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9109.2-1988 原油动态计量 容积式流量计安装技术规定
- 格式:pdf
- 大小:191.09 KB
- 文档页数:4
原油流量计的性能要求及安装考虑本文由提供一、引言流量计是石油开采企业最常用的仪表,在油田很多生产现场所使用的流量计选型不够合理,有的存在安装错误,造成计量误差过大,还有些不能满足生产或原油交接计量的需要。
很多形式的流量计都能计量原油,但选择时仅靠经验和单纯考虑购置费进行选型,可能会失去选择最适合仪表的机会。
例如仪表的流量范围和实际流量不匹配,对测量要求不高的场所选用精度过高的仪表等等。
由此可见正确选择和使用流量计并非易事。
要正确和有效地选择原油流量计,必须考虑以下5个方面的因素,即性能要求、原油物性、安装要求、环境条件和费用。
二、流量计性能要求选择流量计在性能要求上考虑的内容有: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精确度、重复性、线性度、流量范围和范围度、压力损失、输出信号特性和响应时间等。
不同测量目的,在流量计性能方面有不同选择。
如原油贸易结算计量对精确度要求较高;连续测量过程控制通常要求良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有时还要求宽的范围度,对测量精确度要求应放在次要地位;油田生产现场不要求流量计有太高的精度,但对原油物性和工况有较好的适应性。
容积式流量计通常以机械或脉冲频率输出,直接得到累计流量,具有较高精确度,适用于计量总量,如需输出瞬时流量需配备相应的发讯装置。
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在原理上是以测量介质流速推导出流量,响应快,适用于过程控制(如泄露报警),通过积算后也可获得总流量。
在流量计选型时应考虑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测量精确度、生产现场流量的波动范围、在什么测量范围内保证精确度、生产或管理要求流量计的检定周期、是否要现场在线实液检定、流量计的压力等级、防爆等级等。
如既要计量总流量,又要应用在流量控制系统中,如流量计既作为原油交接计量口,又要考虑原油管线泄漏报警装置信号采集,流量计精确度的确定要在整个系统控制精确度要求下进行,因为整个系统不仅有流量检测的误差,还包含有信号传输、控制调节等环节的误差和各种影响因素,如操作执行环节往往有一定的误差,对测量仪表确定过高的精确度是不合理和不经济的。
石油GB/T 3535—1983石油倾点测定法GB/T 15281—1994中国油、气田名称代码GB/T 16805—1997液体石油管道压力试验GB/T 16792—1997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GB/T 9081—2001机动车燃油加油机GB/T 9109.1—1988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GB/T 9109.2—1988原油动态计量容积式流量计安装技术规定GB/T 9109.3—1988原油动态计量固定式标准体积管安装技术规定GB/T 9109.4—1988原油动态计量用标准体积管检定容积式流量计的操作规定GB/T 9109.5—1988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量GB/T 9110—1988原油立式金属罐计量油量计量方法GB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GB/T 13235.1—1991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 (围尺法)GB/T 13235.2—1991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 (光学参比线法GB/T 13235.3—1995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光电内测距法) GB 13236—1991石油用量油尺和钢围尺技术条件GB/T 13894—199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手工法)GB/T 17605—199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卧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手工法)GB/T 18602—2001岩石热解分析GB/T 18606—2001GB/T 5005—2001钻井液材料规范GB/T 16782—1997油基钻井液现场测试程序GB/T 16783—1997水基钻井液现场测试程序GB/T 11061—1997天然气中总硫量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GB/T 16781.1—1997天然气中汞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6781.2—1997天然气中汞含量的测定冷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GB/T 2538—1988原油试验法GB/T 6531—1986原油和燃料油中沉淀物测定法(抽提法)GB/T 6532—1986原油及其产品的盐含量测定法GB/T 6533—1986原油中水和沉淀物测定法 (离心法)GB/T 8929—1988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GB/T 11059—1989原油饱和蒸气压测定法参比法GB/T 11146—1999原油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GB/T 17280—1998原油蒸馏标准试验方法GB/T 17282—1998根据运动粘度确定石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GB/T 17606—1998原油中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 17674—1999原油及其产品中氮含量的测定化学发光法GB/T 18608—2001原油中铁、镍、钠、钒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8609—2001原油酸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GB/T 18610—2001原油残炭的测定康氏法GB/T 18611—2001原油简易蒸馏试验方法GB/T 18612—2001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测定微库仑计法GB 9052.1—1998油气田液化石油气GB 9053—1998稳定轻烃GB/T 11060.1—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GB/T 11060.2—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亚甲蓝法GB/T 11062—1998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 11174—1997液化石油气GB/T 13609—1999天然气取样导则GB/T 13610—1992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 17281—1998天然气中丁烷至十六烷烃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7283—1998天然气水露点的测定冷却镜面凝析湿度计法GB/T 17747.1—1999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1部分:导论和指南GB/T 17747.2—1999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2部分:用摩尔组成进行计算GB/T 17747.3—1999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3部分:用物性值进行计算GB 17820—1999天然气GB 18047—2000车用压缩天然气GB/T 18605.1—2001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醋酸铅反应速率双光路检测法GB/T 18605.2—2001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醋酸铅反应速率单光路检测法GB/T 18619.1—2002GB/T 255—1977石油产品馏程测定法GB/T 259—1988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GB/T 260—19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GB/T 261—1983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 (闭口杯法)GB/T 262—1988石油产品苯胺点测定法GB/T 264—1983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GB/T 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 266—1988石油产品恩氏粘度测定法GB/T 267—1988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GB/T 268—1987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 (康氏法)GB/T 380—1977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 (燃灯法)GB/T 384—1981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 387—1990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GB/T 388—1964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 (氧弹法)GB/T 498—19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GB/T 503—1995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GB/T 508—1985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GB/T 510—19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 511—1988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GB/T 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995—1998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GB/T 2540—1981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 (比重瓶法)GB/T 2541—1981石油产品粘度指数算表GB/T 3141—1994工业液体润滑剂ISO粘度分类GB/T 3536—1983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 3555—1992石油产品赛波特颜色测定法(赛波特比色计法)GB/T 4016—1983石油产品名词术语GB/T 4756—1998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4929—1985润滑脂滴点测定法GB/T 4945—2002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GB/T 5096—1985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GB/T 5487—1995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GB/T 5816—1995催化剂和吸附剂表面积测定法GB/T 6536—1997石油产品蒸馏测定GB/T 6540—1986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GB/T 6541—1986石油产品油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 (圆环法)GB/T 6683—1997石油产品试验方法精密度数据确定法GB 6950—2001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GB/T 6986—1986石油浊点测定法GB/T 7304—2000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 7305—1987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GB/T 7631.1—19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部分:总分组GB/T 7631.2—19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2部分:H组(液压系统)GB/T 7631.3—1995内燃机油分类GB/T 7631.4—198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4 部分:F组主轴、轴承和有关离合GB/T 7631.5—198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 部分:M组(金属加工)GB/T 7631.6—198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6 部分:R组 (暂时保护防腐蚀) GB/T 7631.7—1995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7部分:C组(齿轮)GB/T 7631.8—1990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 的分类第8 部分:X 组 (润滑脂)GB/T 7631.9—199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9部分:D组(压缩机)GB/T 7631.10—199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0部分:T 组(汽轮机)GB/T 7631.11—1994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1部分:G组(导轨)GB/T 7631.12—1994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2部分:Q组(热传导液)GB/T 7631.13—1995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十三部分:A组(全损耗系统)GB/T 7631.14—1998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4部分:U组(热处理)GB/T 7631.15—1998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5部分:N组(绝缘液体)GB/T 7631.16—199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6部分:P组(气动工具)GB/T 7632—1987机床用润滑剂的选用GB/T 8017—1987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 (雷德法)GB/T 8021—1987石油产品皂化值测定法GB/T 8023—1987液体石油产品粘度温度计算图GB/T 8927—19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GB/T 9168—1997石油产品减压蒸馏测定法GB/T 11126—1989汽油溶剂四乙基铅试验法GB/T 11131—1989石油产品总硫含量测定法灯法GB/T 11132—2002液体石油产品烃类测定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GB/T 11133—1989液体石油产品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GB/T 11134—1989烃类溶剂贝壳松脂丁醇值测定法GB/T 11135—1989石油馏分和工业脂肪族烯烃溴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 11136—1989石油烃类溴指数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 11137—1989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 (逆流法) 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 11138—1994工业芳烃铜片腐蚀试验法HGB/T 11140—1989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X 射线光谱法)GB/T 11143—1989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GB/T 11145—1989车用流体润滑剂低温粘度测定法 (勃罗克费尔特粘度计法)GB/T 12574—1990喷气燃料总酸值测定法GB/T 12575—1990液体燃料油钒含量测定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2576—1997液化石油气蒸气压和相对密度及辛烷值计算法GB/T 12577—1990冷冻机油絮凝点测定法GB/T 12578—1990润滑油流动性测定法 (U 形管法)GB/T 12579—2002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GB/T 12580—1990加抑制剂矿物绝缘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GB/T 12581—1990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GB/T 12582—1990液态烃类电导率测定法(精密静电计法)GB/T 12583—1998润滑剂极压性能测定法(四球法)GB/T 12692.1—1990石油产品燃料 (F类)分类第一部分:总则GB/T 12692.2—1990石油产品燃料(F类) 分类第二部分:船用燃料油品种GB/T 12692.3—1990石油产品燃料 (F类)分类第三部分:工业及船用燃气轮机燃料品种GB/T 12692.4—1992石油产品燃料(F类) 分类第四部分:液化石油气(L组)GB/T 12709—1991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GB/T 13377—1992原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 (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GB/T 14906—1994内燃机油粘度分类GB 16629—19966号抽提溶剂油GB/T 17039—1997利用试验数据确定产品质量与规格相符性的实用方法GB/T 17040—1997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 17144—1997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GB/T 17474—1998烃类溶剂中苯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GB/T 17475—1998重烃类混合物蒸馏试验方法(真空釜式蒸馏法)GB/T 17476—1998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GB/T 17477—1998驱动桥和手动变速器润滑剂粘度分类GB/T 18339—2001车用汽油辛烷值测定法(介电常数法)GB 252—2000轻柴油GB 253—1989煤油GB/T 256—1964汽油诱导期测定法GB/T 257—1964发动机燃料饱和蒸气压测定法 (雷德法)GB/T 258—1977汽油、煤油、柴油酸度测定法GB/T 377—1964汽油四乙基铅含量测定法 (铬酸盐法)GB/T 378—1964发动机燃料铜片腐蚀试验法GB/T 382—1983煤油烟点测定法GB/T 386—1991柴油着火性质测定法(十六烷值法)GB 438—19771号喷气燃料GB/T 505—1965发动机燃料硫醇性硫含量测定法()GB/T 509—1988发动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GB 1787—1979航空汽油GB 1788—19792 号喷气燃料GB/T 1792—1988馏分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 1793—2000航空燃料水反应试验法GB/T 1794—1979喷气燃料防冰剂含量测定法GB/T 2429—1988航空燃料净热值计算法GB/T 2430—1981喷气燃料冰点测定法络合滴定法)GB 3405—1989石油苯GB/T 6534—1986GB/T 6535—1986汽油铅含量测定法(铬酸盐容量法)GB 6537—19943号喷气燃料GB/T 6539—1997航空燃料与馏分燃料电导率测定法GB/T 8018—1987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诱导期法)GB/T 8019—1987车用汽油和航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 (喷射蒸发法) GB/T 8020—1987汽油铅含量测定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8029—1987柴油机喷油泵校泵油GB/T 8925—1988汽油铅含量测定法(X射线光谱法)GB/T 9169—1988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JFTOT法)GB 10327—1989发动机检测用标准轻柴油技术条件GB/T 11117.1—1989爆震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异辛烷GB/T 11117.2—1989爆震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正庚烷GB/T 11117.3—1989爆震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级甲苯GB/T 11127—1989汽油铅含量测定法(一氯化碘法)GB/T 11128—1989喷气燃料辉光值测定法GB/T 11129—1989喷气燃料水分离指数测定法GB/T 11130—1989煤油燃烧性测定法GB/T 11139—1989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GB/T 17411—1998船用燃料油GB 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GB 18350—2001变性燃料乙醇GB 18351—2001车用乙醇汽油GB 1922—1980溶剂油GB/T 391—1977发动机润滑油腐蚀度测定法HGB 439—1990航空喷气机润滑油GB 440—197720号航空润滑油GB 443—1989L AN全损耗系统用油GB/T 447—1994蒸汽汽缸油GB/T 3142—1982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 (四球法)GB 5903—1995工业闭式齿轮油GB 5904—1986轻负荷喷油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油GB/T 6538—2000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GB/T 7596—2000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GB/T 7605—1987运行中汽轮机油破乳化度测定法GB/T 7607—2002柴油机油换油指标GB/T 8022—1987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GB/T 8028—1994汽油机油换油指标GB/T 8030—1987润滑油现场检验法GB/T 8926—1988用过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GB/T 9170—1988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改进的克氏法)GB/T 9171—1988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GB/T 9932—1988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1H2法)GB/T 9933—1988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 (开特皮勒1G2法)TGB 11120—1989L-TSA 汽轮机油GB 11121—1995汽油机油GB 11122—1997柴油机油GB/T 11144—1989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梯姆肯试验机法)GB/T 12494—1990食品机械专用白油GB 12691—1990空气压缩机油GB 13895—1992重负荷车辆齿轮油(GL5)GB/T 16630—1996冷冻机油GB/T 17038—1997内燃机车柴油机油GB/T 269—1991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GB/T 392—1977润滑脂压力分油测定法GB 491—1987钙基润滑脂GB/T 492—1989钠基润滑脂GB/T 512—1965润滑脂水分测定法GB/T 513—1977润滑脂机械杂质测定法 (酸分解法)GB/T 3498—1983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GB/T 5018—1985润滑脂防腐蚀性试验法GB/T 5671—1995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GB 7323—1994极压锂基润滑脂GB 7324—1994通用锂基润滑脂GB/T 7325—1987润滑脂和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GB/T 7326—1987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GB 15179—1994食品机械润滑脂GB/T 17145—1997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导则GB/T 507—2002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GB 2536—1990变压器油GB/T 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GB/T 7595—2000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GB 7597—1987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GB/T 7598—1987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溶性酸测定法(比色法)GB/T 7599—1987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GB/T 7600—1987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 (库仑法)GB/T 7601—1987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GB/T 7602—1987运行中汽轮机油、变压器油01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 (分光光度法) GB/T 7603—1987矿物绝缘油中芳碳含量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法)GB/T 7604—1987矿物绝缘油芳烃含量测定法GB/T 11142—1989绝缘油在电场和电离作用下析气性测定法GB/T 17623—1998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B 10830—1998机动车制动液使用技术条件HGB 11118.1—1994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GB 12981—1991HZY2、HZY3、HZY4合成制动液GB 15058—1994含铅普通标准汽油GB/T 16898—1997难燃液压液使用导则GB 11124—198970141号高温润滑脂GB/T 2361—1992防锈油脂湿热试验法GB/T 254—1998半精炼石蜡GB 446—1993全精炼石蜡GB/T 1202—1987粗石蜡GB 1790—1994医药凡士林GB/T 2539—1981石蜡溶点 (冷却曲线) 测定法GB/T 3554—1983石油蜡含油量测定法GB 4853—1994食品级白油GB/T 4985—1998石油蜡针入度测定法GB/T 6733—1986电容器凡士林GB 7189—1994食品用石蜡GB/T 7363—1987石蜡中稠环芳烃试验法GB/T 7364—1987石蜡易炭化物试验法GB/T 8024—1987石油蜡和石油脂微量氮测定法(微库仑法)GB/T 8025—1987石油蜡和石油脂微量硫测定法 (微库仑法)GB/T 8026—1987石油蜡和石油脂滴熔点测定法GB/T 11079—2000白色油易炭化物试验法GB/T 11081—1989白色油紫外吸光度测定法HGB/T 494—1998建筑石油沥青AsphaGB/T 4507—1999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GB/T 4508—1999沥青延度测定法StGB/T 4509—1998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 4510—1984石油沥青脆点测定法GB/T 5304—2001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GB/T 8928—1988石油沥青比重和密度测定法GB/T 11147—1989石油沥青取样法AGB/T 11148—1989石油沥青溶解度测定法GB/T 11964—1989石油沥青蒸发损失测定法GB/T 15180—200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GB/T 1998—1980沥青焦试样的采取和制备方法GB/T 6144—1985合成切削液GB/T 13287—1991液化石油气挥发性测定方法GB/T 8120—1987高纯正庚烷和异辛烷纯度测定法 (毛细管色谱法) GB/T 2433—2001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GB/T 17752—1999汽车燃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GB/T 17753—1999汽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GB 18188.1—2000溢油分散剂技术条件GB 18188.2—2000溢油分散剂使用准则GB/T 8423—1997石油钻采设备及专用管材词汇GB/T 4749—1993石油钻杆接头螺纹量规GB/T 9253.1—1999石油钻杆接头螺纹GB/T 9253.2—1999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加工、测量和检验GB/T 9253.8—1995石油钻杆螺纹GB/T 9253.9—1995石油钻杆螺纹量规GB/T 16750.1—1997潜油电泵机组型式、基本参数和连接尺寸GB/T 16750.2—1997潜油电泵机组技术条件GB/T 16750.3—1997潜油电泵机组试验方法GB/T 17386—1998潜油电泵装置的规格及选用GB/T 17387—1998潜油电泵装置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检查GB/T 17388—1998潜油电泵装置的安装GB/T 17389—1998潜油电泵电缆系统的应用HGB/T 17390—1998潜油电泵拆卸报告的编写HGB/T 17744—1999钻井设备规范GB/T 17745—1999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和油管的维护及使用GB/T 18050—2000潜油电泵电缆试验方法GB/T 18051—2000潜油电泵振动试验方法GB/T 18052—2000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测量和检验方法GB/T 18607—2001抽油泵及其组件规范GB/T 9711.1—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11.2—1999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 15181—1994球形金属罐容积标定法(围尺法)GB/T 17286.1—1998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第1部分:一般原则GB/T 17286.2—1998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第2部分:体积管GB/T 17286.3—1998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第3部分:脉冲插入技术GB/T 17287—1998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系统的统计控制GB/T 17288—1998液态烃体积测量容积式流量计计量系统GB/T 17289—1998液态烃体积测量涡轮流量计计量系统GB/T 17290—1998石油测量系统检定标准量器的温度修正GB/T 17291—1998石油液体和气体计量的标准参比条件GB/T 17746—1999石油液体和气体动态测量电和(或)电子脉冲数据电缆传输的保真度和可靠度GB/T 18273—2000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罐内油量的直接静态测量法(HTG质量测量法) GB/T 18603—2001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GB/T 18604—2001用气体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
体积管及附属设施使用注意事项一、装球操作(一球无阀式体积管)1、检查体积管进出口阀门,使其处于关闭状态。
2、体积管内存有液体时,应排液、扫线,然后关闭排液阀和扫线阀。
3、打开体积管的排气阀。
4、打开发射腔上的快开盲板,启动液压站,操作插杆油缸,观察插杆进出是否正常,将插杆停留在伸出状态。
5、把球形置换器擦净、涂抹黄油后,轻放在发射腔内的插杆上,避免把插杆碰弯。
6、关闭发射腔上的快开盲板。
注意要把快开盲板的防松嵌件装上,并用专用螺钉固紧,以确保体积管运行时的安全。
二、取球操作(一球无阀式体积管)1、体积管进出口阀门处于打开状态。
2、把发射腔内的插杆伸出,以便挡球。
3、启动推球油缸将球推入发射腔,落在插杆上。
4、再把推球油缸提起,以便转换腔中的液体进入发射腔。
5、打开体积管进出口之间的截止阀,然后关闭体积管进出口阀门。
6、打开体积管底部的排泄阀泄压。
7、打开体积管的扫线阀扫线,扫线后关闭扫线阀。
8、打开体积管顶部的排气阀放空,直到内部压力为零时方可打开发射腔上的快开盲板,取出置换器(橡胶球)。
9、关闭快开盲板、排泄阀和排气阀。
三、体积管的维护保养1、体积管是高精度的计量器具,各组成部分不得磕碰划伤。
2、完成对流量计的标定后,一般也可用于管道输油。
如果长期不用,应及时对体积管扫线,以防止结蜡现象。
3、体积管用于管道输油的,在下次标定流量计前应先使体积管空循环几次,用置换球除去沾在体积管内壁的腊、污垢,以不影响体积管的标准容积。
4、为保证体积管系统的温度稳定性,体积管应安装在室内或缠绕保温层。
5、电控系统应由专门操作员管理,不得私自安装及卸载其它无关软件。
四、液压系统的维护1、表面保持清洁。
2、液压油油位保持正常,油品不能乳化、变质,油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
3、油温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4、阀门处于原始状态。
5、系统压力稳定并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6、无异常噪声、震动。
7、系统无渗漏。
8、电压保持在额定电压的+5%~-15%范围之内。
1 发行版本:C原油天然气交接计量管理程序修改次数:0文件编号:QG/HBYT 084-2009页码:1/7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原油交接计量管理的职责、管理内容及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油气生产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办法中引用而构成本办法的条文。
本办法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办法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884-2000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885-1998 石油计量表GB/T 4756-1998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8927-1988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GB/T 8929-1988 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GB/T 9109.1-1988 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GB/T 9109.5-1988 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算GB 17820-1999 天然气GB/T 18603-2001 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SY/T 5671-1993 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流量计交接计量规程SY/T 6143-2004 天然气流量的标准孔板计量方法3 职责3.1 质量安全环保处是原油天然气交接计量器具的归口管理部门。
具体。
负责公司内部、外部原油、天然气交接计量器具检定的组织和协调。
3.2 运销部负责原油、天然气对外贸易计量交接系统运行的组织、协调和数据统计管理;负责内部计量纠纷的处理;各单位计划部门负责各油气生产单位内部计量交接系统运行的组织、协调和数据统计管理。
3.3 各油气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原油、天然气计量交接设备的运行管理。
具体负责原油、天然气交接计量仪表(包括流量计、天平、化验分析仪器、密度、温度、压力测量的各种计量仪表)日常维护及检查。
4 管理内容4.1 原油、天然气交接计量4.1.1 通用技术条件公司内部交接原油质量指标为原油含水率不超过0.8%;天然气质量指标为满足GB 17820-1999《天然气》中的二类天然气质量指标。
浅谈容积式流量计的计量与检定问题【摘要】容积式流量计是原油动态计量过程中精度高、使用较广的一种计量器具,本文介绍了流量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分析了该类流量计在原油交接计量及检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流量检定点设定、介质粘度变化对检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容积式流量计;原油计量;检定;措施容积流量计是目前油田对内对外原油交接计量中使用较广、时间较长的一种流量计量仪表,其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已相对成熟,为之配套的检定、安装、维护等措施也达到一定的水平,是交接双方普遍接受的一种计量器具。
东营原油库是胜利油田对内对外原油交接计量的大油库,目前有12台来油流量计、3台外输流量计、8台外销流量计和9台供油流量计,负责油田85%以上的原油外销任务,年外销原油2000余万吨,因此正确使用、检定和维护流量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流量计的使用与检定容积式流量计的计量室主要由壳体、转子、机构传动等组成,其原理是流量计的转子靠其进出口在流体微小压差作用下推动旋转,不断地将进口的液体经计量腔连续不断的计量后送到出口,并通过传动机构直接指示出流经流量计的液体总量,也可通过脉冲发讯器进行信号远传。
其特点是:(1)计量精度高,重复性好:转子无接触放置震动且噪音小,工作不受流体状态的影响,前后不需要很长的直管段,压差小于0.03Mpa,适应介质粘度的范围广;双壳体式结构,维修简便。
(2)对计量介质纯净度要求较高,计量含砂粒介质要配过滤装置。
随着油田计量技术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油田基本上淘汰开式计量流程,油气集输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密闭输送,由于其生产、制造技术已相对成熟,使用、检定、标准规程已成体系,因此作为各种油品尤其是原油交接计量是比较理想的器具。
为了保证流量计技术性能稳定,在使用中要严格按要求操作和维修维护,定期加注润滑油,严禁超极限使用,定期检查更换滤网,防止杂质卡死转子,加强流量计的比对和检定工作,防止出现计量差错。
质量流量计使用中产生偏差的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2-10-21T02:09:34.74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2期作者:杨灵[导读] 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发展都十分快速,杨灵国家管网西南管道昆明输油气分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发展都十分快速,质量流量计使用越来越普遍。
质量流量计测量精度较高,近年来在各行业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从测量液体,推广到测量气体,再到测量高温高粘度流体。
任何原理研制的流量计在测量中都会产生偏差,将偏差最小化成为计量行业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质量流量计在本单位多年的广泛应用,分析质量流量计在测量不同介质时,产生偏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以及由于质量流量计本身的性能,提出有待改进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质量流量计;偏差;流场;实验验证;不确定度引言要加强药剂筛选和试验,严格执行加药制度,消除水型不配伍产生的硫酸根结垢。
装卸油站因来油复杂且油质变化大,发现含水率异常和压损超过额定值时,要及时检查传感器内壁是否结垢或卡堵并按照上述方法解除。
做好不同区块原油密度修正,降低系统计量误差。
加强CMF在安装调试的监督验收,避免因偏离应力产生的错误测量。
要结合单位实际制订相关CMF使用管理制度,按期检定校准与维护。
在数字化石油建设中,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实现CMF数据采集与传输,发现并预警运行中产生的含气和结垢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计量隐患。
1产生偏差的可控因素及解决办法最初质量流量计在工业上投入使用时,认为温度和压力变化对其测量没有影响,实际并非如此,温度影响以本单位冬季油品装船为例,油罐出口油温在40℃左右,经过几千米管线,油品出口位置油温下降到10℃左右,这两个位置分别安装检定合格的质量流量计测量,测量结果相差达到千分之一以上;远程输油管线,输出和接收位置管线内压力相差1MPa以上,同样引起两端测量结果不一致。
可见,即使原理上温度和压力对其测量没影响,但在工况下温度和压力变化对震动管的材质有一定影响从而使振动状态发生变化引起了偏差,技术上材质是做不到100%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