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考时政热点:养老并轨改革方案落地 涨工资成公务员群体普遍诉求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收入分配改革应从养老金开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经过8年酝酿之后两会之前终于公布,但让公众遗憾的是此改革方案并没有把公众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当今分配问题的最大不公、矛盾最突出的养老金统一问题写进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中去,给公众留下了最大的悬疑。
去年10月15日人民网做过一项《收入分配改革您最希望改什么?》的大型网络调查,网友的希望和意见集中在“双轨制”和最低工资两大问题上。
历届两会呼声最高的也是这些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针对在岗人员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差距不是很尖锐。
收入差距尖锐的是退休金。
就目前全国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约为企业退休职工的2—3倍。
包括国有大型企业,退休金也是比较低的。
我国有7千多万企业退休职工,有2.5亿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产业工人,和4千5百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相比占有绝对的优势,他们成为分配制度改革关联人员中的大多数,也可以成为中国的中产阶级。
而这些中产阶级正好是中国的低收入阶层,这一阶层的收入状况、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直接关乎中国人的形象、社会稳定、政局稳定。
关乎扩大内需、生产力解放、改革能否继续深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实施与实现。
所以解决企业退休工人退休金不合理问题和解决产业工人低工资问题就势必成为当前收入分配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问题,既然是民众反应最突出的社会矛盾,那么就应该列为我们分配制度改革首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退休金双轨制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也属于分配制度的不公平源头问题。
更应放在分配改革的首位。
企业先执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一直未改。
结果企业退休工人平均工资1700多元,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降到只能够维持最低生活费的境地。
和高于自己工资2到3倍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相比形成巨大的落差,要讲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看起来退休金不改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比较符合利益共享、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趋势,企业改革后的退休金制度反而滞后,是否意味着企业养老金改革的失败。
公务员时事政治:养老金制度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和社会保障实验室主任郑秉文说,公务员没有占用职工缴费的钱。
由于我国公务员养老金保障水平在世界上几乎是最高的,因此,财政负担公务员养老金非常庞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和社会保障实验室主任郑秉文说,公务员没有占用职工缴费的钱。
目前公务员养老金直接由财政拨付。
在社会要求改革公务员和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双轨制呼声越来越高之时,不时有官员或者专家提出公务员退休养老金支出不在企业职工缴纳的养老金池子里,而是由财政全额负担。
言外之意,似乎没有改革的必要,至少不必急迫改革。
这是一个急需澄清的问题。
国家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国家财政资金是有限的。
一个方面支出多,必然导致其他方面支付少。
此前备受关注的“我国企业个人养老金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大关后,再次突破2万亿”,原因之一就是“近年来国家连续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养老金,使得国家财政只能优先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而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空账问题”,那么,是否也存在国家财政资金全额负担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和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全部退休养老金,结果使得国家财政资金无力顾及企业普通职工养老金补充空账问题呢?当然是存在的。
一边是企业职工养老金账户高达两万亿元的空账无法补充,另一边却是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个人一分钱都不用缴纳。
这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最大不公。
总体看,我国财政资金负担社会保障资金比例非常之低,目前社会保障支出仅占财政总支出的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
可见这12%的财政支付全部都用在了公务员身上。
企业职工养老金支付全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
由于我国公务员养老金保障水平在世界上几乎是最高的,因此,财政负担公务员养老金非常庞大。
衡量养老金保障水平的一个国际惯用的参考指标是养老金替代率,即: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薪水平的比率。
【铜陵中公教育】为您提供公务员工资改革最新消息,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原标题:职务工资渐重不升官难涨薪本报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公务员职级工资变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12月2日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
这是我国职级体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基层公务员受此“薪政”影响极大。
我国公务员职务职级管理制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此次“薪政”改革,经历了多轮调整。
从“小灶中灶”到1956年的30级管理制,再到2006年的27级管理,公务员职级管理呈现出以下特点:待遇由依赖资历、级别向职务决定转变;级别待遇差距不断缩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0多倍不断缩小;级别跨度与职务大小呈负相关关系,职务越低,级别跨越越大,使得基层公务员在不提升职务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断提高级别和工资。
1950年从供给制、工资制并存到统一为工资制从国家主席到勤杂人员划分为8等25级,每个职务等级对应4~6个行政级别。
新中国成立初期:1级工资为每月3400斤小米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的两种制度,即原国统区的公职人员实行工资制,老解放区的干部实行供给制。
如1950年政务院颁布的《关于各级人民政府供给制工作人员小、中灶伙食标准规定》中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费分为小灶和中灶两类。
中灶标准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各省(市)正副厅(局)长,都享受每人每月225斤米的包干待遇;小灶的标准为每人每月160斤,其适用对象为中直机关正副科长级、地方机关正副县长级。
此后,供给制逐渐被工资制所取代。
1950年11月13日,政务院通过并下达了《中央人民政府各直属机关新参加工作人员试行工资标准表》,正式将中直机关的公职人员,从国家主席到勤杂人员划分为8等25级,每个职务等级对应4~6个行政级别,这个标准奠定了我国公务员级别管理的基础。
养老保险“并轨”:涨工资?作者:刘琳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4年第01期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要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新闻引发热议。
这源于《财经国家周刊》近期一篇名为《三中全会后的养老改革》的文章。
文中谈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未来的改革方案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来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这段话在网络传播和部分媒体的解读中,将改革与涨工资画上了等号,甚至给人以改革之名、行涨工资之实的印象。
据了解,伴随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提出的适当调整工资水平的政策设想,其初衷并非为了给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涨工资,而是减少改革阻力,实现改革平稳过渡。
一位参与制定养老保险改革方案的专家表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平稳过渡应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
按照目前的改革规划,未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替代率,将从目前的80%〜90%下调到50%左右,其他部分将通过职业年金补足。
这也意味着,改革必然与引入职业年金一起推进。
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当期收入。
这位专家认为,适当调整当期的月工资,其性质并非是涨工资,而是在此项改革刚开始实行时,对缴纳养老保险实行的一种暂时性的财政补贴。
他同时建议,从长期看,在职人员随着职位晋升、工龄累积而构成工资提高,那么应缴纳的养老保险也随之增加,但是将不再予以补贴。
以上安排,是为了先通过国家财政支出一部分资金,通过待遇平稳过渡来缓解人们的情绪反弹、减少阻力,从而让改革能够尽快起步。
但是,改革成本不可能一直由国家财政承担,从长期看,还是会落在每一个改革所牵涉的人员身上。
舆论炒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
记者采访发现,大体可归结为两方面。
首先,人们对养老保险改革及平稳运转与财政补贴之间的关系,仍缺乏充分了解。
公务员考试行测、申论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申论范文一网打尽!在线做题就选砖题库:/就社会公平要求衡量,将公务员养老体制作为突破口,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缩小不同群体养老待遇,应该是推进养老制度整体改革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核心命题。
就媒体称养老保险空账2.2万亿元问题,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近日回应称,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当期不存在基金缺口问题。
关于退休年龄调整,尹成基表示,将以适当形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
他还透露,人社部正在研究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问题。
毫无疑问,在退休年龄调整问题上,由于其中涉及问题错综复杂,因此人社部对此采取差别政策与“小步慢走”方式,并以此来减小由此引发的负面效应。
可以说也是一种改革理性。
不过与此同时笔者也认为,如果能将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作为整个养老制度改革突破口,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之效。
首先就养老改革公信度要求看,应该承认,目前国内养老制度由于职业不同而呈权力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企业职工“碎片化”的特征,并且养老待遇有着较大差别。
可以说,养老制度的改革本身牵涉千丝万缕利益关系而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在此前提条件下,如何正确选择养老体制改革的切入口,并进而由此提升社会公众对养老体制改革的认同水平,显然就不仅有关养老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而且还是一个有关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问题。
就此再推开一步看,不用否认,此前延迟退休年龄问题之所以会在社会、尤其是在工薪收入群体中引起强烈关注与反响。
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方面,有不少社会公众相信,公务员之所以能够成为目前养老体制改革结果的最大得益者群体,应该是与行政主导养老体制改革方式有着相当的关连;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养老体制改革仍然主要由行政主导,加上公务员又是当前养老体制最大既得利益群体,所以公众普遍担心这次养老改革不仅不会触动其既得利益,相反还可能会使公务员群体既得利益从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并进一步拉大现有不同群体在养老待遇上的差距。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公务员涨薪与养老制度毫无瓜葛1月30日重庆公务员精英密训班时事政治:公务员工资改革一直是参与公务员考试旳考生以及在职公务员比较关怀旳问题,重庆中公教育为大家搜集整顿了诸多有关公务员工资改革最新消息旳有关文章。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信息欢迎访问重庆人事考试网。
【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近段时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涨工资成为关注热点,有媒体报道说有些中央部委旳公务员工资已经上涨;尚有媒体“测算”出公务员工资涨幅达6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月23日回应此类传闻,明确表达:网上传旳部分地方和部门已经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资制度增长了工资旳消息都不属实。
积极稳妥推进工伤防止和工伤康复工作。
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约束机制。
做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实行工作,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原则,统筹做好工伤保险等险种旳待遇调整工作。
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基金监管,推进建设五险合一旳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力争年内实现五险统一征收和稽核,强化社保基金信息化监管系统在社保基金风险重点领域旳监测运用和防控,保证基金安全。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我们工资总额暂没有上调,但从上个月开始调整了工资构造,例如,减小了津贴旳额度,增长了基本工资旳占比。
”12月26日,公务员张新接受采访时表达,在此之前,基本工资与各类津贴旳占比基本是三七开,调整之后,基本工资靠近工资总额二分之一。
而这,也恰恰是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相对合理旳薪酬比例。
“工资不管怎样调整,都会以当地物价水平为根据;为此,工资调整后,各地之间应有旳差异仍然存在。
”12月25日,苏海南接受采访时表达最新消息显示,多省市上调公务员工资已是箭在弦上。
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后,将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
对个体员工而言,工资上涨是保证缴费旳必然成果。
根据改革思绪,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
养老金并轨方案将出台“公务员热”或降温养老金“双轨制”一直是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根据调查,75.4%的职工养老金低于2000元,92.3%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却都高于4000元。
其中,在2011年8月,被访者领取的养老金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万元,相差50倍。
这种由于“养老金双轨制”导致待遇千差万别的问题,让养老金双轨制成为了特权的象征和不公平的符号。
随着养老制度的改革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一事已被提上日程。
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据悉,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一个统一”,就是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来化解“双轨制”的矛盾。
“五个同步”也非常关键,是指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随着改革思路的出台,改革存在的问题也随着而来:1、养老金替代率会否趋同?有统计显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替代率超过80%,个别甚至达到100%。
而目前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则在50%以下。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不过,实现实现养老金替代率的“平等”并非一朝一夕之力。
不少专家认为,有赖于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不会有明显下降。
但是长期来看,两者替代率终将趋同。
2、公务员养老保险会否动用企业养老金?按照《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表述,职业年金是指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参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为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并轨”后退休金不会出现大幅下降,职业年金就必须“做实”。
养老金并轨了欺骗百姓养老金并轨细则养老金并轨细则随着各地机关事业单位持续推进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养老金“并轨”也正式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在养老金并轨方案公布后,部分地区开始陆续发布实施细则。
近日,安徽省印发《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若干政策规定》,对参保人群、缴费基数、待遇支付、个人账户管理等都作出详细规定。
其中,对于养老金的征缴基数,安徽省指出,机关(含参公管理单位)公务员个人年度缴费基数为结算年度的上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中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标准为结算年度的上年度12月份的基本工资)、警衔津贴、海关津贴之和。
而在机关技术工人、机关普通工人的个人缴费基数中,生活性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等也被纳入。
此前,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具体办理细则进行规范。
分别采访了某东部和西部省份的公务员并了解到,工资和津贴等已经纳入养老金缴费基数中,但是年终奖并未纳入进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恐怕仍存在难题。
养老金并轨细则:年终奖金未来拟纳入征缴基数从2019年开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免费养老的时代正逐步成为历史。
去年初,《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9〕2号)正式印发,提出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国务院在上述文件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随后,按照国务院部署,各省市相继出台适用于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意见和办法,对缴费和待遇、改革的范围、改革前后待遇衔接、基金管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职业年金等政策进行了明确。
养老金并轨改革成本万亿公务员明年初先涨工资作者:王晓慧养老金双轨制靴子落地,由此引起的话题却才刚刚开始。
“2014年,养老金方面的改革不少,但最大的动作就是养老金并轨,并轨后,按照现在的工资水平,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收入势必下降;因此,相关的待遇调整机制改革也会同步进行。
”12月25日,一位业内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年初开始,公务员工资应会有所上涨,基本思路是先涨退休的,再涨在职的,然后统一缴纳养老保险。
记者采访获悉,此次工资调整均按级别划分,比如,中央单位人员正处副处每月平均上浮1600元左右,基本接近该级水平的现有基本工资。
先涨后缴养老金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单一的问题,尤其与工资水平密切相关,此次改革中提出的“五个同步”尤其能说明这一点。
虽然养老金并轨的具体方案尚未公布,但已披露的公开信息显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其中,“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也就是说,未来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同时,会对这部分人群的待遇进行调整。
“众所周知,养老金一旦单纯地并轨,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收入一定会有所减少,而这也是养老金并轨多年来停滞不前的最大原因。
因此,明年1月1日开始,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将有所调整,但养老金具体怎么扣缴、如何执行等具体方案尚不知晓。
”上述业内人士强调,先涨后缴是大势所趋,此方式可以消减改革初期带来的阵痛,促使制度平稳转型。
记者了解到,养老金并轨只是此次改革的一部分,后面的医疗等制度方面的并轨将会逐渐展开,而此次工资的涨幅足以覆盖社保支出的部分;因此,对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并无实际影响。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记者李金磊)随着改革方案公布,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
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是否下降?工资水平是否会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并轨的钱又从哪里来?一系列问题引发关注。
养老待遇会降低吗?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4日公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这一比例与企业职工一致。
面对这一消息,“养老金待遇会不会下降”成为机关事业人员普遍担心的问题。
官方给这些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根据决定,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决定还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
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根据新规,“老人”(已退休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其退休待遇不会降低;“中人”(目前在职人员)和“新人”(以后新入职人员)虽然基本养老金水平会出现下降,但由于“中人” 会根据视同缴费年限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一种补充养老金)的建立也一定程度弥补“新人”基本养老金的损失,所以,总体来看,机关事业人员的养老待遇将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幅缩水。
工资水平会上涨吗?
虽然养老金待遇总体上不会大降,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讲,由于个人要承担占工资8%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占工资4%的职业年金,其工资收入势必将会减少,因此,涨工资成为了公务员群体的普遍诉求。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公务员就对记者表示,“让公务员缴纳养老保险可以,但我们的工资这么低,能给我们先涨工资吗?”
李实认为,过去公务员不用交任何费用就能拿到很高的退休金,现在一下子要支付工资的12%,这对于很多工资只有2000元的基层公务员来说承担起来比较吃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可能会通过提高工资的办法来加以补偿。
“毕竟公务员工资很长时间没有调整了,可以正好利用调整养老金这个机会来调整工资,所以,给公务员涨工资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 李实说。
值得注意的是,
官方此前已经确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的思路,在外界看来,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也将很快推出。
“待遇差”会缩小吗?
在养老金并轨前,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养老保险,但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却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因此,“待遇差”问题一直备受诟病。
有统计显示,中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收入比例)超过80%,个别甚至达到100%。
而目前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则在50%以下。
那么,在养老金并轨后,企事业单位职工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会缩小吗?
李实表示,随着改革的实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必将逐步拉近,但二者差别过大,立即趋同并不可能。
此外,两者之间养老金待遇的差距缩小不在于降低公务员养老金,而在于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要通过“提低”的办法来缩小差距。
李实认为,决定提出“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当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年涨幅差不多在10%左右,公务员可适当降低涨幅,这样增幅一大一小,过几年两者之间的差距就会变小。
并轨的钱从哪里来?
养老金并轨后,最大难题就是从哪里“找钱”的问题。
据统计,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多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
按照新规,单位要缴纳20%基本养老保险和8%的职业年金,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在当前各地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钱从哪里来?
李实认为,养老金并轨是否造成财政压力增加,这取决于个人账户做实还是做空问题。
如果做实,意味着要政府要支出两部分,一部分要为在职职工缴纳养老金,一部分要为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财政压力当然非常大。
李实指出,但是从国际经验来看,个人账户做实不是一个好办法,目前很多国家采取空账运行的办法,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账户,但是在岗职工的钱用来支付给退休人员,这对于财政来说,并没有额外增加过多负担。
“当然,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
此外,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太庞大,有必要精简机构,缩减人员,从而减少财政支出,缓解财政压力。
”李实说。
更多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内容请访问:铜陵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