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14.11 KB
- 文档页数:6
第34卷第1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4N o.1 2013年02月J our nal of J i li n M edi cal C ol l ege Feb.2013—43一==:=======;==============================;====:==============一文章编号:1673-2995(2013)01:0043-04五昧子乙素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T he pr ogr e s s i n Schi sandr i n B r e ver si ng m ul t i pl e dr ug r es i s t ance综述徐希妮1,支畸玉清1,陶玉龙1,侯晓节1,吴海星1综述,金宏2,齐玲2’审校(吉林医药学院:1.2009级临床药学本科班,2.病理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摘要: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 D R)是当今抗肿瘤药物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调查,90%以上的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细胞耐药,因此如何逆转肿瘤细胞的M D R成为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主要难题。
但是,M D R产生的机制很复杂,现阶段针对不同的机制也有很多的M D R逆转剂出现,本文主要对五味子乙素逆转肿瘤细胞的M D R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多药耐药性;五味子乙素;肿瘤细胞中图分类号:R282.7文献标识码:A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 ul t i pl e dr ug r esi s t anc e,M D R)系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对其他许多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亦产生交叉抗药性,它是一种独特的广谱耐药现象…。
M D R产生的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P一糖蛋白(perm eabi l i t y gl ycoprot ei n,P—gP)的过度表达、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 ul t i drug—r es i s t ance r el at ed pr ot ei n,M R P)的表达增加及细胞凋亡(Pr ogr am m ed cel l deat h,PC D)相关基因对M D R基因表达的调节旧J。
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标签:肿瘤;多药耐药;逆转机制;中医药;综述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90%以上的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1]。
肿瘤细胞耐药可分为原药耐药(PDR)和多药耐药(MDR)两大类。
其中,PDR指仅对诱导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对其他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而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现象,是肿瘤化疗最大的障碍之一。
研究MDR的产生机制、寻找有效低毒的逆转剂及其逆转措施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有关MDR的研究综述如下。
1 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机制1.1 转运蛋白介导药物外排药物在细胞内的减少是通过药物的细胞内流减少或外排增多所产生,细胞外排可以通过细胞膜上转运蛋白功能而发挥作用,如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MRP)及肺抗药性相关蛋白(LRP)等,其中P-gp外排泵的研究最为深入和广泛。
P-gp高表达导致细胞内的药物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被认为是产生MDR最主要的原因。
研究表明,MDR-l基因与P-gp的表达水平越高,MDR 细胞内药物浓度越低,则耐药性越强[2]。
该研究结果被称作经典肿瘤MDR机制。
1.2 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酶表达异常在MDR细胞的胞质、胞核中存在一些与MDR产生有关的酶,主要是蛋白激酶C(PKC)、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的改变。
韩氏等[3]研究发现,PKC-2α在胃癌细胞SGC7901呈阳性表达,在其长春新碱(VCR)耐药株SGC7901/VCR呈强阳性,其表达强度随耐药剂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
在MDR细胞中因TopoⅡ数量及其活性下降所导致的耐药机制被称为非典型MDR,其特点是药物在细胞内积聚与保留没有变化,无P-gp的过度表达,膜活性药物不能逆转其耐药性。
研究发现,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相邻正常组织(P<0.05),表明TopoⅡ是胃癌产生内在性耐药的影响因素之一[4]。
综述肿瘤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安徽省肿瘤医院桂留中化疗仍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的耐药常使化疗最终失败。
根据肿瘤细胞的耐药特点,耐药可分为原药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PDR)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PDR只对诱导药物产生耐药而对其他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如抗代谢药类;MDR 则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产生抗药性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产生交叉耐药性。
MDR的表现十分复杂,既可有原发性(天然性)耐药,也可有诱导性(获得性)耐药;还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耐药之分。
由于MDR给化疗带来了困难,近年人们对其产生的机制以及试图寻找逆转剂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文简介MDR产生的机制并着重介绍近年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1.MDR产生的机制1.1膜糖蛋白介导的机制1.1.1 P-gp与MDR 1976年Ling等首先在抗秋水仙碱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上发现了一种能调节细胞膜通透性的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因其相对分子量为170kd,又称P-170。
[1]。
P-gp主要分布在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中,在人类正常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肾上腺、肺脏、胃肠、胰腺等组织中表达较高,而在骨髓中表达较低。
P-gp属于ATP结合盒家族的转运因子,其生理功能为在ATP供能下将细胞内的毒性产物泵出细胞,对组织细胞起保护作用。
P-gp由mdr1基因编码产生。
人类mdr1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2区一带一亚带(7q21.1)。
1986年,Gros将编码P-gp的mdr1cDNA直接转染敏感细胞后,转染细胞表现出完全的MDR表型,从而提供了P-gp能够导致多药耐药的有力证据。
现已证明,许多肿瘤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均与P-gp过量表达有关。
P-gp随mdr1基因扩增而增加。
P-gp有多个药物结合位点,因而具有多种药物泵出功能,不过其底物多为天然性抗癌药如长春碱类、蒽环类、紫杉醇类和鬼臼毒素类等。
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研究进展王庆涛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山东德州 253023关键词:肿瘤多药耐药性逆转剂摘要: 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同时,对于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多种化疗药物表现出的交叉抵抗现象,是肿瘤难治疗、易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多药耐药机制便成为当前肿瘤化疗的研究热点。
前言:肿瘤耐药是当今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90%以上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
因此,寻找MDR有效逆转剂或有效逆转一直是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而且近年涌现的新技术亦推动了逆转方法的改进。
本文就目前逆转MDR的相关策略作一综述。
1多药耐药的产生机制形成MDR的机制很复杂,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某些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或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导致细胞增殖和死亡异常的结果,其发生是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在不同阶段相继或同时有不同基因的改变[1]。
自从1976年Juliano与Ling发现 MDR现象以来,国内外对MDR进行了广泛、深入实验与临床研究,目前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①细胞膜P-糖蛋白(permeability glycoprotein,Pgp)的过度表达,又称经典MDR;②谷酰甘酞S-转移酶(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GST)的活性增强;③ DNA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e)的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④ 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异常;⑤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的增强;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 related-protein,MRP)的表达增加;⑦细胞凋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相关基因对MDR基因表达的调节等[2]。
由于MDR形成是一个诸多因子参与的复杂生物过程,可以是某一耐药基因表达,也可以是多种耐药基因同时表达的多种耐药表型[3],对某一特定肿瘤的MDR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逆转药物的研究进展吴亚琼;方伟蓉;李运曼【期刊名称】《药学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导致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很复杂,主要涉及有:ATP结合盒型转运蛋白超家族、DNA甲基化、细胞凋亡、拓扑异构酶Ⅱ、谷胱甘肽解毒系统及相关多药耐药信号通路等,这些机制单独或共同存在而导致耐药。
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方法主要有:化疗增敏剂、中药逆转剂和基因工程技术逆转耐药等。
本文就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及逆转耐药的方法作一综述。
%The mechanism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typically derives from several complex mechanisms involving 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DNA methylation, apoptosis, topoisomerase II and/or glutathione. There are several novel approches reversing cancer multidrug resistance including Chemosensitizers, tran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ersal agents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erein we reviewed major mechanisms resulting in multidrug resistance and several drugs reversing multidrug resistance.【总页数】5页(P43-47)【作者】吴亚琼;方伟蓉;李运曼【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相关文献】1.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J], 肖海娟;许建华;孙珏;陆海;范忠泽2.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郭彬;陈玉龙3.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逆转策略的研究进展 [J], 浦龙健4.姜黄素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杨春梅5.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化学逆转剂研究进展 [J], 郭牡丹;胥秀英;徐豆豆;刘晶晶;AndreaseMelzer;郑一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