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 宾馆饭店
- 格式:docx
- 大小:57.73 KB
- 文档页数:13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宾馆饭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宾馆饭店病媒生物的防制原则和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宾馆饭店鼠类、蜚蠊、蝇类、蚊虫的防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795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 23796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 23797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 2379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 27770—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GB/T 2777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GB/T 27772—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3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GB/T 27777 杀鼠剂安全使用准则抗凝血类GB/T 31714 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空间喷雾GB/T 31715 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滞留喷洒GB/T 31721—2015 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病媒生物 vector能通过生物和(或)机械方式将病原生物从传染源或环境向人类传播的生物。
注1:本标准涉及的病媒生物为蚊、蝇、蜚蠊和啮齿动物的鼠类等。
注2:改写 GB/T 31721—2015,定义 2.1.1。
3.23.2宾馆饭店 hotel能为客人提供住宿、餐饮、会议、健身和娱乐等全部或部分服务的公共建筑,通常由客房部分、公共部分、辅助部分组成,也称为旅馆、酒店、度假村。
3.33.3防鼠设施rodent-proof structure or facilities能够阻挡鼠类进入室内或相关场所的装置。
[GB/T 31721—2015,定义4.4.3]3.43.4防蝇设施housefly-proof facilities能够阻挡蝇进入室内或接触食物的装置。
如纱门、纱窗、风幕机、门帘、纱罩等。
酒店病媒生物防制实施方案酒店作为人们休闲、旅游、商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客人的健康和安全。
酒店病媒生物(如蚊虫、苍蝇、老鼠等)的存在不仅会影响酒店的形象,还可能对客人和员工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酒店病媒生物防制方案至关重要。
一、环境治理。
酒店环境治理是酒店病媒生物防制的首要任务。
酒店应定期清理和消毒垃圾箱、下水道、厨房、卫生间等易滋生病媒生物的地方,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同时,酒店应加强室外环境治理,及时修复漏水、堵塞的下水道和排水口,清理废弃物,修剪草坪和树木,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地。
二、物理防治。
酒店可以通过安装纱窗、门帘、灭蚊灯等设备,有效阻隔和灭杀蚊虫、苍蝇等病媒生物的进入。
此外,酒店还可以采取密封垃圾箱、使用密封垃圾袋、设置粘虫纸等物理手段,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三、化学防治。
酒店可以在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如喷洒杀虫剂、杀鼠剂等,对病媒生物进行有针对性的灭杀。
但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酒店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
四、员工培训。
酒店员工是酒店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执行者。
酒店应定期开展员工健康知识和病媒生物防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治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和执行酒店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五、定期检测和评估。
酒店应建立健全的病媒生物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酒店内外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酒店还应建立相关档案和记录,定期对防制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防制方案,确保防制工作的持续有效性。
六、与专业机构合作。
酒店可以与专业的卫生防疫公司或者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合作,委托其进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专业机构具有丰富的防制经验和技术,能够为酒店提供科学、专业的防制方案和服务,确保酒店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高效性和持续性。
综上所述,酒店病媒生物防制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酒店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高度重视。
餐厅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餐厅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餐厅员工,包括管理层、厨师、服务员等。
2. 定义- 病媒生物:指传播疾病的昆虫、啮齿动物等生物。
- 餐厅病媒生物防治:指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控制和消灭餐厅中的病媒生物。
3. 管理责任- 餐厅管理层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具体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4. 预防措施- 维持餐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 定期清理和消毒餐厅设备和器具。
- 防止害虫进入餐厅,包括安装纱窗和密封门窗。
- 储存食品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防止害虫入侵。
- 定期检查餐厅的水源和排水系统,确保正常运行。
5. 病媒生物监测- 定期进行病媒生物监测,包括害虫、啮齿动物等。
- 如发现病媒生物存在,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消灭。
6. 培训和教育- 餐厅员工应接受关于病媒生物防治的培训,了解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 员工应定期进行复训,加强对病媒生物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7. 病媒生物防治记录- 餐厅应建立病媒生物防治记录,记录病媒生物监测、防治措施的执行情况。
- 记录应包括日期、内容、执行人员等相关信息。
8. 紧急处理- 如发生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紧急情况,餐厅应立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9. 评估与改进- 餐厅应定期对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10. 执行和监督- 餐厅管理层负责监督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以上为餐厅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能够对餐厅的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酒店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酒店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以保障酒店环境的卫生和客人的健康。
该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2. 病媒生物防治措施2.1 室内环境清洁- 每日对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清理,包括地面、家具、设备等。
- 定期对客房进行清扫和消毒,确保卫生条件达标。
2.2 有效的垃圾处理- 分类收集垃圾,并确保及时清理垃圾桶。
- 将易滋生病媒生物的垃圾进行特殊处理,以防止病媒生物的繁殖。
2.3 外部环境防控- 定期清理酒店周围的草坪和花坛,以避免病媒生物栖息和滋生。
- 检查和修复外部门窗密封,确保有效阻止病媒生物进入室内。
2.4 饮食卫生管理- 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标准进行食材采购、加工和储存。
- 建立严格的食品处理和储存管理制度,确保酒店供应的食品安全卫生。
3. 培训与意识提升3.1 员工培训- 对员工进行病媒生物防治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
- 对酒店清洁和卫生保洁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其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和消毒工具。
3.2 客人宣传- 在酒店公共区域设置宣传板,提高客人的防护意识,告知病媒生物的防治方法以及酒店所采取的措施。
4. 监测与报告4.1 环境监测- 定期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环境监测,检测病媒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 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防治调整和措施改进。
4.2 事故报告- 出现病媒生物相关的事故和问题时,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法规和要求采取应对措施。
5. 管理责任5.1 建立专门机构或部门- 设立病媒生物防治管理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
- 确保该部门或专人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2 定期评估与改进- 对酒店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 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及时了解最新的病媒生物防治进展和技术。
6. 总结通过制定和执行酒店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保障酒店环境的卫生和客人的健康。
同时,不断加强培训和意识提升,及时监测和报告,可以提高预防和应对病媒生物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制度——病媒生物防治操作规程病媒生物防治操作规程文件编号:XX-WI-007 版本/修改:A/0 页码:1/4一、现场灭鼠灭鼠主要方法是药物毒杀与器械捕(粘)杀相结合。
对于没有食品的场合,以投放毒饵为主;对于食品加工、储存、销售场所,则以放置捕鼠笼、粘鼠胶为主。
同时,要注意检查毒饵消耗及鼠笼、鼠胶使用情况,并及时清除或更换残留毒饵及诱饵。
具体方法有三种:一)药物毒鼠。
主要使用抗凝血剂(或称慢性灭鼠剂),以敌鼠钠盐为例,使用时需注意如下几点:1.投饵应多次投放至有剩余为止。
一般每天检查一次,吃掉毒饵要补充,约3-4天时间。
2.注意投放到老鼠活动的地点,并掌握老鼠取食情况,及时调整投放地及毒饵。
3.及时清理死鼠。
二)捕鼠笼(粘鼠胶)捕鼠。
1.必须先了解老鼠活动规律(时间与路线)、数量、地点、周围环境等。
2.根据面积大小,按规定放置足够数量的鼠笼。
3.鼠笼放在鼠道、鼠洞口或有鼠粪处,或老鼠经常活动觅食饮水的地方。
对于褐家鼠、黄胸鼠,每5-6米放置一个鼠笼;对于小家鼠,每1-2米放置一个鼠笼。
4.选用诱饵引诱老鼠,诱饵应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常用新鲜薯块、花生米、水果等。
同时,在笼口处撒几粒稻谷,引诱老鼠接近捕鼠笼。
二、现场除虫施药一)除虫施药方法1.室内空间喷洒。
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按规定喷足药量(每立方米达到有效剂量),使药液粒子充满室内所有空间。
施药前将所有暴露食品和调料均要覆盖,并关闭门窗及空调。
结束施药后30分钟开门窗,并嘱客户擦拭台凳及用水清洗食具用品。
2.室内滞留喷洒。
根据杀虫的昆虫生态性,把药物喷在害虫喜欢停落的地方。
如灭蝇药物喷在餐厅、厨房、食品车间的门、窗、天花板及悬挂绳(铁、木)索(条)上面;灭蚊则喷在阴暗壁墙、衣柜背面、蚊帐、床与桌的下面等;灭蟑螂应喷在厨房、卫生间、食品加工车间、下水排放系统管道中内壁等蟑螂栖息的缝隙内及其周围表面。
药物喷洒均匀,药量(每平方米有效剂量)要足够。
饭店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饭店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保障旅客和员工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饭店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制的原则,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相结合,确保饭店环境卫生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第三条饭店负责人是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饭店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第四条饭店应设立病媒生物防制机构,明确专人负责,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病媒生物防制措施,定期检查和评估防制效果。
第五条饭店应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制记录和档案,及时报告病媒生物防制情况。
第六条饭店应加强病媒生物防制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和旅客的防制意识和能力。
二、防制措施第七条饭店应定期对厨房、餐厅、客房、公共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消除病媒生物的滋生地。
第八条饭店应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管理,防止食品受到病媒生物的污染。
第九条饭店应建立健全垃圾处理制度,对垃圾进行分类、密封、及时清运,防止病媒生物滋生。
第十条饭店应对饭店内的老鼠、苍蝇、蟑螂、蚊虫等病媒生物进行定期防制,采用合适的药物和工具进行杀灭和控制。
第十一条饭店应加强对饭店内防鼠、防蝇、防蟑螂等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第十二条饭店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传染病的员工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第十三条饭店应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制应急预案,发生病媒生物侵害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三、监督与考核第十四条饭店应定期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五条饭店应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防制措施的落实。
第十六条饭店应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制考核制度,对防制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奖惩。
四、培训与宣传第十七条饭店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病媒生物防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防制意识和能力。
餐饮中心病媒生物工作制度1. 病媒生物的定义和危害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包括昆虫、螨虫、啮齿类动物等。
在餐饮中心,常见的病媒生物有蚊子、苍蝇、老鼠等。
这些病媒生物不仅直接对顾客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破坏餐饮设施和卫生环境,影响餐饮服务质量。
2. 餐饮中心病媒生物的治理和预防措施为了保障顾客的健康和餐饮服务质量,餐饮中心应该采取以下措施:2.1 环境清洁和消毒餐饮中心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清理垃圾,消毒灶台、餐具等。
2.2 病媒生物监测和防控餐饮中心应采取有效的病媒生物监测和防控措施,包括:•安装灭蚊灯和苍蝇拍等器具。
•设置老鼠药箱和捕鼠器等设施。
•定期检查现场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2.3 健康证明和防护措施餐饮中心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且在工作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以防止病媒生物传播疾病。
3. 餐饮中心病媒生物工作制度的建立为了保证餐饮中心的病媒生物工作得到规范执行,应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包括:3.1 管理机构和人员责任餐饮中心应指定专人负责病媒生物的防控和监测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力。
3.2 工作流程和时间表餐饮中心应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表,包括环境清洁消毒、病媒生物监测等工作。
3.3 录入登记和分析报告餐饮中心应建立病媒生物的登记和分析报告制度,及时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
3.4 培训和宣传教育餐饮中心应定期开展病媒生物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技能,保障餐饮服务质量。
结论病媒生物的防控是餐饮中心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预防和减轻传染病的发生,保障顾客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餐饮中心应建立完整的病媒生物工作制度,确保其得到规范实施。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宾馆饭店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宾馆饭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宾馆饭店常见病媒生物防制的基本原则、操作规程和效果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宾馆饭店的鼠类、蚊虫、蝇类和蜚蠊4类病媒生物的防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795—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 23796—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 23797—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 23798—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 27770—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GB/T 27771—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GB/T 27772—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3—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GB/T 31714—2015 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空间喷雾GB/T 31715—2015 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滞留喷洒GB/T 27777—2011 杀鼠剂安全使用准则抗凝血类GB/T 27779—2011 卫生杀虫剂安全使用准则拟除虫菊酯类JGJ62-2014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餐饮业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宾馆饭店 hotel通常由客房部分、公共部分、辅助部分组成,能为客人提供住宿、餐饮、会议、健身和娱乐等全部或部分服务的公共建筑,也称为旅馆、酒店、度假村。
3.2重点区域 key area宾馆饭店及其附属设施内病媒生物孳生繁衍、栖息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餐饮部、客房部、会议中心、商场酒吧、休闲健身娱乐场所,能源动力设施,地下附属设施以及其他各种服务设施等。
3.3鼠迹 traces of rodent鼠类活动留下的痕迹如鼠洞、鼠道、粪便、啮痕、爪印、盗土等。
餐厅病媒生物防制制度
目标
该文档旨在确保餐厅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的滋生和
传播,为员工和顾客提供一个安全的用餐环境。
防制措施
1. 餐厅清洁和卫生维护
- 定期清洁餐厅内的所有表面和设备,包括桌子、椅子、地板、墙壁等。
- 清理餐厅周边环境,包括垃圾箱、下水道等,确保没有严重
的污染。
- 卫生维护包括保持厨房和卫生间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并
及时修复漏水和气味问题。
2. 餐厅室内和室外环境管理
- 室内环境管理包括定期检查和清理潮湿区域,确保没有漏水
和霉菌滋生的地方。
- 室外环境管理包括定期修剪草坪和灌木,以减少昆虫滋生的地方和可接触食物的位置。
3. 废物处理和垃圾管理
- 餐厅需配备垃圾箱和垃圾袋,确保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和其他垃圾。
- 废物应在封闭内储存,并定期进行清理和处理,以防止病媒生物滋生。
4. 采取预防措施
- 做好室内和室外病媒生物的防护工作。
室内可采用虫胶板、粘虫纸等,室外可使用昆虫防治剂等。
- 定期检查和修复餐厅内外的可能的滋生地,如老鼠洞、虫巢等。
培训与宣传
- 为所有员工提供病媒生物防制培训,使其了解病媒生物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 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卫生清洁活动,并提供宣传材料,加强餐厅和员工对病媒生物防控的意识和知识。
监测与评估
- 定期对餐厅进行病媒生物的监测,如虫类、老鼠等。
- 统计、分析监测结果,并根据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防制措施和改善措施。
以上就是餐厅病媒生物防制制度的内容。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防制措施,我们将能够确保餐厅的卫生和安全。
2023年饭店病媒生物防治操作指南一、前言病媒生物,如老鼠、苍蝇、蚊子和蟑螂等,不仅影响饭店的卫生环境,还可能传播疾病,对顾客和员工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本操作指南旨在帮助饭店建立一套有效的病媒生物防治管理体系,确保饭店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二、组织结构1. 成立病媒生物防治小组:由饭店总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负责制定和实施病媒生物防治计划。
2. 设立病媒生物防治专员:各部门指定一名病媒生物防治专员,负责本部门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三、防治措施1. 定期检查:病媒生物防治小组应定期对饭店进行全面的病媒生物检查,特别是厨房、餐厅、客房等关键区域。
2. 清洁卫生:保持饭店环境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避免食物残渣堆积,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
3. 物理防治:采用粘鼠板、捕鼠笼、苍蝇拍等物理方法进行病媒生物防治。
4. 化学防治:在病媒生物滋生严重的情况下,可采用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方法进行病媒生物防治。
6. 培训与宣传:定期对员工进行病媒生物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同时,向顾客宣传病媒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共同参与。
7. 应急预案:制定病媒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四、监督与评估1. 病媒生物防治小组应定期对防治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 各部门病媒生物防治专员应定期向病媒生物防治小组汇报工作进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病媒生物防治小组应定期向饭店总经理汇报防治工作的情况,以便于调整和完善防治策略。
五、总结病媒生物防治是饭店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顾客和员工的身体健康及饭店的声誉。
通过实施本操作指南,饭店应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治管理体系,提高防治水平,确保饭店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宾馆病媒防治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为了确保宾馆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预防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宾馆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制定本制度。
病媒生物包括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它们可能携带病原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宾馆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必须高度重视病媒防治工作。
二、组织机构1. 成立病媒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宾馆总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病媒防治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3. 聘请专业病媒防治公司,协助宾馆开展病媒防治工作。
三、工作职责1. 领导小组职责:制定宾馆病媒防治工作计划,监督实施情况,解决重大问题。
2. 病媒防治工作办公室职责:组织实施病媒防治措施,定期检查,汇总报告,组织培训和宣传。
3. 各部门职责:按照宾馆病媒防治工作计划,落实本部门的防治措施,做好员工培训和宣传。
4. 专业病媒防治公司职责:按照合同要求,提供专业的病媒防治服务,确保防治效果。
四、防治措施1. 环境治理:保持宾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整洁,定期清理垃圾,不留卫生死角。
2. 设施设备:完善防鼠、防蝇、防蚊、防蟑设施,如纱窗、防蚊门帘、防鼠板等。
3. 药物防治:使用国家批准的安全、高效、低毒的药物,定期投放鼠药、蚊虫药剂。
4.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如生物杀虫剂、生物鼠饵等,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5. 监测预警:定期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6. 员工培训:加强员工病媒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7. 顾客宣传:通过宣传栏、客房提示等方式,向顾客宣传病媒防治知识。
五、工作流程1. 制定计划: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病媒防治要求,结合宾馆实际情况,制定防治计划。
2. 组织实施:各部门按照计划,落实防治措施,专业病媒防治公司协助执行。
3. 检查验收: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自查、互查和验收,确保达到卫生标准。
4. 整改提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病媒防治水平。
2024年酒店业病媒生物防制措施一、前言病媒生物防制是酒店业重要的卫生管理工作之一,关系到旅客的健康和酒店的声誉。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尽的2024年酒店业病媒生物防制措施,以供酒店业从业人员参考。
二、病媒生物种类及危害1. 蚊子:传播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
2. 苍蝇: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等疾病。
3. 蟑螂:传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疾病。
4. 老鼠:传播鼠疫、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三、防制措施1. 蚊子防制:- 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子进入室内。
- 定期喷洒驱蚊剂,降低蚊子密度。
- 清除积水,防止蚊子繁殖。
2. 苍蝇防制:- 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苍蝇进入室内。
- 定期喷洒杀虫剂,降低苍蝇密度。
- 加强垃圾分类,减少苍蝇繁殖场所。
3. 蟑螂防制:- 定期清洁卫生死角,减少蟑螂藏身之处。
- 安装蟑螂诱捕器,捕捉蟑螂。
- 使用蟑螂杀虫剂,消灭蟑螂。
4. 老鼠防制:- 安装鼠笼、鼠夹,捕杀害鼠。
- 使用粘鼠板、电子驱鼠器等防鼠设施。
- 加强食物储存管理,减少老鼠的食物来源。
四、防制药物及使用方法1. 蚊子防制药物:- 氯氟氰菊酯:喷洒于室内外积水处,每月一次。
- 生物农药:喷洒于植被丰富区域,降低蚊子繁殖。
2. 苍蝇防制药物:- 高效氯氰菊酯:喷洒于垃圾处理区、食堂等蝇虫密集区域。
- 滞留喷洒剂:涂抹于门窗缝隙、墙角等,阻止苍蝇进入室内。
3. 蟑螂防制药物:- 悬浮剂:喷洒于蟑螂活动频繁区域,如厨房、食堂等。
- 诱杀剂:涂抹于蟑螂繁殖场所,引诱蟑螂接触并死亡。
4. 老鼠防制药物:- 毒饵:放置于老鼠活动频繁区域,如墙角、下水道等。
- 驱鼠剂:喷洒于老鼠出没处,具有驱散作用。
五、防制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1. 定期对防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如使用蚊虫、苍蝇、蟑螂、老鼠的密度作为评估指标。
2.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防制策略和药物使用方法。
3.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防制意识和技能。
4. 鼓励旅客参与防制工作,提高旅客满意度。
病媒生物防控制操作规程病媒生物防控制操作规程为了有效防止和控制传播病原体的病媒生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农田等环境中,对病媒生物进行防控工作。
本规程的贯彻执行,要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学校、农村等相应组织的领导责任和监管职责。
一、病媒生物防控的组织管理1.成立病媒生物防控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负责统筹各方面的防控工作。
2.建立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3.加强对病媒生物防控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定期召开病媒生物防控工作例会,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方案。
二、病媒生物防控的监测和预警1.建立病媒生物监测体系,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环境中的病媒生物种类、数量进行监测和统计。
2.及时分析监测结果,建立病媒生物的预警系统,对潜在的传播风险做出预测和预警。
3.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保障预警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三、病媒生物防控的生物环境治理1.将防控重点放在病媒生物的滋生环境上,对水体、垃圾堆放区、下水道等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杀。
2.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和治理,合理使用农药,定期进行农田的病媒生物监测和防治。
3.科学设置灭鼠、灭蚊设施,适时进行灭鼠、灭蚊工作。
四、病媒生物防控的物理防护措施1.对居民小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在窗户、门口等易被病媒生物进入的地方,安装防蚊窗、防蚊门等防护装置。
2.加强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干燥,并开窗通风。
3.定期对居民小区、校园等场所进行清扫清理,及时清除积水和垃圾。
五、病媒生物防控的化学防护措施1.根据病媒生物的种类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和灭鼠药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喷洒和撒布。
2.合理使用农药,保证农田的防治效果,防止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污染。
3.在公共场所的周围建立防护带,喷洒杀虫剂,防止病媒生物进入。
六、病媒生物防控的宣传教育1.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对病媒生物的宣传和教育。
宾馆病媒生物管理制度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传播疾病的生物,如蚊子、苍蝇、老鼠等。
在宾馆环境中,这些生物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给客人和员工带来健康风险。
因此,宾馆需建立健全的病媒生物管理制度,保障宾客健康与安全。
二、管理责任1.宾馆管理层应制定并实施病媒生物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宾馆经理应对病媒生物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落实到位。
3.宾馆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病媒生物的危害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积极配合制度的执行。
三、场所清洁1.宾馆应保持环境整洁,避免垃圾、食物残渣等物品吸引病媒生物。
2.定期对宾馆内外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厨房、卫生间等易滋生病媒生物的地方。
3.宾馆应及时修缮漏水漏油等问题,避免导致病媒生物滋生的条件。
四、垃圾处理1.宾馆应建立科学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确保垃圾不会成为病媒生物滋生的场所。
2.垃圾桶应定期清洁更换,避免残留物引诱病媒生物。
3.垃圾处理区域应设立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病媒生物进入室内。
五、防治措施1.采用物理措施,例如安装纱窗、门帘等,避免病媒生物进入室内空间。
2.定期进行灭虫、灭鼠等工作,确保宾馆环境清洁卫生。
3.配备相应的驱虫器材和防护装备,提高员工防范病媒生物的意识。
六、记录与评估1.宾馆应建立完善的病媒生物管理档案,记录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2.定期开展病媒生物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对宾客反馈的病媒生物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宾馆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七、紧急处理1.发现病媒生物问题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如果情况严重,应立即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确保员工和客人的安全。
3.事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病媒生物管理的预防工作。
八、法规依据宾馆病媒生物管理制度应符合相关法规法规及标准,遵循国家相关卫生和防疫法规。
九、制度执行宾馆应定期对病媒生物管理制度进行检查评估,不断改进完善,确保其持续有效执行。
酒店杜绝病媒昆虫和动物标准(1)虫鼠的防除①化学防除法化学防除法是利用化学药剂防除或毒死虫鼠的方法。
用此方式防除虫鼠者约占75%~80%。
在使用化学药剂之前,最好先与虫害控制或卫生单位的专家协商,以确定药剂种类、用量及使用方式是否在使用许可范围内。
②物理防除法物理防除法包括捕杀法(徒手或使用器械驱杀害虫的卵、幼虫或成虫),诱杀法(利用虫鼠的特殊习性,以适当装置诱其而杀),遮断法(利用适当装置以阻隔虫鼠接近,如网遮、屏遮、气流控制等),温度处理法(利用虫鼠能忍耐的最高、最低温度来杀,如将贮藏物用日光曝晒或冷藏、冷冻食物等)。
③环境防除法环境防除法保持环境整洁来降低虫鼠的生存率的方法,主要工作是杜绝为虫鼠繁殖提供所需食物及水分的场所。
如所有与食物制备及供应有关的用具、餐具,使用后均应彻底洗净、消毒。
任何用于接触食物的布均不可作其他用途。
建筑或设备上产生的间隙,可用树脂封腊或其他同类物质加以填补。
垃圾及废弃物必须装入密封桶内,桶外要保持清洁。
地下室、贮藏室、仓库及周围的杂物堆应随时清理。
(2)苍蝇的防除苍蝇的种类很多,但是与食品卫生关系最大的首推家蝇。
家蝇白天多栖息于食物或产卵地的附近,停留时喜欢选择粗糙的表面,特别喜欢器物的边缘,例如带子或电线等,尤其是垂直物。
在夜间,大部分的苍蝇多停留在室外,在植物的枝叶上、灌木或篱笆上;在温暖的气候中,家蝇一般也多停留在室外。
控制家蝇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环境防除法。
此外,建筑物应尽量用自动启开的门,且在对外开口及门窗处加装纱窗、纱门或空气门等,并加装风扇以防止家蝇的侵入。
户外丛生的杂草是蝇鼠的天堂,可用化学除草剂或以割草机加以剪短或铲除。
(3)蟑螂的防除蟑螂喜欢生活于温暖、潮湿、黑暗及食物多的地方。
白天通常隐身于缝隙内、橱柜后、空箱及空墙中,夜晚出来取食。
蟑螂需要有适当的食物、水及栖所,始可维持生存,因此,蟑螂防除应以搞好环境卫生为主,以限制蟑螂的生存条件为第一步,使蟑螂无法生存。
2023年餐饮业病媒生物防控指南
随着餐饮业的发展,病媒生物防控变得愈发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餐饮业提供简单有效的防控策略,确保食品安全和顾客健康。
一、环境卫生管理
1. 定期清洁和消毒厨房、餐厅及周围环境。
2. 垃圾分类和及时清理,减少病媒生物滋生的环境。
3. 定期巡查和修复管道、设备漏水,防止蚊蝇滋生。
二、食品安全管理
1. 保持食品新鲜,避免滋生细菌和虫害。
2. 严格控制食品采购渠道,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3. 定期清理和消毒食品存储区域,确保食品无虫无害。
三、员工卫生管理
1. 员工定期体检,确保健康状况良好。
2. 提供员工卫生培训,加强对病媒生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规范员工个人卫生惯,减少病媒生物传播风险。
四、定期检测和评估
1. 定期邀请专业病媒生物防控机构进行检测和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控措施,确保防控效果。
以上为2023年餐饮业病媒生物防控指南的主要内容,希望餐饮业能够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防控工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
病媒生物防控规章制度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病媒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改善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病媒生物。
指传播人类疾病和威胁人类健康的鼠类和蚊、蝇、蟑螂、臭虫、蚂蚁、蚤、虱、蜱、螨等卫生害虫。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坚持群众动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科学治理、分类指导和群众治理与专业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第五条市、县(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做好本系统本单位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市、县(市、区)爱卫会成员单位应当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大力宣传爱国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动员群众参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第六条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调查研究、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密度监测工作。
监测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
第七条医院、宾馆、饭店、商场、超市、机场、港口、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交通工具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筑工地、农副产品市场、废旧品收购站、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场、粮库等(以下称重点病媒生物防制责任单位)易孳生或招至病媒生物的场所。
设置病媒生物防范和消杀设施,指定人员负责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并接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鼠、蚊、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的监测。
第八条卫生、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在审核发放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相关许可证时。
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爱卫会的部署。
第十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责任制:(一)公共绿地、道路附属绿地、窨井、下水道、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公用垃圾桶(箱)公共厕所等公共环境和场所由市政园林部门负责;(二)河道、河岸、防洪沟渠由水利部门负责;(三)城镇居民区及居民区附设的垃圾房(桶、箱)蓄粪池由当地社区居民委员会、产权单位或者由其委托的物业管理机构负责;(四)农村垃圾房(桶、箱)蓄粪池、水塘、沟渠以及农村生产用有机垃圾处理由当地村民委员会负责;(五)农副产品市场由市场举办单位负责;(六)拆迁、建设工地由建设单位负责;(七)单位内部和居民住宅由单位和居民负责;(八)其他场所按隶属关系由产权单位或者管理部门负责。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宾馆饭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宾馆饭店常见病媒生物防制的基本原则、操作规程和效果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宾馆饭店的鼠类、蚊虫、蝇类和蜚蠊4类病媒生物的防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795—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 23796—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 23797—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 23798—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 27770—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GB/T 27771—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GB/T 27772—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3—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GB/T 31714—2015 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空间喷雾GB/T 31715—2015 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滞留喷洒GB/T 27777—2011 杀鼠剂安全使用准则抗凝血类GB/T 27779—2011 卫生杀虫剂安全使用准则拟除虫菊酯类JGJ62-2014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餐饮业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宾馆饭店 hotel通常由客房部分、公共部分、辅助部分组成,能为客人提供住宿、餐饮、会议、健身和娱乐等全部或部分服务的公共建筑,也称为旅馆、酒店、度假村。
3.2重点区域 key area宾馆饭店及其附属设施内病媒生物孳生繁衍、栖息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餐饮部、客房部、会议中心、商场酒吧、休闲健身娱乐场所,能源动力设施,地下附属设施以及其他各种服务设施等。
3.3鼠迹 traces of rodent鼠类活动留下的痕迹如鼠洞、鼠道、粪便、啮痕、爪印、盗土等。
3.4蟑迹 signs of cockroach蜚蠊的尸体以及残存的肢、体、翅、蜕皮、粪便、空卵鞘等。
4 防制原则宾馆饭店为人员就餐、住宿、集会、休闲娱乐活动的聚集场所,病媒生物控制应以保证食品和人身安全,减少病媒生物对人员骚扰为主要目的,以环境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要控制手段,在清除和减少病媒生物孳生场所,建立健全防制设施,以及危害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辅以安全、清洁、适宜的物理或化学杀灭方法,将病媒生物种群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5 操作规程5.1 危害调查及评估5.1.1 调查方法5.1.1.1 按照GB/T 23798中鼠迹法进行室内外鼠类侵害情况调查,按照GB/T 27770中附录A.1和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进行防鼠设施调查。
5.1.1.2 按照GB/T 23797中路经法和幼虫勺捕法进行室内外小型积水和大中型景观水体中蚊幼虫(蛹)的孳生情况调查。
5.1.1.3 按照GB/T 23796中目测法进行室内外蝇类孳生与侵害情况调查,按照GB/T 27772中防蝇设施安装原则进行防蝇设施调查。
5.1.1.4 按照GB/T 23795中目测法进行室内蜚蠊侵害情况调查。
5.1.1.5 亦可因地制宜,使用上述国标中的其他调查方法。
5.1.2 调查内容和统计指标5.1.2.1 调查记录室内外鼠迹的处数或房间数;记录防鼠设施不合格的处数或房间数;查找鼠类侵入室内的主要通道;填写附录C中表C.1,计算鼠迹阳性率、路径指数、防鼠设施合格率。
5.1.2.2 调查记录室内外各种闲置积水容器、管井、排水沟和坑洼的积水情况,记录有蚊幼(蛹)孳生的积水处数;记录大中型景观水体勺捕蚊幼的数量;填写附录C中表C.2,计算路径指数和幼虫(蛹)勺舀指数。
5.1.2.3 调查记录室内有成蝇的阳性房间数和阳性间成蝇只数;按本附录B的要求,记录防蝇设施不合格的处数或房间数;记录室内外蝇类孳生场所,如腐败动植物、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蝇幼孳生地处数,填写附录C中表C.3,计算成蝇侵害率及密度、幼虫(蛹)孳生率和防蝇设施不合格率。
5.1.2.4 调查记录室内有蜚蠊成(若)虫、卵鞘、蟑迹的阳性房间数和阳性间只数或处数,填写附录C中表C.4,分别计算蜚蠊成(幼)虫、活卵鞘和蟑迹阳性率。
5.1.3 调查的重点区域和部位5.1.3.1室外建筑物周边、绿地和花园、水体、垃圾存放处、积水植物和容器、地下管井、排水沟(井)等。
5.1.3.2 接待处的前厅服务台、行李寄存处、商场、茶(酒)吧、员工值班(更衣)室、公厕等。
5.1.3.3客房内卫生间、衣柜(橱)、床头柜、桌、冰箱、微波炉、电脑、电视、电话、暖气罩内;消毒间、备品间、员工值班(更衣)室;供电、供水等设施的检修井(间)等。
5.1.3.4 会议中心的贵宾室、讲台、音像控制室、消毒间、员工值班(更衣)室、公厕、暖气罩等。
5.1.3.5就餐场所的吧台、备品柜、餐桌、空调机、微波炉、绿植、地脚线、厕所等。
5.1.3.6后厨的员工值班(更衣)室、原料、废弃物及工作人员进出通道、库房、操作间内冰箱(柜)、各种食品加工的电器设备、各种柜(橱)、货架、灶台、菜板、供排水设施、通风设施、门窗、墙壁、垃圾容器等。
5.1.3.7洗浴、游泳健身场所的更衣室、休息室、备品间、桑拿房、餐饮吧台等。
5.1.3.8能源动力设施所涉及的设备层(间)、水泵房、强电室、监控中心、空调风口、洗衣房等。
5.1.3.9 地下室、停车场、地下管井、排水沟(井)等。
5.1.4 危害评估依据现场调查结果,参照GB/T 27770、GB/T 27771、 GB/T 27772、GB/T 27773中评价单位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所规定的标准,综合评估病媒生物侵害的主要场所和危害的程度,制定详细的防制方案。
5.2 制定技术方案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防制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病媒生物种类和危害程度,孳生和栖息的重点场所,环境与卫生处理措施,防制设施建设与维护,杀鼠毒饵盒设置,杀虫杀鼠药剂的选用及安全注意事项,防制效果评价方法,以及人员、物资和日程安排等。
5.3操作程序5.1.4 环境处理5.1.4.1 制定卫生保洁、垃圾储运、绿植修剪、杂物清理、积水清理以及物品管理制度,消除卫生死角。
5.1.4.2 修缮室内外破损地面和墙壁,封堵室内外墙壁上的各种缝隙。
5.1.4.3 设立密闭的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收集设施,专人管理,日产日清。
5.1.4.4 疏通、清理地下管井,避免积水;清除坑洼积水和积水容器。
5.1.5 完善防护设施5.1.5.1 依据鼠类、蚊蝇防护设施调查结果,及时更新、修缮、补充防护设施。
5.1.5.2 建立防护设施设置点位档案以及防护设施巡查制度,保持设施有效。
5.1.6 杀虫、杀鼠药剂的选用准则5.1.6.1 应选择毒性低、气味小、施药后痕迹少的药剂;药剂的相关资质,如生产许可证、农药登记证和产品标准证号等,齐全、有效。
5.1.6.2 在食品加工场所使用杀虫剂时,依照GB/T 31714、 GB/T 31715和GB/T 27779中的具体要求,在食品加工作业结束后进行,避免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杀鼠剂的使用依照GB/T 27777中的具体要求,确保人身安全,厨房内各区域不应使用杀鼠剂。
5.1.6.3 应在食品处理区外贴有明显警示标识的固定场所,存放杀鼠剂、杀虫剂以及其他防鼠防虫药械,专人保管;详细记录药剂的名称、生产企业、防制对象、使用时间、使用人、施药地点、施药量等,使用记录应保存2年以上。
5.1.7 鼠类防制5.1.7.1 清除院落和建筑物外墙四周的杂草和杂物,填平坑洼,硬化地面。
5.1.7.2 封堵建筑物墙基以及通入室内的供排水、电缆、煤气和空调等管线周围的孔洞和缝隙,或加设加盖网眼不超过6 mm的金属网,管井盖(箅)完好无损。
5.1.7.3 在各种建筑物墙基、园林绿化景观区、绿篱和垃圾点等场所的隐蔽之处,长期放置有警示标识的毒饵盒,定期更换盒中毒饵。
5.1.7.4 在地下管井内,应距其地面或水面3cm-10cm之处贴壁悬挂杀鼠蜡块毒饵,长期投放,定期更换。
5.1.7.5 厨房操作间应保持清洁,每次作业后及时清除垃圾,冲刷地面,关闭水源;各种食品、半成品、加工原料存放于密闭柜橱内;地漏等防鼠设施完好、有效。
5.1.7.6 各种库房,如主食库、副食库、调料库和餐厅备品储物间等处的货架和物品摆放有序,无杂物;库房入口处安装挡鼠板,挡鼠板的高度为60cm。
5.1.7.7 厨房货物出入口,无废弃杂物堆放,夜间在出入口设置高度60cm以上的挡鼠板,在出入口外的墙基或其它隐蔽处,每隔5m-10m长期放置1个有警示标识的毒饵盒,定期更换盒中杀鼠毒饵。
5.1.7.8 厨房内宜使用粘鼠板、捕鼠笼(夹)等物理方法捕捉侵入鼠类;垃圾临时存放处,无杂物堆放,周边长期布放粘鼠板,定期更换,亦可布放捕鼠笼(夹)。
5.1.7.9 清除监控室、电控间、暖通控制室、水泵房、洗衣房、电梯管井等设备层(间)处的各种杂物和积水,每15 m2的房间放置1个毒饵盒,或沿墙每隔15m-30m布放1个毒饵盒,毒饵盒要有警示标识,可长期布放,定期更换盒中杀鼠毒饵;水泵房、洗衣房等潮湿处宜使用防潮蜡饵。
也可使用粘鼠板、捕鼠夹(笼)等物理方法捕捉侵入鼠类。
5.1.7.10 客房部、会议中心、餐饮部就餐区、前厅的各功能区、健身休闲场所以及公厕,宜使用粘鼠板、捕鼠笼等工具捕捉侵入鼠类。
5.1.7.11 在地下室,包括可人工行走检修的地下设备沟(层)、暖气沟内,每隔10m-15m沿墙放置1个有警示标识的毒饵盒,杀鼠毒饵宜使用防潮蜡饵,长期投放,定期更换。
5.1.7.12 毒饵盒应有专人管理,定期巡视,更换毒饵,并绘制其布放点位分布图。
5.1.8 蜚蠊防制5.1.8.1 对进入宾馆室内各场所的外来货物进行检查,及时捕杀携入蜚蠊及其卵鞘。
5.1.8.2 封堵室内地下管井井盖的孔、洞、缝;堵塞室内墙壁上、门(窗)框周边的各种孔、洞、缝。
5.1.8.3 清除室内废旧杂物;定期清理橱柜(货架)、电冰箱、电烤箱、电控设施等各种电器设备周边杂物。
5.1.8.4 厨房作业后,关闭水阀,擦干水迹;食物应密闭存放。
5.1.8.5 随时清理散落(残存)的食品、用过的餐具、餐厨垃圾;餐厨垃圾密闭存放,日产日清。
5.1.8.6 厨房、洗衣房、浴室和桑拿房可利用沸水或高温蒸汽烫杀室内物品表面和隐藏在缝隙中的蜚蠊,每7-10d 1次,连续3-4次,烫杀时注意用电安全。
5.1.8.7 粘蟑纸(盒)适宜放置在蜚蠊出没干燥场所的隐蔽之处,如吧台、衣柜、柜橱、货架以及冰箱等电器设备处,并及时更换。
5.1.8.8 颗粒毒饵和胶饵宜用于烤箱、绞肉(面)机、冰箱、冷藏柜、橱柜、操作台、货架、食品柜、餐桌、各种家具和抽屉、各种管道、电缆(电线)和强(弱)电控制室及相关电器设备以及房间墙壁缝隙和地脚线缝隙等处;颗粒毒饵宜用在干燥场所;颗粒毒饵和胶饵使用时要本着“点多、量少、面广”的原则,确保施药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