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七、八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17.50 KB
- 文档页数:7
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2.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 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A.变异是不定向的 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4.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A.个体发展到群体 B.微观发展到宏观 C.低等发展到高等 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5.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A.达尔文 B.《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D.优胜劣汰6.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A.8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8个种族 D.一个群落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8.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9.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10.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理论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利用B.突变、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利用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利用D.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利用11.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为()A.18 % 82 % B.36 % 64 % C.57 % 43 % D.92 % 8 %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完全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1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1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2010-2023历年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
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25% B.32%C.50% D.64%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A.猎豹捕食斑马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3.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中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A.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B.光合作用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C.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 O2和CO2的平衡4.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5.一年夏天,武汉遭受22年不遇的强龙卷风。
风暴过后,市民见到地面上有许多死亡和受伤的麻雀,检查它们时发现,死亡的麻雀大多是个体较大、较特殊、变异新类型的个体,身体较小,具有常见性状的普通麻雀很少,并且受伤的普通麻雀后来较易恢复。
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麻雀的不同性状分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会改变麻雀种群的基因频率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麻雀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D.特殊的变异类型都是不利的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使用价值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及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7.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C.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8.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画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妨害忸怩(nì)梳装打扮牵强附会(qiǎng)B. 闲暇荫蔽(yīn)窸窸窣窣量体裁衣(liàng)C. 张惶干瘪(biě)残羹冷炙踮起脚尖(diàn)D. 寥廓间隙(jiàn)莫明其妙子丑寅卯(yín)【答案】B【解析】A项“忸怩”的“怩”应读作“ní” “梳装打扮”应写作“梳妆打扮”C项“张惶”应写作“张皇” “踮起脚尖”的“踮”应读作“diǎn”D项“莫明其妙”应写作“莫名其妙”故选B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B.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和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乙巳岁十一月”中的“乙巳”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C. 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用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 以示区分“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农历八月D. 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此外代表隐士住处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答案】A【解析】A项“以五言、七言为主”错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3.下列都是形声字的一项是()A. 匣韵矮浇B. 谎箩议拒C. 珍嘱延婚D. 杭泻皇潜【答案】B【解析】B项“谎”是左形右声“箩”是上形下声“议”是左形右声“拒”是左形右声4.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悬崖边的树》中尽管外在压力异常强大但树并没有被摧垮而是时刻“像是要展翅飞翔” 这是一棵树的写照更是坚韧倔强的人类精神的象征B. 《燃烧的心》中的丹柯象征着坚定地追求自由光明的领导者和先驱者在带领大家走出黑暗的森林后虽然失去了生命却被大家永久地敬仰和追忆C. 诗人流沙河被政治运动推到社会底层《锯齿啮痕录》记下了他长期沦为“政治贱民”生活中的一幕他在被迫害下的思考启人深思D. 在张中行笔下《汪大娘》中的汪大娘没有被时代恶习玷污一直诚朴待人直言无讳表现了底层人民坦荡无私的品格【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方向涉及内容、形象、主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读本(必修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明确每个选项考查的具体篇目、具体角度再与所学内容进行比对B项”在带领大家走出黑暗的森林后虽然失去了生命却被大家永久地敬仰和追忆”错误应该是丹柯将众人引向光明却遭到诋毁与误解一颗勇敢而骄傲的心却被胆小鬼踏灭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5.(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2)《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崔颢的《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岁月易逝之感慨5.(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6)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7)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8)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解析】(1)根据“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顾”“薇”的正确书写【答案】(2)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解析】(2)根据“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唯”“晖”的正确书写【答案】(3)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解析】(3)根据“表达对岁月易逝之感慨”可推知答案注意“鹤”“载”“悠”的正确书写【答案】(4)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解析】(4)根据“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萋”“鹦”“鹉”的正确书写【答案】(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解析】(5)根据“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漠”“孤”的正确书写【答案】(6)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解析】(6)根据“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可推知答案注意“蓬”“塞”的正确书写【答案】(7)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解析】(7)根据“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镜”“结”的正确书写【答案】(8)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解析】(8)根据“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怜”“舟”的正确书写【答案】(9)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解析】(9)根据“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渐”“欲”的正确书写三、默写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论语·先进》中记录了孔子和四位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一开篇孔子便亲切和蔼地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连用两个“吾”字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6.(2)2021年三星堆遗址又有重大发现专家认为三星堆文化可能是早期古蜀国的遗存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提到了古蜀国两个开国先王6.(3)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解析】(1)根据“一开篇孔子便亲切和蔼地说”“连用两个‘吾’字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可推知答案注意“毋”的书写【答案】(2)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解析】(2)根据“提到了古蜀国两个开国先王”可推知答案注意“凫”的书写【答案】(3)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解析】(3)根据“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推知答案注意“噎”的书写7.(1)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2)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3)野马也尘埃也 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7.(4)_______________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5)爱情是诗歌恒久的话题《关雎》中通过男子彻夜难眠表现他对美好女子的绵绵不断的思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涯若比邻【解析】(1)注意“涯”的正确书写【答案】(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2)注意“庇”的正确书写【答案】(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解析】(3)注意“息”的正确书写【答案】(4)万籁此都寂【解析】(4)注意“籁”的正确书写【答案】(5)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解析】(5)根据“通过男子彻夜难眠表现他对美好女子的绵绵不断的思念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辗”的正确书写8.(1)《离骚》中表现楚怀王糊涂荒唐贤愚不分轻易听信小人挑拨之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8.(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阿房宫走廊的样子“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的状态8.(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解说了只能用芥草作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一句解说了不能承载鹏鸟的巨大翅膀的原因【答案】(1)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解析】(1)根据“楚怀王糊涂荒唐贤愚不分轻易听信小人挑拨之言”可推知答案注意“荡”的书写【答案】(2)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解析】(2)根据“描写阿房宫走廊的样子”“阿房宫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的状态”可推知答案注意“缦”的书写【答案】(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风之积也不厚【解析】(3)根据“解说了只能用芥草作船的原因”“解说了不能承载鹏鸟的巨大翅膀的原因”可推知答案注意“坳”的书写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9.(2)比较两首词的相同点不当的一项是()9.(3)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B. 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愿这句是说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C. 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D. 犹有花枝俏俏秀丽、挺拔这句是说还有梅花在傲寒盛开挺拔秀丽待到山花烂漫时烂漫光彩夺目的样子这句是说等到春到人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答案】C【解析】(1)C项“只有香如故”是说梅花那“别有韵”的香味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并非是“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答案】C【解析】(2)C项陆游诗中“争春”是暗喻人事表现自己的孤高性格——不争宠邀媚【答案】C【解析】(3)C项“表现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理解有误应是借梅来突出其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0.(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0.(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共产品属性生态产品的一项是()10.(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生态产品”下一个简要定义10.(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生态产品分为纯生态公共品和准生态公共品纯生态产品比准生态公共品更有价值B. 想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地调动生态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C. 自然是重要的价值源泉也应参与分配人类应适量占有自然的产出也要回馈自然D. 目前生态产品的价值估算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暂时还无法纳入政策制定和应用中【答案】C【解析】(1)A项“纯生态产品比准生态公共品更有价值”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比较之意B项“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地调动生态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分析错误这只是其中因素之一并非最主要的因素D项“还不是十分完善”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五段中的表述是“技术和核算体系还未形成”“还没有形成体系”故选C【答案】B【解析】(2)B项“对全国范围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都有共同影响”扩大范围由材料一第二段“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纯生态公共品和准生态公共品前者指具有完全意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对全国范围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都有共同影响的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可知这里讲的是纯生态公共用品的特点【答案】A【解析】(3)A项联系材料一第二段中“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是一种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可知“茶园的茶叶”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不是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茶园”的限定说明了它不具有公共属性【答案】(4)生态产品是有别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满足人民需求的特殊公共产品【解析】(4)下定义最常用的句式是判断句即XX是XX的形式句子中间用多重定语定语基本上都是相关概念的不同特征在材料中找到与该概念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方面的内容最后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因为定义是一个表判断的单句所以解答本题的第一步是要先确定这个单句的主干即材料二第一段中的“生态产品是有别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第三类满足人民需求的特殊产品” 在此基础上可再结合材料的阐述补充其属性材料一第二段中有“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是一种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的表述将二者结合起来可得出答案【答案】(5)①首先指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接着介绍了生态产品的特点及分类②然后指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原则取向及探索路径③最后论述克服不利因素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解析】(5)根据“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必须实现的重大改革成果”可知第一段主要介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根据“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是一种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纯生态公共品和准生态公共品”等信息可知第二段主要介绍了生态产品的特点及分类根据“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把握好以下原则取向”可知第三段主要介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原则取向及探索路径根据“在实践中克服不利因素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立价值估算体系”“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健全市场体系”等信息可知第四、五、六、七段主要论述了克服不利因素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油脂和蔗糖都属于高分子B.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成乙醇和乙酸C.蛋白质水解能得到氨基酸D.淀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均可得到葡萄糖2.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3.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脂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4.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均易溶于水B.两种物质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C.乙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5.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A.甲苯B.乙烷C.丙炔D.1,3-丁二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名称为1-甲基丙烷B.CH3CH2CH2CH2CH3和互为同素异形体C.和为同一物质D.CH3CH2OH和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空间充填模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9.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和甲烷都易发生取代反应B.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D.用新制的Cu(OH)2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 )A.C2H4B.CH3CH2OHC.C6H6D.CH3COOH12.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莽草酸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13.下列分离或提纯有机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14.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2H4,可发生以下转化,已知B、D是生活中的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75%的B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B.D、E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C.B、D、E三种物质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由B、D制备E时用到的浓硫酸只作脱水剂15.柠檬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B.1 mol柠檬酸可与4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C.1 mol柠檬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 mol H2D.1 mol柠檬酸最多可与4 mol NaHCO3发生反应16.能说明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而是完全相同的事实是( )A.苯的一氯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B.苯的邻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C.苯的间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D.苯的对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3分)已知X是一种具有果香味的合成香料,如图为合成X的一种流程。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2021单元测试卷(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H3B.甲烷分子的空间充填模型:C.羟基的电子式:D.葡萄糖的最简式:C6H12O62. 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C.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3. 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可以发生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B.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C.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D.皮肤接触浓硝酸变黄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4. 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5. 下列各组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但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的是()①聚乙烯和乙烯②乙酸和葡萄糖③淀粉和纤维素④蔗糖和麦芽糖⑤聚乙烯和聚氯乙烯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①②③⑤6.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B.蛋白质、纤维素、蔗糖、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7. 用括号中的试剂和方法除去各物质中的杂质,正确的是()A.甲烷中的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B.乙醇中的乙酸(NaOH溶液,分液)C.乙醇中的水(CaO,蒸馏)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加入浓硫酸和过量乙醇并加热)8. 实验室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甲在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A. B.C. D.9. 下列烃①C4H10,②C4H8,③C7H8,④C6H12分别完全燃烧,耗氧量分析不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时耗氧量最少的是①B.等物质的量时③和④的耗氧量相等C.等质量时耗氧量最大的是①D.等质量时②和④的耗氧量相等10. 由−CH2CH3、−OH、三种基团中的两种组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中,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有()A.2种B.3种C.1种D.0种11.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7H6O5B.1mol该物质能与4mol Na发生反应C.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12. 向有机物X中加入合适的试剂(可以加热)可以检验其官能团。
第十二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
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既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戴高乐总统谈话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B.希望欧洲联合,以摆脱战后的美国控制C.欧洲的现状对美国有利D.欧洲要脱离北大西洋组织,建立自己的防务2.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经济全球化同历次科技革命紧密联系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个整体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3.1983~1989年,世界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世界经济的年度增长率为7.8%,同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28.9%。
材料表明A.世界金融的一体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B.地区贫富差距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C.资本运行的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D.贸易的自由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式4.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
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C.《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5.“2004年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
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
人教版必修2 第八单元标准测试卷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是①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原有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②德、意、日等战败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三流国③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④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外汇黄金储备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看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欧元的英文名是EUROB.欧元的设计特点是多门窗、走廊和桥梁的图案C.其象征意义是欧盟成员国开放、团结与协作的精神D.欧元的启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3.下列关于欧共体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区域性的经济集团B.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集团C.有效的遏制了一些大国对本地区的经济渗透D.有利于增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4.欧洲联盟是A.欧洲地区非政府的国际组织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5.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反映了A.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B.世界经济的区域化C.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崩溃D.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6.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7.北美自由贸易区是A.一个经济联盟B.一个政治联盟C.一个关税同盟D.各成员国之间只是贸易伙伴关系8.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有①美国②加拿大③墨西哥④古巴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9.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10.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两极格局的结束③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④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确立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11.确保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是A.建立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B.消除世界的贫富差距C.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D.共同解决生态危机12.下列组织属于国际金融性质的实A.世界贸易组织B.世界银行C.亚太经合组织D.东盟13.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B.布雷顿森林会议C.联合国成立大会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大会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三大支柱的是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亚太经合组织1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②关贸总协定成立③世界银行的成立④欧共体的成立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16.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A.是个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产物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C.既是区域性经济组织,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D.各地经济依赖型加强的产物17.下列图片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A.B.C.D.18.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提高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C.两极格局结束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下列哪项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A.生产力的迅速提高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C.两极格局结束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0.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A.可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B.起着相同的推动作用C.都主张实行贸易高度自由化D.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21.(04上海卷)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第七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1234i,23i z z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12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已知i 为虚数单位,复数122i,2i z a z =+=-,且21z z =,则实数a 的值为( )A .1B .1-C .1或1-D .1±或03.复数:满足31i z z +=-(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 对应的点的轨迹是( )A .直线B .正方形C .圆D .射线4.已知复数(12i)(23i)z =++(i 是虚数单位),则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5.若复数z 满足(12i)5z +=,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虚部为( )A 2i-B .2C .2-D .2i6.定义运算a b ad bc c d =-,则符合条件1142i iz z -=+(i 是虚数单位)的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7.已知复数2349i+i +i +i ++i 1+iz =L (i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 )A .11,22æöç÷èøB .(1,1)C .11,22æö-ç÷èøD .(1,1)-8.设z 是纯虚数,i 是虚数单位,若21iz +-是实数,则z =( )A .2i -B .1i 2-C .1i 2D .2i9.对于复数,,,a b c d ,若集合{,,,}S a b c d =具有性质“对任意,x y S Î,必有xy S Δ,则当,,,a b c d 同时满足①1a =:②21b =;③2c b =时,b c d ++=( )A .1B .1-C .0D .i10.已知i 是虚数单位,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A .满足i i z z -=+的复数z 对应的点的轨迹是圆B .若2,i 1m Î=-Z ,则123i i i i 0m m m m ++++++=C .复数i z a b =+(其中,a b ÎR )的虚部为iD .在复平面内,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虚轴上的点都表示虚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有选错的得0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11.已知复数z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0z z +=”是“z 为纯虚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0z z +=”是“z 为纯虚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 .“z z =”是“z 为实数”的充要条件D .“z z ÎR g ”是“z 为实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2.设()()2225322i,z t t t t t =+-+++ÎR ,i 为虚数单位,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z 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B .z 一定不为纯虚数C .z 一定不为实数D .z 对应的点在实轴的下方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已知i 为虚数单位,若复数24(2)i()z a a a =-+-ÎR 是纯虚数,则1z +=________;z z =g ________.(本题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14.如图所示,网格中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复平面内的点Z 对应复数z ,则复数12z i-(i 为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的虚部是________.15.若34i z =-(i 为虚数单位),则z z=________.16.复数12,z z 分别对应复平面内的点12M M 、,且1212z z z z +=-,线段12M M 的中点M 对应的复数为43i +(i 为虚数单位),则2212z z +=________.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复数z 满足13z i z =+-,i 是虚数单位,化简22(1i)(34i)2z++.18.(本小题满分12分)(1)已知m ÎR ,i 是虚数单位,复数()()2245215i z m m m m =--+--是纯虚数,求m 的值;(2)已知复数z 满足方程(2)i 0z z +-=,i 是虚数单位,求z 及|2i |z +的值.19.(本小题满分12分)(1)已知2i 1-(i 是虚数单位)是关于x 的方程10mx n +-=的根,,m n ÎR ,求+m n 的值;(2)已知2i 1-(i 是虚数单位)是关于x 的方程210x mx n ++-=的一个根,,m n ÎR ,求+m n 的值.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复数()21223(25)i,10i 15z a z a a a =+-=+--+,其中a 为实数,i 为虚数单位.(1)若复数1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2)若12z z +是实数(2z 是2z 的共轭复数),求1z 的值.21.(本小题满分12分)欧拉公式cos sin ix e x i x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i 为虚数单位,x ÎR )是由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提出的,它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阐述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在复变函数论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根据欧拉公式:(1)判断复数2i e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几象限,并说明理由;(2)若0ix e <,求cos x 的值.22.(本小题满分12分)若,42i,sin icos z z z w q q Î+=+=-C (q 为实数),i 为虚数单位.(1)求复数z ;(2)求z w -的取值范围.第七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1234i,23i z z =-+=-Q ,1234i 23i 1i z z \+=-++-=-+,12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坐标为(1,1)-,位于第二象限,故选B .2.【答案】C【解析】因为复数12i z a =+,22i z =-,且12z z =,所以2441a +=+,解得1a =±,故选C .3.【答案】C【解析】设i(,)z x y x y =+ÎR ,则33i 1i i x y x y ++=+-,所以2222(31)9(1)x y x y ++=+-,即224430x y x y +++=.所以复数z 对应的点的轨迹为圆.故选C .4.【答案】B【解析】(12i)(23i)47i z =++=-+Q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4,7)-,位于第二象限,故选B .5.【答案】C 【解析】依题意得,512i 12iz ==-+,所以z 的虚部为2-,故选C .6.【答案】D【解析】依题意得,i 42i z z +=+,42i 3i 1iz +\==-+,对应的点的坐标为(3,1)-,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 .7.【答案】A 【解析】2349i i i i i i 1i 1i ==1i 1iz +++++--+++=++L L i (1i)i 11i 1i (1i)(1i)22-==+++-,所以复数z 在复平面呢对应的点的坐标为11,22æöç÷èø.8.【答案】A【解析】z Q 为纯虚数,\设i z b =(b ÎR 且0b ¹),则2i 2(i 2)(1i)21(2)i 1i 1i (1i)(1i)22z b b b b ++++-+===++---+,又21i z +-Q 为实数,1(2)02b \+=,即2b =-,2i z \=-.9.【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1,i b c =-=±.当i c =时,满足性质“对任意,x y S Î,必有xy S Δ的d 为i -;同理,当i c =-时,i d =.综上可知,0c d +=,1b c d \++=-.10.【答案】B【解析】对于A ,满足i i z z -=+的复数:对应的点的轨迹是实轴,不是圆,A 错误;对于B ,若2,i 1m Î=-Z ,则123i i i i i (1i 1i)0m m m m n ++++++=+--=,B 正确;对于C ,复数i z a b =+(其中,a b ÎR )的虚部为b ,i 是虚数单位,C 错误;对于D ,在复平面内,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虚轴上的点除原点外都表示虚数,D 错误.故选B .二、11.【答案】BC【解析】对于复数z ,若0z z +=,z 不一定为纯虚数,可以为0,反之,若z 为纯虚数,则0z z +=,\“0z z +=”是“z 为纯虚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A 错误,B 正确;“z z =”是“z 为实数”的充要条件,C 正确;若z z ×ÎR ,z 不一定为实数,也可以为虚数,反之,若z ÎR ,则z z ×ÎR .\“z z ×ÎR ”是“z 为实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 错误.故选BC .12.【答案】CD【解析】对于A ,22549492532488t t t æö+-=+--ç÷èø>,2222(1)10t t t ++=++>,所以复数z 对应的点可能在第一象限,也可能在第二象限,故A 错误;对于B ,当222530,220,t t t t ì+-=ïí++¹ïî即3t =-或12t =时,z 为纯虚数,故B 错误;对于C ,因为2220t t ++>恒成立,所以z 一定不为实数,故C 正确;对于D ,由选项A 的分析知,z 对应的点在实轴的上方,所以z 对应的点在实轴的下方,故D 正确.故选CD .三、13.16【解析】Q 复数24(2)i()z a a a =-+-ÎR 是纯虚数,240,20,a a ì-=ï\í-¹ïî解得2a =-,4i z \=-,4i z =,114i z \+=-=,z z ×.14.【答案】1-【解析】由题图可知,点Z 的坐标为(2,1),2i z \=+,2i (2i)(12i)i 12i 12i (12i)(12i)z +++\===---+,其共轭复数为i -,\其共轭复数的虚数是1-.15.【答案】34i 55+【解析】依题意得,34i 55z z ==+.16.【答案】100【解析】设O 为坐标原点,由1212z z z z +=-知,以线段12,OM OM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即12M OM Ð为直角,又M 是斜边12M M 的中点,5OM ==u u u r ,所以1210M M =u u u u u u r ,所以22222121212100z z OM OM M M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u u r .四、17.【答案】解:设i(,)z a b a b =+ÎR ,则由13i z z =+-13i i 0a b -++=,10,30,a b +-=\-=ïî解得4,3,a b =-ìí=î43iz \=-+22(1i)(34i)2i(724i)247i (247i)(43i)34i 22(43i)43i (43i)(43i)z ++-++++\====+-+--+.18.【答案】(1)解:由复数z 是纯虚数,可得22450,2150,m m m m ì--=ïí--¹ïî即251,53,m k m m m ì==-ïí¹¹-ïî或且解得1m =-.(2)解:由题意可得,2i 2i(1i)1+i 1i (1i)(1i)z -===++-,从而1i z =-,所以2i (1i)z +=-+.19.【答案】(1)解:由已知得(2i 1)10m n -+-=,(1)2i 0n m m \--+=,10,20,n m m --=ì\í=î解得1,0,n m =ìí=î1m n \+=.(2)解:解法一:由已知得2(2i 1)(2i 1)10m n -+-+-=,(4)(24)i 0n m m \--+-=,40,240,n m m --=ì\í-=î解得6,2,n m =ìí=î8m n \+=.解法二:2i 1-Q 是实系数方程21=0x mx n ++-的根,\12i --也是此方程的根,因此,(12)(12),(12)(12)1,i i m i i n -++--=-ìí-+--=-î解得6,2,n m =ìí=î8m n \+=.20.【答案】(1)复数1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则20,1250.a a ìï-íï-î<解得1,5,2a a ìïíïî><即52a 1<<,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51,2æöç÷èø.(2)解:()22310i 5z a a =+-+Q ()22310i 5z a a \=--+()()22122332(25)i 10i (25)10i 1551z z a a a a a a a a éù\+=+-+--=++---ëû-++-.12z z +Q 是实数,()225100(15)a a a a \---=¹¹且.由()225100a a ---=得22150a a +-=,解得3a =或5a =-(舍).12(25)i 1i 1z a a \=+-=-+-,1z \=.21.【答案】(1)解:位于第二象限.理由如下:2i cos 2isin 2e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cos 2,sin 2),由于22pp <,因此cos2<0,sin 20>,\点(cos 2,sin 2)在第二象限,故复数2i e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
模块综合测评(共150分,时间12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不得分,满分60分)1.有一重2 N 的石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孩用10 N 的水平力踢石块,使石块滑行了1 m 距离,则小孩对石块做的功( ) A.等于12 J B.等于10 J C.等于2 JD.因条件不足,无法确定思路解析:根据功的公式W=Fscosα,10 N 的力作用下的位移未知,因而小孩对石块所做的功无法求出. 答案: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人造卫星已进入轨道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重力对卫星做功B.如图1所示,弹簧原来被压缩,将线P 烧断后弹簧弹力对B 做功,墙壁对A 的弹力对A 做功C.汽车加速时,静止在车上面的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对物体做功D.放在唱机转盘上的物体随转盘匀速转动,转盘的静摩擦力对物体做功思路解析: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重力充当向心力,因为向心力不做功,所以重力对卫星不做功,选项A错误.由于A 虽受墙的弹力,但A 没有位移,因此墙的弹力对A 不做功,选项B错误.汽车加速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不为零,而且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因此选项C正确.放在唱机转盘上的物体随转盘匀速转动时,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始终垂直,因而此时静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选项D错误. 答案:C3.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 )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思路解析:由于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高度h 相同,因此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和重力所做的功相同,故选项B 正确.上升过程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重力方向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上=mF g mF mg f f+=+,虽然空气阻力正比于球的速度,但上升的平均加速度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g.同理,在下降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为a下=mF g f -,平均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 ,又由公式h=221at ,得t=ah 2,所以t 上<t 下,重力的平均功率为tWP =,所以下上P P >,选项C 正确.故答案应选B 、C. 答案:BC4.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上面固定一根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现用手竖直向上拉弹簧的上端P ,如图2所示,当P 点位移为H 时,物体离开地面一段距离,则物体在此过程中增加的重力势能是( )图2A.MgHB.MgH-kM C.MgH+k Mg 2)( D.MgH-kMg 2)(思路解析:弹簧伸长,弹簧拉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刚要离开地面,弹簧的形变量Δx=kMg,物体上升高度h=H-Δx=H -kMg,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E p =Mg(H-k Mg )=MgH-kMg 2)(.答案:D5.如图3所示,两质量相同的小球A 、B 分别用线悬在等高的O 1、O 2点,A 球的悬线比B 球的长.把两球的悬线均拉到水平后将小球无初速释放,则经最低点时(以悬点为零势能点)( )图3A.A 球的速度大于B 球的速度B.A 球的动能大于B 球的动能C.A 球的机械能大于B 球的机械能D.A 球受到悬线的拉力大于B 球受到悬线的拉力思路解析:两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到最低点的速度v=gl 2,因此,A 球的速度大于B 球的速度,A 球的动能大于B 球的动能,但由于初态两球机械能相等,因此,此时A 、B 机械能依然相等,此时悬线的拉力T=mg+lv m2=3mg. 答案:AB6.如图4所示,长度相同的三根轻杆构成一个正三角形支架,在A 处固定质量为2m 的小球,B 处固定质量为m 的小球.支架悬挂在O 点,可绕过O 点并与支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固定轴转动.开始时OB 与地面相垂直,放手后开始运动.在不计任何阻力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A 球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零B.A 球机械能减小量等于B 球机械能增加量C.B 球向左摆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应高于A 球开始运动的高度D.当支架从左向右回摆时,A 球一定能回到起始高度思路解析:由题给装置中A 、B 两球以及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取初始状态B 球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则此系统机械能为2mgh.当A 球到达最低点时,由机械能守恒有 2mgh=mgh+21(m A +m B )v 2 即当A 球到达最低点时,A 、B 还有速度,应继续向左摆动,但整个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故应选B 、C 、D. 答案:BCD7.如图5所示,半径为r 的圆盘,以角速度ω绕过圆心O 的竖直轴匀速转动,在圆盘边缘P 点向中心发射子弹,子弹发射速度为v 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子弹对准O 发射有可能击中目标B.子弹发射方向向PO 左偏一适当角度,才可能击中目标C.子弹发射方向向PO 右偏一适当角度,才可能击中目标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思路解析:子弹在射出枪口的瞬间,具有和盘缘相同的线速度,沿切线方向,要使子弹能击中目标O ,据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子弹的合速度应指向O ,如图所示,v 1=rω,v 2=v 0,则sinθ=21v r v v ω=,v 0方向应偏向PO 左方θ角射击,才能命中目标.答案:B8.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图6中的( )图6思路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从抛出时刻开始计时,则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注意运动物体速度图线的形式并不等同于物体的轨道,不能混淆,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在竖直方向的v-t 图象却是直线. 答案:D9.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 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如图7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7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 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 点时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尤其是考查了同步卫星的发射过程,对考生理解物理模型有很高的要求.由r v m rMm G 22 ,得v=r GM.因为r 3>r 1,所以v 3<v 1 由2r Mm G=mω2r ,得ω=3r GM . 因为r 3>r 1,所以ω3<ω1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 点时的加速度为地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而在轨道2上经过Q 点时,也只有地球引力产生加速度,故应相等.同理,卫星在轨道2上经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 答案:BD10.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的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B.卫星的角速度与轨道半径的23次方成反比 C.卫星绕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23次方成反比D.卫星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思路解析:由卫星的线速度公式v=r Gm可得v ∝r1,选项A 正确.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T ∝23r ,又T=ωπ2,所以ω∝231r ,选项B 正确,选项C 错误.虽然卫星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但仍受重力作用. 答案:AB11.“神舟”六号飞船飞行到第5圈时,在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下,由椭圆轨道转变为圆轨道,轨道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O 为地心,轨道1是变轨道的椭圆轨道,轨道2是变轨后的圆轨道.飞船沿椭圆轨道通过Q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设为v 1和a 1,飞船沿圆轨道通过Q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设为v 2和a 2,比较v 1和v 2、a 1和a 2的大小,有( )图8 A.v 1>v 2,a 1=a 2 B.v 1<v 2,a 1≠a 2 C.v 1>v 2,a 1≠a 2 D.v 1<v 2,a 1=a 2思路解析:飞船沿椭圆轨道通过Q 点时,rmv F 211>引,飞船沿圆轨道通过Q 点时,F 引2=r m v 22.因为F 引1=F 引2,所以v 2>v 1,又因加速度a=mF 引,所以a 1=a 2,故D 正确.答案:D12.(2006江苏南京模拟)如图9,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块M 的左端,右端与小物块m 连接,且m 、M 及M 与地面间接触光滑,开始时,m 和M 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 1和F 2,从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对m 、M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正确的说法是( )图9A.由于F 1、F 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B.F 1、F 2分别对m 、M 做正功,故系统动量不断增加C.F 1、F 2分别对m 、M 做正功,故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加D.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 1、F 2大小相等时,m 、M 的动能最大思路解析:由于F 1、F 2两外力对系统均同时做正功和负功,故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A 错误.由于I F 1+I F 2=0,故系统动量守恒,B 错误.M 在F 2和弹力f 作用下,先向左做变加速运动,当F 2=f 时,M 速度最大,之后由F 2<f ,M 做变减速直线运动,F 2做正功.当速度为零时物体M 运动反向,之后做变加速运动、变减速运动,F 2做负功,同理分析m 的运动规律可知F 1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C 错误,D 正确. 答案:D第Ⅱ卷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13.如图10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沿斜面由静止移动了s 距离.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推力F 做的功为__________,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_,物体获得的动能为___________.图10思路解析:方法一:物体受力如图所示,由公式W=Fscosθ,则推力F 的功为W F =Fscosθ,克服摩擦力的功W f =μNs其中N=mgcosθ+Fsinθ,所以W f =μ·s(mgcosθ+Fsin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mmg F mg F θθθμθsin )sin cos (cos -+-,末速度v t =as 2=msmg F mg F ]sin )sin cos (cos [2θθθμθ-+-,获得的动能E k =221t mv =Fscosθ-mgsinθ-μmgscosθ-μFssinθ. 方法二:由动能定理∑W=ΔE k ,E k =Fscosθ-mgssinθ-μmgscosθ-μFssinθ.方法三:应用功能关系,推力的功W F 与阻力的功W f 的差等于增加的机械能,即 ΔE k +ΔE p =W F -W fΔE k =W F -W f -ΔE p =Fscosθ-mgssinθ-μmgscosθ-μFssinθ.答案:Fscosθμs(mgcosθ+Fsinθ)Fscosθ-mgssinθ-μmgscosθ-μFssinθ14.如图11所示,高为h 的车厢在平直轨道上匀减速向右行驶,加速度大小为a ,车厢顶部A 点处有油滴滴落在车厢地板上,车厢地板上的O 点位于A 点正下方,则油滴落在地板上的点必在O 点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方,离O 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_.图11思路解析:油滴离开车厢顶部时,油滴水平方向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油滴竖直方向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设油滴离开车厢顶部时,车速为v 0,油滴落到车厢上的时间为t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那么这段时间油滴水平位移为s 1=v 0t ,车的水平位移为 s 2=v 0t-221at 所以油滴落在O 点右方,距O 点距离 Δs=s 1-s 2=221at 而h=221at ,得t=gh 2, 所以得离O 点的距离为Δs=gahat =221. 答案:右gah15.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10 m/s 2,月亮绕地球运动的圆半径约为3.8×108 m.则月亮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加速度大小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思路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 ,月亮绕地球运动的圆半径为r ,地球的质量为m 地,地球表面物体的质量为m 0,月亮的质量为m.则对地球表面的物体有20Rm m G地=m 0g,Gm 地=R 2g月亮绕地球运动,则rv m r m m G22=地,月亮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v=rgR r Gm 2=地≈1.04×103 m/s. 月亮绕地球运动的加速度a=rv 2≈2.84×10-3 m/s 2.答案:1.04×103 m/s 2.84×10-3 m/s 2三、分析计算题(本大题5小题,共69分)16.(2004北京春季高考)(10分)铁路提速,要解决许多技术问题.通常,列车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f=kv 2.列车要跑得快,必须用大功率的机车来牵引.试计算列车分别以120 km/h 和40 km/h 的速度行驶时,机车功率大小的比值(提示:物理中重要的公式有F=ma ,W=Fs ,P=Fv ,s=v 0t+221at ). 思路解析:从功率的瞬时表达式P=Fv 入手,展开思路,寻找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列车匀速运动时牵引力F 与阻力f 平衡.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点. 列车匀速运动时牵引力F 与受到的阻力f 相等,即F=f ① 列车的功率P=Fv ② 列车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关系 f=kv 2 ③ 由①②③式可得P=kv 3 ④将v 1=120 km/h ,v 2=40 km/h 代入④式可得P 1∶P 2=27∶1. 答案:27∶117.(14分)如图12所示,一辆质量为M 的超重车,行驶在半径为R 的圆弧形拱桥顶点,已知此处桥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只是该车重的43.要使车能安全沿桥面行驶,求在此处的速度应为何值.图12思路解析:对车受力分析,由点到面压力不能过大,由向心力公式求出速度值的下限,再根据压力为零时,求出脱轨速度即行驶速度的上限.对车受力分析知受竖直向上的桥面支持力N 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为Mg ,由∑F=ma=R v m 2,得Mg-N=R v M 2,N=Mg-Rv M 2由Mg N 34≤得 Mg R v M Mg 342≤-所以Rg v 21≥又当N=0,即Mg-Rv M 2=0时,得脱轨速度为v=Rg .要使车能沿桥安全行驶,故通过此处的速度应为Rg v Rg <≤21. 答案:Rg v Rg <≤2118.(2006北京春季高考)(15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的第5圈进行变轨,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地面高度h=342 km 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半径R=6.37×103 km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0 m/s 2.试导出飞船在上述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T 的公式(用h 、R 、g 表示),然后计算周期T 的数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思路解析:设飞船质量为m ,地球质量为M ,有2)(h R GMm+=m(T π2)2(R+h),又2R GMm =mg,所以T=ghR R h R ++)(2π,代入数值,得T=5.4×103 s.答案:5.4×103 s19.(2006山东济南模拟,18)(15分)我国已宣布了探测月球的“嫦娥计划”.若把月球和地球都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月球和地球的半径之比6.3121=r r ,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6121=g g ,求: (1)月球和地球的密度之比21ρρ; (2)取月球r 1=1.7×103 km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1=1.6 m/s 2,为了今后开发月球的需要,有人设想在月球表面覆盖一层一定厚度的大气,若月球表面附近的大气压p 0=1.0×105 Pa ,且已知大气层厚度比月球半径小得多.试估算应给月球表面添加的大气层的总质量m (答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思路解析:(1)设M 1、M 2分别表示月球和地球的质量,则有211r m GM =mg 1,222r mGM =mg 2 ① 且M 1=31134r πρ,M 2=32234r πρ ② 由以上各式,得:166.31122121⨯⨯==r g r g ρρ=0.60. ③ (2)设大气层总质量为m ,则mg 1=2104r p π ④m=12104g r p π 2.2×1018 kg.答案:(1)0.6 (2)2.2×1018 kg20.(2006山东济南模拟,15)(15分)如图13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的3/4圆弧形内侧光滑轨道半径为R ,A 端与圆心O 等高,MD 为水平面,B 点在O 的正上方,M 点在O 点的正下方.一个小球在A 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至A 点进入圆轨道并沿内侧恰能达到B 点.求:图13(1)释放点距A 点的竖直高度; (2)落点C 与A 点的距离.思路解析:(1)小球恰好到B 点:mg=Rv m B2v B =gRmgh=mg·R+221B mv h=R 23. (2)⎪⎩⎪⎨⎧∙==tv MC R gt B 2212得到MC=2R 所以AC=R 2. 答案:(1)h=R 23(2)AC=R 2。
第七、八单元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4·北京朝阳)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与此论述关联的是( C )A.保路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解析] 据材料“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五四运动,运动中形成了“三罢”斗争,C项正确;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供应了有利时机,A、B两项与题意无关;国民大革命发生在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为其供应了革命力气的团结,D项与题意无关。
2.(2024·北京房山区)张海鹏先生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起先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据此你认为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关键转折是( D )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C.甲午斗争中国战败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 依据材料“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一新,是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关键转折,D项符合题意;林则徐睁眼看世界是地主阶级开明学问分子在民族危机加深的状况向西方学习的反映,无法体现转折点,A项解除;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夫阶级的局限性,是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B项解除;甲午中日斗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无法体现转折点,C项解除。
3.(2024·枣庄)中共二大发表的宣言说,中国的广阔农夫有极大的革命主动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遇极大苦痛会加入革命的队伍里面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
高二历史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C.真的。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D.真的。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2.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4.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5.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
这一时期应该是()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6.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
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7.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这主要表明()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C.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8.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C.东欧剧变的影响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9.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
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11.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是指赫鲁晓夫()A.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D.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12.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3.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14.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15.苏联国旗降下已经22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16.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B.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D.由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共同签订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19.2008年初,我国南方数省普降大雪,遭遇严重雪灾,使灾区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
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这一局面的形成( )①确立了英国的主导地位②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③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④消除了国际贸易障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2.《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这说明了()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选进的技术B.体现了各国间的分工合作精神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D.说明文体制作工序复杂23.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D .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24.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
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
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
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 ”。
这段文字应如何理解最为恰当?( )A .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B .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C .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D .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统一主义25.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C .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D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26.2007年9月8日APEC 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
下列对APEC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PEC 成立于1989年,澳大利亚是创始国之一B .APEC 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C .中国于2001年成功举办了APEC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D .APEC 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重要表现27.200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APEC 的两大核心问题——贸易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之间的均衡发展作出相当大的努力。
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大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的是 ( )A. 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B. 促进亚太地区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合作与共赢C. 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D. 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28.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由小市场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即由民族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经济的过程,类似今天的全球化。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自主融入世界大市场的标志是 ( )A .洋务运动B .辛亥革命C .1979年改革开放D .2001年加入WTO29.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
这种现象最能说明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 .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D .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30.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判断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 ③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 ④经济全球化正逐步形成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