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第二节2、5、3的倍数的特征第二课时3倍数的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33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听课记录1.1 课题导入教师行为:•教师首先通过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例如:“10的因数有哪些?哪些数是10的倍数?”•接着,教师提出新问题:“你们能否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或3的倍数?有没有什么规律?”•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引出本课的重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2、5、3的倍数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这些数的倍数。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回顾问题,巩固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新问题,表现出对新课内容的兴趣。
过程评价:•课题导入通过回顾旧知和提出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导学释题教师行为:•教师详细解释2、5、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如果是2的倍数,那么它的个位数字一定是偶数;一个数如果是5的倍数,那么它的个位数字一定是0或5;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数字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应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或3的倍数。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尝试应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不同的数。
•在讲解和练习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2的倍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偶数?这个规律可以推广到哪些数字?”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并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尝试应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不同的数。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过程评价:•导学释题环节通过详细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深入理解了2、5、3的倍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如何应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这些数的倍数。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表现出较好的学习态度和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教师行为提纲式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偶数•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3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示例:•12:个位是偶数,所以是2的倍数•15:个位是5,所以是5的倍数•27:2+7=9,9是3的倍数,所以27是3的倍数•练习题:判断下列数是否是2、5、3的倍数(略)过程评价:•提纲式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了2、5、3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应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的示例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2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 756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3×4=12 3×5=15 3×6=183×7=21 3×8=24 3×9=273×10=30……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 15→51 18→81 24→42 27→72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9 9231 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3、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2、5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或者5的倍数。
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过程与方法:历探索2、3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会判断奇数和偶数。
教学难点:探究3的倍数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老师这儿有一个高招,能够很快的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不信,你来考考我。
生说,师迅速判断。
你想不想把我的高招学到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2、3、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2、3、5的倍数的特征二、探究2和5的倍数的特征1、观察找特点。
(教师课件出示百数表)生观察表,在学案上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2的倍数,划上横线。
(2)找出5的倍数,用“√”标出。
(3)讨论交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交流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生汇报。
投影展示:有2、4、6、8、10……通过交流。
你发现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验证发现:请任意写出两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用算式实行验证,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征?(3)巩固练习:你们这么快就把老师的高招学到手了。
老师说一些数你能迅速判断出它是不是2的倍数吗?(4)理解奇数和偶数。
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2、4、6、8、0的数,偶数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双数。
(注:0也是偶数)反之,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单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都是奇数。
(出示课件)(5)判断这些数是奇数还是偶数?65 256 4560 8592 5793、交流总结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总结出来了。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提升探究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找出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奇数、偶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归纳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探索2的倍数特征1、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能够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组织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3、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
4、“你说我答”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组数有什么规律吗?(出示:5、10、15、20······)2、再写几个5的倍数。
分组讨论如何研究5 的倍数的特征。
3、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能够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组织学生交流。
4、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5、试一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1、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组数有什么规律吗?(出示:5、10、15、20······)2、再写几个5的倍数。
分组讨论如何研究5 的倍数的特征。
3、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能够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组织学生交流。
4、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5、试一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1、练一练:根据2和5的倍数的特征,找出2的倍数,5的倍数,再找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归纳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