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俄罗斯》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4.10 KB
- 文档页数:5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3. 培养学生对俄罗斯各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2. 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三、教学难点:1. 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 俄罗斯各地区的特色及发展状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貌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俄罗斯各地区的发展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学习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1) 地形特点:平原、高原、山地等。
2) 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气候、北极气候等。
3) 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水力等。
3. 分析俄罗斯各地区的发展特点:1) 西伯利亚地区:资源丰富,开发程度较高。
2) 欧洲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3) 远东地区:地广人稀,资源开发潜力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案例,分析俄罗斯各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5. 总结与评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俄罗斯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进行总结。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俄罗斯各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特点。
六、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名胜古迹。
2. 俄罗斯的工业布局及特点。
七、教学重点:1. 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名胜古迹。
2. 俄罗斯的工业布局及特点。
八、教学难点:1. 俄罗斯工业布局的形成及其特点。
2. 俄罗斯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及发展。
九、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俄罗斯的城市、名胜古迹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布局及特点。
十、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3. 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基本概况2. 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3. 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4. 分析地图、图表,培养地理思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基本特点。
2. 难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内涵及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产等。
2. 利用地图、图表,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案例教学,结合俄罗斯的具体实例,深入剖析其地理特点及发展状况。
4.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俄罗斯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3)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
3. 分析地图、图表:让学生观察俄罗斯地形图、气候图等,分析其地理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俄罗斯的具体实例,如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深入剖析其地理特点及发展状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俄罗斯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思考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3. 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俄罗斯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对俄罗斯有初步的认识。
2. 激发学生对俄罗斯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学生分享对俄罗斯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回答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学生能表达对俄罗斯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俄罗斯的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气候和极地气候。
2. 学生能分析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
2. 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俄罗斯的气候特点。
2. 学生讨论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出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
2. 学生能分析出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俄罗斯的地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包括平原、山脉和河流。
2. 学生能分析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学生讨论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出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学生能分析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矿产。
2. 学生能分析俄罗斯自然资源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主要自然资源。
2. 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学生讨论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俄罗斯的主要自然资源。
2. 学生能分析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是本册书中关于俄罗斯地理特征和概况的介绍。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俄罗斯的地理特点和优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俄罗斯的地理概况,提高对国家地理特征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所了解。
但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地理特点和优势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图片和文字资料,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特点;2.俄罗斯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的分布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2.图片分析法:通过分析图片,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资料分析法:通过分析文字资料,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特征;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地图:俄罗斯地图;3.图片:俄罗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4.资料:俄罗斯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相关资料;5.课件:俄罗斯地理特征和概况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俄罗斯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罗斯》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分6个小标题。
“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本节教材第一个标题为国家概况的介绍;第二、三、四个标题内容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平原广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理解俄罗斯农产品和主要农业区分布提供了条件,“丰富的资源”为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开发西伯利亚作了说明;第五、六个标题内容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及亚洲西伯利亚的开发情况。
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是:本节教材图表系统提供3幅地图:①图3-22,说明俄罗斯周围海洋,亚洲与欧洲部分比较,地形区分布及特点,河流与城市。
②图3-24,说明俄罗斯地势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东高西低、平原广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
③图3-26,说明俄罗斯主要矿种及产地,特别是石油、黄金、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图淡化了矿产地的识记,强调矿产种类及其与工业基地分布的关系。
12幅景观图:一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为贝加尔湖及湖畔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2张统计表:①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气候资料分别表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降水较少;而西部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凉,降水较均匀,是温和的大陆性气候。
②俄罗斯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差异对比则要求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其差异性,也暗示了开发西伯利亚的必要性。
补充阅读材料提供了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为学生收集此方面的资料作了示例。
本节教材还说明了俄罗斯几个方面的世界之最:①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②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③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综合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俄罗斯作为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丰富的国家,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俄罗斯,激发学生对俄罗斯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实际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正确认识,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俄罗斯的地形特点、民族分布、经济结构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
2.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俄罗斯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俄罗斯的社会经济状况。
4.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俄罗斯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俄罗斯的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俄罗斯的相关案例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俄罗斯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俄罗斯的基本国情。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图片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俄罗斯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俄罗斯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其地理特征复杂多样,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片,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俄罗斯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国家,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2.难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的特点;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资源,展示俄罗斯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俄罗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呈现的知识点,分析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的特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状况以及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俄罗斯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不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状况以及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确定。
2.俄罗斯自然环境的特点。
3.俄罗斯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的了解。
4.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俄罗斯的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经济状况。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俄罗斯的相关地图,包括俄罗斯地理位置图、自然环境图、人文环境图等。
2.准备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数据和案例。
3.准备与俄罗斯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让学生观察俄罗斯的位置,了解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以及其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的地理位置。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等。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有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对俄罗斯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是关于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俄罗斯作为一个遥远而庞大的国家,其丰富的地理特征和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和文字资料中分析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地图和文字资料中分析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3.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提问与回答,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3)了解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及特点;(4)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分布情况;(5)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历史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研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2)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特点;(4)运用比较法,分析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和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国际视野;(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2)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3)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特点;(4)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1)俄罗斯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问题;(3)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统计数据、案例分析材料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白板等;3. 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参考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欧洲西部国家的特点;(2)提问:“你们对俄罗斯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讲解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3)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及特点;(4)讲解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分布情况;(5)介绍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历史背景等。
3. 课堂互动:(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对俄罗斯的了解;(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3)分组讨论,分析俄罗斯的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4)案例分析,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特点;(5)比较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和联系。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了解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情况;知道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等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运用比较法,分析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经济状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情况;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等特色。
教学难点: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的联系和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的相互关系;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俄罗斯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提问:你们对俄罗斯有什么了解?俄罗斯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俄罗斯的面积、人口、首都等基本概况;教师提问:俄罗斯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加油站”?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讲解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情况;举例说明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等特色。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对其经济、工业、资源等的影响;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收集有关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课堂交流。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年级地理《俄罗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国家。
2. 理解俄罗斯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基本地理特征。
3. 掌握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相关知识。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2.俄罗斯的地形和气候3.俄罗斯的自然资源4.俄罗斯的经济发展5.俄罗斯的人口分布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学习兴趣(10分钟)1. 展示俄罗斯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报告俄罗斯所处的大洲和周边国家。
2. 引导学生与同学探讨俄罗斯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激发学习兴趣。
步骤二:学习俄罗斯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分享俄罗斯的概括性信息,包括俄罗斯是世界上边界最长的国家,东西跨越两个大洲等。
2. 学生观察地图,并完成相关练习,初步了解俄罗斯的边界国家。
步骤三:了解俄罗斯的地形和气候(20分钟)1. 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势和气候特征。
2. 学生讨论俄罗斯地势和气候对其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步骤四:探索俄罗斯的自然资源(20分钟)1. 介绍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并给出实例。
2. 学生合作小组进行自然资源分布图的分析和讨论,总结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特点。
步骤五:研究俄罗斯的经济发展(20分钟)1. 分享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
2. 学生分组调查俄罗斯的一个主要工业城市,了解其发展现状。
步骤六:了解俄罗斯的人口分布(20分钟)1. 分享俄罗斯的人口分布特点,包括人口密集区域、偏远地区等。
2. 学生通过地图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俄罗斯人口分布的原因和影响。
步骤七: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俄罗斯的地理特征和发展情况。
2. 鼓励学生对俄罗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桌面探究法:学生观察地图和图表,并进行讨论。
2. 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调查和分析任务。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俄罗斯》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俄罗斯》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掌握俄罗斯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地形、气候特点以及;掌握俄罗斯工业和交通特点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了解其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联系中国与俄罗斯历史上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俄罗斯国家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特点;俄罗斯的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特征。
2、难点: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对人口、城市、交通和工业分布的影响;工业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来领略一些异国风情。
在那里我们将看到著名的克里姆林宫。
宫墙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
东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的红场,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
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
你可见到著名油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还可欣赏到世界文明的芭蕾舞蹈,也可参观宏伟的航天中心,早在1961年就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宇宙飞船东方一号,使加加林成为进入到太空的第一位宇航员。
其间。
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同时展示克里姆林宫、红场、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芭蕾舞蹈、东方一号发射和第一位进入到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问:同学们知道将要带你们去哪里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罗斯。
用地理的慧眼详细的了解这个国家。
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了学习一个国家的方法,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呢?板书第三节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学习一个国家和地区应分析其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经济等。
第三节俄罗斯【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面积最大的国家”“发展中的经济”“人口与城市”三部分内容。
“面积最大的国家”主要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
俄罗斯是唯一地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自然资源丰富,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发展中的经济”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工业、农业与交通运输等经济部门的发展。
俄罗斯工业部门齐全,重工业发达,近年来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工业,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农牧业并重发展,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全国主要的农业分布区;交通运输业发达,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人口与城市”,2009年,俄罗斯人口有1.42亿,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主要城市有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新西伯利亚等。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征,以及该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方面较为困1难。
这种因果关系的分析比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理解难度更大,需更强的逻辑思维和判读能力。
因此,把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以及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俄罗斯河流众多,内河航运却并不发达,学生不能全面理解,需结合俄罗斯气候特点进行分析。
俄罗斯铁路集中分布在南部山区,学生对其原因理解比较困难,需结合俄罗斯的气候、资源分布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1、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2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自学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挂图:俄罗斯地形图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中引出俄罗斯。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 使学生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4. 使学生认识到俄罗斯在欧洲和世界的地位及国际影响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
2. 难点:俄罗斯的地形区分布、气候特点及对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地图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
2. 对比法:对比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地理特点,加深学生对俄罗斯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经济现状及发展潜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 地图:俄罗斯地图、欧洲地图。
3. 案例材料:俄罗斯经济发展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吗?1.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3.1 讲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强调其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东西跨度较大。
3.2 讲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分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3.3 讲解俄罗斯的气候特点,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3.4 讲解俄罗斯的经济状况,重点介绍其能源、钢铁、机械等行业的发展。
4. 课堂讨论4.1 讨论: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对其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4.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案例分析5.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让其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实例。
5.2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经济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俄罗斯的基本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俄罗斯各个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复杂的政治经济状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俄罗斯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2.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等基本知识。
2.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3.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读图、用图训练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图表,提高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相关资料。
2.课件、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4.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俄罗斯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俄罗斯,并板书课题。
《俄罗斯》本节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温湿的气候、发展中的经济、人口与城市。
学习本节知识,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让学生体会,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锻炼,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体会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2、利用图文资料,分析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3、利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俄罗斯的人口分布、工业生产活动、交通运输和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大量图文资料,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俄罗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特征等地理内容,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方法。
2、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大量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数据资料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3、然后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通过观察体验、思维体验,不断对自己现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获得新知、形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俄罗斯的学习,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人地和谐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理念;2、 通过对比我国与俄罗斯在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地区分布状况的差异,分析两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异同,理解我国政府制定的“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1、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 2、经济发展状况【教学难点】理解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口分布、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线、城市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准备1. 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查找有关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的有关知识。
2. 查阅学生制作的课件。
3. 进行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查阅俄罗斯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播放俄罗斯的国旗,让学生观看,讲解三色含义,引入新课。
《俄罗斯》教案
导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疆域、位置和简要历史,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特征。
2.通过对俄罗斯疆域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适当评价。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俄罗斯国家变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心国际时事,并能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
重难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学习新教材
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板书)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
线。
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
(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
隔白令海峡相望。
)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
地区。
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
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
[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
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
[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
俄罗斯虽有漫长
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
输十分不利。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
[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
[教师归纳]北极圈从俄罗斯北部穿过,北部属寒带,有极昼极夜现
象。
东经160°经线从东部穿过,俄罗斯地跨东西两个半球。
从上述俄罗
斯所跨经纬度及海陆位置不难看出,国土之广大,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
的。
领土东西长达一万千米,坐火车穿越全境要一个星期,全部面积为
17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板书)
[读图]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指图(《东西半球图》),说出亚欧两洲
分界线。
2
[提问]从亚欧两洲分界线看,俄罗斯属于哪一个大洲?(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从上述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国土三分之二在亚洲,应属亚
洲国家,但从教科书上看,是做为欧洲的国家介绍给大家的。
[提问]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的国家?(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人口集中在欧洲部
分,而且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所以我们
说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属于欧洲的国家。
那么它与欧洲其它国
家相比,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呢?
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板书)
二、自然环境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及各地形区的分界线,总体看俄罗斯地形有
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叶尼塞河以西以平原为主,分别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
平原,二者以乌拉尔山脉为界。
叶尼塞河以东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
以东为东西伯利亚高地。
总的看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
山地集中在南
部。
1.较平坦的地形(板书)
俄罗斯的这种地形特点及地理位置特点,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呢?
[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
分布图》。
[提问]俄罗斯气候有什么特点?(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0℃以下,
气温较低,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下,降水较少。
)
[教师补充]俄罗斯气候总的看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
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俄罗斯气候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学生讨论)
3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至70°之间,北极圈从北部
穿过,较高的纬度是造成俄罗斯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的广大内陆
地区远离海洋又是造成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使之形成大部分地区为温带
大陆性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板书)
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土辽阔,实际各地气候并非那么整齐划一,东西南
北有很大差异。
[读图]读课本“俄罗斯气候图”,指出俄罗斯各地气候有什么差异?
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俄罗斯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又临北冰洋,为极地气候。
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风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中、西部虽然都属于温
带大陆性气候,但表现在气温、降水上也有很大差异。
[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图》,说明亚欧大陆西部、中部气温、降水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势低平,受大西洋影响较大,加上北
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西部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但中部西伯
利亚地区,不仅远离海洋,又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
且冷的时间很长。
[阅读课文]请一学生朗读课本第68页“读一读”。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气候是较为复杂的,这一点与其国土广大是分
不开的。
但分布最广、最突出的气候,仍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这种气候特点对俄罗斯的河流有什么影响?
(大部分河流封冻期长。
)
3.主要河流(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并回
答问题:从图中分析这些河流有什么特点?怎么形成的?
[教师归纳]主要河流分别于流经欧洲的伏尔加河,流经亚洲的鄂毕
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这些河流多为世界长河,是俄罗斯辽阔的国土孕
育了它。
受地势影响,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造成俄罗斯气
4
温较低的北冰洋沿岸,水量却很丰富,水和热量的配合有些不尽人意,
伏尔加河则因流经东欧平原,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内河航道。
过渡俄罗斯辽阔的国土不仅使各地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使之趋于
复杂,而且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森林、水
力、矿产等资源最为突出。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板书)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3.矿产资源
到东地形、气候有什么变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