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5和控制、声的利用、光 的 传 播 (1(2、光的反 (3)实验:射(4(5(6 (7、平 (1)实验:面 (2)特点:① ;② ;③ ;④ ; 镜 (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a 、作图: ;b 、求距离 ;c 、求速度; 成(4)平面镜应用: ; ; 像 (1 、光 (2 的 折射 (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①作作、 ②求角 ③解释现象 (4)实验: (5(1)光的色散 、 (2)色光的混合 (3)物体的颜色(4)颜料的颜色: 7、(1)光谱: 看不 (2)红外线见的 (3)紫外线 光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凸透镜③实像与虚像区别:4、生活中的透镜眼睛 1、眼 睛(三) 与 远视眼应 眼 镜用 眼镜的度数:2、显微镜3、望远镜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四章物态变化1、(1温(2)温度两种①摄氏温度(度表示方法②热力学温度(T):单位:符号③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1)制作原理:温(2)种类度计(1)物质的三种状态:;(2②凝固③熔化时热,凝固时热。
应用实例:。
①汽化(3)汽化和液化①升华(4)升华和②凝华凝华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五章电流和电路(1)摩擦起电: ;例子: ; 正电荷: ;(2)种类: 负电荷: ;(3)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 (4)检验摩擦过 的物体是否带 电的方法 1、 ③;电荷 (5)电荷量(6)中和: ;(7)原子的结构(1)定义: ;符号 ; (2)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二极管) (3)金属导体靠导电,酸、咸、盐溶液靠 导电。
(4)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 。
(5)导体与绝缘体(6)单位及符号: 、 、 、 、 、 ; (7 ( 8 )2、 电 流(9)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1(2(3)三种状态:3、电路(4)电路图(4)电路两种基本联系方式3、 电 路(5)实验:(6)探究实验的过程: 、 、 、、 、 、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六章电压电阻1、概念2、单位:3、生活中常风的电压4、测量5、实验:(探究过程)6、电压特点:1、概念: ;符号: 。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11 章.多采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的微观世界: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 原子的直径大约为m)
3.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
(1).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物质---分子----原子(1)原子核:(质子.中子)
(2) 电子:
二.质量: 1.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属性)
m (2).单位:千克(kg)
2.质量的测量:(固体.液体)
3.天平的使用:(方法:两个放.调母看针.左物右砝)
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特性)
(2).公式:=m/V.
(3).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提纲力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属于弹力。
2.作用在物体上的,物体的形变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
托两只鸡蛋的力约为N。
物理课本重约N。
4.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的力。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3):校正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5.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符号“G”,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7.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 ,其中常数用“g=”表示:质量为。
重力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g一般不同。
8.重力的方向总是的,利用这个特点可制成重垂线或水平仪。
9.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和度有关。
势能和势能合称为势能。
10.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物体将要运动时,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和与之相平衡的那个力大小相等,它是变化的........................。
11.物体滑动过程中,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和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与速度无关.........一般是不变的。
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动物体,因为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所以弹簧测力讦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12.生活中的摩擦很多,卷笔刀卷铅笔是滑动摩擦;鞋底制有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采用的方法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脱粒时张紧皮带、刹车时握紧刹把目的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机器相对滑部分加润滑油目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分开来减小摩擦;安装滚珠轴承目的是把滑动变为滚动来减小摩擦。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1.运动和力学1.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质点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5.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6.加速直线运动和斜抛运动2.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和性质2.力的合成和分解3.弹力和重力4.弹簧弹力、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5.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6.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3.能量和功1.能量的概念和分类2.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功和能量的转化4.功率和效率5.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弹簧势能4.热学1.温度、热量和热能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3.物体的热膨胀和热收缩4.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5.比热容和相变6.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5.光学1.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2.光的反射:光线、反射定律和像的性质3.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和像的性质4.凸透镜和凹透镜:像的性质和像的构成方法5.光的色散和彩色世界6.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2.电阻和电阻定律3.并联和串联电路:电阻的计算和电流的分配4.电功和电功率5.静电场和电场力线6.电池、导体和绝缘体7.磁学1.磁场和磁力线2.磁铁的磁性和磁场的形成3.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铁4.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现象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6.变压器和感应电流8.声学1.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2.声源和声音的强度3.声音的反射和声音的吸收4.声音的频率和音高5.声速和声时9.电磁波1.电磁波的概念和分类2.电磁波的传播和电磁波谱3.光的电磁波特性:波长、频率和光的颜色4.光的干涉和衍射5.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以上是初中物理复习的完整提纲,对于每个知识点,可以进一步展开,掌握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通过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复习工作!。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力的合成与分解3.弹力与胡克定律4.压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压强的计算公式二、运动的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计算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4.重力与万有引力定律5.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的计算三、机械能与动能1.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动能守恒定律3.动能与力的关系4.重力势能及其计算公式5.机械能守恒定律四、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及其计算公式2.轮轴原理及其计算公式3.斜面运动的计算4.功率与效率的计算五、热和热传导1.热的传递方式2.热对物体的影响3.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4.热传导的条件5.热传导的计算方法六、光和光的传播1.光的概念及其传播特性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定律4.镜面反射和球面反射的特点5.光的色散现象七、电学基础1.电荷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历史上的电学实验3.电流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4.电阻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八、电能转换1.静电场的概念及其特点2.静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计算3.荷质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电磁场的概念及其特点5.频率和周期的概念与计算九、电磁感应1.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磁生电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3.电磁感应的应用实例4.变压器的原理及其公式5.二线圈线圈的自感和互感现象十、电能的输送与变换1.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概念与特点2.电能输送中的损耗现象3.发电机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4.变压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5.车间电路的特点与安全用电原则。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的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原子的直径大约为m)3.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1).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质子.中子):---体积..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1).单位换算:km m dm cm mm(10进位)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2).测量方法:(认.看.记)3.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钟表(2)单位换算:1h=3600s4.误差: (1).原因:(方法不当)(2).减少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3.力的示意图: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五.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 省力, 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滑轮组: 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第14章. 压强和浮力一.压强: 1.压强: (1):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2):公式:p=F/S(s物体共同接触的面积)(3):单位:帕斯卡(p)(4).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a2.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 增大压强的方法: F不变,减少S. S不变, 增大F.(2). 减小压强的方法: F不变,增大S. S不变, 减小F.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底,壁, 深度,同一深度,液体密度.)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3.液体压强的大小:(1).公式:p=ρgh(h---液体自由面到研究点的距离)4.连通器: (1).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2).规律:放同一种液体,液面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3).应用:船闸,水壶,水位计,水塔,涵洞,水银多少,倾斜,拔,压外界气压,打孔.=760mm汞柱.沸点高.)).---沉下一些.)., 测液体密度越大...三.功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公式:P=W/t3.单位:瓦特四.动能和势能: 1.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2).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大,大,大)2. 势能: (1)重力势能: 概念: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大,大,大)(2)弹性势能: 概念: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大,大)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1). 动能重力势能(滚摆.单摆)(机械能=动能+势能)(2). 弹性势能动能(3). 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第16章. 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气体,液体,固体----说明分子在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2.分子间的作用力:固体不易被压缩.二.内能: 1.概念:)2.3..三.比热容: 1.2.3.4.四.热机: 1.内燃机.2..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机械能搓手—钻木取火)(2).内能机械能(热机)(3).机械能电能(发电机)(4).电能机械能(电动机)2.能量守恒定律:第17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家族: 1.产生的方式:(1). 一次能源: 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
初三物理重点知识复习提纲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物质由分子组成;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非重力等外界因素影响)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3.决定扩散现象快慢的因素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固体最大,液体其次,气体最小。
当分子间距离过大时,分子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忽略不计(破镜不能重圆)。
二、内能1、内能: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2、内能的改变: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局部向低温局部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C、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3、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它是过程量。
4、内能与机械能:内能是微观的,机械能是宏观的。
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有内能,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有机械能。
三、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一、运动的描述和研究
1.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2.曲线运动:周期运动和非周期运动的区别,周期、频率和角速度的概念
二、力与机械平衡
1.力的概念:力的性质、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计量
2.牛顿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3.荷兰人天平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力的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和计算
2.力的分解:正交分解和平行分解的概念和计算
四、机械能与功率
1.功与功率:功的定义和计算,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2.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机械能守恒
五、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机械振动:振幅、周期、频率和角速度的概念和计算,简谐振动和非简谐振动的区别
2.机械波:波的概念、波的传播方式和波的特性,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
六、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的关系,反射规律
2.光的折射:光速、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的关系,折射定律
七、光的成像
1.凸透镜和凹透镜:光的折射原理、焦距的定义和计算
2.成像规律:薄透镜成像的概念和特点,公式法和光线图法的应用
八、简单电路
1.电流和电压:电流的定义和计算,电压的定义和计算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效电阻和电流的分配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九、磁场与电磁感应
1.磁场:磁力线、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的概念和表示
2.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概念
十、能源与环境
1.能源的种类: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区别和常见代表
2.节能与环保:节能的意义和方法,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相关知识。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物理公式【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某108m/s(真空中)2、声速:V=340m/s(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某105Pa6、水的密度:ρ=1.0某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某103J/(kg?℃)10、元电荷:e=1.6某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103kg/m3(3)、1kw?h=3.6某106J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功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的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原子的直径大约为m)
3.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
(1).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
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原子核:(质子.中子)
:
---体积.
.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1).单位换算:km m dm cm mm(10进位)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
(2).测量方法:(认.看.记)
3.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钟表
(2)单位换算:1h=3600s
4.误差: (1).原因:(方法不当)
(2).减少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
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
五.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 省力, 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 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第14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压强: (1):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p=F/S(s物体共同接触的面积)
(3):单位:帕斯卡(p a)(4).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 增大压强的方法: F不变,减少S. S不变, 增大F.
(2). 减小压强的方法: F不变,增大S. S不变, 减小F.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底,壁, 深度,同一深度,液体密度.)
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3.液体压强的大小:(1).公式:p=ρgh(h---液体自由面到研究点的距离)
4.连通器: (1).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规律:放同一种液体,液面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
(3).应用:船闸,水壶,水位计,水塔,涵洞,
水银多少,倾斜,拔,压
外界气压,打孔.
=760mm汞柱
.
沸点高.)
)
.
---沉下一些.)
.
, 测液体密度越大.
.
三.功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
3.单位:瓦特
四.动能和势能: 1.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大,大,大)
2. 势能: (1)重力势能: 概念: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与质量,高度有关(大,大,大)
(2)弹性势能: :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大,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1). 动能重力势能(滚摆.单摆)
(机械能=动能+势能)
(2). 弹性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重力势能
第16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气体,液体,固体----说明分子在运动.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固体不易被压缩.
二.内能: 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
3.
.
三.比热容: 1.
2.
3.
4.
四.热机: 1.内燃机.
2..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机械能搓手—钻木取火)
(2).内能机械能(热机)
(3).机械能电能(发电机)
(4).电能机械能(电动机)
2.能量守恒定律:
第17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1.产生的方式: (1). 一次能源: 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
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木材、草类、
肉类).核能.
二次能源: 指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
电能, 煤气、沼气
2.再利用的角度: (1). 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生物质能
(2).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 核能.
3.化石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
二.核能: 1.
原子. 原子核: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核能: 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3.裂变: 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4.聚变: 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