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6
期中复习讲义(北师大版)2020-2021学年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章节复习精编讲义第一单元《除法》知识互联网知识导航知识点一:除法计算法则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被除数是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3.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4.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的一位数除法: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被除前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看清运算顺序,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知识点二:判断商的位数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6=(商是2位数) 。
知识点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去掉!知识点四:除法的估算和验算1.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2.除法的验算:①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②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知识点五: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乙:176×6②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乙:1584÷6知识点六: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1、只要是平均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 = 6)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
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K、M、O、T、V、U、W、X、Y。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三位数连加法笔算方法: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把前两个数相加,用所得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进位的“1”在前一位要记得加上。
知识点二、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三位数连减法笔算方法:一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可以先把前两个字相减,然后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如:a-b-c=a-(b+c) ;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速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退位的那个数要记得把1减掉知识点三: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注:小括号只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同一道题,计算方法不同,计算结果不变。
知识点四、从里程表中抽象出线段图来解决问题解决根据里程表提出的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进行观察,再列式计算。
知识点五、用里程表读数解决问题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典型例题】类型一、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例1、递等式计算。
619+387+598 887-124-367 107+(495-328)845-484+186举一反三:1、递等式计算。
697+112+85 750-(253+388)746-348-126 452+199-186例2、简便方法计算。
20+97+397+797 432+563+268举一反三:1、简便方法计算。
740+890+560 101+102+103 8+98+998例3、用竖式计算。
368+417-589 = 950-491-372= 568+234+128=举一反三:1、用竖式计算。
513+137+252= 464-127+324= 458-97-167=例4、妈妈要买下面三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举一反三:1、妈妈去超市买衣服,爷爷的一件上衣是243元,爸爸的一条裤子256元,明明的外套是348元,妈妈买衣服一共花了多少钱?例5、有白菜共880棵,上午运走了357棵,下午运走了320棵,还剩多少棵没有运走?举一反三:1、水果店有490箱水果,上午卖出了244箱,下午卖出了156箱,还剩多少箱水果?(用两种方法解答)例6、妈妈每个月工资是767元,奶奶每个月补助189元,家里每个月生活费是689元,家里每个月节余了多少钱?举一反三:1、博物馆有游客752人,中午有367人离开,下午来324人,下午有多少位游客?(画图说一说,再列式计算)类型二、从里程表中抽象出线段图来解决问题例1、举一反三:1、小芳家经过电影院到少年宫比直接到少年宫远多少米?类型三、从里程表读数解决问题例1、李阿姨家7月份至12月份的用电量如下。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除法。
1.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 例如:60÷3,可以把60看成6个十,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也就是20。
- 同理,400÷2,把400看成4个百,4个百除以2等于2个百,即200。
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 例如:66÷3,可以先算60÷3 = 20,再算6÷3 = 2,最后20+2 = 22。
3.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 先从被除数的十位除起,如果十位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 例如:48÷2,先算40÷2 = 20,再算8÷2 = 4,结果是24。
- 当被除数的十位小于除数时,商是一位数,要写在个位上。
比如36÷9 = 4。
4.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 商中间有0:当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时,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例如:609÷3,先算6÷3 = 2,再算0÷3 = 0,最后算9÷3 = 3,结果是203。
- 商末尾有0: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是0时,就在商的个位写0。
如840÷4,先算84÷4 = 21,再在商的末尾添上0,结果是210。
二、图形的运动。
1. 轴对称图形。
- 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2. 平移和旋转。
-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平移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 例如:推拉窗户是平移现象。
- 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 例如:风扇的叶片转动是旋转现象。
三、乘法。
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 例如:20×30,可以先算2×3 = 6,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结果是600。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4章千克、克、吨【知识点归纳总结】1.质量的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000000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000克=2斤,1斤=500克.单位换算:大单位换小单位乘以它们之间的进制,小单位换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制.【经典例题】例1:1千克的沙子与1000克的棉花相比()A、一样重B、沙子重C、棉花重分析:把1千克换算成用克作单位的数,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100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解:根据题意可得:1×1000=1000;1千克=1000克;所以,1千克的沙子与1000克的棉花一样重.故选:A.点评:单位不同,先换成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然后进一步解答即可.分析:把2.05千克化成复名数,整数部分2就是千克数,再把0.05千克化成克数,用0.05乘进率1000;把2.05千克化成克数,用2.05乘进率1000,即可得解.解:0.05×1000=50(克),2.05千克=2千克50克;2.05×1000=2050(克),2.05千克=2050克;故答案为:2,50,2050.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进率.2.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质量就是表示物体有多重.常用质量单位:吨、千克(公斤)、克、斤.其中千克是国际标准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斤=500克.【经典例题】例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A、吨B、千克C、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可知,计量大宗物品不会运用克或千克,应用吨来进行表示.解:计量大宗物品,通常不会运用小的重量单位,克或千克,应用吨作单位.因此通常用吨作单位.故选:A.点评:本题应结合实际进行解答,了解物品的量的大小.例2:下面哪种物体大约重1千克()A、一头猪B、一支铅笔C、一只大西瓜D、2包食盐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一头猪的重量一般是100千克左右;1支铅笔的重量,再大也不够1千克;一个大西瓜的重量一般比1千克重;两袋盐的重量一般是1千克,据此选择.解:根据生活经验可知,2包食盐大约重1千克.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掌握以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比较下面的质量,最重的是()A.2吨100千克B.2110千克C.1999千克2.3吨=()千克.A.3B.300C.30003.下面()组的总质量恰好是1吨.A.400克和600克B.400千克和600千克C.4千克和6千克4.7吨50千克=()A.7.05千克B.7.50吨C.7.05吨5.我国大约有14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克水,那么全国每天一共能节约水()A.140吨B.1400吨C.1.4万吨6.一条草鱼大约重()A.2克B.3千克C.1吨D.500千克7.下面最接近1吨的是()A.10瓶矿泉水B.10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C.1000枚1元硬币D.4头牛的质量8.2吨钢铁和2吨粮食相比,()重.A.钢铁B.粮食C.一样二.填空题(共8小题)9.常用的质量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是、、.10.6000克=千克3吨=千克4000千克=吨5千克=克11.一头蓝鲸的体重是3吨200千克,是千克.12.一辆小客车重1380千克,合吨.13.6吨60千克=吨14.1号空杯重克;2号杯中的水重克;估计3号杯中的水重克.1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7吨、700克、7007千克、7000克、7克..16.一包味精的质量是250.三.判断题(共5小题)17.2吨棉花比2吨铁块轻.(判断对错)18.2000吨﹣100千克=1900吨.(判断对错)19.1吨50千克=1500千克.(判断对错)20.王强体重90克.(判断对错)21.2吨铁和2吨棉花一样重.(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2小题)22.有2条船、5只动物.用这2条船同时把5只动物一次运走,应该怎样乘船?请你把乘船的方法用线连起来.23.估计它们分别有多重,用线连一连.五.应用题(共4小题)24.一辆自重5000千克的汽车,车上装有3台机床,每台机床重2000千克,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是否安全?25.一只大象的体重为5吨,而小猫的体重为4千克,问:这只大象比这只小猫重多少千克?26.工地上需要沙子1800千克,水泥900千克,准备用一辆载重3吨的火车来运这些沙子和水泥,会超载吗?27.小华家买回2千克食盐,用了800克,还剩多少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把复名数2吨100千克化成用千克作单位的单名数,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确定哪个最重.【解答】解:2吨100千克=2100千克1999千克<2100千克<2110千克即1999千克<2吨100千克<2110千克答:最重的是2110千克.故选:B.【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2.【分析】高级单位吨化低级单位千克乘进率1000.【解答】解:3吨=3000千克.故选:C.【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3.【分析】1吨=1000千克,分别计算出选项中的总质量,再比较得解.【解答】解:1吨=1000千克A、400克+600克=1000克B、400千克+600千克=1000千克C、4千克+6千克=10千克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单位的换算与计算,牢记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分析】把50千克除以进率1000化成0.05吨再加7吨就是7.05吨.【解答】解:7吨50千克=7.05吨.故选:C.【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5.【分析】把14亿化成14 0000 0000,1克×14 0000 0000=14 0000 0000克,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吨除以进率1000000,根据计算结果选择.【解答】解:14亿=14 0000 00001×14 0000 0000=14 0000 0000(克)14 0000 0000克=1400吨答:全国每天一共能节约水1400吨.故选:B.【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6.【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条草鱼重3千克;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一条草鱼重3千克;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7.【分析】根据生活实际,10瓶矿泉水约有5000克,小于1吨;根据生活实际,10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也不会超过600千克,与1吨相差甚远;根据生活实际,1000枚1元硬币,约有6000克,与1吨相差甚远;根据生活实际,一头牛重约250千克,4头牛重250×4=1000千克,等于1吨;据此得解.【解答】解:10瓶矿泉水约有5000克;10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约有600千克;1000枚1元硬币,约有6000克;4头牛的质量约有1吨.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生活实际,弄清1吨实际有多重.8.【分析】钢铁和粮食都是2吨,名数相同,即质量相同,一样重.【解答】解:2吨钢铁和2吨粮食相比一样重.故选:C.【点评】钢铁和粮食的名数相同,就是质量相同,由钢铁和粮食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钢铁和粮食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我们学过的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从小到大的顺序是克、千克、吨,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常用的质量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是克、千克、吨;故答案为:克、千克、吨.【点评】此题考查质量单位和质量单位分别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即可.10.【分析】(1)低级单位克化高级单位千克除以进率1000.(2)高级单位吨化低级单位千克乘进率1000.(3)低级单位千克化高级单位吨除以进率1000.(4)高级单位千克化低级单位克乘进率1000.【解答】解:(1)6000克=6千克(2)3吨=3000千克(3)4000千克=4吨(4)5千克=5000克.故答案为:6,3000,4,5000.【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1.【分析】此题是把复名数3吨200千克化成用千克作单位的单名数.把3吨乘进率1000化成3000千克再加200千克.【解答】解:3吨200千克=3200千克即一头蓝鲸的体重是3吨200千克,是3200千克.故答案为:3200.【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2.【分析】低级单位千克化高级单位吨除以进率1000.【解答】解:1380千克=1.38吨即一辆小客车重1380千克,合1.38吨.故答案为:1.38.【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3.【分析】把60千克除以进率1000化成0.06吨再加6吨.【解答】解:6吨60千克=6.06吨.故答案为:6.06.【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4.【分析】根据1号空杯重得出2号杯中的水重:50﹣20=30克,再根据2号杯中的水重,1号空杯重得出3号水和杯子一共重:30×2+20=80克.【解答】解:1号空杯重:20克;2号杯中的水重:50﹣20=30克,3号水和杯子一共重:30×2+20=80克.故答案为:20,30,80.【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现根据1号空杯重求出2号杯中的水重,进而求出3号杯中水重和水和杯子一共重.15.【分析】把吨、千克、克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解答】解:7吨=7000000克,7007千克=7007000克7克<700克<7000克<7000000克<7007000克即7克<700克<7000克<7吨<7007千克.故答案为:7克<700克<7000克<7吨<7007千克.【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化成什么单位要灵活掌握.16.【分析】根据情景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包味精的质量用“克”做单位.【解答】解:一包味精的质量是250克.故答案为:克.【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棉花和铁块都是2吨,质量相同,即同样重.【解答】解:2吨棉花与2吨铁块同样重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铁和棉花的名数相同,就是质量相同,由于铁和棉花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棉花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18.【分析】把2000吨化成2000000千克或把100千克化成0.1吨再计算,即2000吨﹣100千克=1999900千克或2000吨﹣100千克=1999.9吨.【解答】解:2000吨﹣100千克=1999900千克或2000吨﹣100千克=1999.9吨原题计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9.【分析】把1吨化成1000千克再加50千克是1020千克,即1吨50千克=1050千克.【解答】解:1吨50千克=1050千克原题换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20.【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个人的体重,应用质量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千克”作单位,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王强体重90千克,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1.【分析】铁和棉花因为都是2吨,所以它们一样重;据此进行选择.【解答】解:因为铁和棉花都是1吨,所以2吨铁和2吨棉花一样重,故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2吨铁和2吨棉花的比较,不要被它们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既然都是1吨,就说明一样重.四.操作题(共2小题)22.【分析】大船限载2吨,也就是限载2000千克,小船限载600千克,只要几只动物的体重之和不大于限载量即可.【解答】解:1600千克+400千克=2000千克,2000千克=2吨,500千克+50千克+40千克=590千克,590千克<600千克,因此,可安排大象和牛一起乘大船,熊、羊,鹿乘小船比较合适.如图:【点评】本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质量的名数加法计算.关键是几种动物的体重之和不能大于限载量.23.【分析】根据对常用单位1克、1千克、1吨实际有多少重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即可连线.【解答】解:估计它们分别有多重,用线连一连:【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五.应用题(共4小题)24.【分析】桥的限重是10吨,汽车的质量是5000千克,每台机床的质量是200千克,3台机床的质量就是300×3千克,汽车重加上3台机床的质量如果不超过10吨即可安全过桥,如果大于10吨则不能.【解答】解:5000+2000×3=5000+6000=11000(千克)11000千克=11吨11>10答: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不安全.【点评】关键是看汽车与货物的质量之和是否大于10吨.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25.【分析】把大象的体重5吨乘进率1000化成5000千克再用大象的体重减小猫的体重.【解答】解:5吨=5000千克5000﹣4=4996(千克)答:这只大象比这只小猫重4996千克.【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26.【分析】1800+900=2700(千克),把2700先除以进率1000化成2.7吨或把3吨乘进率1000化成3000千克,通过比较即可判定是否会超载.【解答】解:1800+900=2700(千克)2700千克=2.7吨2.7<3答:不会超载.【点评】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27.【分析】把2千克化成2000克,再减用去的800克就是剩下的克数.【解答】解:2千克=2000克2000﹣800=1200(克)答:还剩1200克.【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及易错题集第一单元核心知识点:元、角、分与小数1、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
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3、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角),十分位(角)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4、小数的加减法a、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①小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②小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b、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c、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
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d、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
5、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除法)易错题一、填空。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09÷8的商是三位数,□中最小填( ),这时商大约是( )。
3、一个数除能7商是115,有余数,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4、要使2□2÷2的商中间有0,□可以填(),也可以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应用题同步复习姓名:1、笑笑在读电费单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了一百点五元,实际的电费单读不出来零。
电费单上的数是多少?2、兄妹俩原来有同样多的钱,都用去一些后,哥哥还剩5.6元,妹妹还剩4.6元,谁用的钱多一些?多多少元?3、学校进行捐款活动,三年级捐了100.21元,比四年级多捐了10.2元,,四年级捐了多少元?两个年级一共捐了多少元?4、超市里一只烤鸭比一只烤鸡贵12.3元,今天烤鸭每只提价1.2元,烤鸡价钱没变,现在一只烤鸭比一只烤鸡贵多少元?5、淘气和笑笑去书店买书,淘气买一本?童话世界?差2.5元,笑笑买这本书差1.6元,他们俩的钱合起来刚好能买这本书。
这本书多少钱?6、淘气和笑笑去买同样的练习本和日记本,淘气买一个练习本和一个日记本共用了8.36元,笑笑买两个练习本和一个日记本共用了8.92元,一个日记本多少钱?7、玩具厂要加工1200个玩具,已经加工了36天,每天加工22个,照这样的速度,再加工12天,能完成任务吗?8、一只小白兔每天吃13个蘑菇,有69只小白兔,一天1000个蘑菇够不够?9、修一条路,已修了14天,平均每天修50米,还有782米没修。
这条里长多少米?10、学校买65套桌椅,桌子每张82元,椅子每把52元,一共要付多少钱?11、工人把一根木头锯断12次,锯成的每段长14米,这根木头原长多少米?12、900名学生去看电影,电影院没拍有32个座位,共28排,13、超市进行“买一箱送一瓶〞的饮料促销活动,饮料每箱12瓶,每瓶3元,42名同学每人买一瓶,需要多少钱?14、学校买了25包书,每包书有20本,每本14元,一共多少元?15、把两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求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吗?16、把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7、光明小学老师带31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成人票15元,儿童票12元,用500元买门票够吗?18、学校舞蹈队有36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6倍多23人,合唱队和舞蹈队一共有多少人?19、希望小学建24间教室,每间教室有2扇门,4扇窗户,一共安装了多少扇门窗?20、有1000页稿纸,每40页装一本,装了23本,还有多少页没装?21、一台机床每小时加工零件85个,工作12小时,一共可加工多少个零件?22、黄山风景区举行门票优惠活动,一次购10张门票只需交8张门票的钱,单张票价90元,他们怎样购票廉价?至少需要多少钱?23、实验小学11名教师带98名学生游览世界公园,学生门票每张10元,成人票每张14元,一共应付多少钱?24、妹妹带400元买书,一共买15本书,每本24元,妹妹带的钱够吗?25、叔叔家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客厅地面,需要50块才能铺满。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班:姓名:第一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假如均匀分就用 ( 除法) 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式除法法: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假如它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哪一位上不商1,就添 0 占位。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比除数小。
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3.笔算除法序:判断确立商的位数,商,,算。
4.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行比,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 1。
5.除法算:用“逆运算〞算①没有余数的除法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6.被除数末端有几个 0,商的末端不必定就有几个 0。
〔如: 30÷5 = 6〕7.①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②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 0 不可以除数〕都等于 0;③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自己,④任何数减 0 都得任何数自己。
8.笔算除法:〔 1〕余数必定要比除数小。
〔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①最大的余数是“除数-1〞, 如:被除数÷3=商⋯⋯余数,最大的余数是2;②最小的除数是“余数+1〞,如:被除数÷除数 =商⋯⋯ 8,最小的除数是 9;4,最大的被除③最大的被除数 =商×除数 +最大的余数,如:被除数÷5=6⋯⋯余数,最大的余数是数是 5×6+4=34;④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如:被除数÷5=6⋯⋯余数,最小的余数是1,最小的被除数是5×6+1=31;第二元形的运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整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一、本册的具体目标l、数与代数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分数。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会计算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2、空间与图形–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统计与概率–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4、实践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本册的内容结构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三单元乘法第四单元面积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单元知识点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与元、角、分密切联系)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买文具1.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2.将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比较,使他们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
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与元、角、分密切联系)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买文具1、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2、将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比较,使他们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
3、注重“0”在小数中的特殊地位。
货比三家1、灵活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的方法,并能独立比较小数大小。
2、培养估算意识。
3、小数部分末尾连续的“0”可以去。
买书1、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2、熟练掌握竖式求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3、掌握竖式格式(小数点对齐)。
寄书1、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灵活运用估算知识,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轴对称图形1、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镜子中的数学1、镜子内外方向相反2、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判断一些图形的位置与方向,例:17页练一练平移和旋转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2、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例:19页试一试。
三年级下册《乘法》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2、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和计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从而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找规律1、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让学生经历交流乘法的过程。
住新房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使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2、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
注意书写格式要理解对应值要对齐的道理。
3、准确叙述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
电影院知识点:1、准确叙述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估算和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乘法进的进位。
旅游中的数学1、租车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了解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
2、用餐活动中:应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
复习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
3、旅游计算中:收集数据,处理数据。
三年级下册《面积》知识点归纳1、认识面积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厘米(cm2)3、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4、面积单位的换算:1分米2 = 100 厘米21米2 = 100分米21公顷= 10000米21千米2 = 1000000米21千米2 = 100公顷什么是面积(认识面积)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量一量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摆一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铺地面(面积单位的换算)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和使用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分数的意义:像1/2,1/4,2/4,…都是分数。
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例:读作:四分之三。
2、比较简单的大小,规则如下同分数比大小,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母不同,分子相同时,分子小的那个数大,分母大的那个分数反而小。
3、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方法如下: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分一分(一)1、初步理解分数大意义,像1/2,1/4,2/4…都是分数。
如:3/4,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粉,取其中达份。
2、了解分数大组成,会认、读、写简单大分数。
例:读作:四分之三。
3、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分一分(二)1、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并能找出谁是整体一,感受可以用分数表示由多个个体组成的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
比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1、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小于10)方法如下: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分子,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小的那个分数就小。
2、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如下: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吃西瓜(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方法如下: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下册《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3、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奖牌给哪组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猜一猜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1、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
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3、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1、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角),十分位(角)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小数的加减法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①小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②小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
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
5、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轴对称图形: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直线对折之后,左右两边能重合。
②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2、左右对称图形距离对称轴近的另一边也近,距离远的另一边也远。
3、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①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②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菱形有2条对称轴。
③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镜子中的数学:左右对称图形左右正好相反,上下对称图形,上下正好相反。
发现镜子中的人和照镜子的人左右方向正好相反。
5、平移与旋转①平移现象:飞机飞行、升国旗、坐缆车、开汽车。
平移是指整个物体沿某个方向移动。
②旋转现象:电风扇叶片转动、拧水龙头、拧紧瓶盖、轮胎转动、溜溜球转动、开门、荡秋千、风车转动。
③旋转是什么,是指一个物体绕着某一个固定部分转动一些角度。
6、平移方法:注意:点和点对应,边和边对应。
①平移是整体移动。
②②要知道平移了几格,只需找到一个顶点,数出这个点平移的格子数,就是整个图形平移的格数。
③画出平移后,必须找到所有顶点平移后各点的位置,再按顺序连起来。
7、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第三单元乘法1、口算方法:两个因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几个0。
(现在学的是整百、整十之间相乘的口算)2、估算方法: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可以同时将两个因数都看作是它们最为接近的整十来计算,也可以将其中的某个因数看作它最为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3、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