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中的消毒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15.59 KB
- 文档页数:2
给水管道冲洗与消毒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给水管道冲洗与消毒
一、给水管道冲洗与消毒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给水管道严禁取用污染水源进行水压试验、冲洗,施工管段处于污染水
水域较近时,必须严格控制污染水进入管道;如不慎污染管道,应由水质检测部门对管道污染水进行化验,并按要求在管道并网进行前进行冲洗与消毒;
2、管道冲洗与消毒应编制施工方案;
3、施工单位应在建设单位、管理单位的配合下进行冲洗与消毒;
4、冲洗时应避开用水高峰,冲洗流速不小于1.0m/s,连续冲洗。
二、给水管道冲洗消毒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冲洗管道的清洁水源已经确定;
2、消毒方法和用品已经确定,并准备就绪;
3、排水管道已安装完毕,并保证畅通、安全;
4、冲洗管段末端已设置方便、安全的取样口;
5、照明和维护等措施已经落实。
三、管道冲洗与消毒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第一次冲洗应用清洁水冲洗至出水口样浊度小于3NTU为止,冲洗流
速应大于1.0m/s。
2、管道第二次冲洗应在第一次冲洗后,用有效氯离子含量不低于20mg/L的
清洁水浸泡24h后,再用清洁水进行第二次冲洗直至水质检测、管理部门取样化验合格为止。
给水管道冲洗消毒指引给水管道在安装、水压试验完毕后,在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冲洗消毒,直至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水口处浊度、色度相同并符合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规范要求为止,这是给水工程水质管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结合相关规范,并针对两年来对供水工程中实际新敷设的管道和旧管线检修或换管后的冲洗、消毒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制定本指引。
一、制定合理可行的冲洗消毒方案管道的冲冼消毒方案主要包括确定冲洗路线、设置注入水口、排水口以及加药口位置等。
具体冲洗消毒方案编制要求如下:(1)冲洗路线的确定:自管道埋设高处往低处、从大口径管道至小口径管道方向冲;对于有支路等几路管线的工程,应进行分段冲洗(见图1)。
(2)注入水口、排水口设置:排水口宜选在能够保证整个管路排水通畅的地方;对于一个入水口(冲洗水源)的水量不能满足冲洗要求时,可考虑两个或多个入水口;当管道(管网)工程分布较复杂(例如管路中存在着虹吸形、倒虹吸、S形的)或管线较长时,应考虑设计成多个入水口及多个排水口,以达到最佳冲洗效果。
(3)加药口设置:对于管道投药口,在管线较短时,仅在入水口处设置一个便可满足,而当管线较长、管网较复杂时则应考虑分段设置(一般500~80m设一个),以保障全线管道投药的均匀性,充分进行消毒。
投药口的位置宜选在管线上的排气阀、消火栓和水表等处,这样可避免在管道上另外开口。
投药的方式应根据投药口所在管线位置因地制宜,若在高处一般采用自然加入法;若在低处则因承受高处水压必须采用泵加入法。
.分段冲洗消取样排水排水老管末排水排水排水阀兼取样水流方新管道接拢图1 管网冲洗消毒示意图二、投加药剂及药量管道冲洗消毒常用的药剂有漂白粉、漂白精,有时也采用液氯。
各种消毒药剂的投加量要能够保证管网水游离氯的浓度不低于20mg/L来计算。
对于漂白粉(精)而言,在计算的过程中除了应考虑药粉自身的有效氯外,还有药粉在一定温度下水中的溶解度以及药粉在运输、溶解投放等过程中的损耗率(一般为10%—15%),其投药量的计算公式为:W=V×30AB×(1+C):w———计算投药量(g);V———管道的容积(m3);A———药粉自身含氯浓度;B———药粉在一定温度下水中的溶解度;C———损耗率。
浅谈给水系统消毒方法及控制其消毒副产物措施摘要:在城市给水系统中,消毒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
消毒可以杀灭水中大部分的细菌和病毒,保证饮用水安全。
各种消毒方法有不同的适用环境,要综合考虑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来选择一种或多种消毒方法。
有些消毒方法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副产物。
人们在饮用水中已经检测出765种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副产物。
关于消毒副产物的研究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给水系统;消毒;预氧化1消毒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现状研究1.1液氯(或氯气)消毒目前供水系统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气、臭氧、二氧化氯、氯胺、高猛酸钾、紫外线和超声波等。
氯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具强烈刺激性及特殊臭味,氧化能力很强。
在6、7个大气压下,可变成液态氯,体积缩小457倍。
容易运输和储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99.5%的水厂采用氯消毒工艺。
氯溶于水后起下列反应:Cl2+H20=HCl+HClOHClO=H+ +OCL-漂白粉在水中也能水解成次氯酸,氯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次氯酸体积小,易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而使细菌死亡。
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但是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常用的消毒方式中,氯消毒是产生氯化消毒副产物最多的消毒方式。
消毒后的饮用水经Ames试验其致突变性强于其它几种消毒剂的副产物。
1972年美国国家环保局在密西西比河下游路易斯安那州3个城市的饮水中发现44种有可能致癌的物质和别的毒性有机化合物。
1974年又报道新奥尔良市饮水中有66种有机化合物。
氯化DBFs 包括: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s,THMs)卤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卤乙腈(haloaceton-triles,HANs)水合三氯乙醛(chlorahydrate,Ch)卤代酮(HKs)卤代酚(ePs)三氯硝基甲烷(chloropierin)氯化氰(cyanogens chloride)酸性氯化咲喃酮(MX)溴酸盐等等。
深圳******工程室外给排水工程给
水系统冲洗消毒方案
深圳******工程室外给排水工程,给水系统施工完毕进行管道冲洗消毒,给水系统管材采用PE给水管材,管材规格DE63~DE225,管道长度1150M,管道按规范要求施工完毕,经试压合格后管道先用自来水冲洗管道中停留杂物,直至出水口无任何杂物流出,关闭出水口和进水口阀门,在进水口处设置DN50加药口,出水口处设置DN80放水口,冲洗消毒流程如下:
1、避开用水高峰期,以流速不小于1.0M/S的冲洗水连续冲洗,直至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水口处冲水浊度、色度一致为止。
2、第一次冲洗用自来水对管道内杂质(砂、土等)冲洗干净,直到管道内无杂质及出水水色清澈。
3、管道采种含量不低于20mg/L氯离子浓度的清洁水从加药口注入,并慢慢打开出水口阀门,派专人看守出水口,出水口接至雨水井,直至有粉白色液体流出,关闭进水口阀门后,再关闭出水口阀门,20 mg /L含量氯离子浓度清洁水在管道中停留24h后再次冲洗,打开出水口阀门,在进水口处用清水冲洗至出水口处无色无味为止(保证排水管路畅通安全)。
3、经重量计算须加入5.6 kg漂白粉。
4、消毒冲洗完毕后在进水口及出水口处各取2瓶自来水化验合
格为止。
5、后附室外给水冲洗消毒示意图。
给水系统试压、冲洗及消毒方案
1.管道试压
(1)试压临时管路接管示意图
(2)管道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水压试验用水为临时用水,注水时将空气排尽。
1)金属管道强度试验压力为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后,停压30min,以无泄漏,目测无变形为合格。
严密性试验在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经全面检查,以无泄漏为合格。
试压合格后,排尽系统内的水。
2)塑料管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直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2.管道冲洗
(1)管道冲洗步骤
3.管道消毒
给水管道在系统运行前应进行消毒。
按CECS153-2003《建筑给水薄壁不锈钢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中要求,饮用水管道在试压合格合格后宜采用0.03%高
锰酸钾消毒液灌满管道进行消毒。
消毒液在管道中应静置24小时,排空后再用饮用水冲洗,并取样检验,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后,方可使用。
给水管道冲洗消毒指引给水管道在安装、水压试验完毕后,在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冲洗消毒,直至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水口处浊度、色度相同并符合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规范要求为止,这是给水工程水质管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结合相关规范,并针对两年来对供水工程中实际新敷设的管道和旧管线检修或换管后的冲洗、消毒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制定本指引。
一、制定合理可行的冲洗消毒方案管道的冲冼消毒方案主要包括确定冲洗路线、设置注入水口、排水口以及加药口位置等。
具体冲洗消毒方案编制要求如下:(1)冲洗路线的确定:自管道埋设高处往低处、从大口径管道至小口径管道方向冲;对于有支路等几路管线的工程,应进行分段冲洗(见图1)。
(2)注入水口、排水口设置:排水口宜选在能够保证整个管路排水通畅的地方;对于一个入水口(冲洗水源)的水量不能满足冲洗要求时,可考虑两个或多个入水口;当管道(管网)工程分布较复杂(例如管路中存在着虹吸形、倒虹吸、S形的)或管线较长时,应考虑设计成多个入水口及多个排水口,以达到最佳冲洗效果。
(3)加药口设置:对于管道投药口,在管线较短时,仅在入水口处设置一个便可满足,而当管线较长、管网较复杂时则应考虑分段设置(一般500~80m设一个),以保障全线管道投药的均匀性,充分进行消毒。
投药口的位置宜选在管线上的排气阀、消火栓和水表等处,这样可避免在管道上另外开口。
投药的方式应根据投药口所在管线位置因地制宜,若在高处一般采用自然加入法;若在低处则因承受高处水压必须采用泵加入法。
老管道图1 管网冲洗消毒示意图二、投加药剂及药量管道冲洗消毒常用的药剂有漂白粉、漂白精,有时也采用液氯。
各种消毒药剂的投加量要能够保证管网水游离氯的浓度不低于20mg/L来计算。
对于漂白粉(精)而言,在计算的过程中除了应考虑药粉自身的有效氯外,还有药粉在一定温度下水中的溶解度以及药粉在运输、溶解投放等过程中的损耗率(一般为10%—15%),其投药量的计算公式为:W=V×30AB×(1+C):w———计算投药量(g);V———管道的容积(m3);A———药粉自身含氯浓度;B———药粉在一定温度下水中的溶解度;C———损耗率。
给水管道冲洗消毒指引给水管道在安装、水压试验完毕后,在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冲洗消毒,直至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水口处浊度、色度相同并符合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规范要求为止,这是给水工程水质管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结合相关规范,并针对两年来对供水工程中实际新敷设的管道和旧管线检修或换管后的冲洗、消毒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制定本指引。
一、制定合理可行的冲洗消毒方案管道的冲冼消毒方案主要包括确定冲洗路线、设置注入水口、排水口以及加药口位置等。
具体冲洗消毒方案编制要求如下:(1)冲洗路线的确定:自管道埋设高处往低处、从大口径管道至小口径管道方向冲;对于有支路等几路管线的工程,应进行分段冲洗(见图1)。
(2)注入水口、排水口设置:排水口宜选在能够保证整个管路排水通畅的地方;对于一个入水口(冲洗水源)的水量不能满足冲洗要求时,可考虑两个或多个入水口;当管道(管网)工程分布较复杂(例如管路中存在着虹吸形、倒虹吸、S形的)或管线较长时,应考虑设计成多个入水口及多个排水口,以达到最佳冲洗效果。
(3)加药口设置:对于管道投药口,在管线较短时,仅在入水口处设置一个便可满足,而当管线较长、管网较复杂时则应考虑分段设置(一般500~80m设一个),以保障全线管道投药的均匀性,充分进行消毒。
投药口的位置宜选在管线上的排气阀、消火栓和水表等处,这样可避免在管道上另外开口。
投药的方式应根据投药口所在管线位置因地制宜,若在高处一般采用自然加入法;若在低处则因承受高处水压必须采用泵加入法。
图1 管网冲洗消毒示意图二、投加药剂及药量管道冲洗消毒常用的药剂有漂白粉、漂白精,有时也采用液氯。
各种消毒药剂的投加量要能够保证管网水游离氯的浓度不低于20mg /L 来计算。
对于漂白粉(精)而言,在计算的过程中除了应考虑药粉自身的有效氯外,还有药粉在一定温度下水中的溶解度以及药粉在运输、溶解投放等过程中的损耗率(一般为10%—15%),其投药量的计算公式为: W=V×30AB×(1+C): w ———计算投药量(g); V ———管道的容积(m3); A ———药粉自身含氯浓度;B ———药粉在一定温度下水中的溶解度;C ———损耗率。
浅谈给水处理中消毒技术应用及其发展作者:曹洪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8期摘要: 消毒在城市的供水系统中是一种最基本的水处理方法,它是确保人们在用水方面安全的一项措施。
但是之前人们在用水方面出现过用水安全事故,人们便开始重视对于水的消毒问题,进而进行了对于水消毒的研究。
特别是随着基因工程以及生物化学等前沿科技的发展,过去传统的消毒方法已经逐渐被新的消毒方法替代,在目前的消毒领域的发展以及应用非常广泛。
关键词:给水处理;消毒技术;应用;发展中图分类号: S276文献标识码: A1、水处理消毒常用技术1.1 氯消毒技术对于氯消毒来说,主要是利用次氯酸的能对细菌进行氧化而将其杀死,次氯酸是一种中性分子,通过扩散到细菌表面,因为在细菌表面有一种负离子,进而将细胞壁穿透而进入细菌内部,并且进行氧化,迫使细菌死亡。
但是对于水中的一些病毒以及寄生虫的效果不是很好,需要进行氯剂量值高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效果。
用氯进行消毒在使用操作上比较简单,易于控制,消毒方面持续时间长,对于剩余的氯的测定也是非常容易。
同时,氯的消毒经济性也是非常低,因此,便在饮水企业被很好的推广应用。
在当前,对于公共给水的整个系统中,最经济、应用最广泛的也是将氯消毒作为有效的一种工艺。
但是,在水中氯的作用也是非常多的,不仅仅是能起氧化作用,还能被进行取代或者反应而形成一些卤化物。
形成的卤化物有很多都是诱变剂或者致癌物;在进行常规处理中很多与氯化的剩余产物不能被有效的去除,以致于卤化物增加,突变活性增加了一半多。
再加上现在的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对于水源的污染也很大,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越来越多,对水资源的污染呈微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对于水质的要求随着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水体中的一些由于氯气以及其衍生物产生的副作用产生的危害程度被人们开始重视起来,而如何进行控制是供水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前主要的任务就是寻找更加安全的消毒方法。
给水的处理方法
给水的处理方法是指为满足人们对水质的需求,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和消毒的技术手段。
以下是一些给水处理的主要方法:
1.自然沉淀:通过自然沉淀法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通常在水中加入混
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成较大颗粒而下沉。
2.过滤:通过过滤法去除水中的细小颗粒、悬浮物和杂质,通常使用各种过
滤材料,如滤布、滤池等。
3.消毒:通过消毒法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通常使用氯、臭
氧、紫外线等方法进行消毒。
4.除铁锰:通过除铁锰法去除水中的铁和锰离子,通常使用氧化、还原、吸
附等方法。
5.除氟:通过除氟法降低水中的氟离子浓度,通常使用吸附、沉淀、离子交
换等方法。
6.软化:通过软化法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硬度离子,通常使用离子交换或药
剂软化等方法。
7.活性炭吸附:通过活性炭吸附法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异味等杂质,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
8.臭氧氧化:通过臭氧氧化法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色度、氨氮等杂质,臭氧
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9.膜处理:通过膜处理法进行水的过滤和分离,膜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
超滤等,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水处理。
总之,给水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水质需求和水源条件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现代给水处理消毒技术的发展摘要:本文旨在阐述现代给水处理消毒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这些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elaborating the modern water treatment disinf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urse,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technologies.关键词:水处理技术紫外线消毒氯臭氧Key word: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chlorine ozone引言生命离不开水。
在日长生活中,人类对水的需求量极大,为了满足世界人口对水源的需求,各地都建立起了不同类型的供水系统。
我们是怎样获得干净、清洁的水资源呢?正是给水处理消毒技术保证了千家万户的水源供给,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可靠地用水。
伴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水处理技术日趋成熟,给水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1、氯气和氯的衍生物消毒技术1.1氯消毒技术氯消毒主要是通过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来杀灭细菌,次氯酸是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茵表面,通过细茵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并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
但对于水中的病毒、寄生虫卵的杀灭效果较差,需要在较高值(消毒剂浓度乘以接触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除菌效果。
氯消毒的特点很多,其经济消耗不高,消毒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消毒持续性好,余氯的测定也很容易。
传统的给水处理观念中,认为饮用水使用氯消毒技术就可以控制致病菌传播问题,即使较大城市的长距离给水管网,只要维持管网末梢一定的余氯就可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我国规定为0.05 mg/L)。
但是,随后的几十年里,我们发现即使采用氯消毒技术对给水进行了处理,给水管道中仍检出几十种细菌,除少数铁细菌和硫细菌外,主要是以有机物为营养基质的异养菌。
小区给水冲洗消毒方案《小区给水冲洗消毒方案》嘿,各位街坊邻居们!咱小区这水啊,有时候感觉有点怪怪的味道,咱得给它来个大清洗、大消毒,让咱都能喝上放心水、用上干净水。
那咱就来个小区给水冲洗消毒方案吧。
首先呢,咱得选个好时候。
不能在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搞这事儿,不然大家肯定得有意见。
咱就挑个周末吧,大部分人都在家,也能随时注意到家里的情况。
周末早上呢,咱就提前在小区公告栏、微信群里发个通知,告诉大家:“嘿,各位亲,今天咱小区要给水管来个大清洗、大消毒啦,可能会有点小影响,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哦。
”然后呢,得找几个靠谱的工人师傅。
咱可不能随便找几个不靠谱的人来弄,万一弄不好,那可就麻烦了。
咱得找那种有经验、负责任的师傅。
就像上次我家修水管,找的那个师傅就特别好。
那师傅一来,先检查了一遍水管的情况,然后跟我说:“妹子,你这水管有点小问题,不过别担心,我一会儿就给你修好。
”嘿,果然,没一会儿功夫,师傅就把水管修好了,还特别细心地把周围都打扫干净了。
咱这次找的师傅就得像这样的。
开始冲洗消毒的时候呢,师傅们得先把小区的总阀门关上。
这时候,大家家里肯定就没水了。
不过别着急,这只是暂时的。
师傅们会从总阀门那里开始,一段一段地冲洗消毒水管。
他们会用那种专业的冲洗设备,把水管里的脏东西都冲出来。
我想象着那些脏东西被冲出来的样子,就像一群小怪兽被打败了一样。
哈哈。
在冲洗消毒的过程中,师傅们还得注意检查有没有漏水的地方。
要是有漏水的地方,得赶紧修好,不然等以后有水了,又得麻烦。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路边看到一个水管漏水了,那水哗哗地流,可心疼了。
咱可不能让咱小区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等冲洗消毒完了,师傅们还得把水放一会儿,把里面的消毒水都放干净。
这时候,大家可别着急用水哦,等水放得差不多了,再用。
咱可以先准备点桶装水啥的,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呢,等一切都弄好了,咱再在公告栏和微信群里发个通知,告诉大家可以放心用水了。
咱还可以让大家观察观察,要是有什么问题,及时跟物业反映。
给排水工程水冲洗、消毒
生活给水、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在安装消火栓和喷头等附件前须进行水冲洗。
冲洗合格后生活给水管道还须进行消毒处理。
(1)水冲洗
管网冲洗在试压合格后分段进行,冲洗顺序先室外后室内;先地下后地上;室内部分的冲洗按配水干管、配水管、配水支管的顺序进行。
冲洗前,对系统的仪表采取保护措施,止回阀和报警阀等要拆除,冲洗完后及时复位。
冲洗水采用饮用水,以管内可能达到的最大流量或不小于1.5m/s流速进行,以进出口水的色洁度目测一致为合格。
(2)消毒
当冲洗到所排出的水内不含杂质时,即进行消毒处理。
将漂白粉搅拌使之溶解。
随同管内充水一起加入到管段,浸泡历24小时,然后放水冲洗,当水的浓度和细菌含量经测定达到要求后,即为合格。
给水中的消毒处理
为了使水质符合细菌学标准,水经过滤后还必须消毒。
某些地下水可不经净化处理,但通常仍需消毒。
饮水消毒剂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①杀灭病原体的效果;①控制和监测的难易;①剩余消毒剂的有无;①对水的感官性状的影响;①副产物对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或消除的可能性;①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
美国安全饮水委员会通过对12种消毒剂的评价后指出:氯、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是可供公共给水选择的消毒剂;紫外线只适用于单位供水。
为了方便叙述,以下将氯胺消毒放在氯消毒项下一并介绍。
1.氯化消毒(氯消毒) 氯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具强烈刺激性及特殊臭味,氧化能力很强。
在6、7个大气压下,可变成液态氯,体积缩小457倍。
液态氯灌入钢瓶,有利于贮存和运输。
除氯外,漂白粉[Ca(ocl)Cl)和漂粉精][Ca(OCl)2]等也能用于消毒。
含氯化合物中,氯的价数大于一l者,称为有效氯,具有杀菌作用。
漂白粉含有效氯约为30%,漂粉精约含60-70%。
(1)氯消毒原理:氯溶于水后起下列反应:
C12十H20——HOCl十H+十Cl-。
HOCl=====H+十Ocl-
漂白粉在水中也能水解成次氯酸,氯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次氯酸体积小,不荷电,易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而使细菌死亡。
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上述反应是可逆反应,因而一氯胺和二氯胺的杀菌原理仍是次氯酸的作用,只是在次氯酸被消耗后,反应才向左进行;氯胺本身也有杀菌作用,但需较高的浓度和接触时间。
(2)影响氯消毒的因素:
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加氯量除需满足需氯量外,尚应有一定量的剩余氯。
需氯量是指因灭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以及某些氯化反应等所消耗的氯量。
所需余氯量的多少,与余氯性质有关。
就游离性余氯而言(指HOCl和
OCl—),则要求接触30分钟后,有0.3-0.5mg/L余氯;对于化合性余氯(指NH2Cl和NHCl2),要求接触1-2小时后,有1-2mg/L。
①水的pH值: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其离解程度取决于水温和水的pH 值。
在0①和20①下,不同pH值时HOCl和OCl-的比例。
可见,当pH值<6.o 时,HOCl接近100%;pH=7.5时,HOCl和Ocl-大致相等;pH>9十,Ocl-接近100%。
HOGI的杀菌效率约较Ocl-高80倍。
因此,消毒时水的pH值不宜太高。
用漂白粉消毒时,因同时产生Ca(OH)2,可使pH值升高。
故当漂白粉因保存不当或放置过久而使有效氯含量降低时,消毒效果会受影响。
二氯胺的杀菌效果较一氯胺高,三氯胺则几乎无杀菌作用。
它们之间的生成量比例,取决于氨和氯的相对浓度、pH值和温度等因素。
一般而言,当pH >7时,一氯胺的生成量较多;pH=7.0时,一氯胺和二氯胺近似相等;pH<6.5时,主要为二氯胺;三氯胺只有当pH<4.4时才存在。
因二氯胺很臭,故主要应以一氯胺消毒。
①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水温每提高10①,病菌杀灭率约提高2、3倍.
①水的浑浊度:悬游颗粒对消毒的影响,因颗粒性质、微生物种类而不同。
如粘土颗粒吸附微生物后,对消毒效果影响甚小,而粪尿中的细胞碎片、或污水中的有机颗粒与微生物结合后,会使后者获得明显的保护作用。
病毒因体积小,表面积大,易被吸附成团,因而颗粒对病毒的保护作用较细菌大。
①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尽相同。
但概括地说,除腺病毒外,肠道病毒对氯的耐受性较肠道病原菌强。
消毒往往不易达到100%的杀灭效果,故常以99%、99.9%或99.99%的效果为参数.由此可见,如消毒前水中细菌过多,则消毒后水中细菌数就不易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