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的方法有几种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的方法有几种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的方法有几种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的方法有几种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1)先播种后铺膜先播种后铺膜的方法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先播种,然后铺地膜。铺地膜时膜要紧贴垄面,拉紧拉实,垄的两边压土后用脚踩实,垄面上每隔几米可以压上一些土,以防薄膜被风掀起。马铃薯出苗时要及时人工破膜放苗,以防将苗烫伤。

(2)先铺膜后播种先铺膜后播种的方法是先起垄,铺上地膜,经过几天的阳光照射,待垄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后播种。马铃薯播种时,用小铲或打孔工具按照株距在垄上破膜打孔后播种,孔不要太大,深浅力求一致,深度8~10厘米。播种后盖上湿土,并将膜孔用土压实。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怎么种

土豆种植技术(土豆怎么种)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由于其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种植脱毒马铃薯已成为河北平原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良繁基地,致力于生产开发优质种薯和商品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您提供丰收的基础保证。推荐品种金8号:引自荷兰,原名Favorita。出苗后60-65天收获。植株直立,生长势强。薯块长椭圆形,芽眼浅平。皮肉淡黄色,表皮光滑,大薯率高,商品性好。适合高肥水管理,产量潜力大。一般亩产2000公斤,高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目前首选的菜用薯品种。 简明种植技术 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6、稀植大块:根据市场调查大薯价格高,故提倡稀植以提高大薯率。一般单行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大垄双行种植大行距60-70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30-35厘米,每亩保苗4000-4500株(每穴留苗1株)。 7、及时化控:植株生长旺盛,可在现蕾后至开花前喷施多效唑30克/亩控秧。 8、除治病虫:播种时或结薯前施辛硫磷3-4瓶/亩,除治地下害虫;五月上旬喷施吡虫啉30克/亩防治蚜虫;连阴天喷甲霜灵等杀菌剂防止晚疫病发生。 二、秋马铃薯种植技术 一、选择良种 选择生育期较短的马铃薯品种,如川芋4号、川芋5号、川芋56等。为了减轻播后烂种,宜选用20~30克的小马铃薯整薯作为种薯。

春播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春播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春播地膜栽培一般应选择抗旱性强,早熟或中早熟的马铃薯品种,比较适合的品种主要是费乌瑞它、大西洋和克新号等。 、播种适期 以月下旬至月上旬为宜,主要根据地温情况确定,即:覆盖地膜在地解冻后土壤厘米深处地温达c即可播种。 常用地膜覆盖播种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播种后覆膜。即先起垄,随即播种,后再覆膜,此法播种后应注意观察,及时放苗,防止烧死幼苗;二是先覆膜,后在地膜上打孔播种,再用土封严播种孔。 、耕作要点 、整地。翻地前要清除根茬,秸杆及其它杂物,在施足底肥的基础 上,要进行细致的深翻碎土。厘米耕层一定要细碎疏松,表里一致。若没有灌溉条件,在耙地保墙,经轻度镇压后,立即起垄或覆盖地膜。 施肥。施足基肥。为防止土壤肥力下降引起作物脫肥早衰,必须增施基肥,这是春薯获得高产的矢键所在。一般亩施农家肥斤,混合碳鞍、磷肥各斤。先将肥料全部撒施在地表。然后按要求起垄,将肥料翻入土中。 按垄距米,“两犁两構”标准开沟起垄、施肥。先用山地步犁向外翻一犁,用单構在沟底深耕一次,深度厘米,亩施肥料同上,混合施入沟内,再用小犁沿沟内侧上方厘米处,向外翻一犁,将肥料盖在沟内,最后再用单構将沟深耕一次,深度厘米;筑起单垄,沟垄高差厘米,垄面厘米,依次起垄,每垄种两行,行距厘米,株距厘米,亩株数株。 、起垄。要求起垄高度为厘米,垄面宽厘米,垄沟厘米,垄要做成中高、两边呈缓坡状的“圆头高垄”。这样的垄易使地膜拉紧,不易被风吹动,地膜与垄面覆贴紧密,压盖牢固。垄宽厘米,垄高厘米,膜上土横梁(压膜

防风)。 覆膜。整起垄后应立即盖膜,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散失。采用人工覆膜的可三人一组,一人在前铺膜,二人培土压膜,地膜一定要铺好,紧贴垄面,力求达到“紧、平、严”的标准。每垄播两行,行距厘米,株距厘米,深度厘米。 、田间管理 进行膜内播种,应及时放苗,过晚会发生烧伤。如天气干旱应在苗齐后适当浇水,如土地肥力不足在现蕾前进行追肥(每亩追尿素斤左右)在薯块膨大时,应揭去地膜,再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同时要注意防治星瓢虫、豆芫菁等病虫害的危害。及时收获,马铃薯在植株死亡天开始收获,早熟品种可根据薯块大小和市场需求,先将较大的摸出卖掉,让较小的继续生长,以提高经济效益。 覆膜垄作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遵义市凤冈县年产750吨脱毒马铃薯种薯 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建设单位:凤冈县清强胜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点:遵义市凤冈县永和永华社区斑竹园组 单位法人:赵清天 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4) 1.2项目建设方案 (4) 1.3投资结构及资金筹措 (5) 1.4项目效益 (6)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 1.6综合评价 (6) 第二章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 2.1项目建设背景 (8)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第三章建设条件 (12) 3.1 项目区概况 (12)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4)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5) 4.1 市场分析 (15)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和进度 (17) 4.3市场风险分析 (17) 第五章建设方案 (20)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20) 5.3建设标准 (20) 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21) 5.5设备方案 (22) 5.6 建筑方案 (23) 5.7节能减排措施 (24) 5.8实施进度安排 (25)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7) 6.1环境影响 (27)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28) 6.3评价与审批 (29)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30)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30) 7.2 经营管理措施 (31) 7.3技术培训 (31) 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2)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3) 8.1 投资估算依据 (33) 8.2 投资估算 (33) 8.3 资金来源 (35) 8.4 资金使用和管理 (35) 第九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36) 9.1经济效益分析依据 (36) 9.2销售收入估算 (36)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分析 (36) 9.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37) 9.5不确定性分析 (37) 9.6财务评价结论 (38) 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58) 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58) 10.2农业产业化经营 (58) 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60) 10.4新增就业岗位、助推脱贫 (60)

种植土豆的技术

种植土豆的技术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生长周期 1.休眠期 2.发芽期 3.幼苗期 从出苗到第六叶或第八叶展平,即完成1个叶序的生长,称为“团棵”,是主茎第二段生长,为马铃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经过的时间较短,不论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个月。 4.发棵期 从团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叶展开,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晚熟品种以第二花序开花,为马铃薯的发棵期,为时1个月左右,是主茎第三段的生长。发棵期主茎开始急剧拔高,占总高度50%左右;主茎叶已全部建成,并有分枝及分枝叶的扩展。根系继续扩大,块茎膨大到鸽蛋大小,发棵期有个生长中心转折阶段,转折阶段的终点以茎叶干物质量与块茎干物质量之比达到平衡为标准。 5.结薯期 即块茎的形成期。发棵期完成后,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此期茎叶生长日益减少,基部叶片开始转黄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机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随之加快膨大,尤在开花期后

10天膨大最快。结薯期的长短受制于气候条件、病害和品种熟性等,一般为30-50天。 生长条件 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马铃薯对温度的要求: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 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 育种 选育途径主要有: ①利用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 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 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播种 用块茎繁殖,把马铃薯按芽眼切成块状,垄播,3月份播种,平 均温度超过25°C时,地下块茎停止膨胀。大概三个月左右就可以 成熟了。 适时早播:要适时早整地施肥播种,使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处于相对冷凉、气温较低的季节,使薯块形成和膨大避开高温时期。 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于12厘米。若播种时覆土厚度 不足,出苗后随苗生长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剧烈,匍 匐茎易窜出地面。

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摘要分析了马铃薯地膜覆盖的增产机理,并对西吉县地膜马铃薯综合增产技术示范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指导该技术在当地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近年来,西吉县大力扶持马铃薯产业,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而马铃薯产量不高、产量不稳的问题,已成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及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此,县委、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示范点建设,通过地膜马铃薯综合增产技术示范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地膜马铃薯示范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地膜覆盖增产机理 地膜覆盖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提高地温,改善耕作层土壤环境。地膜覆盖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储藏光热于土壤中。试验表明,地膜覆盖能使地表温度提高0.4~7.3℃,地下10cm深处提高0.9~5.0℃,此作用能满足种薯萌发和根系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并能促进植株营养器官快速生长,延长生育期,有利于结薯。高海拔阴湿区种植马铃薯,对提高地温,改善热量条件,促进正常成熟和提高产量具有显著的效果。二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既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了地温;又能把土壤深层的水提到地表,起到抗旱保墒作用,地膜覆盖比露地土壤含水量可相应高出3~6个百分点。三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抑制杂草病虫害。由于地膜覆盖免去了风、雨对土壤的侵蚀和中耕等人为的践踏,使得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得到改善,加强了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活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加速有机质分解,并能抑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地膜覆盖比露地具有显著增产作用。在生产中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提高马铃薯单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能解决马铃薯种薯退化问题。示范表明,地膜覆盖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产量。地膜覆盖马铃薯纯收入比露地栽培的高出3 347.7元/hm2,同时还可以省去中耕培土的环节,省工省劳。

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科论文.

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科论文2019-05-03 南阳镇是福建省上杭县人口第一大镇,耕地面积1906.1公顷。2011年冬种面积394.2公顷,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72.5公顷,总产量1494.25吨。2012年罗坊、黄坑南岭等8个行政村冬种马铃薯57公顷。现将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种催芽,适时播种 选用适宜本地种植、丰产性好的菜用新良种中薯3号(薯皮光滑、黄色,薯肉黄色)、中薯7号(皮光滑、淡黄,肉乳白)、闽薯1号(薯皮光滑、黄色,薯肉淡黄色)和丰产性好、干物质率高、还原糖含量低、薯形圆形、适宜做加工薯片的新品种坝58(薯皮浅黄色、光滑,芽眼浅,薯肉淡黄色)种植。淘汰老品种。在12月上中旬播种,于播种前7~10天,采用脱毒种薯,挑大小适中、芽眼多且分布匀称、无破损的健薯,按每块2~3个芽眼将薯块纵切成2~4块,切口处蘸0.1%敌磺钠与草木灰以瓦缸或薄膜包裹堆层(层与层间填入细湿沙)催芽,待芽长 0.5~1.0厘米时播种。催芽期间应注意检查,发现烂薯应立即拣出。为避免幼苗受霜冻为害,双季稻冬闲田在12月5日至30日播种;边角地、晚稻秧地等地块推迟到12月底至翌年元月20日播种。 二、选地整畦,合理密植 选交通便利,远离工业、采矿业区,无养殖场废渣、废气、废水污染,水源清洁的地段,且种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肥力好的微酸性砂壤土、前作未种植茄科作物的冬闲田上。于播种前10~25天翻犁整畦。排水良好的地要整成沟宽35厘米、地畦面宽90厘米的田块采取双行开穴种植。排水稍差的要整成沟宽30~35厘米、畦面宽45~50厘米的高畦狭垄。单行开穴种植,穴距以30~35厘米为宜,4.0万~4.5万穴/公顷,播种深度以种薯入土10~15厘米深为宜。经催芽后下种的,芽要向上;未经催芽的,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每穴植入1~2块种薯,用细土拌牛猪栏粪盖种。较迟播种的.和未经催芽直接播种的采用地膜覆盖,这样可提早出苗、提高产量。[] 三、中耕除草,匀苗补苗 播种出苗后的第三叶全展期,选晴天中耕除草和查苗补苗,每穴留1~2株健壮苗,间去弱苗病苗。在第六片叶全展期和发棵期又分别中耕除草、培土,此时采用稻草包芯压土,这样可创造通透性好的土壤环境,使得植株埋入土下的节数增多,增加匍匐茎的数量,形成更多和更大的块茎。 四、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 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 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 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土豆高产种植管理方法

土豆高产种植管理方法 1、种植管理:精细选种和种薯处理。新街乡多在冬季种植,种 植时间注意选择开花时避过严霜期,开沟调播。种植宜适当密植, 塘据约8寸,每亩7000余塘为宜。播后盖土2―3寸,使土适当高 出墒面。出苗后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补苗、间苗,每塘留苗3棵。 培土总深度不超过10厘米。 2、肥水管理:马铃薯施肥要重施底肥,增施磷钾肥。底肥一般 用腐熟的农家肥约4吨,磷肥30―5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追肥可在齐苗前施提苗肥,用清粪水加1―2公斤氮肥施用;在现蕾 前施结薯肥,以钾肥为主,加一公斤左右氮肥施用。马铃薯不耐干旱,苗期需水量小,现蕾开花期需水量最多。灌水在全生育期可进 行5次以上沟灌,做到速灌速排,水不漫墒,沟无积水,经常保持 田土湿润。 1.及时深翻晒土,杀虫灭菌。豌豆、小麦等夏粮作物收割后,及时深翻晒土,利用3伏天日照强度大的特点,晒死土壤中的蛴螬等 地下害虫,杀死土壤中的耐低温病菌,为翌年马铃薯生长提供一个 较安全的土壤环境。 2.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碳铵等化肥的大量施用是造成马铃薯腐烂,影响马铃薯品质和商品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易造成土 壤板结。多施有机肥不但可改良土壤,而且能提高马铃薯品质。一 般亩施草木灰6000公斤,腐熟人畜尿粪5000公斤。有机肥贮藏时 采取草木灰和人畜尿粪分别贮藏的方式,以免因混合而造成养分流失。配合有机肥,亩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施肥结合播种进行,一般种薯行施有机肥,空行施化肥。 3.选用脱毒种薯。优良的品种不仅是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保证马铃薯品质、提高抗病虫性的主要因素。具有生 命力强,抗旱性强,易发芽,幼苗健壮等特点。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 铃 薯 栽 培 技 术 惠东县科学技术局二00四年六月

台湾红皮(Cardinal) 期台湾红皮是一个中晚熟高产品种,适应性和抗旱性较强,植 株生长繁茂结薯早,块茎膨大快。该品种对马铃薯A病毒免疫,薯形椭圆形,红皮、黄肉、表皮较粗糙、芽眼浅,一般亩产1600 公斤,最高可达2500公斤以上。品质坚实、口味好。油炸色泽 较好,适于炸片生产和鲜食利用。 台湾红皮因其产量较高和适应性较强,特别是由于抗旱性强,在生产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马铃薯消费市场上因其品质 优良和块茎大小整齐一致、芽眼浅和漂亮的薯形,受到消费者的 极大欢迎,特别受到香港和东南亚市场的欢迎,是一个非常好的 鲜食和出口创汇马铃薯品种。 父母本:Tulner/devries54--80--8xSVP55-89 产量:一般亩产1600公斤。最高亩产2500公斤以上。商品薯率90%以上。 块茎质量:皮色红皮、肉色黄肉、表皮较粗糙、薯形长椭圆形、芽眼数目较少、薯形一致性较好端正美观、芽眼较浅、休眠 期较长、耐贮性中上等、干物质含量中等、淀粉较高、还原糖 0.108% 抗病性:较抗花叶病毒PVX、PVY,对PVA免疫;较抗卷叶病毒PLRV;

晚疫病:植株较抗块茎抗,环腐病:植株抗块茎抗,癌肿病:免疫 消费品质:煮食口感优、味道好,炸片色泽中等、口感好,烹调轻度色变 田间特性:植株半直立、繁茂,生长势强,茎粗壮,株高60--70厘米,分枝少,叶色深绿,侧小叶4--5对,茎色深紫红色,花冠紫红色,花粉较多,天然果有,结薯4--5块,生育期105天,结薯期早 分布: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盟、乌盟少数旗县,河北张家口地区和东北少数地区,可作为华北西北干旱地区一季作栽培的品种,也可作为广东、福建冬季栽培,产品可鲜食和加工用,出口港澳极受欢迎。 栽培要点:①抗旱性强,水旱地均可种植,特别适于旱地种植。 ②播种密度3600株左右。 ③适于沙壤土栽培,粘土栽培易出现畸形薯 陇薯3号 由甘肃省农科院育成,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0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块茎扁圆或椭圆形,皮稍粗,块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薯顶芽眼及脐部下凹。结薯特

种植土豆的技术范文

种植土豆的技术范文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 ___为大家精心推荐的AAAA,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 ___、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xx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xx年2月23日,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potato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6]。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生长周期 1.休眠期 马铃薯收获以后,放到适宜发芽的环境中而长时间不能发芽,属于生理性休眠,是一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块茎休眠始于匍匐茎尖端停止极性生长和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刻。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因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马铃薯休眠期的长短受贮藏温度影响很大,在26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因品种的不同,休眠期从1个月左右至3个月以上不等。在温度为0-4摄氏度的条件下,马铃薯可长期保持休眠。马铃薯的休眠过程,受酶的活动方向,与环境条件密切关联。 2.发芽期 马铃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块茎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显生长。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进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发芽期生长的中心在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和水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

一、概述 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 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 二、植物学特性 1.根 马铃薯可以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当马铃薯块茎 1

萌芽后而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称初生根,初生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马铃薯初期的生长有80%的营养由它供应。初生根先向前生长,当长至30厘米时,再向下生长。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一般呈绿色或紫色,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花下有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生产上可以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在切块时可以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以取得顶端优势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称为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2

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选地 马铃薯在砂土、泥地均可栽培。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6.5的微酸性砂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生长快、成熟早、结薯多、皮光滑、病害轻、便于收获、产量高、商品性好。马铃薯属茄科作物,忌与其他茄科作物连作或集中混作。 2整地 前作收获后,用旋耕机翻犁破碎土壤,再用整畦机按畦带沟宽110 cm的规格起垄整畦,垄畦高30 cm、宽80 cm,两畦间沟宽20 cm。起垄机起垄后,再人工精细整畦,做到细碎、整齐。 3种薯处理 3.1精选种薯 健康种薯应为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色泽新鲜的幼嫩薯块。而表皮龟裂、畸形、生有病斑、受冻发僵以及退化的块茎应一律淘汰。对于圆形或椭圆形块茎的品种,如果其中混有长形、尖头、纵裂现象的块茎,就可认为是退化或受病毒感染[1]。用这种块茎作种薯,会增加田间退化率和病毒感染,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3.2种薯切块 为了节约用种和保证种薯大小一致,播种前稍大的种薯需切成几块作种,小块薯应在没牙眼的地方切1刀,切块后氧气可从切口顺利进入薯内,从面加速酶的活动,打破休眠。从顶部斜或纵切,注意不伤牙眼,使每块种薯上都分配有顶部牙眼。 3.3种薯消毒 每切完1个种薯,切刀应放进消毒液0.1%高锰酸钾,或75%酒精,或0.5%福尔马林溶液消毒1次[2]。将种薯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20~30 min,捞出后放成堆,用薄膜覆盖闷种6~8 h,可有效防止种薯携带病菌。 3.4种薯催芽 切块摊晾1~2 d后的种薯,用1个单位赤霉素(即1 t水+1 g赤霉素)浸种10 min。捞起后按一层湿润沙床、一层种薯埋入,覆盖薄膜进行催芽,能有效打破种薯休眠,出苗快且整齐。 4播种 4.1播种期 马铃薯喜冷凉,不耐高温,应根据气候和鲜薯提早上市期确定最佳播种期。冬种马铃薯应选择12月上、中旬,待气温稍降时播种。过早,则温度高,容易烂种,难以全苗、幼苗生长不良以及幼苗期无法避开霜冻;过迟,则推迟鲜薯上市,生育后期遇到春雨容易发生病害,遇春季高温导致早衰,影响产量。 4.2播种密度与播种量 双行三角形种植,每穴播种1块小种薯或经分切的薯块,株行距各15 cm左右,需种薯2 250~2 700 kg/hm2。 4.3播种方式 用小抹壁刀挖1穴种1个薯,深度以土盖密种薯为宜,播完后在种穴上再一次盖一把土杂肥。已催芽播种的,芽向上,并按芽长短不同分区播种,有利于出苗一致[3];未经催芽的,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以利于早发根、吸收水分、早出苗。 5田间管理 5.1培土 马铃薯在通透性良好的土壤里生长,根系才能发达,块茎才易膨大,稻草包芯加上培土可创造通透性好的土壤环境,可使植株埋入土下的节数增多,增加匍匐茎的数量,形成更多

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及其种植方法

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及其种植方法 1 地膜覆盖的原理 温度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使用地膜覆盖可以起到增温的效果,可使作物早生、快长、增产。覆盖地膜后,白天阳光透过薄膜直射到膜下地面,把光能转化成热能,地膜上凝结的露珠阻隔长波通过,使地面升温。同时,地膜还会将水分蒸发带走的一部分热量保存下来,向下层土壤输送,从而使地膜下面各土层的温度高于露地温度。夜间,膜下地面温度的下降速度减慢,膜内地面温度以及各土层温度也要高于露地。利用这一原理,地膜覆盖可为马铃薯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温度,以达到早熟、优产、高产的目的;土壤水分影响着作物的生长,还影响土壤本身的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地膜覆盖可直接阻挡水分的蒸发,使土壤水分无法与近地层的水分交换,使水分在膜下循环,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为马铃薯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土壤覆盖地膜后土壤的水热状况得到改善,且土壤不再受到风吹雨淋,可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增加了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通地覆盖地膜可加快马铃薯的生育进程,缩短了病虫害的危害时间,减轻了危害的程度。另外覆盖地膜后土壤表面通气不良,可抑制杂草的生长。 2 地膜覆盖的作用 马铃薯地膜覆盖可以增加土壤的温度,促进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在播种后可以保证马铃薯早发芽、早出苗、使其生育期提前,可促进早熟;覆盖地膜后土壤条件发生了改变,可促进马铃薯根系的生长,使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增加,从而为早熟增产奠定基础。利用地膜覆盖的增温原理可为马铃薯块茎膨大提供适宜的温度,促进了块茎的膨大;另外,采用马铃薯覆盖技术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总产值、提高经济效益。 3 种植方法 选地和整地。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灌溉方便,最好选择向阳背风的沙壤地,前茬作物不能为茄科和十字花科。在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深耕整地,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保墒、保肥的能力,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以及块茎的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条件下深耕要求达到25 cm以上,在深耕的基础上要求精细整地,将土地平整细碎,达到深、净、细、平、实的目的。在整地的同时可以施入基肥,基肥的选择主要是优质的农家肥,可以辅助施加一些化肥。 选择品种和处理种薯。在选择品种时脱毒马铃薯为主,要求所选择的品种要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植株生长健壮、块茎膨大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强等优点。播种前要处理种薯,在播种前的20~25天进行催芽,并在播种的前1天切种,种块大小为20~25 g。切种后要用草木灰拌种。 起垄覆膜。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采取寬垄双行密植,垄宽要求60~80 cm,垄高20~25 cm,垄距为15~20 cm。垄面要求平整细致。在整地起垄后要立即覆盖上地膜,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地膜要选择质量好的,在地膜覆盖完成后要经常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检查破裂的地方,并注意随时将地膜土壤压好。

2018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中国的马铃薯栽培可能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最早由欧美传教士从南北两条路线传人,一条是从海路传人京津和华北地区,另一条是荷兰人从东南亚引种至台湾、后经福建传人大陆。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据统计2001年栽培面积为471.88万hm2.总产量645.4亿kg,单产每hm213.7kg。马铃薯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根据各地栽培耕作制度、品种类型及分布,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域划分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中原及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作垂直分布区等4个。其中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和西南一二作垂直分布区是主产区。在中国的各省(区)中,常年栽培面积在40万hm2以上的有内蒙古、贵州、和甘肃,30万hmz以上的有重庆、黑龙江、陕西、四川和云南。由于缺乏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在消费中,鲜食占总产量的50%以上,淀粉等初加工占15%左右,出口及饲料占14%,种薯占10%,损耗10%以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工业的发展,尤其在加入WTO后,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出口创汇产品,日见重要,播种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中国的马铃薯育种研究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过程,据统计在过去的60多年中共育成了170多个品种,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长期以来强调高产抗病育种,忽略品质育种,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是加工品种奇缺,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出口创汇和机械化操作的需要。因此,重视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加强育种技术和育种方法研究,选育鲜薯食用、食品加工用、淀粉加工用等专用型品种的是现阶段中国马铃薯育种的主要目标。 1 中国马铃薯育种进程 1.1早期的引种选育 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经历了引种到育种的过程。1934--1936年,管家骥教授搜集整理了全国马铃薯的地方品种,并从英国和美国引进14 个品种,选出了Katahdin、Chippewa、Warba和Golden等4个优良品种在江苏、陕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这时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6万hm"。1941-1942年间姜诚贯先生在贵州研究了天然授粉和人工杂交技术。1939- 1940年杨鸿祖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后,从美国、前苏联引进了马铃薯自交种子、杂交组合和野生种,在四川开展了马铃薯的杂交育种和种间杂交育种工作。1942年美国T.P.Dyksira博士因邀来华协助马铃薯改良,带来了52个品种,并从中选出了Houma、Sebago、Red Warba和Chippewa等4个品种进行推广示范。从1936 - 1945年,中国搜集了800多份地方材料,先后5次从英、美、苏等国引种74个品种(系),杂交种子62个组合,自交种子45份,野生种16个,先后鉴定出Triumph、Katahdin等6个品种在各地推广。1947年杨鸿祖从美国育种学家F.J.Stevenson引进了35个杂交组合,选育出巫峡、多子白等马铃薯品种,50年代曾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Sebago、 Houma、Red Warba和ChippewaO

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胡修岭赵序坦王其坤 (滕州市姜屯镇农技站277500) 地膜覆盖春马铃薯栽培技术,从九○年开始试验示范,到1995年推广1.5万667m2,占春马铃薯栽培面积85%。据试验在同等条件下,地膜覆盖的单产2136.5kg,比对照多收413.lkg,增产23.97%。且地膜覆盖的薯块大、商品性能好,很受消费者欢迎。5月25日调查,地膜覆盖大薯率76.9%,而对照仅32.4%。出售价比对照每kg增值0.30-0.80元。95年5月30日收刨的马铃薯出售价1.20元/kg,而对照处理出售价0.80元/kg,每kg增值0.40元。覆膜处理收入3563.80元/667m2,较对照增收1185.08元/667m2。 一、地膜覆盖马铃薯增产增值的原因 1.促进生长发育由于地膜覆盖后提高了土壤的温湿度,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因而表现出早熟的特点。据试验,地膜覆盖的出苗期比对照提早8天,盛花期提早16天,黄熟期提前了20天,整个生育期只有70天,比不盖膜的缩短生产期20多天。 2.提高土壤温度地膜覆盖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温度,尤其生长前期表现更为明显。据调查地膜覆盖的比对照地表温度提高了0.4-7.3℃,平均提高3℃,地表下10cm深处温度提高0.9-5℃,而后期仅提高1.1℃,地下l0cm处温度前期提高 3.4℃,后期提高1.4℃。同时,就全生育期地膜覆盖与气温间的关系, 尚可看出地膜覆盖的地表温度高于气温,而不覆盖的则稍低于气温。这种温度变化的情况既有利于茎叶的生长,又有利于茎块的膨大,是早熟高产的重要原因。 3.保墒、保肥、疏松土壤地膜覆盖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因此土壤含水量比露地栽培的要高。同时覆盖后减少了土壤养分的挥发与淋溶,因而比不覆盖的土壤肥力高。据研究证明,地膜覆盖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比不覆盖的高120%;铵态氮含量高21.0%。另外,土壤微生物随着地温的提高而活跃,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加快,释放出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养分,从而充分发挥了肥料的效能。同时覆盖后还可减少风雨冲击和人、畜、机械等的践踏,保持了良好的结构,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据测定土壤容重比不覆盖的降低0.13-0.311g/m3,孔隙度增加了10.6%。这样更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 ⒋抑制杂草滋生在地膜覆盖下,地表高温闷热,最高温度达45℃以上,杂草生长受到很大抑制,有的杂草即使出苗也被烤死,因此覆膜后一般可不进行中耕除草。既省工、省事,又减少土壤养分的消耗。 二、地膜覆盖栽培要点 1.品种选择与催芽适于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鲁引1号、克新4号、荷兰7号、东农303等品种。 选择无病害、薯形正、光滑、芽眼明显并具有本品种特征的薯块用种薯。每667m2用种量120至150kg,每kg切40块,到“立春”将种薯排放在事先备好的阳畦内催芽(排放两层为宜),畦深15-18cm,后墙高30-50 cm,畦宽1.5m,每m2排放种薯10-12kg,薯层间加湿润土3cm,顶层着土5cm, 然后用塑料薄膜封严,畦温保持在14-18℃为宜,20天左右就长出3cm长的芽子,后期如温度过高可通风炼苗,待“惊蛰”后播种。 2.深耕细耙、施足底肥马铃薯喜松暄、深厚、透气、肥沃的沙质壤土,每生产1000kg 马铃薯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N5.5kg、P2O52.2kg、K2 O10.2kg,氮、磷、钾的比是2:1:4。马铃薯还特别喜欢有机肥料,多施不仅改良土壤、增加透气性,而且还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提高茎块产量。开春解冻后每667m2施优质圈肥5000kg、过磷酸钙30kg、草木灰l00kg。结合深耕20-25cm翻入土壤,然后耙细、耙透,如底肥不足也可增加种肥,一般667m2施三元复合肥50kg作种肥,或者施50kg豆饼加50kg碳酸氢铵,再加20kg硫酸钾作种肥。

亩产万斤马铃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春季马铃薯亩产万斤栽培新技术 该技术适宜河南省内 马铃薯一直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由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把2008年命名为“马铃薯年”,马铃薯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马铃薯被列入继玉米、小麦和稻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被国际粮农组织美誉为《被埋没的宝物》。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对马铃薯的补贴力度,是唯一既是蔬菜又是粮食的作物,同时自2010年12月1日起凡是整车装有马铃薯的车辆,全国范围内公路免收过路过桥费用。 一、种薯选择标准: 适合河南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主要有:中薯5号、克新6号、荷兰15号、郑薯6号等,即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是当前较好的早熟品种,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 二、种薯处理标准: 1、选择无外伤、无病、无痕皮鲜亮的马铃薯整薯做薯种(不采用传统的切片方法),凡薯皮龟裂、畸形、尖头、皮色暗淡芽眼凸出,有病斑、受冻、老化、薯块变形等,则应坚决淘汰,同时进行种薯处理前要1-2天凉种,利于碰伤的伤口愈合,利于精良农业高产液的吸收; 2、单个薯种重量2两左右最佳,通常最大不超过3两;

3、配制高产马铃薯浸种液(高产浸种液+生物拌种肥),要求兑清水配制,一般情况下10斤高产液处理300斤种薯的标准; 4、先将选好的种薯置于阳光照射不到的场所(室内),并在堆积种薯的地面上铺设塑料薄膜,尽可能防止“马铃薯高产浸种液”流失,使“浸种液”可以均匀分布在种薯表面,种薯铺3层为好,然后用喷雾器将配制好的“马铃薯高产浸种液”向种薯均匀喷洒,或者将种薯直接放在配制好的“马铃薯高产浸种液”的大容器里浸浴的方法处理,控制用水量,确保“浸种液”用完,避免浪费或影响效果; 5、用塑料薄膜或者草苫或者麻布覆盖在已经喷洒过的种薯上,防止“马铃薯高产浸种液”蒸发; 6、24小时后,种薯表面干燥时既可用于播种; 三、整地、施肥标准 1、选择冬季撂荒,前茬没有种过土豆、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不易重茬,轮作时间是3年),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性好,排灌设施齐全,微酸性的沙壤土地块; 2、冬季深翻土地,尽机械能力深翻,疏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的膨大,翻地前施入有机肥2-5方每亩,猪粪最佳、其次牛粪(若有机肥少时,可在播种时施于播种沟内),同时深翻前施复合肥(每亩标准是尿素100斤、过磷酸钙300斤或者70斤二胺、硫酸钾100斤),忌施氯化钾,深翻前施足基肥。冬季视土壤墒情,土壤干旱时一定要先浇水后施入以上标准的有机肥和复合肥,然后深翻土地越冬。 3、施肥参数,每生产1000公斤马铃薯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5

春播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春播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春播地膜栽培一般应选择抗旱性强,早熟或中早熟的马铃薯品种,比较适合的品种主要是费乌瑞它、大西洋和克新1号等。 2、播种适期 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主要根据地温情况确定,即:覆盖地膜在地解冻后土壤10厘米深处地温达7-8℃即可播种。 常用地膜覆盖播种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播种后覆膜。即先起垄,随即播种,后再覆膜,此法播种后应注意观察,及时放苗,防止烧死幼苗;二是先覆膜,后在地膜上打孔播种,再用土封严播种孔。 3、耕作要点 3.1、整地。翻地前要清除根茬,秸杆及其它杂物,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要进行细致的深翻碎土。15-20厘米耕层一定要细碎疏松,表里一致。若没有灌溉条件,在耙地保墒,经轻度镇压后,立即起垄或覆盖地膜。 3.2施肥。施足基肥。为防止土壤肥力下降引起作物脱肥早衰,必须增施基肥,这是春薯获得高产的关键所在。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6000斤,混合碳铵、磷肥各50斤。先将肥料全部撒施在地表。然后按要求起垄,将肥料翻入土中。 按垄距1米,“两犁两耩”标准开沟起垄、施肥。先用山地步犁向外翻一犁,用单耩在沟底深耕一次,深度15-20厘米,亩施肥料同上,混合施入沟内,再用小犁沿沟内侧上方4-5厘米处,向外翻一犁,将肥料盖在沟内,最后再用单耩将沟深耕一次,深度15-20厘米;筑起单垄,沟垄高差30-35厘米,垄面60-70厘米,依次起垄,每垄种两行,行距40厘米,株距25-33厘米,亩株数5000-6000株。 3.3、起垄。要求起垄高度为15-20厘米,垄面宽60厘米,垄沟27

厘米,垄要做成中高、两边呈缓坡状的“圆头高垄”。这样的垄易使地膜拉紧,不易被风吹动,地膜与垄面覆贴紧密,压盖牢固。垄宽60厘米,垄高15-20厘米,膜上土横梁(压膜防风)。 3.4覆膜。整起垄后应立即盖膜,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散失。采用人工覆膜的可三人一组,一人在前铺膜,二人培土压膜,地膜一定要铺好,紧贴垄面,力求达到“紧、平、严”的标准。每垄播两行,行距45厘米,株距30厘米,深度10-15厘米。 4、田间管理 进行膜内播种,应及时放苗,过晚会发生烧伤。如天气干旱应在苗齐后适当浇水,如土地肥力不足在现蕾前进行追肥(每亩追尿素20斤左右)。在薯块膨大时,应揭去地膜,再用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同时要注意防治28星瓢虫、豆芫菁等病虫害的危害。及时收获,马铃薯在植株死亡10-15天开始收获,早熟品种可根据薯块大小和市场需求,先将较大的摸出卖掉,让较小的继续生长,以提高经济效益。

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选用良种、种薯处理、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早春马铃薯;地膜;栽培 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易感染病毒而减产退化,用种子繁殖可防止退化,但由于马铃薯种子分离很严重,种子又小(千粒重只有0.5~0.6g),直播保苗困难。生产上仍采用块茎繁殖,阜南县防止退化主要是从北方引种。当前,适宜阜南县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克新3号、克新4号等。克新3号为中熟品种,出苗后90d 内收获,一般产量为30~45t/hm2;克新4号为早熟品种,出苗后70d内收获,一般产量为22.5t/hm2左右,高产可达37.5t/hm2。 1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深翻冻垡。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能提高土壤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为马铃薯高产打下基础。一般耕深要求在20cm以上,播种前要精耙保墒。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特别是钾肥,它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为2.5∶1∶5.5。因此,在结合整地时应施优质土杂肥45~75t/hm2、草木灰750kg/hm2。种肥在播种时集中施,一般施碳铵7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225~300kg/hm2。 2播前催芽 催芽可使苗齐、苗全、苗壮、植株早发育,比不催芽增产10%以上。阜南县催芽时间在1月中下旬左右。选择无病虫危害的种薯进行催芽,薯块较大时应分切成小块,可节约种薯,降低生产成本。切块时应尽可能利用顶芽优势,按芽眼顺序螺旋向顶纵切。切块用的切刀要消毒,每人准备2把切刀,用酒精消毒,切一个马铃薯换一次切刀。切块上要有1~2个芽,每块重约25g,约需种薯 1 875kg/hm2。种薯切好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再喷0.5~1mg/kg的赤霉素(九二○)溶液,然后放在湿砂土中催芽。芽床宜选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挖宽1.2m,深20~30cm的小畦,长度可根据种薯数量而定。畦底整平后,将马铃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