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岩土工程详勘报告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地质初勘
- 格式:docx
- 大小:125.03 KB
- 文档页数:18
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关键字:土体坍塌,违规操作,不合法转包一、事故背景(一)工程概况1.事故项目名称:杭州铁路一号线建设工程2.项目内容:建设中的杭州地铁1号线项目,线路总长48公里,共30个站点,项目工程总投资220亿元。
其中投资约为82亿元的机电设备项目,由杭州市地铁集团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特许经营公司出资、建设并获得25年的特许营运权。
3.铁路概况:车站为地下三层上下重叠的岛式站台结构,车站长161.75米,宽36.6米,深约27米,呈矩形状。
最上面层是站厅层,中间层是设备层,下面则是站台层。
(二)项目投资主体,参加各方基本情况及工作关系1.建设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杭州市政府直属企业,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营运与管理及其他相关的多种经营服务。
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于2021年8月成立,为杭州市地铁集团下属单位,主要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地铁运营与管理。
2.总承包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城市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总体、总承包单位。
3.分包单位:(1)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以土木工程施工为主导产业,主要经营范围,涉及铁路、公路、机场跑道、各类桥梁、隧道、市政公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给排水及建筑安装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及铁路、公路桥梁预制构件生产、制造、安装和销售,其他混凝土预制构件销售,施工机械租赁、维修及混凝土加工销售等。
(2)设计单位:持有工程总承包、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咨询、建筑智能化、境外工程承包、工程监理、测绘、勘察综合类等多项甲级证书4.监理公司: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同济大学对外服务的大型监理咨询和项目管理企业,工程领域涉及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造价控制、项目管理等。
拥有房屋建筑、市政工程、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水利、电力、通讯等十多项专项监理甲级资质。
杭州地铁1号线地质条件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王松平;陈勇华
【期刊名称】《浙江建筑》
【年(卷),期】2010(027)002
【摘要】杭州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属松软地基.杭州地铁1号线南端湘湖站存在高含水量的淤泥、淤泥质士,钱塘江两岸广泛分布厚度20m左右的粉土和砂性土地基土,萧山和下沙地区深度23~28m处存在地下沼气.目前杭州地铁1号线有8个车站基本竣工,其余各工点均进入了施工高峰期,由于个别施工和设计单位对杭州市的地质条件认识不足,个别工点出现了一些险情.在此简要介绍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列举了一些地下车站和盾构施工中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及相应的施工对策.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王松平;陈勇华
【作者单位】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30;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3
【相关文献】
1.长沙地铁1号线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及对策 [J], 朱国恩
2.杭州地铁盾构隧道的地层组合结构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J], 卜令方;汪明元;金忠
良
3.太原地铁1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地质问题研究 [J], 孙宝忠;潘瑞林
4.论不同地质条件下深基坑的变形破坏类型、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及其支护设计对策[J], 范士凯
5.论不同地质条件下深基坑的变形破坏类型、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及其支护设计对策[J], 范士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给定资料材料一:中国城市有个普遍的特点:少土地、多人口、高密度、小规划、窄交通、高发展。
而地铁的出现,实现了土地及地下资源的多层次利用。
不仅可以减少城市的建设成本,而且解决了土地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缓解了能源紧张。
地铁所利用的城市地下空间作为新型的国土资源,是解决城市空间容量和功能严重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空间狭窄等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当前和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达国家的地下空间利用率已达40%- 60%伦敦于1843年建成水下带防护设施的隧道,并于1863年建成地铁系统;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市已有40多年历史,是世界最早和最大的地下城市之一。
在地下空间利用研究方面,1982年,联合国正式将地下空间列为?潜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后由于建设地铁的前期时间较长,由于需要规划和政府审批,甚至还需要试验。
从开始酝酿到付诸行动破土动工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也是有可能的;在动工之后,挖地道、铺设铁轨、设备等等,以及各种调试工作,从开始动工到投入运营需要很长的时间;由于以上及其他种种原因也直接造成了地铁建造成本之高,如杭州全长52公里的一号线地铁,建设总投资为就高达152亿人民币,如果加上其他线路,那资金将达上千亿人民币,而且这些还仅仅是预算费用,实际费用有可能大大多余此费用;而在建设过程中以及运行中的种种事故的发生更是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因此地铁的建设众人关注。
材料二:2008 年11月15日下午14:30左右,浙江省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八车道的风情大道塌下去100多米长,塌陷深度20米左右,边上的河水倒灌向塌陷的地铁坑道内。
最后造成2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社会公众十分关注事故调查结果。
吴更安解释了调查结果至今没有出来的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事故施救影响了事故调查的进度。
现在还有4名失踪者没有找到,但施救工作却因特殊的的地质情况被迫暂停下来。
工程项目失败案例杭州地铁事故工程到承建方已转手四次杭州“11·15”地铁工地重大塌陷事故正在逐步厘清责任。
11月19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通报称,杭州地铁一号线湘湖站工段事故暴露出五个方面的问题,除了地方政府有关部分监管不力外,其余的四个问题分别是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而在杭州地铁施工过程中,有关承包方资质审查不严以及违规转包等问题再次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
层层转包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杭州地铁一号线湘湖站工程存在转包迹象。
湘湖站项目业主为杭州地铁集团,主要施工方虽为中铁集团,但到承建方手中已转手了四次──杭州地铁一号线的承建方是中铁四局杭州地铁项目部,而中铁四局隶属于中铁集团下属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而据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所谓的“项目部”,通常就是一些有能力但却拿不到项目的小公司,这些公司上缴给中铁股份有限公司5%的管理费后,便变身为中铁集团层层下包的最后一环。
在事故中遇难(失踪)人员包括钢筋、木工、凿除、杂工4个工班,而这4个工班分属不同的承包人。
今年9月才“接包”的凿除工班负责人李金透露,他是以个人名义与中铁股份公司项目部方某处承包的,开工2个月来还未与后者签订正式合同。
在事故中因右腿开放性骨折正在萧山医院住院治疗的木工宋长法说,他是向他“上面”的老板承包了木工活儿,该老板也是从“上面”承包的。
安徽籍的刘姓工人所在的杂工班是四川人承包的,赵明所在的木工班的承包人来自千岛湖。
工班里的工人多数为承包者老乡。
在17日的一次会议上,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赵铁锤质问中铁四局负责人“工程转包了几次”,后者承认有些工序转包出去,有些则通过劳务公司进行招工。
一名包工头向本报表示,转包现象已成为建筑行业的行规,“像这种要赶工期的项目,转包多次也很正常”。
有观点认为,转包可能影响了部分项目工期。
例如,湘湖站中标标段编号是2007-010-07-01,价格为30621.4188万元,原施工计划在2009年9月完成。
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北二基坑“2008.11.15”坍塌事故2008年11月15日15时15分,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车站北2基坑发生基坑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 4人重伤,20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961万元。
一、工程概况: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湘湖站〜滨康路站区间(19号盾构)工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风情大道与乐园路、湘西路交叉口东北角,工程中标价为3. 06 亿元。
工程建设单位为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浙江省地质勘察设计院;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监理单位为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XX公司承建,X公司人员组建“XXXX 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及湘滨区间工程项目经理部”。
工程合同工期为2007年7月26日至2009年6月30日。
因业主征地、拆迁、管线改移等严重滞后的原因,实际正式工时间为2008年4月初。
湘湖站为地铁1号线起始站,其主体结构建筑面积约36082. 5m2,为地下两层结构,车站总长约934. 5m, 标准段宽20.5m,为12m宽岛式站台车站,最大埋深约17. 7mo二、施工情况:湘湖车站工程按明挖顺作法施工,共分8个独立的基坑。
其中,北2基坑长106m,标准段宽度21. 5m。
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墙厚800隱,深度为31. 5m〜34.5m,基坑深度为15.5m。
标准段钢支撑为四层、端头井位置钢支撑为五层;基坑中部沿长度方向(南北方向),设计格构柱和连续钢梁以支撑加固水平钢管支撑。
2008年11月15日下午,北2基坑第1施工段下二层侧墙、柱进行钢筋施工,安排钢筋工20人,木工15人作业;第2施工段已具备浇筑垫层保护层砼条件; 第3施工段进行基坑人工清底,安排杂工10人作业,浇筑垫层砼的人员正准备下基坑作业;第4施工段7人在进行接地装置施工,其中,2名技术人员在现场检查指导;第5施工段幵挖第五层土方,2名司机分别驾驶2台小型挖掘机在基坑内作业。
杭州地铁1号线地质条件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一、引言A. 研究意义B. 地铁1号线工程背景C.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杭州地铁1号线地质条件分析A. 区域地理背景B. 地层岩性分布与特点C. 土层力学性质分析D.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E. 岩土体特殊性状描述三、岩土工程问题剖析A. 岩体稳定性分析B. 等效连续围岩特性分析C. 岩石裂隙特征与处理措施D. 同位移点分析E. 岩土体抗滑稳定性分析四、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对策A. 岩体支护方式选择B. 抗震措施与方案设计C. 岩体与地下水协调处理D. 地铁隧道开挖施工措施E. 岩土体质量检测与处理五、结论A. 研究成果总结B. 对地铁1号线工程建设的启示和应用C. 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一、引言A. 研究意义地铁建设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地铁建设中,遇到了许多地质问题,如地层差异、岩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等,这些问题对地铁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对地铁建设中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对于保障地铁建设安全、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B. 地铁1号线工程背景杭州市地铁1号线起点为下城区彭埠站,沿西溪路、体育场路、古墩路、文一路、文三路、西湖大道、城站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终点为萧山机场。
全长约49.2公里,设车站31座,其中换乘车站9座。
该地铁线路过程中,建立在山地、地下水丰富的区域,工程难度较大。
C.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杭州地铁1号线的地质条件和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地铁1号线的施工安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研究过程中,将分析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重点分析其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期为该地铁线路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杭州地铁1号线地质条件分析A. 区域地理背景杭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东邻上海,南接温州,西邻湖州和金华,北与绍兴和嘉兴接壤。
杭州地铁一号线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摘要:2008年11月15日下午3时20分许,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的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工地发生坍塌事故。
事故造成约10人死亡,13人失踪,20余人受伤。
事故造成了约4962万元的经济损失。
经过调查分析,引起这次地铁施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过程不规范,现场施工人员严重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理论储备,以及业主和相关工程负责人对缩短工期的操之过急。
此外,此项工程还出现了层层转包的违规行为。
安全教育的欠缺和施工方法的不规范等多方面原因铸成了这起惨痛的坍塌事故。
关键字:土体坍塌,违规操作,不合法转包一、事故背景(一)工程概况1.事故项目名称:杭州铁路一号线建设工程2.项目内容:建设中的杭州地铁1号线项目,线路总长48公里,共30个站点,项目工程总投资220亿元。
其中投资约为82亿元的机电设备项目,由杭州市地铁集团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特许经营公司出资、建设并获得25年的特许营运权。
3.铁路概况:车站为地下三层上下重叠的岛式站台结构,车站长米,宽米,深约27米,呈矩形状。
最上面层是站厅层,中间层是设备层,下面则是站台层。
(二)项目投资主体,参加各方基本情况及工作关系1.建设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杭州市政府直属企业,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营运与管理及其他相关的多种经营服务。
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于2010年8月成立,为杭州市地铁集团下属单位,主要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地铁运营与管理。
2.总承包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城市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总体、总承包单位。
3.分包单位:(1)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以土木工程施工为主导产业,主要经营范围,涉及铁路、公路、机场跑道、各类桥梁、隧道、市政公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给排水及建筑安装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及铁路、公路桥梁预制构件生产、制造、安装和销售,其他混凝土预制构件销售,施工机械租赁、维修及混凝土加工销售等。
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地质初勘近年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也不断增长,建设的过程中地质勘探变得越来越重要。
武汉市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地质初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对于武汉市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该勘探工程的重要性,勘探的方法,以及勘探所得结果的具体意义。
一、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地质初勘的重要性武汉市作为一个城市,其地域、地质条件也有其独特性。
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将连接汉口与武昌,对于武汉市的发展和交通流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个工程将会直接穿越长江,顶进长度约为9公里。
因此该工程的可行性、安全性极为重要,而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地质勘探的帮助。
二、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地质初勘的方法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因此勘探的方法很重要。
地质勘探的方法大致分为实地勘探和室内勘探两种,实际工程中,两种方法通常同时使用。
1、实地勘探实地勘探是指在实际地面上进行勘探的方法。
实地勘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通过地面勘探确定地质状况:地面勘探包括对区域的地形、地貌、分布、地质构造、地表水、气象和土地利用等信息进行调查和整理,并确定地质状况。
(2)开展采样分析:采取岩芯钻孔、岩土样品采集,经过分析来确定岩石的性质与时代。
(3)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勘探、重磁勘探、电法勘探等等物理手段来探测地下障碍物。
2、室内勘探室内勘探是指通过实验、分析和判断确定勘探对象的性质、成因和变迁过程的方法。
室内勘探主要包括了岩石性质的分析和测试,岩石样品的加工和制备,和岩石成分的分析化验。
三、勘探所得结果的具体意义通过上述勘探方法,工程勘探专家团队得到了大量的实地和室内信息。
这个信息将会作为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设计的基础。
我们列举以下几点:1、构建出地质地图:通过采集、分析地质状况,构建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地质图,以便于分析设计和含地铁隧道设计。
2、确定隧道洞口位置:隧道洞口的位置主要考虑建筑周围的地形状况和建筑物的地质结构性,在这上面元素形成的立体混凝土模型。
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北二基坑“2008.11.15”坍塌事故2008年11月15日15时15分,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车站北2基坑发生基坑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 4人重伤,20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961万元。
一、工程概况: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湘湖站〜滨康路站区间(19号盾构)工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风情大道与乐园路、湘西路交叉口东北角,工程中标价为3. 06 亿元。
工程建设单位为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浙江省地质勘察设计院;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监理单位为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XX公司承建,X公司人员组建“XXXX 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及湘滨区间工程项目经理部”。
工程合同工期为2007年7月26日至2009年6月30日。
因业主征地、拆迁、管线改移等严重滞后的原因,实际正式工时间为2008年4月初。
湘湖站为地铁1号线起始站,其主体结构建筑面积约36082. 5m2,为地下两层结构,车站总长约934. 5m, 标准段宽20.5m,为12m宽岛式站台车站,最大埋深约17. 7mo二、施工情况:湘湖车站工程按明挖顺作法施工,共分8个独立的基坑。
其中,北2基坑长106m,标准段宽度21. 5m。
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墙厚800隱,深度为31. 5m〜34.5m,基坑深度为15.5m。
标准段钢支撑为四层、端头井位置钢支撑为五层;基坑中部沿长度方向(南北方向),设计格构柱和连续钢梁以支撑加固水平钢管支撑。
2008年11月15日下午,北2基坑第1施工段下二层侧墙、柱进行钢筋施工,安排钢筋工20人,木工15人作业;第2施工段已具备浇筑垫层保护层砼条件; 第3施工段进行基坑人工清底,安排杂工10人作业,浇筑垫层砼的人员正准备下基坑作业;第4施工段7人在进行接地装置施工,其中,2名技术人员在现场检查指导;第5施工段幵挖第五层土方,2名司机分别驾驶2台小型挖掘机在基坑内作业。
杭州地铁1号线机电安装考察汇报第一部分轨道工程一、杭州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概况杭州地铁1号线南起萧山湘湖站,北至临平世纪大道站,东至下沙文泽路站,在九堡东分叉,线路整体呈“Y”字形,线路全长53.17Km(其中地下线46.61Km,高架及地面线6.56 Km)。
全线设车站34座(其中地下站31座,高架站3座),设车辆段、停车场各一座,七堡车辆段车辆位于线路中间,湘湖停车场位于线路南端。
杭州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全线划分为四个标段,正线I标段负责南段(湘湖站~火车东站),正线II标段负责北段及东段(火车东站~文泽路站、九堡东站~世纪大道站),车辆段及停车场轨道工程均纳入建筑安装工程标段,未单独招标。
本次考察对象正线轨道II标段,考察日期为2011年4月12日。
轨道II标施工承包商为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施工范围为火车东站~文泽路站、九堡东站~世纪大道站正线、辅助线、七堡车辆段出入段线,管段内设有16座车站(地下站13座,高架站3座),铺轨总长56.59Km。
主要工程数量:正线铺轨55.56 Km,站线及辅助线铺轨1.03 Km,铺单开道岔28组,铺交叉渡线2组。
主要工作内容:铺轨及整体道床施工、无缝线路施工、线路附属施工(线路标志、护轨、车档安装等)。
二、杭州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主要技术特点正线及出入场线均采用60kg/m钢轨;正线及出入场线均采用9号单开道岔及9号交叉渡线;正线及出入场线均采用混凝土短轨枕;一般减振地段采用DTVI2-1型扣件,中等减振地段采用压缩型减振扣件,高等减振地段采用橡胶道床垫,特殊减振地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特殊减振地段排水沟设在道床中间,其他地段排水沟设在道床两侧。
三、杭州地铁1号线轨道II标施工组织及工程进度1、施工组织及作业面安排项目部下设两个铺轨作业队和一个焊轨作业队,两个铺轨作业队分别设在七堡东、乔司南铺轨基地,焊轨作业队设在乔司南铺轨基地,项目部设在乔司南铺轨基地。
七堡东铺轨基地铺轨作业队负责火车东站~九堡东站约6.7正线公里铺轨任务,左右线各设一个作业面,先向西铺到火车东站,再向东铺到九堡东站。
杭州地铁一号线安全事故调查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浙江省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露天开挖作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造成在此处行驶的11辆汽车下沉陷落(车上人员2人轻伤,其余人员安全脱险),施工人员7人死亡、14人下落不明,直接经济损失4900余万元。
该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或指示。
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领导先后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领导先后到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省政府迅速成立事故调查组,严格按照有关程序依法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了事故调查指导小组,指导我省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为确保事故原因分析和结论的科学性和客观公正,调查组聘请了省内外建筑设计、地质勘察、工程施工、岩土研究等方面专家组成事故原因技术分析小组,对北2基坑施工建设过程中勘探、设计、施工程序、设备材料、土性等要件进行技术分析。
经过对湘湖站北2基坑施工现场反复勘察,查阅、分析大量有关技术资料,对相关人员调查取证,并通过一系列探测、检测、试验和验算,形成了《杭州地铁湘湖站“11·15”基坑坍塌事故技术分析报告》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调查分析》等9项专项调查分析报告。
在此基础上,又专门组织国内相关权威专家,对《杭州地铁湘湖站“11·15”基坑坍塌事故技术分析报告》进行了评审。
省级有关部门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对事故调查报告及有关工作作了批复。
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事故调查工作,多次专题听取事故调查组的工作情况汇报,并认定了事故情况和责任,提出了对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1、事故项目名称:杭州市地铁一号线工程2、项目内容:杭州市地铁一号线工程湘潭工段(露天开挖作业)(二)项目投资主体,参加各方基本情况及工作关系1、建设单位全称及基本情况,投资基本情况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杭州市政府直属企业,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营运与管理及其他相关的多种经营服务。
杭州地铁湘湖车站深基坑工程几个重要岩土工程案例的
处理与总结工程概况
首先,深基坑的边坡稳定问题。
在深基坑的边坡设计中,需要考虑深
基坑的稳定性和边坡的安全性。
在湖区的地铁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边坡稳定性问题比较突出。
工程团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
边坡稳定问题,包括边坡加固、边坡护面、排水措施等。
通过这些措施,
成功地解决了边坡稳定问题,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其次,地下水问题的处理。
湖区地下水位较高,地铁基坑施工需要处
理大量地下水。
在湘湖车站深基坑工程中,工程团队使用了降水井和排水
管道进行地下水的控制与处理。
通过有效的排水措施,成功地将地下水位
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位,确保了基坑的施工安全。
再次,地质灾害防治问题。
在湖区的地铁施工中,地质灾害如地裂缝、滑坡等问题常常会出现。
针对这些地质灾害问题,工程团队采取了多项措
施进行防治,包括加固地基、加固边坡、注浆等。
通过这些措施,成功地
防止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施工的安全进行。
最后,隧道施工中的岩石控制问题。
在隧道施工中,地质条件的复杂
性常常带来岩石控制的困难。
在湘湖车站深基坑工程中,工程团队采取了
预支护喷射工法,通过预先注入支护剂来控制岩石的破坏范围,保障了隧
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杭州地铁湘湖车站深基坑工程面临了许多岩土工程问题,
但通过工程团队的努力和合理的方案设计,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处理
和解决。
这些经验和措施对于今后类似的地铁施工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地铁一号线岩土工程问题初步探讨地铁一号线北起余杭区临平镇,沿线经过乔司、彭埠、火车东站、汽车东站、武林广场、延安路、城站路、城站火车路、秋涛路、钱江路、复兴地区、再经钱江四桥跨钱塘江至萧山区,沿北塘路转至市心路,终于蜀山车辆段,全线总长约52km。
其中兴隆村站至凤凰城站及萧山区市心路段均为地下线,埋深约在现地表下10~20m;其余均为高架线路或地面线路。
其中地下线路部分均为人群密集、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的闹市区。
二、沿线地基土层的构成与特征杭州市位于杭嘉湖平原与浙西山区交会处的浙北地区,钱塘江下游,京杭运河南端,地理位置为北纬3015,东经12010。
由于地质历史上受多次海侵海退影响,且区内多山,钱塘江又从市内穿过,造成杭州市地貌形态众多,地基土层复杂多变。
就地铁沿线所经过区域,主要为两种地貌形态。
一为临钱塘江的冲海积平原,属钱塘江河口相冲海积堆积的粉性土及砂性土地区,由于堆积年代及固结条件不同,性质不一,竖向由松散至中密状变化,厚度一般在20m左右;其下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淤泥质软土及粘性土;地面下深约40~50m为古钱塘江河床堆积的圆砾层,中密~密实状态,底部基岩埋深一般在地表下50~65m左右。
另一种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粘性土地区,主要集中在杭州老城区即艮山门站至中河路站一带及萧山市心路区段,地层软硬交替,一般上部20m左右均以软粘性土为主,下部基岩埋深约在地面下40~45m左右。
根据大量钻孔资料及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资料显示,杭州市淤泥质软粘土天然含水量一般在30~45%左右,天然孔隙比一般在0.85~1.50左右,双桥静力触探锥尖阻力约为500~800Kpa,压缩模量约为1.5~3.0Mpa,地基承载力fk约为70~80Kpa左右;局部夹有粉土,或呈互层状。
软粘土性质类似与上海的淤泥质粘性土。
而钱塘江两岸的河口相冲海积形成的粉土、砂性土(主要分布于城东地区),由于堆积年代、沉积环境、固结条件等的差异,其性质变化较大。
重温杭州地铁基坑坍塌事故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北二基坑“2008.11.15”坍塌事故2008年11月15日15时15分,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车站北2基坑发生基坑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 4人重伤,20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961万元。
一、工程概况: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湘湖站〜滨康路站区间(19号盾构)工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风情大道与乐园路、湘西路交叉口东北角,工程中标价为3. 06 亿元。
工程建设单位为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浙江省地质勘察设计院;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监理单位为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XX公司承建,X公司人员组建“XXXX 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及湘滨区间工程项目经理部”。
工程合同工期为2007年7月26日至2009年6月30日。
因业主征地、拆迁、管线改移等严重滞后的原因,实际正式工时间为2008年4月初。
湘湖站为地铁1号线起始站,其主体结构建筑面积约36082. 5m2,为地下两层结构,车站总长约934. 5m, 标准段宽20.5m,为12m宽岛式站台车站,最大埋深约17. 7mo二、施工情况:湘湖车站工程按明挖顺作法施工,共分8个独立的基坑。
其中,北2基坑长106m,标准段宽度21. 5m。
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墙厚800隱,深度为31. 5m〜34.5m,基坑深度为15.5m。
标准段钢支撑为四层、端头井位置钢支撑为五层;基坑中部沿长度方向(南北方向),设计格构柱和连续钢梁以支撑加固水平钢管支撑。
2008年11月15日下午,北2基坑第1施工段下二层侧墙、柱进行钢筋施工,安排钢筋工20人,木工15人作业;第2施工段已具备浇筑垫层保护层砼条件; 第3施工段进行基坑人工清底,安排杂工10人作业,浇筑垫层砼的人员正准备下基坑作业;第4施工段7人在进行接地装置施工,其中,2名技术人员在现场检查指导;第5施工段幵挖第五层土方,2名司机分别驾驶2台小型挖掘机在基坑内作业。
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1)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目的及勘察方法 (1)1.3.1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1.3.2 勘察目的及任务 (2)1.3.3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 (2)1.4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3)1.5勘察采用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 (3)1.6工作质量评述 (4)2、工程地质特征 (4)2.1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4)2.2区域地质概况 (4)2.3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4)2.4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6)2.4.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及离散性性评价 (6)2.4.2热物理性质试验(TPPT) (6)2.4.3 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SPT&DPT) (6)2.4.4扁铲侧胀试验(DMT) (7)2.4.5 十字剪切强度试验(VST) (8)2.5场地电阻率测试 (8)2.6水文地质特征 (8)2.7场地地震效应 (9)2.7.1场地土类型与场地类别 (9)2.7.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特征周期 (9)2.7.3饱和粉(砂)土地震液化判定 (9)2.8不良地质作用 (10)2.8.1地下障碍物 (10)2.8.2 地层液化 (10)2.8.3 软土震陷 (10)2.8.4 有害气体 (11)2.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1)3、岩土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11)3.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11)3.2地基土工程特性的分析与评价 (11)3.3场地工程地质分区及评价 (11)4、基坑工程评价 (12)4.1基坑工程安等级 (12)4.2基坑开挖围护及降水方案 (12)4.3深基坑开挖围护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2)4.4深基坑围护设计、施工参数 (13)5、桩基 (13)5.1桩型选择 (14)5.1.1围护桩 (14)5.1.2抗浮桩 (14)5.2桩基持力层选择 (14)5.2.1围护桩 (14)5.2.1抗浮桩 (14)5.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 (15)5.4桩基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6)6、结论与建议 (16)附件序号附件名编号页数1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一览表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3 土工试验成果表4 地层统计表5 图例6 湘湖站勘探点平面布置和工程地质分区图7 ○152层强风化粉砂岩顶板高等值线图8 ○153中等风化粉砂岩顶板高等值线图9 工程地质剖面图10 钻孔柱状图11 双桥静力触探曲线图12 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图13 固结试验成果图表14 河断面15 井中电阻率测试报告16 钻孔单孔波速测试报告17 水质分析报告18 热物理指标检测报告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本站属于杭州地铁1号线的起点。
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1)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目的及勘察方法 (1)1.3.1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1.3.2 勘察目的及任务 (2)1.3.3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 (2)1.4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3)1.5勘察采用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 (3)1.6工作质量评述 (4)2、工程地质特征 (4)2.1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4)2.2区域地质概况 (4)2.3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4)2.4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6)2.4.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及离散性性评价 (6)2.4.2热物理性质试验(TPPT) (6)2.4.3 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SPT&DPT) (6)2.4.4扁铲侧胀试验(DMT) (7)2.4.5 十字剪切强度试验(VST) (8)2.5场地电阻率测试 (8)2.6水文地质特征 (8)2.7场地地震效应 (9)2.7.1场地土类型与场地类别 (9)2.7.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特征周期 (9)2.7.3饱和粉(砂)土地震液化判定 (9)2.8不良地质作用 (10)2.8.1地下障碍物 (10)2.8.2 地层液化 (10)2.8.3 软土震陷 (10)2.8.4 有害气体 (11)2.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1)3、岩土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11)3.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11)3.2地基土工程特性的分析与评价 (11)3.3场地工程地质分区及评价 (11)4、基坑工程评价 (12)4.1基坑工程安等级 (12)4.2基坑开挖围护及降水方案 (12)4.3深基坑开挖围护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2)4.4深基坑围护设计、施工参数 (13)5、桩基 (13)5.1桩型选择 (14)5.1.1围护桩 (14)5.1.2抗浮桩 (14)5.2桩基持力层选择 (14)5.2.1围护桩 (14)5.2.1抗浮桩 (14)5.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 (15)5.4桩基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6)6、结论与建议 (16)附件序号附件名编号页数1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一览表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3 土工试验成果表4 地层统计表5 图例6 湘湖站勘探点平面布置和工程地质分区图7 ○152层强风化粉砂岩顶板高等值线图8 ○153中等风化粉砂岩顶板高等值线图9 工程地质剖面图10 钻孔柱状图11 双桥静力触探曲线图12 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图13 固结试验成果图表14 河断面15 井中电阻率测试报告16 钻孔单孔波速测试报告17 水质分析报告18 热物理指标检测报告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本站属于杭州地铁1号线的起点。
位于萧山湘湖杭州乐园二期北侧,风情大道、湘西路相交路口东侧,地处城乡结合部,紧贴湘湖旅游度假区和萧山城区。
湘湖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K0+299.09米,车站起点里程K0+103.29米,车站终点里程K0+495.29米,有效站台宽度12.0m。
拟建物主要包括湘湖站起点至终点里程之间的主体部分及附属设施(出入口和风亭等)。
主体及围护结构特征一览表表1.1.11.2岩土工程勘察分级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确定本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根据场地复杂程度,本工程场地等级为二级;根据地基复杂程度,本工程地基等级为二级。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目的及勘察方法1.3.1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国家标准:1)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 50011-2001);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7)《构筑物抗震设计规程》(GB 50191-93);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2006);1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
1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13)《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2、地方标准1)《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2)《浙江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3、其它支持性标准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3.2 勘察目的及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拟建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地下站室施工图阶段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根据拟建建筑物的工程特征、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地基土的利用、整治、改造提出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分析和论证。
具体任务如下:1、查明场地内工程影响范围内地基土的地层结构、岩土类别、埋藏条件、分布规律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并评价其工程特性。
查明基岩浅埋区覆盖层厚度及基岩风化层厚度、破碎程度。
2、查明拟建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其特性,并对地下水对混凝土和的腐蚀性作出评价。
3、查明场地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暗浜、暗塘、地下障碍物、甲烷等) 及分布范围,分析其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整治建议。
4、对基坑开挖的支护方法和降水措施提出建议,对开挖可能导致的岩土问题(如流砂、突涌等)进行预估,提供深基坑围护设计、施工所需的各种参数。
5、结合场地各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经济的基础方案,并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
提供可供选择的桩基持力层以及相关的桩基设计参数。
6、对主体结构的抗浮措施就岩土方面进行评价,提供基础抗拔桩的方案建议。
7、评价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提供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对拟建场地20.0m深度范围饱和土液化和软土震陷进行评价。
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
8、评价成桩可行性,分析评价施工对环境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1.3.3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本次勘察除采用常规的钻孔取土、静力触探、标准贯入、重型动力触探并配以室内土工试验外,还布置了十字板剪切试验、电测井测试、扁铲侧胀试验等多项特殊原位试验。
野外钻探作业取得的岩芯均用数码相机拍摄相片保存,代表性岩芯长期保存。
资料整理以野外钻探取芯观察、现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编录、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样品测试的成果为依据,充分利用初勘成果和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分析,综合初勘各项成果,深入进行资料整理,按规范相关规定进行数理统计,并完成报告文、图、表的编制。
本次勘察的各项操作包括工程测量、钻探施工和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及报告编制均严格按照现行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
本次详勘共布设46个勘探孔,其中钻孔36个,双桥静力触探孔10个,扁铲侧胀(DMT)试验孔2个,十字板剪切试验(VST )孔3个,剪切波速测试孔2个。
主要按建筑物轮廓线及围护结构外侧2~3m 位置布设,勘探孔间距距离一般为25~40m 。
1.4完成的勘察工作量勘察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4.1.5 勘察采用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各勘探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 表1.5本次勘探孔孔口标高是根据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测绘队提供的水准点GE12(位于风情大道与湘西路,靠近风情大道东面路面花坛头)引测,其高程为6.168m ,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测绘队测试的E 级控制测量点依据为杭州市勘测设计院2003年~2006年施测的首级(D 级)GPS 控制点、二等水准点。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杭州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复测),测量成果详见表1.5.11.6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为保证勘察质量,在充分研究初步勘察地质资料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及相关行业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钻探取芯率满足相关规程;土样采取、存放、搬运及测试过程均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执行,测试数据可靠。
各种原位测试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测试数据可靠。
通过采用多种测试手段相互验证,取得了较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并且在工作中积极开展QC小组质量管理活动,确保了勘察质量。
2、工程地质特征2.1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交替明显,雨量充沛,据杭州市气象台资料,常年平均气温16. 0C,极端最高气温42.10C(1930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20.20C(1967年1月16日)。
年平均降雨量1464.2mm,每年有两个雨季,4~6月份为梅雨季节,7~9月份为台风雨季节。
拟建场地位于杭州市钱塘江南岸的萧绍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85年国家高程基准),一般在5.25~6.35m之间。
地貌形态单一,属钱塘江河口冲海积地貌。
拟建车站东侧为建设河,西侧为钱塘春晓住宅小区,建筑物主要为小高层,道路下尚有较多市政管线(包括上、下水、污水、雨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穿过。
2.2区域地质概况依据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存在于本区的球川~萧山深断裂、昌化~普陀大断裂和孝丰~三门大断裂,均为形成历史悠久、延续时间长、反复活动多次,在近代地质历史上有过活动的微弱活动性断裂。
球川~萧山深断裂由江西弋阳经本省普陀大断裂横跨浙江北部,西起浙皖边界,东至杭州湾外,宽20km,长150km,形成于震旦纪中后期;孝丰~三门大断裂,由孝丰向东,经杭州南到宁海入三门湾,长480km。
三条断裂相交于本区萧山西兴~闻堰间。
上述微弱活动性断裂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在浙北平原第三纪、第四纪堆积厚度(下沉)的差异,以及有感地震两个方面。
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杭州曾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三次,如发生于公元929年的西兴地震为5级,震中烈度Ⅳ度,震中区房屋有损坏。
但未曾有有关地面水平位移、错位以及地裂记载。
根据我省地震部门资料,上述断裂最新活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全新世(Q4)无构造错动,地震总的活动特点是强度低,震级小。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拟建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域稳定性较好。
总体上,本场地作为拟建项目的建设场地是适宜的。
2.3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根据勘察揭露及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成果,按照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成因时代,并结合本站初勘报告,将59m以浅地基土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10个工程地质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