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219.63 KB
- 文档页数:3
脑钠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屈克学;杨曙光【摘要】@@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世界约有2.3亿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美国为4700,000例,约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5%~2.0%[1].国内曾对35-74岁城乡居民进行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国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对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血浆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现已被推荐为心力衰竭诊断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7【总页数】3页(P556-558)【关键词】脑钠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心力衰竭;预后【作者】屈克学;杨曙光【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泰安市第88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世界约有2.3亿心力衰竭患者。
其中美国为4700,000例,约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5%-2.0%[1]。
国内曾对35-74岁城乡居民进行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国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对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血浆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现已被推荐为心力衰竭诊断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其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判定中的价值已被肯定。
本文简要介绍BNP和NT-proBNP的生理学特性及其在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1 BNP和NT-proBNP来源、生物学特性、生理学作用BNP首次由猪脑中成功提取,但以后研究发现它主要来源于心脏,属于神经内分泌激素之一,故又名为B型利钠肽。
人类的BNP基因片段位于1号染色体断臂的远端,其cDNA由1900个核苷酸组成,mRNA由900-1000个核苷酸组成,它表达生成BNP的前体原,脱去氨基端的信号肽后成为含108个氨基酸的BNP前体(pro-BNP)。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沈军瑾【摘要】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健康人组80例和心力衰竭组80例(心功能Ⅱ级25例、Ⅲ级30例、Ⅳ级25例)血清NT-proBNP的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NT-proBN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增高,且随心功能的恶化NT-proBNP水平增高.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增加,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0(010)005【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NT-proBNP【作者】沈军瑾【作者单位】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3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1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
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1]。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已被确认为是心力衰竭早期的标志物,且增高水平同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明显相关[2]。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心力衰竭组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已确诊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0例(除外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年龄34~90岁,男性42例,女性38例,并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分级标准分级,心功能Ⅱ级25例、Ⅲ级30例、Ⅳ级25例。
1.1.2 对照组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80例,年龄35~88岁,男性40例,女性40例,均无心脏病史,无心力衰竭症状,各项身体检查均正常。
1.2 采集标本的处理及保存所有血样均在7:30~8:30空腹采集,12:00前测定完毕。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定量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探讨司拥军;赵智慧【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3(021)007【摘要】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定量检测在心力衰竭(HF)诊断及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我院2009年最新引进的ReLIATMSSJ-2多功能免疫检测仪和与之相配套的NT-proBNP检测试剂(深圳瑞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对86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患者进行血清NT-proBNP检测,比较有无心衰及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而诊断分组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予以治疗,于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结果诊断为有症状心衰组与无症状心衰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诊断为无症状心衰组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随NYHA心功能分级递增而增高,两者呈正相关;治疗前与治疗后N末端B 型钠尿肽前体浓度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proBNP可快速、早期诊断和鉴别心衰,也是心衰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对心衰分级、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总页数】2页(P25-26)【作者】司拥军;赵智慧【作者单位】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南焦作454002;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南焦作45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1【相关文献】1.糖类抗原125对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及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 [J], 乔华;李国民;何胜虎;李益民;李穗吉2.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预测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价值 [J], 苏秀秀;金玮;陈晔芬;吴志俊;陈燕佳;方跃华3.血尿酸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 [J], 齐斌;任威;李春江;张锐4.N端脑钠肽定量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张东亮5.QT离散度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探讨及预后预测 [J], 王红红;康文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临床研究贾明理;李昌;夏豪;曾彬【摘要】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8例(AMI组)及诊断为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对照组),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NT-proBNP与AMI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上未见统计学差异,糖尿病史、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Ⅰ(ultra-TnⅠ)、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Gl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proBNP与ultra-TnⅠ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r2=0.746,r=0.864,P<0.01).ROC曲线显示,AUCM-proBNP=0.952,Cut-offNT-proBNP=246.82 pg/ml,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81.3%.结论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5(013)001【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作者】贾明理;李昌;夏豪;曾彬【作者单位】435200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省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诊断心力衰竭及评价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价值的重要性已得到证实[2]。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的nt-probnp水平。
结果入院时观察组nt-probnp水平为(4010.5±1020.3)pg/ml,对照组nt-probnp 水平为(283.4±85.2)pg/ml,两组受试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 2 治疗方法对所有观察组患者进行标准化治疗。
治疗药物包括螺内酯、速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β-受体抑制剂。
1. 3 检测方法血浆中nt-probnp含量的测定:所有受试者在入院时,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治疗1个月、3个月、出院前分别进行外周静脉采血,采血量3 ml。
将其置于edta抗凝无菌管中,摇匀,进行低温离心(-4℃, 3000转/min, 10min),小心分离得到血浆。
利用elisa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美国r&d公司提供)测定血浆中nt-probnp含量。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量资料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在入院时观察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1个月、3个月直至出院时。
血浆中nt-probnp含量分别与刚入院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心力衰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该疾病的预后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害其生命健康。
对心力衰竭的传统诊断方式包括具有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高血压等心脏疾病的病史结合辅助检查及心力衰竭症状进行诊断。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张玉梅;蔡葵;廖建平【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0(050)033【摘要】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死亡或再次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失代偿心力衰竭而间断住院治疗的182例患者,随访6个月,终点事件为再次入院或死亡,其中住院期间死亡26例.将存活患者分为Ⅰ组(n=82,NT-proBNP水平下降至少30%)、Ⅱ组(n=49,NT-proBNP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Ⅲ组(n=25,NT-proBNP水平升高至少30%).结果在6个月的随访中,Ⅲ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及Ⅰ组(P<0.01).NT-pro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变化.结论 NT-proBNP 水平与6个月内患者死亡和再次入院率相关.NT-proBNP水平具有评价治疗效果和协助临床决策心衰患者是否可以出院的价值.【总页数】2页(P41-42)【作者】张玉梅;蔡葵;廖建平【作者单位】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6.6+1【相关文献】1.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重度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程新芹2.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甲状腺激素、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J], 王翠艳;王丽辉3.蛋白尿和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J], 姚峰;刘波;庄红;尹俊;张苏川4.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J], 刘建飞;彭宗清;夏豪5.床旁检测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J], 杨庆树;叶炳华;张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