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经济学原理 第六章
- 格式:ppt
- 大小:423.52 KB
- 文档页数:48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 6 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 6 章课后习题答案曼昆《经济学原理》第 6 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 章课后习题答案P132-P134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复习题1(举出一个价格上限的例子和一个价格下限的例子。
答: 为了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国家对城镇居民中的安居工程售房制定最高限价。
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粮食的国家合同定购部分收购时制定最低限价,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
2(什么引起了一种物品的短缺, 是价格上限还是价格下限?用图形证明你的答案。
答: 当价格上限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短缺。
当价格下限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过剩。
3( 当不允许一种物品的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什么?答: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
卖者必然在大量买者中配置稀缺物品。
这时的配给机制可能是排长队,或者是卖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配给物品。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时,就产生了过剩。
过剩会引起一些不合意的配给机制,例如那些也许由于种族或家族之故而受买者青睐的卖者能比那些没有受到青睐的卖者更好地出售自己的物品。
4( 解释为什么经济学家通常总是反对价格控制?答: 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对资源配置起着调节作用。
如果人为的控制价格,往往会造成某种物品的过剩或短缺,从而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伤害,破坏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5( 假设政府取消向一种物品的买者征税,而向这种物品的卖者征同样的税。
税收政策的这种变动如何影响买者为这种物品向卖者支付的价格、买者所支付的包括税在内的货币量、卖者扣除税收得到的货币量以及销售量,答: 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它们都不产生影响。
因为税收的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而不取决于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
6( 一种物品的税收如何影响买者支付的价格、卖者得到的价格,以及销售量答:一种物品的税收使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销售量下降。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假定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D=22-4P 和S=4+2P 。
求: (1)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利用本题,区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的需求曲线、单 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及单 个厂商的需求曲线。
2. 请分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会面临哪几种短期均衡的情况。
3.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短期生产的要素合理投入区间之 间有什么联系 ?答:参考图 6-2,完全竞争厂商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解为:在厂商短期生产合理区间中呈下降趋势的 MP 曲线, 对应着厂 商短期成本的 MC 曲线的上升段; 厂商短期生产合理区间的起点, 即 MP L 曲线交于 AP L 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着短期 MC 曲线相交于 AVC 曲线的最低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等于和大于 AVC 的 SMC 曲 线。
SMC无限大时,即 MP 接近零,厂商也不会生产。
所以完全竞 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短期生产中生产合理区间相对应。
起点对应 于由 AP 曲线和 MP 曲线相交于 AP 的最高点作为起点,且 MP L 曲线间的相互关系是 MC =W1 g MP LAVC= g A 1P 。
这两个公式可以分別理呈下降状的短明生产合理区间,终点对应于MP=0。
换言之,如果完全竞争厂商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那么,这同时也意味着该厂商的生产定位于短期供给曲线上,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位于短期供给曲线上那么,这同时也表示该厂商的生产一定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
图6-2 成本与产量曲线关系图4. 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单个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0.321Q-2Q+15Q+10。
(1)求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曼昆《经济学原理》整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曼昆(N. Gregory Mankiw)的经济学教材,这本教材包含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分册。
在本文中,我将主要整理《经济学原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是一本系统而经典的微观经济学教材。
教材中的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和理解。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者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资源配置。
教材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涉及到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每章的主要内容概述:第一章介绍了经济学和经济思维的基本概念。
它解释了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的经济原理,如稀缺性和成本。
第二章介绍了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的基本概念。
它解释了需求和供给曲线的性质,以及市场均衡和价格调整的过程。
第三章讨论了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
它解释了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如何衡量市场对价格和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第四章讨论了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和决策过程。
它解释了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消费决策,以及如何通过边际效用和限制性预算来衡量消费者福利。
第五章探讨了生产者行为的理论和决策过程。
它解释了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生产决策,并介绍了生产函数、边际产出和成本曲线的概念。
第六章介绍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它讨论了市场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的问题,以及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角色。
第七章讨论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它解释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衡量买家和卖家对交易的满意程度。
第八章讨论了纳什均衡和博弈理论的概念。
它解释了博弈理论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策略选择。
第九章介绍了垄断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它解释了垄断者如何通过价格和产量限制来影响市场,并讨论了垄断竞争下的市场行为。
第十章介绍了资源市场的概念和原理。
它解释了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如何确定工资和利率,并讨论了市场竞争对工资和利率的影响。
8.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D )A.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转移价值B.前者转移价值,后者也转移价值C.前者价值增殖少,后者价值增殖多D.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9.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10.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是因为从工资的形式上看不到( C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B.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C.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区别8.从对资本总公式G—W—G′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剩余价值( C )A.在不等价交换中产生B.在流通过程中产生,与生产过程无关C.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以流通过程为条件D.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与流通过程无关9.新产品中包含的生产资料价值是由( A )A.具体劳动创造的B.抽象劳动创造的C.具体劳动转移的D.抽象劳动转移的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靠延长工作日取得,后者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B.前者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后者靠延长工作日取得C.前者靠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后者靠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D.前者以技术进步为条件,后者以技术不变为条件8.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D )A.一切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B.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C.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决定性条件D.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9.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剩余价值( A )A.5万元 B.10万元C.30万元 D.60万元10.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必须( A )A.通过市场交换B.同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C.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D.生产出某种使用价值9.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它们( C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10.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B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11.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B )A.剥夺小生产者来扩大资本规模B.剩余价值资本化来扩大资本规模C.吞并其他分散的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D.联合其他分散的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C )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B.消费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全部物质资料成为商品9.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第六章第六章长期中的真实经济一、单选题1.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合理的衡量指标是()A.实际人均GDPB.实际GDPC.名义人均GDPD.名义GDP2.当一个国家人均GDP极低时()A.它注定要永远穷下去B.它必定是一个小国C.由于“追赶效应”,它有较迅速增长的潜力D.资本增加对产量的影响很微小3.增长的机会成本是()A.现期投资减少B.现期储蓄减少C.现期消费减少D.税收减少4.对一种既定的技术水平而言,我们可以预期在一个国家内当以下一项增加时生产率提高,除了()A.人力资本/工人B.物质资本/工人C.自然资源/工人D.劳动5.以下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A.各国的人均GDP水平不同,但它们都以相同的比率增长B.各国可能有不同的增长率,但它们都有相同的人均GDP水平C.各国都有相同的增长率和产量水平,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生产要素D.各国的人均GDP水平和增长率都有极大差别;因此穷国在某一期内可以变富6.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收益不变()A.所有的投入翻一番对产量绝对没有影响,因此产量不变B.所有的投入翻一番,产量也翻一番C.所有的投入翻一番,产量翻一番还要多,因为有追赶效应D.所有的投入翻一番,产量小于翻一番,因为收益递减7.铜是()A.人力资本的例子B.物质资本的例子C.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例子D.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例子8.托马斯-马尔萨斯认为()A.技术进步一直在引起生产率和生活水平提高。
B.劳动是唯一真正的生产要素。
C.持续的人口增长只受到食物供给的限制,引起长期恐慌。
D.私人慈善事业和政府帮助将提高穷人的福利。
9.我们的生活水平跟以下哪一项关系最密切()A.我们努力工作的程度B.我们的资本供给,因为每一种有价值的东西都是用机器生产的C.我们的自然资源供给,因为它们限制了生产D.我们的生产率,因为我们的收入等于我们所生产的10.为了提高增长,政府应该做以下所有的事,除了()A.促进自由贸易B.鼓励投资和储蓄C.鼓励研究与开发D.把主要行业国有化11.下面哪一项是股本筹资的例子?A.公司债券B.共同基金债券C.股票D.银行贷款12.信贷风险是指债券A.到期日B.拖欠的可能性C.税收待遇D.红利13.金融中介机构是以下哪两者之间的中间人?A.工会与企业B.丈夫与妻子C.买者与卖着D.借款人与贷款人14.国民储蓄等于A.私人储蓄+公共储蓄B.投资+消费支出C.GDP—政府购买D.GDP+消费支出+政府购买15.以下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股票指数是用来确定所选股票信息的指南B.长期债券支付的利息通常低于短期债券C.市政债券支付的利息低于可比的公司债券D.共同基金的风险大于只购买一种股票,因为不同企业的业绩可能影响共同基金的收益。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复习题1.举出一个价格上限的例子和一个价格下限的例子。
答:为了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国家对城镇居民中的安居工程售房制定最高限价。
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粮食的国家合同定购部分收购时制定最低限价,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2.什么引起了一种物品的短缺?是价格上限还是价格下限?用图形证明你的答案。
答:当价格上限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短缺。
当价格下限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过剩。
3.当不允许一种物品的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什么?答: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
卖者必然在大量买者中配置稀缺物品。
这时的配给机制可能是排长队,或者是卖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配给物品。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时,就产生了过剩。
过剩会引起一些不合意的配给机制,例如那些也许由于种族或家族之故而受买者青睐的卖者能比那些没有受到青睐的卖者更好地出售自己的物品。
4.解释为什么经济学家通常总是反对价格控制?答: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对资源配置起着调节作用。
如果人为的控制价格,往往会造成某种物品的过剩或短缺,从而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伤害,破坏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5.假设政府取消向一种物品的买者征税,而向这种物品的卖者征同样的税。
税收政策的这种变动如何影响买者为这种物品向卖者支付的价格、买者所支付的包括税在内的货币量、卖者扣除税收得到的货币量以及销售量?答: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它们都不产生影响。
因为税收的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而不取决于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
6.一种物品的税收如何影响买者支付的价格、卖者得到的价格,以及销售量?答:一种物品的税收使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销售量下降。
7.什么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分摊?为什么?答: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分摊。
税收负担将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答: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如果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这种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没有影响,被称为没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如果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则价格上限会导致经济偏离均衡状态,使得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短缺,这种价格上限属于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
政府解决供给不足主要有两种方法:配给制和排队。
在实行价格上限时还必然出现黑市交易。
在这样的政策下,得益的是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商品的消费者,而生产者和买不到商品的消费者的利益则受到损害。
2.价格下限(price floor)答: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如果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时,这种价格下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可以称为没有限制作用的价下限;如果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下限会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下限规定的水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这种价格下限被称为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下限。
许多国家实行的农产品支持价格和最低工资都属于价格下限。
就农产品支持价格而言,目的是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有其积极意义,但这也导致了农产品过剩,不利于市场调节下的农业结构调整。
3.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深圳大学2009研)答: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属点或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
它是关于税收负担分配的问题,指税收最终导致哪些人的福利损失,也就是税收最终由哪些人负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