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CT分期
- 格式:ppt
- 大小:633.00 KB
- 文档页数:10
食管癌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指标一、食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 分期诊断率(CA-EC-01)定义: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 分期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食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数=×100%同期接受首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总数意义:治疗前全面评价病情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说明:1.首次治疗指针对肿瘤开展的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不包括为明确诊断或病情而采取的穿刺、活检、检查等诊疗措施。
下同。
2.分期方法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下同。
指标二、食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 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CA-EC-02)定义:首次治疗前临床T NM 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的食管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食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的食管癌患者数=×100%同期接受首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总数意义:反映病情评估的规范性。
说明:临床T NM 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是指符合基 策略1 或基 策略2。
基 策略1:(胸部+上腹部)CT+颈部彩超/颈部CT+胃镜;基 策略 2:PET-CT+胃镜。
指标三、食管癌患者首次抗肿瘤治疗前病理学诊断率(CA-EC-03)定义:首次抗肿瘤治疗前完成病理学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抗肿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食管癌患者首次抗肿瘤治疗前病理学诊断率首次抗肿瘤治疗前完成病理学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数=×100%同期接受首次抗肿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总数意义:反映食管癌诊治规范性。
指标四、食管胃交界部癌Siewert分型率(CA-EC-04)定义:进行Siewert分型的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数占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食管癌分期
国际TNM分期标准第7版(UICC, 2009版)
临床分期
指导放疗的食道癌分期(非手术分期)
国内现行分期手段非常滞后,仍以食道癌病变长度作为T分期标化。
AJCC和UICC的T分期是考虑原发灶的侵犯深度,忽略了病灶长度对预后的影响,而对胸内和腹腔淋巴结转移,国内外目前尚无准确的检测手段。
CT和内镜超声能否担此重任,似乎各家医院开展的并不多。
食道癌放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应该在不断提高放疗技术的同时将分期方法更加细化、使之更具实用性。
一、1981年MOSS提出的CT分期标准
I期肿瘤局限于食管腔内,食管壁厚不大于5mm。
II期肿瘤部位食管壁厚大于5mm。
III期肿瘤侵及邻近结构。
IV期肿瘤已有远处转移。
二、2002年国内李彩英等改良的食管癌CT分期
三、2003年高献书等通过放射治疗食管癌CT 分期的研究提出建议标准
放射性食管炎分度
放射性食管炎一般分为4度:
RTOG(1984)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曾一度广泛被采用。
1997年修订如下:
RTOG/EORTC食管后期反应评分标准。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3更新要点
2.1.2 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
cT1b~cT2 N+ 或cT3-cT4a 任何N(胸段食管癌)的Ⅲ级专家推荐修改为“优先推荐参加临床研究;
放化疗后达临床肿瘤完全缓解(影像学完全缓解,且胃镜下观察及深咬活检的病理结果均未提示肿瘤残存),后续密切随访观察+ 挽救性手术(2B 类)”。
2.1.5 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
删除了Ⅲ级专家推荐中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3 类)”。
仅在注释b 中补充相关说明。
2.2.1 远处转移性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的治疗原则
一线治疗:在“HER-2 阴性腺癌”部分:增加“信迪利单抗+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对于
PD-L1 表达CPS ≥ 5 的人群列为Ⅰ级推荐,对于PD-L1 表达CPS<5 或未进行PD-L1 表达检测的人群列为Ⅱ级推荐;增加“替雷利珠单抗+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或替雷利珠单抗+ 顺铂+5-FU(PD-L1 表达阳性)”列为Ⅰ级推荐。
在“鳞癌”部分,增加“斯鲁利单抗+ 顺铂+5-FU”“替雷利珠单抗+ 顺铂+ 紫杉醇,或
替雷利珠单抗+ 顺铂+5FU/ 卡培他滨”,均列为Ⅰ级推荐。
二线及以上治疗:增加“紫杉醇+ 雷莫西尤单抗(腺癌)”列为Ⅰ级推荐。
【指南解读】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管癌诊疗指南》解读全⽂发布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2020年33卷第4期285-290页通讯作者:韩泳涛E-mail:*******************韩泳涛教授[专家简介]韩泳涛,主任医师,硕⼠研究⽣导师,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副主任。
2019版、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管癌诊疗指南》编写组副组长,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FRCS),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管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管外科专委会委员,国际⾷管疾病学会(ISDE)会员兼中国区常委,全国⾷管癌临床研究分中⼼负责⼈,全国⾷管癌规范化诊治培训基地负责⼈,国家“⼗⼆·五”、“⼗三·五”⽀撑课题四川组组长,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部放疗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常委,四川省抗癌协会⾷管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胸⼼⾎管外科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管癌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管胃结合部肿瘤学组副组长,陕西省抗癌协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常委。
《⾷管癌根治术胸部淋巴结清扫中国专家共识》编委会成员,《⾷管癌》专著副主编,《中国⾷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编委,《⾷管癌微创外科⼿术教程》编委,《癌症》杂志编委。
擅长胸外科肿瘤的⼿术及综合治疗,在⾷管癌微创⼿术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系西部的学术技术带头⼈。
展开剩余88%⾷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排第7位,死亡率排第6位。
中国是⾷管癌⾼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半,其在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第5位和第4位。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管癌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2019年在⼈民卫⽣出版社⾸次发表了《⾷管癌诊疗指南》(ISBN 978-7-117-28359-5)。
伴随着⾷管癌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于今年迎来了第⼆次指南更新,现拟对该2020版《⾷管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解读。
一、2002年第6版第6版分段:根据肿瘤中心位置确定(内镜或C T)距门齿15-18-24-32-40;环状软骨下缘-胸骨切迹-气管分叉-1/2-贲门2002年第6版T N M分期(并未考虑肿瘤类型、细胞分化程度)I期T1N0M0I I A期T2、3N0M0I I B期T1、2N1M0I I I期T3N1M0,T4N0、1M0I V A期T N M1aI V B期T N M1b第6版区域淋巴结定义1.食管淋巴引流:集中在粘膜下与肌层间的淋巴管网上行收集胸上段、颈段,进入食管旁、锁骨上、颈深淋巴结下行手机胸中、下段,进入贲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其余大部分进入气管、食管旁落淋巴结此外每部分都可向反方向引流2.颈段包括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胸段包括纵隔淋巴结和胃周淋巴结,不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颈部L N14.6%4.3%2.0%上纵隔L N29.3%5.0%2.2%中纵隔L N8.5%32.9%15.4%下纵隔L N9.8%2.5%38.1%腹腔L N7.3%14.9%27.5%3.早期一个日本研究,仅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到1211例患者5年16.8%,非区域的5年5.2%,因此非区域归为M1二、2010年第7版第7版分段:距门齿15-20-25-30-齿状线以肿瘤上缘所在的食管位置决定,以上切牙到肿瘤上缘的距离来表示具体位置:(1)颈段食管:上接下咽,向下至胸骨切迹平面的胸廓入口,前邻气管、两侧与颈血管鞘毗邻,后面是颈椎,内镜检查距门齿15厘米至<20厘米。
(2)胸上段食管:上自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水平,其前方由气管、主动脉弓及分支和大静脉包绕,后面为胸椎。
内镜检查距门齿20厘米至<25厘米。
(3)胸中段食管:上自奇静脉弓下缘,下至下肺静脉水平,前方是两个肺门之间结构,左邻胸降主动脉,右侧是胸膜,后方为胸椎。
内镜检查距门齿25厘米至<30厘米。
(4)胸下段食管及食管胃交界:上自下肺静脉水平,向下终于胃,由于这是食管的末节,故包括了食管胃交界(E s o p h a g o g a s t r i c J u n c t i o n,E G J)。
历年肿瘤主治医师习题错题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历年肿瘤主治医师习题错题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历年肿瘤主治医师习题错题集的全部内容。
肿瘤主治医师习题错题集1。
食管癌的扩散和转移(1)直接浸润扩散:癌组织穿透食管壁直接侵入邻近器官如气管、肺、心包、胸主动脉等。
(2)淋巴转移:上段癌常转移到食管旁、喉后、颈部、上纵隔淋巴结;中段多转移到食管旁及肺门淋巴结;下段常转移到食管旁、贲门、腹腔淋巴结。
注:食管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淋巴道转移A.颈及胸上段食管癌常转移至食管旁、喉后、颈深和锁骨上淋巴结;B.胸中段食管癌首选先转移到相应部位的食管旁、肺门、支气管分叉等处淋巴结,然后向上与上段癌转移部位相一致,向下则与胸下段癌转移部位相同;C.胸下段食管癌常转移至相应部位的食管旁、心包、下肺韧带及贲门旁淋巴结,向上可转移至中段癌转区,向下则至贲门癌转移区,还常出现跳跃式转移。
(3)血源性转移:以转移到肝和肺最常见.2。
食管癌的CT分期:I期:癌瘤限于食管腔内,管壁不增厚,无纵隔内蔓延或转移;II期:食管壁增厚超过5mm,未向外浸润。
III期:癌瘤直接浸润周围组织,并有局部纵隔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IV期:癌瘤有远处转移。
3。
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辅助化疗各国都在努力探索,由于涉及与手术的关系一般主张给予2—3周期。
4.从黑色素瘤中发现的癌基因是P16。
5.胃癌的X线征象:(一)早期I型(隆起型):表现为息肉状、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如肿瘤伴有糜烂或溃疡,则可见浅龛影,局部胃壁多数柔软.II型(表浅型):IIa型(表浅隆起型):多数为花坛状,平盘状或表面平坦的息肉状隆起,采用压迫法能较好地显示病变形态。
TNM分期第六版(2002版)
食管癌的T分级标准:
TX:原发肿瘤不能测定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粘膜内癌
T1:肿瘤侵及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T2:肿瘤侵及肌层
T3:肿瘤侵及食管纤维膜
>
T4:肿瘤侵及邻近器官
食管癌的N分级标准:
Nx: 区域内淋巴结不能测定
N0:无远处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
食管癌的M分级标准:
Mx:远处转移不能测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胸上段食管癌:
M1a 颈淋巴结转移
M1b 其它远处转移
胸中段食管癌:
M1a 没有应用
M1b 非区域淋巴结发生转移,和(或)其它远处转移
胸下段食管癌:
M1a 腹腔动脉淋巴结转移
M1b 其它远处转移
>
食管癌TNM分期标准:
0期Tis N0 M0
I期T1 N0 M0
IIA期T2 N0 M0 ;T3 N0 M0
IIB期T1 N1 M0 ;T2 N1 M0
III期T3 N1 M0 ;T4 Any N M0
IV期Any T Any N M1
IVA期Any T Any N M1a
IVB期Any T Any N。
MRI和CT在食管癌TN分期中的价值比较孙永红;李光明;刘露;罗雨薇【摘要】Objective:To compare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MRI and CT in preoperative esophageal cancer TN staging. Methods:According to inclusion criteria,sixt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were underwentMRI and CT examination before the operation from October 2012 to November 2014.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MRI and CT was evaluated in preoperative esophageal cancer TN staging, which was compared with the findings of the operation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resected specimens.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RI and CT in evaluating T1-2 stage(P <0. 05),which the accuracies of diagnosis were 62. 07% and 31. 03%,respectively. The accuracies of T3-4 stage were 83. 87% both MRI and CT,which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 05). For chest regional lymph nodes stage,the accuracies of diagnosi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0 and N1 between MRI and CT (P>0. 05),and they were 75. 76% and 81. 81%,70. 37% and 77. 78%,respectively. For abdomen regional lymph nodes stage,there were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0 and N1 between MRI and CT(P>0. 05),and they were 84. 62% and 87. 18%,76. 19% and 80. 95%,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MRI is superior to CT in evaluating T1-2 stage of esophageal cancer.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on evaluating T3-4 stage and regional lymph nodes stage of esophageal cancer by MRI and CT,which both can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preoperative esophageal cancer TN staging.%目的::比较MRI和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
2022食管癌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食管癌已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W瘤之一,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 食管癌的新发病人数达60.4万,死亡人数达54.4万。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虽然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根据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估计,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为24.6万,食管癌粗发病率为17.8/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2.6/10万,农村粗发病率为24.6/10万;食管癌死亡病例为18.8万,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3.7/10万,城市粗死亡率为10.0/10万,农村粗死亡率为18.4/10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列全部恶性肿瘤的第6位和第4位。
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区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山东济宁、山东荷泽),以及安徽、江苏苏北、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闽南等地区。
我国食管癌流行病学典型特征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人口发病率高于城市人口。
然而,自2000年开始,无论城市抑或农村,无论男性抑或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女性发病率下降趋势尤其明显。
我国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已知其发病与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包括烫食、热茶、饮酒、吸烟等,此外还包括食品霉变、炭烤或烟熏制备方式、饮用水、土壤成分或环境微生物菌群等因素。
通过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食管癌发生;针对高危人群开展早期筛查,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各级医疗机构贯彻食管癌早诊早治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通过规范化诊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进一步提升局部进展期与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
只有上述多层面医疗措施充分得到执行,才能从根本上减轻我国民众食管癌疾病负担,因此制定并执行食管癌诊疗指南是必要的,需要各专业医务工作者予以高度重视。
二、食管癌诊断指南(-)症状体征1 .临床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进食后哽噎感、异物感、烧灼感、停滞感或饱胀感等,伴或不伴有胸骨后疼痛、反酸、胃灼热、暧气,起初为进普通饮食困难,随后逐渐恶化为仅可进半流质饮食或流质饮食,可伴或不伴有进食后随即出现食糜或黏液反流、咳黄脓痰、发热、胸闷、喘憋、呕吐、呕血、黑便、胸背部疼痛、声音嘶哑或饮水呛咳等。
食管癌的CT分期标准食管癌的CT分期多数采用Moss1981年推荐使用的TNM分期和CT分期标准. 该标准包括对癌肿长度、壁厚、区域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的判断,其原发肿瘤(T)以肿瘤长度和侵犯食管周径的程度划分。
食管癌的CT分期多数采用Moss1981年推荐使用的TNM分期和CT分期标准.Ⅰ 仅限于腔内肿块,管 T1长度<5cm,无狭窄,肿Ⅰ期壁无增厚瘤未侵及管壁全周 T1N0M0Ⅱ 管壁增厚>5mm T2长度>5cm,管腔Ⅱ期狭窄或肿瘤累及管壁全周T2N0M0ⅢⅡ和局部纵 T3累及纵膈,N1区域Ⅲ期膈的直接侵犯淋巴结转移,M0无远 T3N1M0 处器官或淋巴结转移Ⅳ 远处转移 M1远处器官包括淋巴结转移该标准包括对癌肿长度、壁厚、区域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的判断,其原发肿瘤(T)以肿瘤长度和侵犯食管周径的程度划分。
cT对食管癌总的分期准确率为39%~94%,然而,当贲门癌不包括在内时,其准确性可达90%以上。
正常食管壁厚度小于3mm,早期食管癌CT很难发现食管壁的异常,只有在进展期CT可显示如下征象:①食管壁局部或弥漫性增厚,大于5mm〔9~10〕。
②癌肿段周围脂肪层的模糊或消失,多示向管外侵犯,但应注意消瘦者食管周围脂肪层常缺乏。
③气管或左主支气管后壁的推压移位或块影突入腔内可作为向管外直接侵犯的证据。
④食管中下段与降主动脉间常缺乏脂肪层,有作者认为当肿瘤与主动脉接触面大于90°表明癌肿向管外侵犯明显,失去手术机会;小于45°示癌肿未侵犯主动脉壁;在45°~90°之间则难于肯定,但癌肿可以切除。
又有作者提出食管癌段和相邻的胸主动脉以及脊柱之间构成的三角区脂肪层消失时,也应高度怀疑胸主动脉管壁受侵犯。
也有报道CT判断食管癌是否侵犯主动脉的准确性有限,其敏感为6%,特异性85%,准确性58%,即阳性率太低。
⑤食管癌累及心包同样是基于该段与心包间的脂肪层模糊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