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场强磁共振在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525.17 KB
- 文档页数:3
60例膝关节外伤的低场强MRI诊断分析(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mri室河南西华466600)【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膝关节急性损伤后在低场mri的显示及临床价值,方法关节镜检查、手术证实的60例膝关节外伤后,x线及ct检查阴性的而低场mri阳性的进行分析。
结果韧带损伤42例(后交叉韧带5例、前交叉韧带7例、外侧副韧带10例、内侧副韧带27例、其中复合损伤9例),隐性骨折36例、半月板损伤20例,关节积液45例,其中韧带损伤伴隐性骨折、半月板损伤26例,韧带损伤并半月板损伤12例,骨折伴关节积脂血症1例。
结论低场mri是膝关节外伤后较理想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关键词】低场;磁共振成像;膝关节外伤;诊断分析【中国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46-01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为复杂活动最多的负重关节,也是各种外伤中损伤几率最高的关节,现就我院60例膝关节外伤后有临床症状而常规检查阴性的低场mri影像诊断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我院膝关节外伤60例,病程1h~3d,其中右膝关节26例,左膝关节34例,男女比约2:1,年龄12~65岁,平均37岁。
都有明显外伤史;临床症状膝关节肿胀、疼痛、弹响、绞锁及活动受限;所有病例均于mri检查后经临床检查、关节镜或手术证实。
1.2方法采用open neusoft 0.35t永磁型磁共振扫描仪,患者仰卧,患膝尽量伸直,脚尖外旋10°~15°,常规扫描se、fse和tir序列。
扫描参数:se序列冠状位、矢状位t1wi(tr/te=500ms/28ms),fse冠状位、矢状位(tr/te=3500ms/80ms),tir冠状位或矢状位(tr/te=3500ms/30ms);层厚4mm,层间距1.0mm,矩阵256×256,fov read 180mm,连续扫描15层。
低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评价(附70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70例,采用低场MRI进行常规冠状位和矢状位SE序列、GRE序列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T1WI、T2WI成像扫描,对所得图像及诊断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的关节内均有积液信号(积液量不等);骨挫伤者23例,软骨骨折者9例,半月板损伤者44例;前、后交叉韧带撕裂伤者8例,内、外侧副韧带撕裂伤者6例。
结论低场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对患者无创伤性,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不仅能直观地、很好地显示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半月板的损伤、韧带的损伤、骨挫伤、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腔积液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挫伤,应用其脂肪抑制序列,通过骨髓信号的改变,还能反应出骨挫伤的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细微性,可以作为膝关节损伤的首选及重要手段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场MRI扫描膝关节损伤【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84-01膝关节作为人体中最大、最复杂、活动最多的负重关节,在各种外伤中损伤几率最多[1],以往所应用的X线、CT检查对于隐匿性骨折、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等不能明确诊断[2],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低场MRI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凭借其诸多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1 一般资料抽取的来我院进行诊治的7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1岁;损伤部位:左膝者33例,右膝者37例;受伤原因:车祸伤者32例、摔伤者27例,扭伤者1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关节绞锁及僵硬、下肢乏力、跛行、不能承重、活动受限、伸直障碍、抽屉试验阳性等;病程:一天至一年不等。
2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患肢固定不动,使用低场永磁型MRI扫描仪,选用其膝关节表面线圈进行膝关节扫描,分别进行斜矢状位、冠状位FRFSE序列T2WI(TR/TE=2800/95.9ms),激励次数为4,矩阵320×192;SE序列T1WI(TR/TE=400/11ms),激励次数为4,矩阵288×192;FRESE抑脂序列T2WI(TR/TE=3700/63.7ms),激励次数为6,矩阵288×160;所有序列层厚5mm,层距1.0mm,视野180~2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