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质量]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质量和密度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质量和密度【一】质量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台秤、电子秤、杆秤、案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5、托盘天平(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
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
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
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
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
6、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阅读117页)【二】密度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
物质的质量一、知识点复习1、质量的概念质量是指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理学中常用字母m来表示质量.2、质量概念的理解(1)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是指质量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决定,与外部条件(包括物体的形状、物态及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例如,一块橡皮泥,不管将它捏成何种形状,它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即质量没有变;一杯水,不管是凝固成冰还是蒸发成水蒸气,它含有水的多少是不变的,即水的质量不变;一张木椅,无论放在地球上还是月球上,它含有的木材的多少是不变的,即椅子的质量不变.(2)物体与物质的区别A、物体是指在空间中占有一定位置的具体东西,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如玻璃杯这个物体是由玻璃这种物质组成的,铁棒这种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B、同种物质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如木头可以做成桌子,也可以做成椅子。
C、同一物体可以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如碗可以是陶瓷做的,也可以是金属做的。
3、质量的单位。
A、国际单位:千克(kg)B、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C、1t=1000kg,1kg=1000g,1g=1000mg4、质量的测量(天平)(1)调节:底板水平、横梁平衡(2)测量:左物右码(3)读数: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4)注意事项:保持干燥清洁,不能超过天平量程。
5、关于天平使用的重要考点(1)当天平的两个托盘一高一低时,天平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都向托盘更高的一端移动。
(2)添加砝码的原则:先大后小(3)不管物体和砝码的位置如何放置,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一个小砝码,因此游码的读数始终是加入右盘中的,即M(左)=M(右)+M(砝码)。
注意:若物体误放入右盘,砝码放入左盘,则M(砝码)=M(物体)+M(游码),即M(物体)=M(砝码)—-M(游码) (4)称量质量较小的物体时,用“累积法”。
(5)称量时,游码必须归零。
(6)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右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左调,即平衡螺母的调节方向应与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反。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考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定义: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2.机械运动的形式运动、静止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二)声音的传播1.声传播是通过介质来传播的。
2.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3.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4.骨传导: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
(三)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八年级物理高效学习方法坚持做笔记上初中物理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
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
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学会使用物理课本初中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汇编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
(2)1h= 60 min= 3600s;1min= 60 s;30min= 0.5 h(3)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停、三恢复零。
4、误差是测量值与实在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毛病不同,毛病能消弭,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弭。
第2节运动的描绘: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假如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产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假如这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没产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探索了许多有趣而又实用的物理知识。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点,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一、力和压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
它的大小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压力的计算公式是P = F/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二、机械能和功率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的计算公式是K = 1/2mv²,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势能的计算公式是Ep = mgh,其中Ep表示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三、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约为3×10^8米/秒。
光的传播可以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是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可以产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折射可以产生折射率的变化。
四、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电流的计算公式是I = Q/t,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t表示时间。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电阻的计算公式是R = 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五、电路和电源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路径。
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考知识点一、概览亲爱的同学们,八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即将结束,期末考试即将到来。
你是不是在紧张地复习,希望能把握住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呢?别担心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考的知识点,帮你更好地备战考试。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研究的是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机械运动、力、压强、浮力等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点都是期末考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机械运动方面,我们要掌握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以及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知识。
在力的部分,我们会学习到牛顿的运动定律,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我们还会探讨常见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并了解它们对生活的影响。
压强和浮力部分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行走在路上,还是游泳、乘船,都离不开对压强和浮力的理解。
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压强,以及如何计算它。
同时也要理解浮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沉浮的,这些都是期末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考点。
同学们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相信只要你认真复习,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二、力学基础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中,力学基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咱们得好好把握,毕竟这可是理解物理世界的基础呢!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力,简单来说力就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东西。
你推一下桌子,桌子就动了,这就是力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记住了哦!接下来是牛顿的三条定律,第一定律说,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去推桌子,桌子就会一直呆在那里不动。
第二定律是讲力和运动的关系,简单地说力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就是当你推桌子的时候,桌子也会对你产生反作用力。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熟透的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起来。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考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考知识点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2.音调、响度和音色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3.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4.平面镜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1.光的折射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3.透镜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黑盒问题4.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1.温度计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2.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4.其他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第四章电路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2.电路相应概念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
初二上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二上物理课程涵盖了多个知识点,以下是期末复的重点内容:
运动
- 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等
-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运动图、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图象
-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图象
力与压力
- 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 力的作用效果:变速、变形、状态改变等
- 重力的作用和重力的特点
- 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作用效果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热与温度
- 热与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 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 物体热平衡和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物体的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和应用
光与视觉
- 光的传播特性: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 反射规律的描述和应用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 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混合
- 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电与磁
- 电流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连接方式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和数值计算
- 磁场的概念和磁力的作用效果
以上是初二上物理期末复习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记得多做一些练习题和实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加油!。
[初二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质量]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你知道什么时候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
(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
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
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如何通过指针来判断调节平衡螺母的方向和判断是否调平了。
)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什么顺序加砝码,怎么知道调平了?这时能调节平衡螺母吗?调了又会怎么样影响测量的结果呢?)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如果砝码质量变大了或变小了测量值又会怎么变呢?)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
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
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
(测量后能更换地点再测吗?如果真换了该怎么办呢?)
6、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阅读117页)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