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养花》片断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56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做阅读批注?1、养花教材分析:《养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文内容通俗易懂,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性很强。
是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感悟生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批注的方法。
2、正确读写并理解“奇花异草、置之不理、循环、门道、昙花”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阅读批注的方法。
2、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以及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中心的。
教学难点:1、学会做阅读批注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什么是批注?2、阅读批注有什么用?3、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
人们都爱赏花,而著名作家老舍热衷于养花。
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二、什么是批注?批注:常用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三、怎样做批注?1、介绍批注符号及其作用。
2、介绍批注的位置。
(用学生的书上批注举例子。
)←眉批:写在书眉或文稿上方的空白处。
←夹批:文稿的字里行间。
←旁批:文稿左右两旁的空白处。
←尾批:文段或全文的后面。
←要点:相关内容附近,清晰明了。
3、介绍批注的方法。
➢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这节课的重点训练批注方法。
) ➢评点人物➢生发联想➢剖析写法➢评判文本➢质疑问难4、介绍批注的内容。
➢注释: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
老舍的养花课文[养花老舍读书笔记]今天,我读了老舍写的养花一文,这篇文章主要描写老舍通过养花摸着一些养花的技巧,以及对花日久生情。
看着开花就高兴,大小好坏也不计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从文中我感受到了老舍十分热爱生活,以及对花十分的仔细、喜欢。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只要劳动,就有回报,以及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更加快乐。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今天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养花》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对我的感触极深。
我也养过花,但不像老舍先生养那么多,我只养一盆,我养的花虽不像老舍先生养那么多,却没有老舍先生养的那么好。
老舍把养花当成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每天按时浇水,把花草当成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而我却把养花当做生活上的一种负担,每次浇水时都是想到拉才浇一次,记得一次浇水时,我轻轻地挨拉一下叶子,顷刻间,一大把枯黄的叶子便从枝上掉拉下来,而我却视而不见。
这比起老舍先生死一些花全家几天都没拉笑容。
我真是自愧不如老舍先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再出去。
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
而我那,总是写一会作业,便东瞅瞅西望望,这样既影响作业质量,还拖延作业时间。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啦养花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更重要的是养花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寒假,我阅读了著名作家老舍爷爷的作品——《养花》。
《养花》这篇课文,充分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劳动的热爱与热情,老舍爷爷对花倾注了很多的感情,把养花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使我对劳动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体会。
”多得些知识并不是坏事。
“是啊!有知识怎么会是坏处呢要想尝到学习的甜头,就得要劳动,要付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甘甜。
人们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若不劳动,不付出,不尝尽酸甜苦辣,那怎样掌握更多的知识呢”要是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不在乎。
《养花》养花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又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共7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讲:养花的原因和目的。
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讲:自己不养名贵花草的原因。
课文第3自然段主要讲:养花可以多得些知识。
课文第4自然段主要讲:养花虽然辛苦劳累但有许多好处。
课文第5、6自然段主要分别叙述养花的快乐与忧伤。
最后一自然段总结了“我”养花的种种乐趣。
不仅全文层次清楚,每一自然段的叙写也极有层次。
教法建议1、本课可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围绕“我”为什么养花,从养花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乐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也可由学生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课上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2、因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学习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的感情。
所以,在讲读中学生应逐段阅读,想想每段的主要意思;再思考各段之间的联系,从而理清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
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避免教师过多过细地分析讲解。
通过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理解“多么有意思呀!”“这多么有意思呀!”这两句话的含义。
4、读写结合,学完文章后,可安排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写一篇文章,写出种花草的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词语注释计较:计算比较,本课指在意,当回事;争论。
[例句]同学之间不要斤斤计较。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有趣。
门道:门路,方法,窍门。
本课指由于经常和花打交道,所以逐渐懂得管理花草的方法、窍门。
循环:本课指周而复始的运动。
调节:在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事物达到合理的状态。
关切:一般用于对人的亲切关怀。
《养花》的及好句600字精选9篇《养花》的及好句600字精选9篇。
《养花》的及好句篇1老舍先生写的《养花》这一课用两个字概括——“乐趣”。
首先是自己只挑奋斗的花草养。
其次是讲了养花的酸甜苦辣。
抒发了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趣,有的兴趣广泛,有的呢追求的是完美只有一个。
可是,你的乐趣爱好一定是纯真的,不是家长所强迫的,乐趣的真谛是在于融入生活,而不是“朝三暮四”,那样便会失去它真正的意义。
假如我把人心比做一片海,那么你的兴趣便是那方清澈无比的纯水。
老舍先生的“纯水”就已经融入了生活中,感觉很清新,纯朴。
“无欲那么刚”这种“欲”就是杂质。
水中有了杂质就难以保持原来的纯度,而人心有了杂质,就会被杂质消磨掉锐气,终至一败涂地。
所以一定要守住你心中的纯水,别让杂质软化了你的硬度。
我也有融入生活的乐趣,其他的要么尘封在我的记忆里,要么混浊在我的脑海里,只有它,还保持着自己的本真。
我喜欢闭着眼睛,聆听花开的声音。
那一刻,我听到了心中春天的声音,我闻到了花的清香,那一刻的世界充满宁静,只有我和花在呓语。
我喜欢拥抱大树那结实的臂膀,它那风吹树叶“飒飒”的声音,扫走了我一切的不愉,我仿佛在拥抱母亲,享受生活,感触自然。
我喜欢那春天的小草。
小草刚刚探出头来,毛茸茸的,嫩嫩的。
我喜欢小草那坚强不屈的性格,不娇柔,即使风吹雨打也不会轻言倒下。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倒在草坪上,看萤火虫漫天飞舞,在夏日的星空中,我要珍惜如今眼前的景象,因为我知道,他们已经不在城市里出入了。
我喜欢那闪闪的光,闪闪的星星,看着他们探寻天空的微妙。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
我就是喜欢拥抱大自然,去翻翻看看那些鲜活的百科全书,每逢周末我就会去山林里面走走看看。
大自然是一本厚厚的书,我把它当成乐趣。
我喜欢,我心中所有的喜欢。
我能从自己的乐趣中找到迷失的方向,我要守住心中的纯水,让他浇灌我的人生的春天!用爱!对,我一定要永远永远的守住心中的纯水,用爱!《养花》的及好句篇2今天,我读了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舍的文章《养花》一文。
《养花》课文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
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然多,但没有奇花异草。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
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啊!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啊!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
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第二天,天气好了,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层花总在夜里开放。
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欢喜。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受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养花》老舍读书笔记《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读罢此文,我仿佛跟随老舍先生一同经历了养花的喜怒哀乐,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关于生活和生命的启示。
文章开篇,老舍先生就点明了自己养花的缘由:“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这简单的一句,直白地表达了他对花的喜爱之情,让我感受到他那份纯粹的热爱。
接着,他讲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养花并非易事,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比如要寻找好花苗,要操心天气变化,要预防病虫害等等。
但老舍先生却乐在其中,他写道:“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他对花草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他不是简单地把花当作观赏的对象,而是把它们当作有生命、有情感的存在,用心去呵护。
在养花的过程中,老舍先生还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摸索,逐渐掌握了养花的窍门,比如有的花草喜阴,有的花草喜阳;有的花草要多浇水,有的花草要少浇水。
他感慨道:“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啊!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从这里,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把事情做好。
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舍先生对养花中“喜”与“忧”的描写。
花开的时候,他满心欢喜,“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但花也有生病的时候,他会为此担忧,“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
”这种喜忧参半的心情,正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们在追求美好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挫折和困难,让我们更加珍惜成功和喜悦的时刻。
此外,老舍先生还提到了养花的“劳动之乐”。
他说:“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段描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1 养花一、课文简析:《养花》这篇课文详细记叙了老舍在养花劳动中的苦与乐,表达了老舍对劳动的热爱,读后使人们对劳动中的甜酸苦辣有了深刻体会。
文中有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充分揭示了为人做事的真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从文章结构来,全文以“乐趣”为线索,文章第1、2节先概括地说明“我”爱花、爱养花,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以及“我”专养哪些花;第3-6节分述养花有哪些喜和忧。
最后一节总结点明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文章第1、2节介绍“我”只种“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的原因,平实的语言流露出的是浓浓的“爱花”之情。
接着,用一句“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干脆利落地转入对“养花的喜与忧”的记叙。
文章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叙事抒情结合,偶发议论。
本文语言朴实而亲切,读着文章就如同在和一位睿智的长者亲切交谈一般。
话语随和朴素却令人回味无穷。
二、学习建议:·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可以从交流以前读过的老舍写的《母鸡》、《猫》的有关内容着手,让学生说说从读过的这些文章中感受到老舍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接着揭示课题,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后我们将对老舍爷爷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老舍先生的生平简介资料,从中概要摘录反映老舍先生生活情趣的内容。
新课导入就从交流收集整理的资料着手,从而使学生对老舍先生的生活情趣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字词教学本课要积累的词语中应帮助学生辨清字形的字有“载、倾、秉”。
“载”可与“栽”;“倾”可与“顷”作比较,引导学生从字义的区别上对这些形近字加以区分。
“秉”的书写笔顺要注意反馈纠正。
本课需要积累的词语中有些词语中词素的理解要关注,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查出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如:“秉烛夜游”中的“秉”是“拿”的意思,词语的意思是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有益身心”的“益”是“好处”的意思,词语的意思是对身体有好处;“胜于吃药”的“胜”是“超过”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是效果要比吃药好。
养花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
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
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
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
2021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养花》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冀教版教材分析:《养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本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告诉我们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知识。
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共7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课文第1自然段要紧讲:养花的缘故、目的,即“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课文第2自然段要紧讲:自己不养名贵花草的缘故。
一个缘故是“宝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第二是北京的气候不适合养名贵的花。
“冬天冷,”“夏天不是洪涝确实是大雨倾盆”;秋天“闹霜冻”。
课文第3自然段要紧讲:养花能够多得些知识。
文中要紧讲了花草“喜阴”“喜阳”“喜湿”“喜干”的不同特点。
课文第4自然段要紧讲:养花尽管辛劳劳累但有许多好处。
那确实是劳逸结合,“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课文第5、6自然段要紧分别叙述养花的欢乐与悲伤。
最后一自然段总结了“我”养花的种种乐趣。
教学建议: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请学生谈谈自己或家人、朋友喜爱什么花草,什么缘故喜爱,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如何养花的,从中能够看出老舍是个如何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指导学生自读时,教师能够提示:老舍先生是如何养花的?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能够边读边勾画。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即什么缘故养花;养什么花;养花要摸门路;养花有益身心;养花使人欢乐;养花使人难过;养花的乐趣。
2、指导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概括课文要紧内容。
在指导中,教师注意巡视,发觉问题随机解决。
三、品味语句。
再细致地读课文,结合养花的实际,看你能发觉什么。
(1)老舍是一个专门有生活乐趣的人。
从文中能够明白,老舍不但养花,还养了“小猫”。
老舍的生活乐趣这一点,从他亲小孩舒乙的那句话也能够看出。
【导语】课件是幼⼉教学准备中的重要⼀环,幼⼉园的教学过程是幼⼉在⽼师、⼩伙伴、教材互动中得以主动发展的过程,所以课件准备⼗分重要。
下⾯是整理分享的⼩学六年级语⽂《养花》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学六年级语⽂《养花》课件篇⼀ 教学⽬标: 1、使学⽣体会养花既须劳动,⼜长知识,能给⼈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活的情趣。
2、学习借助中⼼句正确领会课⽂的中⼼思想。
3、学习本课⽣字新词,能分别⽤“不是……就是”、“要是……就”写句⼦。
4、有感情朗读课⽂,背诵课⽂最后四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中⼼句,体会养花既须劳动,⼜长知识,能给⼈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舍的语⾔风格和安排材料的⽅法。
有⼏处议论明理的句⼦学⽣理解稍困难些。
课前准备: 1、温习⽼舍的《猫》,想想他的语⾔特点。
2、了解⽼舍其⼈其事。
第⼀课时 课时⽬标: 1、使学⽣体会养花既须劳动,⼜长知识,能给⼈们带来乐趣。
2、学习⽣字新词。
3、了解课⽂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
教学过程: ⼀、揭题 1、你知道⽼舍吗? 2、你喜欢⽼舍写的《猫》吗?为什么? 3、今天我们学习⽼舍的另⼀篇佳作《养花》。
⼆、初读 1、⾃由读课⽂5分钟,在读准字⾳,读通课⽂的基础上,想⼀想:你喜欢这篇课⽂吗?为什么? 2、交流。
三、研读 重点抓住最后⼀节进⾏研读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有⾊。
既须劳动,⼜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思考:作者在课⽂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通过读书解决问题。
提⽰ (1)"……花开得⼤⼩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兴。
" (2)"我得天天照管它们,想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 (3)"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且三年五载⽼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4)"我⼯作的时候,总是写⼀会⼉就到院⼦⾥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再写⼀会⼉,然后再出去。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点评-12养花人教版一位教师上《养花》时,利用一道填空题贯穿学习了课文,很好地体现了“一个教学环节揉合多个目标”。
师:根据填空题,自读课文2—6节。
出示卡片: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生1:养花可以增长知识。
从课文的第三节中可以看出来,如摸着了养花的一些门道……生2:养花有益身心。
作者的腿不好,不利于久坐,他工作一会儿去看看花,调节一下,有益身心。
生3:养花可以获得真理。
作者虽然在养花中常常热汗直流,腰酸腿疼.但是在这过程中懂得了劳动才能创造。
生4:作者懂得劳动创造生活,结合以前学过老舍爷爷的《劳动最有滋味》,我也懂得了是劳动帮助作者一家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一切美好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
生5:劳动创造出乐趣,劳动创造出世界。
师:对,劳动创造了整个人类,劳动创造了崭新的生活,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出独立的自我。
这些都是作者在养花中感受到的。
生6:养花使作者和别人分享快乐。
约朋友来赏花,给别人赠花,都使作者感到十分快乐。
生7:养花给作者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花好作者就喜,花不好作者就忧。
菊秧被砸死后,作者“全家都几天没笑容”。
生8:养花使作者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了。
师:俗话说,若有甜,加点盐。
养花中的忧伤及痛苦,使得开心和快乐显得更加突出,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因而多姿多彩。
生9:养花使作者掌握了它们的喜好及不适,可以更好地关心照顾它们。
看出作者热爱生命。
师:讲的真好。
作者掌握了养花的门道,是为了天天照管花草,在他眼里,花草象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
走近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评:这位教师设计的这道填空题有以下几点好处:1.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梧和思考。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将问题提“大”了,“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将整篇课文的内容凝聚于一道题中.将这一填空题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课文《养花》片断赏析
课文《养花》片断赏析
师:《养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养花的乐趣。
师:你说得很对。
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主要写养花的乐趣的?能从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从第二自然段“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看出。
生:从文章最后一节也可以看出。
师:同学们找得很对。
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最后又告诉我们,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
同学们,请你们再读课文,看看作者究竟从养花中感受到哪些乐趣呢?
生:把花养活是一种乐趣;通过养花得到知识是一种乐趣;养花锻炼了身体是一种乐趣;与别人分享劳动成果是一种乐趣。
师:课文第六小节也是写养花的乐趣。
生:不对。
第六小节写的是菊秧被邻家倒下的墙砸死了,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写的是养花的伤心事,不是乐趣。
师:第六小节究竟算不算养花的乐趣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课文第六小节写的是养花的'乐趣。
师:(饶有兴致地)为什么?
生:因为全文就是围绕“养花的乐趣”这个中心写的,而前面几小节也正是写养花的乐趣,所以我认为这一节也是写养花的乐趣。
况且,老舍先生是大作家,与中心无关的事他肯定不会写进去。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老舍所说的乐趣有哪些?
生:有喜有优,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些乐趣分类?
生:喜、优、笑、泪是一类,花、果、香、色是一类,劳动、见识是一类。
师:分得好!那么,你能不能在这些乐趣前面加上一个词,帮助他们归类呢?
生:喜、忧、笑、泪是人的思想感情,是情趣之乐;花、果、香、色是养花的成果,是成果之乐;既需劳动,又长见识,是养花的意义之乐。
师:(大喜)说得太好了,那么,课文第六小节能不能归在哪一种乐趣里面呢?生:第六小节写的是作者养花过程中的伤心事,是情趣之乐中的“忧”和“泪”,所以应归在“情趣之乐”。
师:既然是写乐趣,为什么说悲也是乐呢?
生:因为情趣之乐,是指作者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变化的乐趣。
第六小节写的是作者养花过程中的伤心事,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这使作者伤心、掉泪,但抢救未被砸死的菊秧,细心照顾受到影响的菊花,使它们重新成活、开花,作者心里该多么高兴啊!这是经历了伤心事以后的高兴,更是不同寻常,因此,这也是一种乐趣。
评析: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
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
可以说,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
因此,教者要注重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文采的质疑,大到联系全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而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更不可越俎代疱,应让学生去讨论,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获得“质疑,而后答疑”的快感。
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起好“主导作用”,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