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典型例题:1.某小组将生物中的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D)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典型例题:1.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D)A.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B.森林和草原C.陆生动物和人D.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类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典型例题: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D)A.水分B.空气C.食物D.生存条件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简讲解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 生命活动: 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生命活动: 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 细胞构成: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构成: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遗传变异: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变异: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2 生物圈- 定义: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定义: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范围: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范围: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重要性: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
重要性: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六大类: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六大类: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 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在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在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2 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 消化过程: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需要营养、能够呼吸、能够生长和繁殖等。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3、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3、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新课学习(1)需要营养: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需要营养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养料,用于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
(2)能够呼吸: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能够呼吸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3)能够生长和繁殖: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长大、繁殖下一代的过程。
(4)应激性: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具有应激性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
3、探索与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者观察,探索生物的基本特征,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呼吸过程等。
4、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情况。
2、练习题: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掌握情况。
3、观察报告:学生完成观察报告,展示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例如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操作顺利等。
2、不足之处:针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例如学生对某些生物特征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3、改进措施:提出针对本节课的改进措施,例如加强学生对生物特征的对比理解、增加实验探索环节等。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②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如:阳台上的文竹枝叶大多向窗外生长(阳光);新疆的西瓜比四川的甜(温度);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水)。
3、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制定计划: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例题:“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阴暗的角落里(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吗?(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3)你作出的假设是: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 ;生物能进行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生物能对 ;生物能,生物都有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研究生物的方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P11第一节生物圈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
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
(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第四节生态系统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
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
(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是主要的成分,因为生产者数量最多。
食物链中越往后数量越少,积累的有毒物越多。
(终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毒素最多)1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1 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同,生物需要营养、能够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除了病毒,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生殖过程中存在遗传变异等特征。
1.2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了解身边的生物,记录周围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对生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生物。
学会调查和记录。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2.1 生物圈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2.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因素如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和空气等对生物生存有影响。
生物因素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和共生等也对生物生存有影响。
2.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能适应环境,如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等。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如空气、阳光、水、适宜的温度等,以及植物、生产者等生物组成,形成食物链、食物网,相互依存。
第二单元.微小生物的世界1、第一章.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和结构1.1第一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知识要点:1、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菌和蓝细菌,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酵母菌等,结构复杂,有细胞核;2、草履虫的结构:草履虫包括纤毛、表膜、细胞质、细胞核、口沟、食物泡、收集管和伸缩泡、胞肛;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的方面有鱼类饵料和净化污水,有害的方面包括危害人体健康和形成赤潮。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生物具有以下8个特征:1.生物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动物和人通过摄食获取。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体排汗、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如长得像父母为遗传,长得与父母不同为变异。
8.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生物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如实记录调查过程,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1) 按照形态结构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2) 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 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3.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
这种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5.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计算全班平均值等步骤,以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6.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
7.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如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够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例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览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生物的定义: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存在体。
- 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呼吸、营养、运动、排泄、生长和繁殖等特征。
-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其细胞结构、生活方式和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细胞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代谢、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3.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 细胞生长:细胞通过合成物质、增加细胞器和增加细胞数量来实现生长。
4. 遗传与变异- 遗传是指生物通过遗传物质(DNA)传递性状给后代的过程。
- 变异是指生物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突变或基因重组,导致个体间的差异。
5. 生物的进化和适应- 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改变和演化的过程。
- 生物适应是指生物根据环境的需求,逐渐适应和改变自身的特征。
6.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 生物对环境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和水等方面。
7.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总和。
-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群体和环境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8.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科学。
-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来改造和利用生物资源。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全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笔记一、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例如,植物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异养)。
如兔子吃草,狼吃兔子。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例如,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新鲜空气,呼出二氧化碳;鱼类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 出汗:人的皮肤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汗液中含有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
- 呼出气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废物。
- 排尿:泌尿系统将尿液排出体外,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
-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 落叶: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如一些矿物质等。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猎豹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长: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个体由小变大。
例如,一粒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生长成为一棵大树。
- 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如植物通过开花、结果产生种子繁殖后代;动物通过交配繁殖后代,像鸟类产卵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例如,狗生狗,猫生猫,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相似。
- 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如同一株植物上的花颜色可能不完全相同,同一窝小猫毛色也可能有差异。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 调查的一般方法。
- 步骤:-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例如,如果要了解校园内的植物种类,那么校园内的植物就是调查对象。
-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起始章节;只要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生物分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开端,对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建立生物学基本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区别。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自主总结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应激性和遗传性。
【教学难点】:理解新陈代谢和应激性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表现。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的特征没有系统的认识,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的特征及相关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感受生物的特征。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理解生物的特征。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通过展示动植物和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生物。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特征》,一起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1)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动物(如猫、狗)、植物(如树木、花朵)、微生物(如细菌、真菌)以及非生物(如石头、机器人、汽车)。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初一上学期生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⒈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A.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C.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D.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⒉从结构上看,铁线蕨比葫芦藓复杂的是()
A.能产生种子
B.出现了原叶体
C.发达的地下茎和较大的羽状复叶
D.有了真正的根、茎、叶,根、茎、叶里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⒊下列与松树蒸腾作用较弱不相适应的特点是()
A.根部发达
B.气孔深陷在表皮下面
C.表皮的外面有角质层
D.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
⒋在今年春天松树的雌球花开花时,可见到松枝下面有已散落的种子和只剩下鳞片的球果,这球果是在什么时候传粉,什么时候种子成熟()
A.去年春天,去年秋天
B.前年春天,去年秋天
C.去年春天,今年春天
D.去年秋天,今年春天
⒌绿色开花植物是指()
A.种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高等植物
⒍下列是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共有特征的是()
A.胚珠的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着
B.均为绿色开花植物
C.可产生种子,受精作用脱离了水的限制
D.受精方式为双受精
⒎下列关于双子叶植物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
B.根大多是直根系,叶大多是网状脉
C.花各部分的基数是3
D.维管束的排列呈筒状,有形成层
⒏生物园里中有以下几种植物,其中在形态结构上与水稻最相似的是()
A.向日葵
B. 百合
C.南瓜
D. 棉花
⒐细菌细胞中没有()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
10.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微小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动物病毒
D.细菌病毒
11.酵母菌、水绵和细菌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A.都有细胞壁
B.都没有叶绿体
C.都有液泡
D.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12.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不起关键作用的是()
A.绿色植物
B.细菌
C.真菌
D.病毒
13.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真菌的特征()
A.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B.都是大型个体
C.能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D.体内无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14.下列动物中属于单细胞动物的是()
A.变形虫
B.水母
C.血吸虫
D.珊瑚虫
15.水螅的消化方式是()
A.细胞内消化
B.细胞外消化
C.细胞腔内消化
D.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16.下列动物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水螅
B.海蜇
C. 涡虫
D. 珊瑚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