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一些有效的策略。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1.明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然后再为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任务。
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习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篇小故事的编写,或者对一篇课文进行解读和讨论等等。
2.合理组建小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合理组建小组,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在性格、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上能够互补,相互激励。
教师还要在小组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在小组学习中自己的作用和责任,并且学会倾听、尊重和信任他人。
3.明确分工,充分发挥优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个人负责写、一个人负责校对、一个人负责排版等等。
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整个小组的效率更高,任务更加完美。
4.鼓励质疑和讨论,促进交流和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讨论,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可以就任务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收集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在讨论中,学生们能够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5.及时指导和督促,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和督促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小组汇报或者个别辅导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有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问题的积压、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我就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策略。
一、合理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分组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学前分组法和临时分组法。
1、学前分组法学前分组法就是合作学习前由班主住或科任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分组一般是在学期初编排学生座位时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是每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坐序前后相连,便于开展合作学习。
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中有一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做到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形成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显其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用这种方法产生的学习合作小组一般称为"静态学习小组",所进行的学习活动称"静态学习"。
"静态学习"省时、高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临时分组法临时分组法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是按事先确定好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而是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喜欢学习同一个内容的学生或采用同一种学习方法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然而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效果,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效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老师需要明确告诉学生们这次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学生需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成果。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有助于他们更加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去达成学习目标。
2.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地分工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各尽所长,提高学习效率。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长来安排任务,让每个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比如有的学生擅长写作,可以负责整理汇总小组的作业,有的学生擅长口头表达,可以负责小组内的汇报等。
3. 提供有效的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思维导图、参考书籍等学习工具,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整理和归纳所学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4.加强交流沟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合作规则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5.鼓励互相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互相评价,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学生们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评价,了解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发现自己的学习需要改进和进步之处。
6.及时总结归纳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总结归纳。
通过总结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和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提要:小组合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并给出一些实践策略和方法。
1. 确立小组合作的目标小组合作的目标应当明确,明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努力方向。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小组合作的目标,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2. 组建合适的小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建合适的小组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使每个小组都具有一定的平衡性。
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组建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合理的小组任务小组合作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践性,并且要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相结合。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组任务,如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 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指导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提问和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5.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在小组合作中,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习惯,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在小组合作结束后,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结论:小组合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任务,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并倡导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
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小组合作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互助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下面就谈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一、小组分工合作小组分工合作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环节。
在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等因素,让学生从事不同的任务,比如组长、记录员、讲解员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确保小组合作的有序进行。
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促进协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避免了某些学生被边缘化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互动角色扮演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一种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比如主人公、配角、故事情节等,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展开语言交流和互动,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讨论交流互动讨论交流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讨论交流,可以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开展思想碰撞,促进思维的启发和交流。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话题,让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交流技能的提升。
四、任务分解协作任务分解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头进行协作,最终完成整个任务。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设置任务清单,明确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让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分解任务,相互协助,最终完成任务的达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互相合作、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下面我们来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一、合理分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合理分组。
一方面,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要尽可能地搭配合理,以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组的效率和成果;另一方面,不同的小组中也需要恰当地匹配不同的学生,可以多样化地搭配,让学生更好地相互交流和学习。
二、开展适合小组合作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开展适合小组合作的任务。
任务的难度程度应该适当,过难的任务会让学生感到沮丧,影响学习积极性;过于简单的任务则会让学生感到无聊,无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时,任务的内容也要具有合适的协作性,鼓励学生积极合作,相互学习,达成共同的目标。
三、明确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需要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分工。
每个学生要认真履行自己被分配的任务,同时要时刻与组内成员交流,分享学习的心得和体会,结合大家的意见共同推进任务的进展。
分工合作能够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在团队中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及时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提供反馈。
反馈的内容不仅包括小组合作的结果,也包括每个学生的表现和贡献。
教师可以选择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方式,比如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建议等。
及时的反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可以通过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来增强学习效果。
以下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 规定小组人数:小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小组人数应该控制在3-5人之间,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足够的参与度和互动,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小组内部的人际冲突。
2. 定期换组:定期换组可以使学生更多地认识不同的同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另外,定期换组也可以避免某些学生被孤立,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中。
3. 设计清晰的小组任务:小组任务应该清晰明确,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避免出现某些小组成员被“踢出群体”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来设计任务,例如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写作等任务。
4. 合理分配任务:在设计小组任务时,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和需求来分配任务,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对于较为背诵擅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负责默写小组学习的成果,而对于较为口语表达擅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担任口头表达的任务。
5. 鼓励合作和分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例如设立班级荣誉等奖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同伴合作来实现共同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讨和讨论语文课文或问题。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解释课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合作阅读:让学生结对阅读同一段落或课文,并彼此交流、合作理解和解释。
学生可以互相提问、交流自己的理解,共同发现课文的重点和意义。
合作写作: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撰写一个故事、作文或合作编辑一份杂志。
他们可以互相提供意见和建议,共同完善作品,并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表达。
合唱朗读: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朗读,他们可以共同学习和练习课文的朗读技巧和韵律感。
通过合唱朗读,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鼓励,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提高语文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互相学习和帮助,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对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精编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相互合作。
下面是一些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在制定合作学习任务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或者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和表达。
明确目标和任务能够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合作学习,并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沟通。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互相理解。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问题和引导,帮助学生讨论和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协作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三,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与互助。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思考和相互帮助。
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辅导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
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四,教师应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如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阅读、写作和演讲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最后,教师应评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作业、考试等形式进行。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互评,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
综上所述,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分组方式在分组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都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帮助,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2.明确任务和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每个小组的任务和学习目标。
任务和目标要具体明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如阅读、讨论、写作等,来提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机会。
3.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合作学习的工具和方法,如合作学习卡片、讨论问题、小组展示等,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角色分工和协作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给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或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角色和任务。
组长可以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协调小组成员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角色分工和协作,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合作,提高小组的学习效果。
5.资源共享和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共享学习资源和交流学习心得。
学生可以互相借阅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材料、笔记或写作作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提高。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引导与指导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与指导作用。
教师要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启示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总结与反思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总结与反思。
学生可以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和不足,分析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还在是一个空白,偶有教师运用,多是为了迎和听课教师的需要,才此一举,学习效果也不明显。
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笔者就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策略。
一、合理分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分组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学前分组法和临时分组法。
1、学前分组法
学前分组法就是合作学习前由班主住或科任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分组一般是在学期初编排学生座位时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是每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坐序前后相连,便于开展合作学习。
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中有一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做到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形成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
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显其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用这种方法产生的学习合作小组一般称为"静态学习小组",所进行的学习活动称"静态学习"。
"静态学习"省时、高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临时分组法
临时分组法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是按事先确定好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而是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喜欢学习同一个内容的学生或采用同一种学习方法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
用这种方法产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不定,有多有少,全由学生自由组合,这种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称"动态学习小组",采用这种方式组织的学习活动称"动态学习"。
"动态学习"在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上都比较开放,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社交能力。
两种分组法各有优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灵活掌握,合理分组,做到"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的有机结合。
二、确定学习目标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确定好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
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大纲、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如:进行《清清的溪水》一课教学时,可以"溪水先怎样的?后来怎样?最后怎样?"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组织学生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
再如:进行《颐和园》一课教学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可按以下目标组织学生进行第一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一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他们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成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三、作好合作学习指导,培养方法和技巧
1、确定组长,加强培训。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单靠教师组织教学,不能保证各小组学习的质量和数量,需要有几个得力的助手,要在各小组中指定一个学习成绩较好,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加强对组长的培训。
教他们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
2、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
如在《林海》一文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研读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读),我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合作研读的方法和步骤是: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
(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当然教师也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小组学习偏离轨道、远离目标。
3、教会学生学会合作。
教会学生学会合作,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书时能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
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
此外,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4、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不要二、三分钟就让学生草草收场,汇报结果。
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仅二、三分钟的时间,书都不能完整的读上一次,哪有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交流,更谈不上汇报学习结果,最终只能是过眼云烟、烟消云散,根本达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至于多少为宜,要依学而定,灵活把握,也不能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5、一同参与,加强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在是知识权威的绝对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
者。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6、组织交流、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评价。
汇报一般由合作小组的组长汇报,其它成员作补充,汇报时要说明本组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以及收获和感受。
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同样先由组长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小结和总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通过小组间的学习汇报、交流,能弥补小组学习上的不足,有利于小组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通过小组间和教师的评价,能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评价观。
通过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