据发生机制和特征不同可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或脱失)斑等。
3.风团(wheal)为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由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所致。
皮损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可为红色或白色,周围常有红晕;皮损发生快,消退亦快,且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见于荨麻疹等。
4.结节(nodule)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位置可深达真皮或皮下,可由炎性浸润(如结节性红斑)或代谢产物沉积(如结节性黄色瘤)所致。
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结节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痕。
5.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也称苔藓化,即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
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
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
6.鳞屑刮除法:可用以了解皮损的表面性质,如花斑癣轻刮后可出现糠秕样鳞屑,寻常型银屑病刮除鳞屑后可出现特征性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7.皮肤划痕试验(dermatographic test):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能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①划后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③划后1~3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8.血管性水肿好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舌、外生殖器、手足等)。
急性荨麻疹的急诊分型治疗及护理综述摘要:急性荨麻疹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皮肤类型疾病,通常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发作的概率较高,往往能够带给患者较多的痛苦感以及不适感。
目前可使用药物对此种疾病进行控制和治疗,但是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不同,所以具体的治疗内容也就有所不同。
除了治疗,患者的护理也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对于急性荨麻疹的急诊分型治疗以及护理内容,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急诊分型治疗;护理荨麻疹是指患者皮肤黏膜血管的通透性出现增大的情况,进而出现水肿的状况,皮肤表面往往可表现出红斑以及风团,一般情况下在二十四个小时以内,皮肤的异常情况将会自动消除,但是其会反复出现[1]。
荨麻疹的种类比较多,包括急性,慢性,物理性等,但是大部分患者患上的荨麻疹是属于急性。
急性荨麻疹与慢性比较不同,急性往往治愈较快,并且复发的概率较小,并且其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出现概率较高。
由于急性荨麻疹的患病病因有多种,所以需根据其病因类型进行治疗,同时进行护理,由此可加快患者的健康恢复的速度。
一、急性荨麻疹的急诊分型治疗对于急性荨麻疹的诱发病因有多种方面,其中包括疾病发作之前的药物使用情况,即青霉素等;最近一段时间受到感染的情况,即细菌,真菌感染等;所吃的食物情况,即鱼虾等;沾染或者吸入花粉,尘螨等;关于物理的因素,即冷热对皮肤的刺激等[2]。
而后根据可能导致疾病产生的诱发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型治疗,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由于药物导致荨麻疹的患者,需立即停止服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同时给予患者相关受体拮抗剂,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则需立即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一定浓度肾上腺素等药物的操作;如果患者出现腹部疼痛以及腹泻的情况,则需给予解除痉挛的药物;如果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表现白细胞的含量较多,则需对患者进行消炎处理[3]。
第二,对于感染类型的荨麻疹患者,应主要进行抗感染的治疗,使用相关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可不使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