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健康管理师-健康信息学、信息采集、信息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874.00 KB
- 文档页数:41
有关“健康管理师”的考试书籍
有关“健康管理师”的考试书籍如下:
1.《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这本书是健康管理师考试的基础教材,涵盖了健康管理的基
本概念、健康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内容。
2.《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考试指定用书,详细介绍了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
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的伦理和法规问题。
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学在健康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书介绍了营养学基础、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食品卫生等内容。
4.《健康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健康问题,包括心理健康的评估、心理咨询与心
理治疗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等。
5.《医学基础知识》:介绍了人体解剖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医学基础知识,帮助考生
理解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6.《预防医学概论》:讲述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
养与食品卫生学等方面的内容。
7.《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介绍了健康保险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以及健康保险在健
康管理中的应用和作用。
8.《健康管理与服务营销》:探讨了健康管理服务的营销策略和方法,包括市场分析、目
标市场选择、营销策略制定等内容。
9.《中医养生与健康管理》: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如饮食调养、情
志调节、运动健身等方面的内容。
10.《健康信息学》:介绍了健康信息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包括健康数据的采集、
存储、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知识点汇总一、信息学的概述1、概念:信息是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显示、潜在的价值。
2、信息的主要特征物质属性:客观性普遍性有用性特有性质:1)可识别性 2)可存储性 3)可扩充性 4)可共享性 5)可传递性(本质特征)6)可转换性 7)可再生性 8)时效性和时滞性3、信息的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二、健康信息收集、分析与利用1、健康管理相关信息来源: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服务记录、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体检记录、专题健康或疾病调查记录2、信息收集原则: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3、信息收集的方法:专题调查(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问卷法)4、信息更新与整理数据核查、信息整理(第一步进行分类、第二类资料汇编、第三部资料分析)、信息更新三、居民健康档案概述1、建立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1)真实性 2)科学性 3)完整性 4)连续性 5)可用性2、良好的健康档案的意义:1、帮助健康管理者全面系统了解居民的健康问题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
2、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3、全面评价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4、有助于制定准确适用的卫生保健计划5、评价健康康管理者的服务质量和计数水平6、可作为政府和医疗管理机构收集基层医疗信息的重要渠道。
7、居民健康档案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3、健康档案的分类:个人、家庭、社区健康档案(1)个人健康档案的构成: 1)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问题记录包括:个人的基础资料、健康问题描述(SOAP)、健康问题随访记录表、转会会诊记录个人基础资料内容:1)个人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种族、饮食习惯、就医行为)、2)临床资料(主诉、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各种检查结果、心理精神评估资料)3)健康行为资料(吸烟、酗酒、运动、饮食习惯)2)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包括:预防接种、健康体检、危险因素筛查及评价健康体检主要内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设计体检方案。
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多选题)1.下列是能量单位的有( )A.kJB.JC.KcalD.calE.MJ答案:A,B,C,D,E2.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资料应包括( )A.社区人口学资料B.社区人群患病资料C.社区人群健康状况调查资料D.社区人群死亡资料E.社区危险因素调查资料、评估与干预答案:A,B,C,D,E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和农村合作医疗等,还包括下哪些( )A.社区服务B.居民健康档案C.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D.远程医疗E.网络转诊答案:A,B,C,D,E4.以下属于居民健康档案所包括得内容的有( )A.个人基本信息表B.健康体检表C.接诊记录表D.会诊记录表E.双向转诊表答案:A,B,C,D,E5.按信息的加工顺序可分为( )A.原始信息B.一次信息C.二次信息D.三次信息E.加工信息答案:B,C,D6.数据按表现形式可分为A.图形数据B.符号数据C.文字数据D.图像数据E.数字数据答案:A,B,C,D,E7.信息按作用可分为A.有用信息B.声音信息C.辅助信息D.无用信息E.有害信息答案:A,C,D,E8.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的个人基础资料包括A.人口学资料B.健康行为资料C.使用费用的资料D.临床资料E.心理评价资料答案:A,B,D,E9.信息的特性包括A.信息的可识别性B.信息的可储存性C.信息的可扩充性D.信息的可共享性E.信息的可传递性答案:A,B,C,D,E10.信息按反映形式可分为A.数字信息B.图像信息C.加工信息D.声音信息E.原始信息答案:A,B,D11.信息收集的方法包括A.记录法B.访谈法C.查阅法D.实地观察法E.问卷法答案:B,D,E12.在健康管理中,个人健康信息可用于A.分析、评价其健康状况B.评价其健康危险因素C.制定健康管理计划D.提出健康管理的目标E.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答案:A,B,C,D,E13.个人健康档案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主要包括A.对象的基础资料B.个人生活行为习惯C.预防接种D.健康体检记录E.接诊服务记录答案:C,D14.社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A.社区基本资料B.社区卫生资源C.社区卫生服务状态D.社区的健康状况E.社区的制度建设答案:A,B,C,D15.数据按性质可分为A.实得数据B.定位数据C.定性数据D.定量数据E.定时数据答案:B,C,D,E16.健康监测包括A.系统地、连续地收集与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相关的资料B.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各种健康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C.归纳、整理和分析收集的资料D.分析得出健康有关的信息E.对个体或群体进行传播健康知识,以指导疾病预防、控制和促进健康答案:A,C,D,E17.社区健康档案中社区基本资料应包括A.社区自然环境状况B.社区组织状况C.社区经济状况D.社区动员潜力E.社区的宗教及传统习俗答案:A,B,C,D,E18.健康管理师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下列有哪些属于信息收集的原则A.计划性B.系统性C.针对性D.及时性E.真实性答案:A,B,C,D,E19.制定个人活动计划的内容包括()A.收集个人基本信息B.确定身体活动目标量C.确定活动形式D.确定活动强度和时间E.确定活动进度答案:A,B,C,D,E20.生活方式信息记录表主要包括A.身体活动B.饮酒C.膳食D.烟草使用E.患病情况答案:A,B,C,D21.自我健康了医疗档案应有内容包括()A.主要医师的姓名和电话号码B.所有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的疾病记录C.是否有对药品、食物或昆虫的过敏D.已诊断的慢性疾病E.是否装有心脏起搏器答案:A,C,D,E22.健康档案的具体内容包括()A.每个人的生活习惯B.既往病史C.诊断治疗情况D.家庭病史E.历次体检结果答案:A,B,C,D,E23.按表现形式分为,数据分为以下哪几种( )A.定时数据B.定性数据C.模拟数据D.数字数据E.定位数据答案:C,D24.信息安全包括A.准确性B.保密性C.真实性D.拷贝的安全性E.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答案:B,C,D,E25.信息安全的策略包括A.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B.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C.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办法D.加强用户管理E.建立安全审计跟踪体系答案:A,B,C,D,E26.按信息的加工顺序可将信息划分为A.一次信息B.二次信息C.数字信息D.三次信息E.图像信息答案:A,B,D27.以下选项中,属于电子健康档案包括的内容有A.健康体检结果B.药物过敏史C.计划免疫记录D.住院记录E.门诊诊疗记录答案:A,B,C,D,E28.数据的种类很多,按记录方式分为A.地图B.表格C.影像D.磁带E.纸带答案:A,B,C,D,E29.最为重要的健康管理信息来源包括A.健康体检表B.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C.相关疾病管理随访表D.生活方式问卷E.慢性疾病调查表答案:A,B,C30.过去,阻止移动医疗成为现实的障碍是()等要求。
健康信息学第一节信息学概述第二节健康信息收集、分析与利用第三节居民健康档案概述信息学概述一、信息(掌握)二、数据(掌握)一、信息信息案例-蜜蜂跳8字舞向同伴通报蜜源的远近和方向(二)信息的主要特征可识别性:直接识别(感官的识别),间接识别(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的识别)可存储性:可通过不同方法储存在不同的介质上可扩充性: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将不断扩充可共享性:同一信息源可以供给多个信宿可传递性:人们通过声音、文字、图像或者动作相互沟通信息(信息的本质特征)可转换性:信息是可以由一种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可再生性:产生、更新、演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时效性: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效的信息,在此时间之外就是无效的信息时滞性:任何信息从信源传播到信宿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三)信息的形态Ø数据Ø文本Ø声音Ø图像(四)信息的分类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1.按照其重要性程度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2.按照其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军事信息。
3.按照信息的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4.按照信息的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5.按信息的性质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按观察过程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7.按信息的作用可分为有用信息、辅助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
8.按信息的传递方向可分为前馈信息和反馈信息。
第一节信息学概述二、数据数据(data):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第一节营养学基础(二)数据的分类按性质分为:①定位数据,如各种坐标数据②定性数据,如表示事物属性的数据(居住地、性别、血型等)③定量数据,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几何量或重量、速度等物理量④定时数据,反映事物时间特性的数据,如年、月、日、时、分、秒等第一节营养学基础(二)数据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为:①数字数据,如各种统计测量数据②模拟数据,由连续函数组成,又分为图形数据(如点、线、面)符号数据、文字数据和图像数据等按记录方式分为地图、表格、影像、磁带、纸带按数字化方式分为矢量数据、格网数据等。
健康管理师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题库(含答案和解析)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第一节信息学概述【多项选择题】1. 数据的种类有很多,按性质可分为()。
A. 实得数据B. 定位数据C. 定性数据D. 定量数据E. 定时数据【答案】BCDE【解析】P267;数据的分类:数据的种类很多,按性质分为;1)定位数据,如各种坐标数据;2)定性数据,如表示事物属性的数据(居住地、性别、血型等);3)定量数据,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重量、速度等物理量;4)定时数据,反映事物时间特性的数据,如年、月、日、时、分、秒等。
【导入结束】第二节居民健康档案【单项选择题】1. 家庭健康档案不包括()。
A. 基本资料B. 家系图C. 问题目录D. 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答案】D【解析】P278;家庭健康档案(family health record):是居民健康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家庭的基本资料、家系图、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记录和家庭生活周期健康维护记录。
2. 关于SOAP格式描述正确的是()。
A. O—客观资料B. P—评估C. A—主观资料D. S—计划【答案】A【解析】P277;健康问题描述:SOAP记录形式中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S:(subjective data):代表服务对象主观资料;0:(objective data):代表客观资料;A: (assessment):代表对健康问题评估;P: (plan):代表对问题的处理计划。
3. 关于建立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描述错误的是()。
A. 资料的真实性B. 资料的科学性C. 资料的健康性D. 资料的连续性E. 资料的可用性【答案】C【解析】P275;建立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1)资料的真实性;2)资料的科学性;3)资料的完整性;4)资料的连续性;5)资料的可用性。
4. 社区中的各类医务人员及卫生相关人员的数量、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等属于()。
健康管理师三级必考知识点总结健康管理师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下面就为大家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健康管理概论这部分主要包括健康管理的概念、特点、服务流程等。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特点包括标准化、量化、个体化和系统化。
服务流程通常包括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健康评估、个人健康咨询、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等。
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了解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是健康管理师的必备素养。
比如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
像高血压,我们要知道其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治疗原则包括改善生活行为,如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等,以及降压药物治疗。
再比如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测定,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等。
治疗方法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病情监测及药物治疗等。
三、预防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着重强调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
比如,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如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增进健康。
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常见慢性病慢性病是健康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
常见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对于这些慢性病,要了解其危险因素(如吸烟、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过量饮酒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防治策略。
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第一节信息学概述1. 信息的作用在于消除观察者在相应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其数值则使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大小,或等效的已新增知识的的多少来度量。
2. 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有用性,可识别性,可存储性,可扩充性,可共享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再生性,时效性和时滞性。
3. 信息的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4.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也称“现代信息技术”。
5. 数据+背景=信息。
数据背景:当接受者了解物理符号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和符号组合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得一组数据所载荷的信息。
6. 数据的分类:按性质分——定位数据,定性数据,定量数据,定时数据;按表现形式分:数字数据,模拟数据。
7. 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危险干预三部分中前两者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
8. 医学信息学研究的主要范围:①医学信息的概念、属性、本质和度量;②医学信息系统的概念、构成、功能、原理、方法和手段;③利用医学信息进行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在控制论的指导下,研制各种信息化、智能化的诊疗设备;④实现医学信息系统最佳组织的原理和方法,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技术,以及硬件工程、软件工程和知识工程的方法,研制最有效的医学信息系统。
第二节健康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利用1. 健康信息的3个来源:①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服务记录;②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体检记录;③专题健康或疾病调查记录。
2. 健康信息包括健康相关信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营养与环境、运动与生活方式)、疾病相关信息、健康素质能力、健康寿命。
3. 卫生服务记录的载体是卫生服务记录表单,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卫生管理记录表单有以下6个部分:1) 基本信息:个人基本情况登记。
2) 儿童保健:出生医学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0~6岁)健康体检,体弱儿童管理。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健康管理师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职业,其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健康管理师考试的重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健康管理概论这部分主要包括健康管理的概念、特点、服务流程以及基本策略等。
考生需要理解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预防性,明确健康管理在提高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要熟悉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包括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环节。
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了解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分类、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是很关键的。
例如,要掌握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
此外,对于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预防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
这部分重点包括三级预防策略、疾病的监测与防控、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等。
考生需要明白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要了解疾病监测的方法和指标,以及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四、常见慢性病慢性病是当前健康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
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癌症等常见慢性病,考生要掌握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并发症以及防治原则。
对于慢性病的管理,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的治疗,还要注重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康复指导。
五、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主要涉及疾病的分布、病因研究、预防和控制等方面。
考生需要理解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
医学统计学则要求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六、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是促进健康行为改变的重要手段。
这部分要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目的、方法和策略,了解健康传播的模式和技巧。
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备注:以下内容均需熟悉掌握,文字加深加粗的多为曾出现真题考点的地方。
)◆信息的含义: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信息能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的、潜在的价值。
◆信息的主要特征:特征内容可识别性信息是可以识别的,识别可分为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
不同信息源有不同的识别方法。
可存储性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信息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存储的。
可扩充性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将不断扩充。
可共享性同一信源可以供给多个信宿,因此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可传递性人们通过声音、文字、图像或者动作相互沟通传递消息,这是信息的本质特征。
可转换性信息可以由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可再生性信息永远都在产生、更新、演变,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不可或缺的可再生资源。
时效性和时滞性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效的信息,在此时间之外就是无效信息。
而且任何信息从信源传播到信宿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都有其时滞性。
真题:需要定期体检并更新个体健康档案主要反映了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一般有4种形态,包括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这四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
◆信息的分类:分类包括按其重要性程度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按其应用领域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军事信息按信息的加工顺序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等按信息的反映形式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等按信息的性质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按观察过程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按信息的作用有用信息、辅助信息、无用信息、有害信息按信息的传递方向前馈信息、反馈信息◆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信息高度发展的结果。
◆数据的定义: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它没有掺杂任何主观性因素,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
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健康管理师.1.2职业定义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de)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de)专业人员.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健康管理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健康管理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健康管理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1.4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常温.1.5职业能力具备一定(de)观察和理解、表达和交流、信息(de)获取、处理和使用、协调、管理及学习(de)能力.1.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1.7培训要求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健康管理师三级不少于180标准学时;健康管理师二级不少于130标准学时;健康管理师一级不少于110标准学时.培训教师应具备健康管理相关知识,一定(de)健康管理实际操作经验和丰富(de)教学经验,良好(de)语言表达和知识传授能力.培训健康管理师三级(de)教师应具有健康管理师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健康管理师二级(de)培训教师应具有健康管理师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健康管理师一级(de)教师应具有健康管理师一级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7.3培训场地设备标准教室;有必要(de)教学设备、设施;室内光线、通风、卫生条件良好.1.8鉴定要求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de)人员.1.8.2申报条件——健康管理师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具有医药卫生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证书.(2)具有非医药卫生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健康管理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具有医药卫生中等专科以上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健康管理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健康管理师二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健康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2)取得健康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健康管理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具有医药卫生专业本科学历证书,取得健康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4)具有医药卫生专业本科学历证书,取得健康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健康管理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5)取得医药卫生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经健康管理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6)具有医药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年以上.——健康管理师一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健康管理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2)取得健康管理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健康管理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3年以上.(4)取得医药卫生专业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经健康管理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5)具有医药卫生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0年以上.1.8.3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笔试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健康管理师二级和健康管理师一级还须进行综合评审.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20,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专业能力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20,每个考场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综合评审委员不少于5名.1.8.5鉴定时间理论知识考试不少于90min;专业能力考核不少于60min;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15min.1.8.6鉴定场所设备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专业能力考核场所须配置电脑和多媒体设备.2.基本要求2.1职业道德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2.1.2职业守则(1)健康管理师不得在性别、年龄、身体状况、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歧视被服务(de)个体或群体.(2)健康管理师首先应该让被服务(de)个体或群体了解健康管理工作(de)性质、特点以及个体或群体自身(de)权利和义务.(3)健康管理师在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健康管理工作时,应与个体或群体对工作(de)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干预措施时)应与个体或群体签订书面协议.(4)健康管理师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具体措施如下:①健康管理师有责任向个体或群体说明健康管理工作(de)相关保密原则和规定.②在健康管理工作中,一旦发现个体或群体有危害自身或他人(de)情况,必须采取必要(de)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亲属或有关部门).③健康管理工作中(de)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检查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de)情况下妥善保存,不得泄露.④健康管理师只有在个体同意(de)情况下才能对工作或危险因素干预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可能会据此辨认出个体(de)有关信息.2.1.3礼仪和礼貌语言知识2.2基础知识2.2.1健康管理基本知识(1)健康管理(de)基本概念与组成(2)健康风险评估理论与应用2.2.2健康保险相关知识(1)中国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de)现状(2)中国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de)原理和方法2.2.3医学基础知识(1)临床医学基础知识(2)预防医学基础知识(3)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本知识(4)基础卫生保健知识(5)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础知识(6)健康教育学基础知识(7)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2.2.4其他相关知识(1)医学信息学基本概念(2)营养与食品安全基础知识(3)心理健康概念(4)健康相关产品知识(5)医学伦理学(de)基本概念(6)健康营销学相关知识2.2.5相关(de)法律、法规知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消费者权益法(de)相关知识(2)医师法、食品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相关知识3.工作要求本标准对各级别(de)能力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de)内容.3.1健康管理师三级3.2健康管理师二级3.3健康管理师一级4.比重表4.1理论知识4.2专业能力。
健康管理师基知识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第一节信息学概述一、信息(一)信息的含义1、信息的含义:信息论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Wiener: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
(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提出对信息的定义)邓宇: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邓宇:科学家,在信息守恒理论中提出对信息的定义)在管理信息系统领域,认为:“信息是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的、潜在的价值”。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具有物质属性:客观性、普遍性、有用性。
特有的性质:(1)可识别性:直接识别(感官识别),间接识别(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的识别)。
(2)可存储性:可通过不同方法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
(3)可扩充性:随着时间变化,不断扩充。
(4)可共享性:同一个信源可供给多个信宿。
(5)可传递性:通过声音、文字、图像或动作相互沟通信息(信息的本质特征)。
(6)可转换性:可由一种形态转换程、成另一种形态。
(7)可再生性:产生、更新、演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8)时效性和时滞性:一定的时间内是有效信息,此时间外是无效信息。
任何信息从信源传播到信宿都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有时滞性。
(三)信息形态(四种):数据、文本、声音、图像(四)信息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1.按照其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2.按照其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军事信息;3.按照信息的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4.按照信息的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5.按信息的性质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6.按观察过程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7.按信息的作用可分为:有用信息、辅助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8.按信息的传递方向可分为:前馈信息和反馈信息。
(五)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
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科学、标准的依据,卫生部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协助下,委托有关专家,制定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开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根底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
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标准化,又表达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开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三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根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健康管理师1.2 职业定义从事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助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观察和理解、资料收集和处理、计算和分析、信息获取和使用、表达和交流、协调、管理及学习的能力。
1.6 根本文化程度中专毕业。
1.7 培训要求培训期限根据本职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助理健康管理师不少于180标准学时;健康管理师不少于130标准学时;高级健康管理师不少于110标准学时。
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应当具备健康管理相关知识,一定的健康管理实际操作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
培训助理健康管理师的教师应具有健康管理师及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有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健康管理师的培训教师应具有高级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有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健康管理师的教师应具有高级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有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