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马铃薯和毛芋
- 格式:docx
- 大小:9.83 KB
- 文档页数:4
毛芋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为了提前上市,增加经济效益,早熟毛芋利用地膜覆盖栽培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种植到收获约250d,比不盖地膜的常规栽培提前7~10d上市时间,一般产量可达22.5t/hm2,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毛芋;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毛芋属天南星科,别名芋头。
在我地栽培历史悠久,但均采取露地栽培为主。
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创新,总结出一整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较常规栽培提早了上市时间,效益较为可观,市场前景看好。
下面就其高产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 选好芋田应选择交通方便、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水保肥力强、便于灌水的2a以上未种芋的地块。
2 选种与催芽2.1 母种选择种芋应选择球茎无伤口,顶芽的芽尖保存完好,重量在50g的中等种为宜,一般用种量为2 625kg/hm2。
2.2 苗床催芽为保证早出苗、出齐苗,一般在12月底,将毛芋紧密地摆放在苗床上(芽眼朝上),覆盖薄薄1层细土后,加盖小拱棚及大棚膜进行保温催芽。
3 定植与管理3.1 地块选择种植毛芋应选择肥沃、保水力强的壤土地块为宜。
一般在水田、低洼地栽培较好;芋忌连作,一般实行3a以上的轮作,土壤深翻40 ~50cm,然后整好备用。
3.2 整地施基肥芋头根系分布较深,育苗栽植前芋头地应深耕晒垡,使土壤松软透气,含热量多,基肥以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禽肥等为主,撒施或沟施45t/hm2,有利于根系及球茎生长。
基肥中也可加施过磷酸钙、草木灰、硫酸钾等磷钾肥,以增加球茎淀粉含量及香气。
4 定植一般在清明前(翌年4月初)芽长15 ~20cm时定植,此时气温开始回升,应选择在冷尾暖头时定植为宜。
采取双畦定植,行距为70cm,间距为40cm,定植3.6万株/hm2左右,然后覆盖好地膜,同时破膜使苗露在外面,还要及时做好查苗补缺。
5 田间管理5.1 合理施肥毛芋整个生长期250d左右,需肥量较大,除施足底肥外,应适时追肥。
当植株长到30 ~50cm时,结合揭膜开沟培土,施农家肥30t/hm2;在植株封行时,结合培土,施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种植技术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种植技术是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种植技术。
本文将以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的原理、优点、操作方法、应用效果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
一、技术原理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是指在播种或移栽马铃薯苗前,将塑料薄膜铺设在地面上,并将马铃薯苗直接穿透薄膜种植的一种种植方法。
该种植方法主要利用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等作用,从而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技术优点1. 提高土壤温度: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吸收日光,并将其转化为热量,通过温室效应的作用,可以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
2. 保持土壤湿度:地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稳定,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和干旱季节,可以减少浇水次数,节约水资源。
3. 抑制杂草生长:地膜能够有效阻断光线的照射,从而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除草次数,降低劳动强度。
4. 减少土壤侵蚀:地膜可以有效减少雨水的冲刷,避免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5. 提高土壤肥力:地膜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6. 改善作物品质:通过地膜覆盖种植,可以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增加产量,增加经济收益。
三、技术操作方法1. 地面准备:在播种或移栽马铃薯苗前,需要对地面进行整理、平整、耙松。
2. 地膜铺设:选择适合的地膜材质和规格,一般选择黑色塑料地膜,铺设在整理过的地面上,并用重物压实。
3. 开孔定位:在地膜上开孔,一般为直径10厘米左右,株行距和行距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得马铃薯栽培密度更加合理。
4. 种植马铃薯:将马铃薯苗直接穿透地膜,种植在地膜下面的土壤中,使得马铃薯苗能够生长。
5. 固定地膜:将地膜两侧用土壤覆盖,固定地膜,避免风雨侵袭,影响地膜覆盖效果。
五、技术推广应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特别是在马铃薯产区和干旱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的方法是怎样的地膜覆盖种植的应用比较广,在马铃薯的种植中也可发挥一定的效用。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的方法。
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选用优良品种应选用早熟、高产、抗病的脱毒品种。
种薯要求薯形整齐,大小适中,表皮光滑细嫩,芽根鲜明,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的壮龄薯,大小以25~50g为宜。
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种子处理先将种薯放在阳光下晒2-3天,每天3-4小时,去除病薯、坏薯。
提倡采用整薯播种,大的种薯应进行切块,切块种薯不应小于50克,一般薯块重量20-25克,每个切块应带有1-2个芽眼,并将切好的种块放在阳光下晾晒,然后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均匀拌种,促进切口愈合并消毒。
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选择田土马铃薯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主要是疏松,因为马铃薯生长期间根系耗氧量较其它作物大得多(块茎形成期耗氧量比一般作物大5~100倍),另外块茎膨大期要求土壤疏松透气,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严,PH5.0~8.0范围均可。
因此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沃的沙土或壤土为宜。
我区大部分地方均可种植。
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深翻20~625px,早春浅耕,应做到无大的土块,草茎、根茬,上虚下实。
马铃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比例为2.5:1:4.5,以钾素的吸收量最多,钾素的供给主要依靠有机肥,因此播前结合整地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4000千克,磷酸二铵25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15公斤、硫酸锌1-1.5公斤或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
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适期播种一般在3月上中旬当地250px地温稳定在3-5℃时即可播种,然后用地膜覆盖畦面,用细土压实地膜四周,每间隔2—3米压一土块,防止风吹坏地膜,影响保温效果。
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科学放苗当幼苗长出1—2片叶,无寒潮来临时,即可放苗。
方法是对准幼苗的地方将地膜划一个十字形口把幼苗引出膜外,然后抓一把细土封严幼苗周围地膜,以利保温保墒。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一、马铃薯选茬、整地及施肥技术1、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主要是疏松,因为马铃薯根系耗氧量较其它作物大得多(块茎形成期耗氧量比一般作物大5-100倍),另外块茎膨大要求土壤疏松通气。
马铃薯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严,PH5.0-8.0范围均可,它的抗盐碱能力很弱。
因此马铃薯应选择地势高燥、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壤土。
2、马铃薯对前茬的要求马铃薯受病虫危害严重,轮作是减轻以土壤为传播媒界的病虫杂草的有效措施。
因此马铃薯选茬是生产上必须注意的重要环节,一般轮作周期三年以上,马铃薯与禾谷类作物的病虫害及伴生杂草不相同,吸收养分也有差异,因此马铃薯一般选择谷子、麦类、玉米等茬较好,其次为高梁、大豆茬,而胡麻、芥麦等茬口相对较差。
必须注意马铃薯不宜与烟草、茄子、西红柿等茄科作物轮作,因为这些作物吸收的养分种类大致与马铃薯相同,并相互传染病虫害。
另外,马铃薯与甜菜、甘薯、胡萝卜等喜钾作物不宜轮作,否则钾素不足。
3、整地技术马铃薯整地的最大要求是深耕,因此,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深翻25-30厘米。
马铃薯一般选择麦类作物茬口,前作物收获较早,争取伏耕晒垡,接纳秋雨,配合降雨多次耕翻耙磨,尽可能多地接纳雨水,并使土壤耕层疏松,入冬前土壤表层干燥时可以轻镇压。
早春解冻时因冻融作用而表土疏松,土壤含水量高时易跑墒,应尽早覆膜保墒。
土壤含水量低时,亦可轻镇压使表土平整,减少表层大孔隙,起保墒作用。
前作收获较晚的地块,应抢时深翻,并立即耙耱收墒,早春镇压保墒。
4、施肥技术马铃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比例为2.5:1:4.5,以钾素的吸收量最多。
钾素的供给主要依靠有机肥。
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钾素成分,重施有机肥特别是厩肥及堆肥,对钾的补充作用大。
另外,马铃薯栽培中有大量施用草木灰的传统,用以补钾。
肥料施用方法上,深施较浅施好,秋施比春施好。
有机肥一般要求全部秋施,磷肥也应与有机肥混合使用,亦可在播种前与氮肥一起施在膜下土壤中。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地膜覆盖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同时种植这两种作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将种植马铃薯和玉米组合起来,实现双重收获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
地膜覆盖是该技术的一项核心措施。
通过将地膜铺撒在地面上,可以起到防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湿度的作用。
同时,在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时,地膜铺设还可以防止它们相互受到干扰和竞争,最终提高两者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种植马铃薯和玉米时,需要注意它们的生长周期和管理方式。
由于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周期不同,种植前首先需要确定好两者适合的生长期,以便在适宜的时间安排种植计划。
同时应该注意管理方式的不同,如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以便确保两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其次,摆放地膜时要注意间距和分类。
马铃薯和玉米都需要一定的生长空间和营养,摆放地膜时应该根据两者不同的空间和营养需求来确定距离和分类。
一般而言,马铃薯的生长期为3-4个月,玉米的生长周期为4-5个月,因此需要根据两者的生长周期和空间需求来摆放间距和分类。
最后,应该加强对马铃薯和玉米的管理和综合利用。
一方面,在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时,由于取了一部分空间并共用部分养分,相应地要加强管理,例如在干旱地区应加强浇水、合理施肥等。
另一方面,还需要合理利用两者的营养与稻草,例如将马铃薯串和玉米秸秆拍扁混和饲用,既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又可以增加地区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在增加农户经济收益、保护土壤环境和优化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了解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特点、管理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对于实现全方位保护和利用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要。
冬闲田栽培马铃薯方式―地膜覆盖冬闲田栽培马铃薯,如果采用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可以使马铃薯提早上市,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土壤选择应选择在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排水方便的微酸性轻沙土壤上栽培。
黏性土壤土质黏重,通气不良爽水性差,不利于薯块的发育,不宜种植马铃薯。
利用收割后的晚稻田种植春马铃薯,一定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台田和二岸田。
马铃薯忌连作,前茬作物应避免选择茄科、亚麻以及其他块根、块茎作物。
二、深耕炕地马铃薯生长需要15~18厘米的耕作深度和疏松的土壤。
深耕可使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有利根系的发育生长和薯块的膨大。
深耕一般要达30厘米。
土壤翻耕后,应充分炕地,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增加土壤透气性,使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趋于合理,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提高土温,满足种薯发育需要的氧气和温度,促进早发芽。
三、整地作畦整地的主要目的应有利于根系的快速生长和幼苗的出土,因此要精细整地,使土壤颗粒大小合适,避免大土块。
马铃薯幼根的穿透力较弱,精细整地有助于其生长发育,同时缩短出苗时间,使土传病害或其他环境因素引起的种薯腐烂减少到最低程度。
长江流域冬季雨水较多,为有利于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和提高土壤温度,应采用高畦栽培。
作畦宽1.6米、畦高0.25米、畦沟宽0.4米为宜,畦面略呈龟背形,畦沟排水流畅。
四、施足基肥马铃薯是高产作物,但只有充分满足养分需求时才能获得高产。
长江流域春马铃薯的早熟栽培,其生长期短(60~70天),尤要注意施足基肥。
建议每1/15公顷施农家肥1500千克或发酵饼肥75千克,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钙镁磷钾肥50千克。
基肥方法是在畦面按马铃薯播种的密度开穴,穴深10~12厘米,然后将肥料施入穴内。
五、播种时期长江流域春马铃薯适宜播种时期的确定应考虑到出苗时已断晚霜,以免出苗时遭受晚霜冻害。
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适宜播种期为12月中、下旬。
六、播种密度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春马铃薯早熟栽培应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按行距33厘米、株距40匣米在畦面上开穴,穴深10~12厘米,每畦5行,每1/15公顷播种5500穴,用种量150~200千克。
地膜覆盖芋头种植技术种植芋头,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有不少学问哦。
你想啊,地膜覆盖就是个好方法,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先说说地膜,这玩意儿就是一层薄薄的塑料膜,把土地覆盖得严严实实,保温又保湿,特别适合芋头这种喜欢湿润环境的植物。
想象一下,芋头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像在温暖的怀抱里,根系扎得深,长得快,真是让人心里乐开了花。
种芋头的土壤得准备得当,松软又肥沃,像个舒服的床铺。
先把地翻松了,再加点有机肥,咱们可不能让芋头受委屈。
然后,铺上地膜,把这膜拉平,确保没褶皱,不然可就像穿了一条皱巴巴的裤子,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按照一定的行距,戳几个小洞,别太密集,给小芋头留点成长空间。
这种“给力”的做法,就像让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奔跑,得放开他们,让他们好好成长。
种子准备好后,趁机把芋头种上,埋得稍微深一点,像埋藏宝藏一样。
然后再把膜两边的土压实,生怕风把这“宝藏”给刮跑了。
你说,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位父母在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真是让人感动啊。
之后就得注意水分了,别让土壤太干,芋头可不喜欢干燥的环境。
时不时去看看,有水分的时候就泼点水,让小芋头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种植过程中,光有爱心还不够,还得时刻关注天气变化。
这地膜虽然可以挡风遮雨,但你得留心温度的变化。
太冷了,得想办法保暖;太热了,也得透透气,别让小芋头闷坏了。
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时刻把握市场动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说到病虫害,那可真是让人头疼的事。
用点农药可不能太随便,得按照说明来,不能“随心所欲”。
发现了虫子,不用急,先观察一下,看这虫子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别吓得就乱来。
选择合适的农药,就像挑选朋友,要找对的人,才能让小芋头平安无事。
到了收获的季节,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啊!你想,等着芋头慢慢长大,心里那种期待感,简直不亚于过年。
小心翼翼地把膜撕开,土里的芋头露出来了,仿佛在说:“嘿,瞧我长得多好!”挖出来的瞬间,那种成就感,真是让人兴奋。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生产中引入了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是指在农田种植马铃薯前,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土壤表面,形成一个类似大棚的环境,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分蒸发和草害,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一种栽培技术。
1. 土壤准备: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良好的准备工作。
首先进行深翻松土,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然后进行细碎化,以便于地膜的覆盖和马铃薯的种植。
2. 地膜铺设:选择合适的地膜材料,一般使用黑色塑料薄膜,可以有效地吸收太阳光热,并保持土壤的温度。
将地膜覆盖在土壤表面,并固定好边缘,确保地膜平整、密实。
3. 施肥和灌溉:在地膜覆盖后,按照马铃薯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灌溉。
一般采用局部根部施肥和滴灌的方式,以充分利用水肥资源,提高施肥的利用率。
4. 病虫害防治: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在生长期间,及时巡视、监测病虫害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土壤管理:地膜覆盖后,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
地膜还可以防止杂草的生长,减少除草的次数,保护土壤和马铃薯的生长。
通过采用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的生产能力和品质。
通过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缩短马铃薯的生长周期,增加产量;地膜覆盖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保持土壤肥力,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土壤准备、地膜铺设、施肥和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土壤管理,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地膜覆盖技术还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在今后的马铃薯生产中,应更加推广和应用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1.马铃薯的选地和整地马铃薯的适应性比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够提升温度,确保马铃薯的根系发达。
这种栽培技术需要较多的肥水,因此在选择马铃薯的栽种地块时,需要选择排水通气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较多且结构疏松的土壤。
在高寒地区,土壤大多是红壤,显酸性,土层深厚且结构疏松,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而且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提高薯块的干物质含量,提升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通常来说,马铃薯的根系能够达到地下六十到七十厘米的地方,而且马铃薯块茎会在土壤中生长,这就需要马铃薯的种植土壤具有湿润、深厚且疏松的耕作层,通常深耕二十五到三十三厘米即可。
2.马铃薯品种的选择和处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马铃薯品种选为脱毒良种最佳,比如,青薯2号和5号或者大西洋等马铃薯品种。
在选定品种之后,还要对种薯进行切块处理,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生产的成本。
不能将种薯切成过小的薯块,这样会对马铃薯的出苗以及幼苗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通常来说,种薯切成三十到五十克的薯块最佳,每个薯块上需要带有一到两个芽眼。
在切块时,不能将种薯切成薄片或者将芽眼挖掉,更不能够丢弃顶芽,如果顶芽的生长态势非常旺盛,可以选择从中间将种薯切开。
另外,如果在切块时发现病薯,或者切开种薯时发现薯肉存在病腐、环纹或者颜色异常等现象,要将此种薯丢弃,并对切刀与垫片采取消毒措施,再继续切下一块种薯。
另外,马铃薯播种前,需要进行地膜的选择。
按照马铃薯的生长特性而言,地膜的选择需要遵循如下原则:第一,选择强度高且耐老化,各项性能满足国家标准的地膜;第二,地膜的厚度需要均匀,最厚的部分不能超过0.018毫米;第三,地膜需要具备较高的透明度;第四,地膜的宽度要与马铃薯的播种密度相适应,一般选择膜宽为八十厘米或者九十厘米的地膜。
在铺膜时,需要将地膜拉紧、整平并盖严,确保薄膜能够紧贴地面。
3.马铃薯的播种马铃薯的播种时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来决定,早春马铃薯一般在四月下旬到五月上中旬播种。
地膜覆盖马铃薯和毛芋
马铃薯+毛芋一一秋马铃薯种植模式是松阳县水南街道、叶村、斋坛等乡镇农户应用的一种粮、菜结合种植模式。
马铃薯与毛芋同时于1月上旬至2月上旬播种,通过覆盖地膜增温,促进马铃薯和毛芋的生长,提早上市,马铃薯和毛芋分别于4月中下旬和9 月上旬收获上市,毛芋收后种植秋马铃薯。
经济效益:该模式一般马铃薯每667m2产1500kg,产值4500 元;毛芋每667m2产2000kg,产值4000元;秋马铃薯每667m2 产1250kg,产值2500元。
全年三熟合计,每667m2产值达11000 元,扣除种子、肥料、农药、地膜等物质成本2100 元,每667m2 纯收入8900 元。
1 马铃薯+毛芋间作技术
1.1良种选择
马铃薯种薯应选用北方调进的早熟、高产、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如中薯3 号、荷兰十五;毛芋选用“金华红嘴芋”等品种为好。
1.2选地整地、施基肥
针对马铃薯不耐涝和毛芋喜潮湿、根系发达需肥量大,忌连作等特点,以选择排灌方便、土层酥松肥沃的土壤栽种为宜。
一般在晚稻收割后尽早翻耕,使土壤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酥松土质,播种前耙细土块,翻耕整畦,畦连沟宽 2.0m,畦面宽1.6m (直条种4行马铃薯,畦中行距50-30-50cm,株距30cm)。
覆膜栽
培的马铃薯不便追肥,必须在播种覆膜前施足基肥,以满足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中对养分的需求。
在翻耕整畦前施足有机肥,每667m2施腐熟优质畜禽肥1000kg。
播种前畦面加施50kg 复合肥和15kg尿素,然后开沟播种,肥料也可在开沟播种前、后条施或穴施,但注意化肥不能与种薯接触,以免肥害。
1.3播种、盖膜
覆膜栽培马铃薯一般1 月上旬至2月中旬播种(立春以前播种需加盖小弓棚防冻),先播马铃薯,开直条播种,一畦种四行马铃薯,畦中行距50-30-50cm,株距35cm, 3800株/667m2左右。
播种前2〜3d,选择无病种薯切成30g左右的小块,每块种薯保留1〜2个芽眼。
然后用600倍50%6布津可湿性粉剂浸种5min, 进行种薯消毒,晾干后播种,播种后每667m2用1000kg泥灰盖种。
毛芋选用品种纯、顶芽充实、完整、无病、大小均匀、单个60〜80g的子芋作种芋。
在马铃薯播种盖土后,用5〜6cm粗的
尖头木棒在马铃薯行距中间打洞下种,株距30〜35cm, 2000株
/667m2 左右。
播时抹掉除顶芽外的多余芽和芋毛,下种后盖草木灰或细土,每667m2用50%勺乙草胺100〜150mL兑水喷雾,进行化学除草,以防膜下杂草滋生,然后盖上地膜。
1.4田间管理
覆膜后马铃薯、毛芋分别在2月中旬和3月上旬出苗, 出苗
后要选择温暖天气破膜放苗,以后及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冻工作。
马铃薯和毛芋破膜扶苗时应尽量少拉破地膜,并在破膜口边上压
土,防风股膜,提高保温、保湿,控制杂草生长的效果。
4 月中、下旬收获马铃薯。
马铃薯收获后,毛芋已长到30〜40cm高,结合清理地膜、除草、每667m2施栏肥1000kg和三元复合肥50kg,并进行第1 次培土。
因母芋、子芋不断增加茎节向上生长,新芽抽生露出地面,会影响品质,通
过培土可以抑制新芋顶芽生长,有利于球茎肥大和提高品质。
如新芽长
出叶片抽出地面,要将其割除,然后培土压没。
毛芋的一生要结合割除
长出地面的子、孙芋茎叶、除草、施肥、培土2〜3 次。
毛芋生长过程中最怕干旱,在整个生育过程期间都必须保持土壤
湿润。
如遇干旱或高温季节,要经常灌半沟水保湿促其生长。
在8 月
上旬收获上市。
1.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和地下害虫地老虎等。
要多种方法并用。
整地前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
100g,兑少量的水稀释后拌毒土20kg,均匀撒播地面可以防治地下害虫。
在马铃薯生长期间主要做好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的防治。
如果
连续5d 以上的雨天,应用代森锌、甲厢灵等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每隔
7d喷1次,共防2〜3次,收获前20d禁止用药。
芋艿病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芋天蛾幼虫和蚜虫等,是危害芋叶的主要害虫。
可用好年冬3000倍或10%一遍净2500〜3000 倍液防治。
细菌性叶斑病和褐斑病,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
防治。
2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2.1 整地
秋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温度从高到低,有的年份会遇到前期干旱,后期秋雨绵绵的气候条件而造成马铃薯裂薯或烂薯,失去商品价值,故以采用高垄双行栽培为宜,在毛芋收获后,按畦连沟宽1.5m 翻耕整畦。
2.2选用小整薯适时播种
秋马铃薯播种期间温度较高,种薯一般不提倡切块播种,选用30g左右的中薯3号、兴佳2号等品种小整薯做种薯。
秋马铃薯生育期短,一般播种后70d左右即可收获,以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
按株距30c m在播种沟中摆放种薯,每667m2 播3000株左右。
在种薯株距间每667m2施高氮高钾复合肥20〜25kg,用500kg泥灰或有机肥盖种。
2.3中耕培土
在出苗后苗高10〜15cm时,结合中耕培土每667m2施高氮高钾复合肥20〜25kg。
2.4防治病害
秋马铃薯病害主要有青枯病、晚疫病等。
当田间出现零星发
病时,及时拔除病株减少再次侵染,喷施甲霜灵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
2.5适时收获
当11 月底马铃薯植株退色转黄,即可根据市场行情收获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