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比较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7.10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常规公交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人们开始关注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内容。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常规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骨干,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出行选择。
然而,常规公交往往受限于道路条件和车辆数量,容易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
与此相比,轨道交通具有独立的运行通道,可以减少受道路情况限制的问题,提高运行效率和准点率。
因此,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其次,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交通拥堵现象普遍存在。
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可以引导私家车用户转移出行方式,减少道路交通流量,从而减轻交通拥堵现象。
此外,由于轨道交通使用电力驱动,减少了燃油消耗,减少了尾气排放,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研究内容值得探讨。
首先,需关注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和车辆调度。
要实现两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需要合理规划线路和调度车辆,使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形成有效的衔接,减少换乘时间,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
此外,还需研究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票价调节机制。
合理的票价调节机制能够更好地引导乘客选择交通方式,实现两种交通方式的有序发展。
其次,需关注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信息共享与融合。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运行信息进行集成共享,可以帮助乘客了解交通线路和运行状态,选择最佳出行路径,提高出行效率。
同时,信息共享与融合还可以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车站互联,提供更便捷的换乘服务。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是城市交通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和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提供城市居民出行服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常规公交是指通过公路运营的交通工具,包括公共汽车、小巴和中巴等。
它具有灵活性高、运营成本低以及覆盖面广等特点,能够满足市民出行的基本需求。
而轨道交通是指基于固定轨道的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等。
它具有载客量大、运行速度快以及运营效率高等优势,能够满足城市中长距离出行的需求。
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规划不合理等因素,常常存在互补性不足、竞争过剩或冗余的情况。
为了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研究。
在城市交通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合理规划两者的路线布局和站点设置。
常规公交可以在轨道交通无法到达的区域提供服务,而轨道交通则可以在交通流量大的核心区域提供高效快速的服务。
在规划中,需要根据城市的特点、人口分布和交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使得两者能够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交通网络。
在运营管理阶段,需要加强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提高换乘的便利性和效率。
换乘是城市交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居民出行的舒适度和效率。
在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时,需要考虑到常规公交的线网布局,合理设置换乘节点和接驳站点。
还需要优化换乘流程,提供便捷的换乘设施和信息服务,提高人们乘坐公共交通的意愿。
在政策推动和资金支持方面,需要加大对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包括线网建设、车辆购置、设备更新等方面。
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发展,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保障,以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运营。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两种重要交通方式。
常规公交系统是指城市中运行的公交车以及相关的设备设施,而轨道交通则是指地铁、有轨电车等基于轨道运行的交通工具。
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常规公交车途经路线的覆盖面广,而轨道交通则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运力,协调发展可以让两者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增加公共交通的接驳性和覆盖范围,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协调发展可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常规公交车和轨道交通都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发展可以通过优化线路和提高运力,分流私家车的交通流量,减少拥堵。
轨道交通的电动化特点也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常规公交车和轨道交通都是较为经济且环保的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可以推动城市交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协调发展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交通的整体效益。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在规划和运营中进行合理的衔接和优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要进行交通需求评估和预测。
通过调查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方式的选择,了解市民对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需求程度,以及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
还要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交通特点,对常规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线路进行规划和布局。
要进行运营计划的整合。
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整合,确保运营的协同性和高效性。
可以通过设立联络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调度,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运营成本。
要加强运输设施的衔接和完善。
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站点和设施之间应该进行合理的布局,方便换乘和接驳。
可以建设地铁站和公交站的联络通道,设置合理的换乘设施,提高换乘的便利性和效率。
要进行信息服务的整合。
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信息服务可以进行整合,提供便捷的出行信息查询和支付服务。
公共汽车与地铁:哪种城市公共交通更有效?公共汽车与地铁:哪种城市公共交通更有效?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城市公共交通显得尤为重要。
而公共汽车和地铁作为城市中最常见的两种公共交通工具,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公共汽车和地铁究竟哪种更有效呢?一、时间效率在时间效率方面,地铁通常会比公共汽车更快。
地铁线路通常是独立于其他交通工具的,没有受到道路拥堵等外部因素的干扰。
相比之下,公共汽车需要共享道路空间,而且容易受到堵车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地铁通常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并且停靠站点少,使得乘客的出行时间大大缩短。
因此,就时间效率而言,地铁明显优于公共汽车。
二、载客能力在载客能力方面,地铁也是胜出的。
由于地铁的列车通常由多节车厢组成,并且间隔时间短,因此能够容纳大量的乘客。
相比之下,公共汽车的载客能力就低了很多。
由于公共汽车的尺寸受限,容纳的乘客数量有限。
尤其在高峰时段,一辆公共汽车就很容易满载,导致无法再接受更多的乘客。
因此,在高峰时段和繁忙地区,地铁的载客能力明显优于公共汽车。
三、服务范围在服务范围方面,公共汽车普遍优于地铁。
地铁系统通常建设在城市主干道下方,而公共汽车路线则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
地铁的站点通常较为集中,乘客需要步行或者转乘其他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目的地。
而公共汽车线路则可以贯穿城市各个区域,乘客可以更方便地抵达目的地附近,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公共汽车的车站甚至可以设立在乘客所在的小区内。
因此,就服务范围而言,公共汽车覆盖面更广,更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四、交通连接性公共汽车在交通连接性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由于公共汽车线路比地铁线路更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因此能较好地与其他交通工具进行衔接。
例如,在地铁站附近转乘其他交通工具时,需要步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车站。
相比之下,公共汽车线路可以在地铁站附近直接停靠,方便乘客之间的转换。
探索交通工具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用途交通工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便捷和快速的出行方式。
在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层出不穷,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几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一、地铁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效便捷:地铁线路覆盖范围广,运输能力大,能够承载大量乘客同时出行,并且可以在城市中快速到达目的地。
2. 环保节能:地铁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源,相较于传统的燃油交通工具,不会排放有害气体,具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
3. 减少交通拥堵:地铁的大容量运输能力可以减少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
地铁主要适用于城市中长距离的乘坐需求,对于需要在城市之间快速通行的人们来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二、公交车公交车是城市交通系统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具有以下特点:1. 覆盖面广:公交车线路贯穿城市各个角落,覆盖面广,可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2. 经济实惠:相较于私家车,乘坐公交车可以节省油费和停车费用,对于经济不宽裕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经济实惠的交通方式。
3. 环保节能:与私家车相比,公交车一次可以搭载多名乘客,减少了城市中的汽车数量,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公交车适合于市内短距离的出行,对于一些无车族或者是在市内通勤的人们而言,乘坐公交车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选择。
三、自行车自行车是最为简单和原始的交通工具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 环保健康:自行车不需要燃料,使用人力驱动,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友好,同时也对乘坐者的身体健康有益。
2. 灵活便捷:自行车适合短距离的出行,可以穿行于拥堵的道路中,不易受堵车等因素影响。
3. 节省成本:自行车的购买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适合经济实力有限的人们使用。
自行车适用于短距离出行,如购物、办公等。
在一些繁忙的市区或者狭窄的巷道中,自行车是一种便捷的移动方式。
四、出租车出租车是一种灵活便捷的交通工具,具有以下特点:1. 快捷灵活:出租车可以根据乘客的需求随时提供服务,乘客可以直接通知司机目的地,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地规划和发展城市交通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居民的出行体验,成为城市交通规划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两种主要模式。
常规公交是城市交通的主力军,覆盖范围广,能够适应不同路线的需求;而轨道交通则有更高的运载能力和更快的运行速度。
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
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两大支柱,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将城市的交通需求分担到不同的交通模式上,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
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不同的出行需求可能需要不同的交通模式来满足,通过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让居民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进行选择,提高出行的灵活性和舒适度。
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需要政府、规划部门、公共交通运营商等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规划部门可以进行全面的城市交通规划,合理布局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线路和站点;公共交通运营商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运营和管理。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只有通过政府、规划部门、公共交通运营商等多方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有机结合,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理论能耗的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计算典型钢轮钢轨制式的轨道交通车辆和橡胶轮胎走行的常规公交车辆在不同满载率和速度水平下,运送单位乘客理论上需要的牵引功率,从而得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理论能耗间的关系:在满载情况下,常规公交的理论单位能耗在各个速度水平下,均为轨道交通的4~5倍;此外,还探讨了满载率和速度两个因素对于公交车辆单位能耗的影响趋势和程度。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对比分析单位能耗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这样一种单位能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交通方式才是缓解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阐述城市轨道交通低能耗的这一优点时,国内外文献一般采取定性的方式与常规公交对比;也有从钢轮钢轨之间以及橡胶轮与地面之间的摩阻力方面对比,或者从铁路与公路货物运输的能耗对比,来进行定量分析[1]。
但是城市客运公共交通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上方法都无法深入地对比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送单位乘客的能耗之间的关系,更无法探讨影响单位能耗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从其他角度进行剖析。
1 单位能耗计算单位能耗的原始含义:某种公共交通车辆运送每位乘客每公里所消耗的能量,为该车型的单位能耗,其单位为J /人·km。
而在实际计算和比较过程中,车辆运行所需的牵引功率可以作为能耗比较的指标,它间接反映车辆需克服阻力所作的功。
其与能耗的关系可以表达为:牵引功率×(1km/车速)/乘客数=车辆运送每位乘客每公里所消耗的能量在能耗的对比分析过程中,各车型的车速需相对固定,因此只比较牵引功率即可。
文中将理论上车辆运送每位乘客消耗的牵引功率引申定义为单位能耗的指标,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能耗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1.1 车辆类型及基本参数和计算说明本文选取三种典型的车型来进行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能耗的对比。
分别是上海市轨道交通3号线车辆(大运量公交)、斯特拉斯堡Citadis新型有轨电车(中运量公交)和国产黄海DD6123S06型客车(低运量公交)。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比较分析摘要:大力发展与建设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一体化网络是有效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其关键在于把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常规公交围绕轨道交通具有何种特性。
本文从不同方面比较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
从不同角度分析常规公交线路基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分类,并研究轨道与常规公交一体化网络的特征。
关键字:轨道交通、公交、线路1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比较分析由于本身的特性原因,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在不同层面各具有其优势,这里从路权、线路的运输能力、运营可靠性、建设成本、适用区域、灵活性、节能与环保性七个方面进行比较,具体分析如下:(1)路权。
常规公交车辆与其它机动化方式的车辆、自行车、行人共同占用街道空间资源,因而常规公交的路权为混行路权。
轨道交通线路拥有独立的布设空间,与其它交通方式不存在交织冲突,具有独立路权。
路权的类别决定了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运营的性能。
常规公交的路权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常规公交具有公交专用道的空间设施或信号优先的时间保障(或两者兼备)时,常规公交也具有独立路权。
(2)线路的运输能力。
线路的运输能力定义为:在给定的运营时刻表下,一个小时内线路某一固定点上通过的乘客运送空间大小。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车辆容量高等物理性能优点,拥有独立路权的运营优势,因而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远远高于常规公交。
例如:在最大运输能力上,中型公共汽车为0.24万人次/h,地铁型车辆为7.0万人次/h,后者为前者的29倍。
(3)运营可靠性。
可靠性可以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区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Bowman将公交的运营可靠性定义为:公交运营车辆准确按照时刻表完成服务计划的能力。
Bates认为,额外等车时间所导致的焦虑会严重降低乘客对于公交服务可靠性的评价。
从为居民出行服务的角度考虑,也可以将运营可靠性简单的理解为“准点率”。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独立路权,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其它交通方式交织冲突的影响,因而其运营能够较严格的遵循列车时刻表的安排,具有较高的运营可靠性。
谈谈地铁建设与快速公交的优缺点地铁建设和快速公交都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在城市交通中有着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地铁建设的优点:1. 高运输能力:地铁具有高载客量和快速运输速度,能够同时容纳大量乘客,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2. 减少环境污染:相比于汽车,地铁运行时没有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3. 提供便利出行:地铁站点布局广泛,到达市区和远郊都比较方便,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出行选项。
4. 减少交通事故:地铁线路相对独立,不受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提高了乘坐的安全性。
地铁建设的缺点:1. 高投资成本:地铁建设需要耗费巨额资金,包括修建线路和车站、购买车辆及设备等。
2. 建设周期长:由于地铁建设规模庞大,施工周期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工,并且在此期间可能给周边居民带来不便。
3. 地铁覆盖面限制:地铁线路布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地形、地下管线等,因此地铁的覆盖面有一定的限制,无法覆盖到所有地区。
快速公交的优点:1. 投资成本较低:与地铁相比,快速公交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实施。
2. 建设周期短:快速公交建设相对简单,可以快速布局并投入使用,缩短了建设周期。
3. 灵活性强:快速公交线路布局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覆盖面较广。
快速公交的缺点:1. 运输能力有限:相比于地铁,快速公交的运输能力有限,容纳乘客数量较少,可能无法满足高峰期的客流需求。
2. 受交通拥堵影响:快速公交通常在道路上行驶,容易受到道路交通拥堵的影响,可能导致行驶速度下降。
3. 环境影响:快速公交使用燃油驱动,会产生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地铁建设和快速公交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交通建设方式,以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和便利性。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常规公交(巴士、有轨电车等)和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等)是两种常见的公共交通方式,它们在城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和城市发展的不断扩张,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这一问题,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现状分析1. 常规公交的优势和不足常规公交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投资成本低、运营灵活等优势,能够满足城市各个角落的交通需求。
常规公交的运输能力有限,车辆行驶速度受道路拥堵等因素影响较大,无法满足城市高峰期的交通需求,导致常规公交的运输效率低下。
2. 轨道交通的优势和不足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快速、高效、大容量等优势,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建设周期较长,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
3.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存在问题由于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在运输能力、投资成本、运营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协调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
城市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转换机制,导致乘客换乘不便;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体制不统一,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作战,影响了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营效率。
1. 完善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针对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转换机制的问题,应该完善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合理设置换乘站点,提高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度,方便乘客换乘。
2. 推进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管理针对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体制不统一的问题,可以推进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管理,建立联合调度指挥中心,统一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同运营,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营效率。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报告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周裕超学号设计(论文)题目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能力可靠分析指导教师起迄日期摘要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许多的私人汽车,交通工具等都迅速多了起来,从而导致交通问题非常的严重。
因此,国家和政府提倡公共交通,像是城市轨道交通,或常规公交,这对缓解交通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而通过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可以更好的缓解交通的压力,让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协调稳定的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的研究,分析它们的换乘能力,从而找到更好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换乘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常规交通换乘Abstract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many private cars, means of transport and so on are rapidly increasing, resulting in a very serious traffic problem. Therefore, the state and government advocate public transport, such as urban rail transit, or conventional public transport, which is very helpful to relieve traffic pressure. And through rail transit and conventional bus transfer can better alleviate the traffic pressure, so that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coordinat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rough the study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conventional bus transf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transfer capacity, so as to find a better way to transfer between urban rail transit and conventional traffic.Key words:Urban rail transit regular traffic transfer目录摘要 (1)第1章绪论 (2)1.1研究背景 (2)1.2选题意义 (2)第2章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基本概念 (3)第3章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结合 (4)第4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能力分析 (4)4.1衔接通道换乘能力 (5)4.2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系统结合 (5)4.3公交运行调度分析 (5)第5章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8)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显著提升,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城市加强城市轨道建设,以此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运输功能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显,是居民出行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出行方式。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是对城市交通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实现协调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
1. 城市常规公交城市常规公交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城市出行的重要任务。
目前,城市常规公交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城市常规公交线路网络逐渐完善,覆盖面扩大,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与城市各个区域之间建立了便捷的联系。
城市常规公交车辆更新换代,采用新能源、环保型客车,提升了运营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常规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行时间、站点设置、换乘便利等方面逐渐得到优化,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2. 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一种重要交通方式,它具有高效、快速、安全等特点,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喜爱。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轨道交通线路日益密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为城市交通拓展了全新的空间。
与此轨道交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列车运行速度逐渐增加,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尽管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际运营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不够协调,导致线网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等问题。
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不够高效,导致资源浪费、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间缺乏有效的换乘联动机制,导致市民出行不够便利、快捷。
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间竞争激烈,缺乏合作共赢的理念,导致出现相互竞争、浪费资源等问题。
针对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使二者实现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要加强对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整体规划,建立完善的城市交通运输规划体系,确保二者的线路布局合理、互为补充。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需求分析及效率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成为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需求进行分析,并评价其效率。
首先,换乘需求是指乘客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到另一种交通方式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需求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出行距离。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高速、大容量的特点,适合长距离出行,而常规公交更适合短距离出行。
因此,在出行距离较长的情况下,乘客更倾向于选择城市轨道交通,而在出行距离较短的情况下,选择常规公交的可能性更大。
其次是出行时间。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独立的专用线路和优先通行权,通常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短的停站时间,因此在时间敏感的情况下,乘客更愿意选择城市轨道交通。
而常规公交由于受到道路交通状况的影响,运行速度较慢,停站时间较长,因此在时间相对宽裕的情况下,乘客更可能选择常规公交。
此外,换乘需求还受到城市规划和交通网络的影响。
如果城市规划合理,交通网络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换乘节点布局合理,乘客换乘的便利程度将得到提高,换乘需求也会增加。
相反,如果城市规划不合理,交通网络不完善,换乘节点布局不合理,乘客换乘的便利程度将受到限制,换乘需求也会减少。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效率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运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独立的线路和优先通行权,运行效率相对较高。
而常规公交受到道路交通状况的影响,运行效率相对较低。
因此,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常规公交具有更高的效率。
其次是客流容量。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大的客流容量,可以满足更多乘客的需求。
而常规公交由于受到车辆容量和道路通行能力的限制,客流容量相对较小。
因此,在高峰期或客流密集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常规公交具有更高的效率。
最后是换乘便利度。
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换乘便利度受到换乘节点的布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影响。
公交和地铁的通勤体验比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公交和地铁成为了我们日常出行的两个主要工具。
那么,公交和地铁的通勤体验哪个更好呢?本文将会对这两种出行方式进行比较,以期得到结论。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公交的通勤体验。
公交是最古老的出行方式之一。
它在许多城市中依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无论城市大小,公交都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公交的车辆数量众多,能够覆盖更广的区域。
此外,公交线路经过的站点也比地铁多,交通连通性更强,可以让人们更加方便地到达目的地。
但是,公交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公交不仅需要等待时间长,而且遇到堵车的几率也比较高,乘坐车辆的速度也很慢。
其次,公交的车厢内人流量通常比较大,往往感觉拥挤、不舒适。
此外,由于公交车辆不是封闭式的,所以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噪音、污染等。
接下来,我们再来来看看地铁的通勤体验。
地铁是一种高端、高效、快速的出行方式。
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
地铁的车辆数量相对较少,但车辆速度较快,站点之间的距离较短,乘坐车辆的时间也相对较短。
此外,地铁车辆的空间较大,通常比公交车的宽敞,噪音和污染也较少,车内更加舒适。
然而,地铁作为一种封闭式交通方式,也有它的弊端。
首先,地铁的线路和站点数量相对较少,与公交相比,连接性较弱。
其次,地铁价格相对较高。
最后,地铁车辆要求乘客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大声喧哗、吸烟等。
这一点可能会让一些旅客感到束缚。
总的来看,地铁和公交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公交通勤体验的不足之处在于车辆速度较慢、堵车率高、车内拥挤、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地铁通勤体验的不足之处在于线路覆盖面相对较小、票价较高、通行规则较为严格。
相较之下,我们可以注意到,地铁的通勤体验要比公交更佳一些,其空间大、噪音少,车速快、对于交通规则的要求医药得当。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公交的便利性,其车辆数量大、线路网络覆盖面广,可以带给人们更加灵活、便捷的出行模式。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2T15:45:28.18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作者:刘飞
[导读] 摘要:大力发展与建设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一体化网络是有效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其关键在于把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常规公交围绕轨道交通具有何种特性。
本文从不同方面比较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
摘要:大力发展与建设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一体化网络是有效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其关键在于把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常规公交围绕轨道交通具有何种特性。
本文从不同方面比较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
从不同角度分析常规公交线路基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分类,并研究轨道与常规公交一体化网络的特征。
关键字:轨道交通、公交、线路
1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比较分析
由于本身的特性原因,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在不同层面各具有其优势,这里从路权、线路的运输能力、运营可靠性、建设成本、适用区域、灵活性、节能与环保性七个方面进行比较,具体分析如下:
(1)路权。
常规公交车辆与其它机动化方式的车辆、自行车、行人共同占用街道空间资源,因而常规公交的路权为混行路权。
轨道交通线路拥有独立的布设空间,与其它交通方式不存在交织冲突,具有独立路权。
路权的类别决定了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运营的性能。
常规公交的路权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常规公交具有公交专用道的空间设施或信号优先的时间保障(或两者兼备)时,常规公交也具有独立路权。
(2)线路的运输能力。
线路的运输能力定义为:在给定的运营时刻表下,一个小时内线路某一固定点上通过的乘客运送空间大小。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车辆容量高等物理性能优点,拥有独立路权的运营优势,因而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远远高于常规公交。
例如:在最大运输能力上,中型公共汽车为0.24万人次/h,地铁型车辆为7.0万人次/h,后者为前者的29倍。
(3)运营可靠性。
可靠性可以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区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Bowman将公交的运营可靠性定义为:公交运营车辆准确按照时刻表完成服务计划的能力。
Bates认为,额外等车时间所导致的焦虑会严重降低乘客对于公交服务可靠性的评价。
从为居民出行服务的角度考虑,也可以将运营可靠性简单的理解为“准点率”。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独立路权,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其它交通方式交织冲突的影响,因而其运营能够较严格的遵循列车时刻表的安排,具有较高的运营可靠性。
常规公交车辆在混行路权的环境下运营,特别在早、晚高峰的运营时段内,由于经常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常规公交车辆的到站时间滞后于行车时刻表,其运营可靠性较低。
对于公共交通运营可靠性的评价等级分类与方法具体可见Kittelson与Camus的研究。
(4)建设成本。
建设成本是确定公共交通建设类型与规模的主要因素。
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高昂,成本组成包括征地拆迁等土建工程建设成本、车辆与机电设备建设成本、其它费用成本。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均每公里建设的成本为亿元。
常规公交的建设以基础道路为依托,其建设成本主要为车辆购入成本、公交场站建设成本、其它费用成本。
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远远高于常规公交。
(5)适用区域。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成本高昂,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只适用于客流密度高的交通走廊与区域。
常规公交具有灵活性,适用于各类区域,即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的接运与补充线路,也可以作为主干的运输线路。
(6)灵活性。
由于成本与物理技术原因,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一旦修建完毕后,其线路与车站设施的位置基本难以做出调整。
常规公交线路是以道路设施为基础而建设的,因此可以在短期内根据客流的变化程度与需求对线路的走向做出调整。
(7)节能与环保性。
交通运输与能源资源的矛盾益严重,同时交通污染问题也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
轨道交通无论从节省能源角度出发,还是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都优于常规公交。
2基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常规公交线路特性分析
常规公交网络由各条常规公交线路构成,常规公交网络的特性与组成其结构的常规公交线路的特性密切相关。
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具有何种关系,是在轨道交通线路的条件下把握常规公交特性与分类的依据。
只有在充分把握常规公交线路特性的基础上,才能够科学、合理的基于轨道交通新线来进行常规公交网络的优化调整研究。
2.1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分析
(1)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合作与竞争的必然性分析
合作与竞争是公交系统一直面对的课题,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发展与运营过程始终伴随着合作与竞争。
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共同服务于城市的主要交通走廊,这二者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在乘客的一次出行过程中,会存在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的换乘行为,这二者的合作也具有必然性。
合作与竞争是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得以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
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下常规公交网络的优化调整可理解为:通过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达到减少两种公交线路的无序竞争、加强两种公交线路的有序合作的目的。
(2)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合作分析
《现代汉语字典》对于“合作”的解释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合作不仅可以使双方完成共同目标,而且将使双方取得比合作前更大的收益。
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合作关系体现为:通过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合作衔接共同为居民的出行服务。
(3)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竞争分析
“竞争”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他人争胜。
利益在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竞争中可以用乘客量进行衡量。
当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存在共同服务的站点间时,在二者共同服务的站点区间内,乘客即可以选择常规公交也可以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出行方式,此时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存在对于客流的竞争行为。
2.2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空间拓扑关系分析
空间上的线路拓扑属性是每一条公交线路均具有的特性,包括线路的走向属性、站点的位置属性。
公交线路的拓扑结构决定了线路服务的站点区间与服务区域,从而决定了公交线路所能服务的对象。
同时,拓扑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交线路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居民在公交系统中的出行长度、换乘次数也均取决于公交的网络结构。
当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拓扑结构在空间上产生交汇时,
二者在运输关系上可能存在合作或竞争的关系。
分析二者的空间拓扑结构关系,是常规公交线路围绕轨道交通新线如何进行优化调整的重要基础。
1.轨道交通新线形态
从空间的布局形态上划分,轨道交通线路可以划分为直线型结构与环线型结构。
结合与城市形态的关系,直线型结构又可细化为半径型、直径线型、切线型、L型线型、U型线型。
2. 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空间拓扑关系分析
根据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线路走向与站点位置关系,二者的空间拓扑关系可以分为四类:共线关系、相交关系、混合关系、无关系。
3. 根据空间拓扑关系,基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常规公交线路分类
根据与轨道交通的空间关系,轨道交通线路服务区域内的常规公交线路A可以分为四类:常规公交共线线路、常规公交相交线路為、常规公交混合关系线路為、常规公交无关系线路為,在本文的后续研究中分别简称为共线线路、相交线路、混合关系线路、无关系线路。
参考文献:
[1] 罗世民,陈红江.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与环境评价[J].南吕高专学报,2006,4(65):101-108.
[2] 马超群,王玉萍,陈宽民.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竞争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3):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