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给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B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指导教师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任务1.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净水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给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掌握净水厂设计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任务根据已知资料,进行城市给水处理厂的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包括:1. 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确定与工艺设计;2. 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与设计计算;3. 给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二泵房、加氯间等的工艺计算;4. 对处理厂进行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 设计说明书说明工程概况、工程规模、水质水量、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主要构筑物的尺寸和个数、主要设备的性能和数量等。
2. 设计计算书净水工艺流程选择确定,各构筑物尺寸的主要计算过程、主要设备(如水泵、鼓风机等)的选取、给水处理厂的高程计算等。
3. 设计图纸净水厂平面布置图;净水构筑物高程图。
三、设计资料1.城市概况B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水上游,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区,东接溆浦、洞口,南邻绥宁、会同,西界芷江,北依怀化。
地处东经109°32′至110°31′,北纬26°91′至27°29′。
B市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中国冰糖橙之乡。
市区为B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位于沅江与巫水交叉处。
根据B 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B市将发展成为一个融工、商、贸于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和环境优美、对外交通便捷的生态宜居城市。
2.自然特征1、地形整体而言,地形北高南低,临巫水两侧地势高程较小。
整个县城地势平坦,规划区域内地形高差较小。
2、气候B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7度左右,月平均气温最热29.5℃,最冷-9.2℃。
火力发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设计6X200MW机组火力发电厂锅炉水处理设计(夏季水质)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年月日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水在火力发电厂中的生产工艺中,既是热力系统的工作介质,也是某些热力设备的冷却物质,所以水质的优劣,是影响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社会不断的进步,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随着大型火电机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电厂锅炉补给水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电工厂化学水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火力发电厂的用水多来自于江、河、水库等水力资源,大江、大河、水库中的水含有有机物、胶体等杂质,水中含有溶解的盐类及气体。
其中有些盐类,如钙盐和镁盐进入锅炉,会使锅炉的管壁结成污垢,严重时造成爆管事故。
如果高压蒸汽把盐类带进汽轮机,还会在高压喷嘴或汽轮机叶片上沉积,影响汽轮机的出力和效率,严重时造成汽轮机叶片断裂事故。
另一问题是在水冷却设备中,热水与较冷的水接触后,部分水蒸发成蒸汽排入大气中,把热量带走,因此要损失一部分水。
损失的循环水也较大,我国凝汽式发电厂补给水流约为5%,国际较先进水平补给水流为1%~3%,热电厂由于供热回水损失较大,补给水流为30%以上,造成电厂年运行费用增大。
因此为了保证热力系统中有良好的水质,必须对水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和严格的监督水汽质量。
所以电厂中必须设置锅炉水处理系统,对原水进行化学加药除氧、离子交换除盐、过滤澄清除杂质等处理。
本次课程设计以6X200MW汽包锅炉为题目来探讨发电厂锅炉水处理设计等问题。
课程设计是工科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论文(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课程设计的目的1.2 课程设计的方式1.3 课程设计的容1.4 课程设计的要求1.5 课程设计的题目1.6 设计原始资料1.6.1 锅炉额定蒸发量1.6.2 水源夏季水质1.7 课程设计的安排1.8 课程设计成果第二章课程设计说明书2.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2.2 设计的方案选择2.2.1 设计的依据和围2.2.2 工艺方案的选择2.3 工艺说明2.4 建筑物与设备的工艺设置第三章课程设计计算书3.1 补给水处理系统出力的计算3.2 体再生混床的计算3.3 强碱阴离子交换器的计算器的计算3.4 大气式除CO23.5 强酸阳离子交换器的计算3.6无阀滤池的计算第四章总结参考文献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工科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论文(设计)打好基础。
《电厂给水处理课程设计B》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14916718课程名称:电厂给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B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Of Power Plant学分: 1 设计周数:1适用对象:适用于本科环境工程及电力环保专业先修课程: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及电厂给水处理工程一、目的和意义本课程在完成《电厂给水处理工程》课程之后开设,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水处理技术知识,进行实际模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以加深对水处理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锅炉水处理初步设计的能力。
二、选题要求选题要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注意选题内容的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应适合实践教学和启发创新,选题内容不应太简单,难度要适中;最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反映水处理新水平,并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成果宜具有相对完整功能。
三、任务及要求1、任务(1)具有收集设计基础资料、分析资料及自主学习的能力(2)具备系统选择的能力;(3)具有处理构筑选型和计算的能力2、要求(1)选定设计课题,下达设计任务选题可由指导教师选定,或由指导教师提供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选题, 但学生选题需通过指导教师批准。
课题应在设计周之前提前公布,并尽量早些,以便学生有充分的设计准备时间。
指导教师在公布课程设计课题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名称、设计任务、技术指标和要求、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2)教师讲解a.介绍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安排、考核方法、注意事项b・讲授必要的课题背景和相关知识、原理。
(3)学生查询资料,进行设计并完成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水处理流程的确定;水质分析结果的审核;预处理方案设计计算;除盐系统的设计计算;水处理除盐系统图。
(4)教师审查重点是计算书和说明书编制的格式、内容和深度。
(5)撰写设计总结报告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应认真、规范、正确。
电厂水处理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设计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课程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水处理系统设备选择及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水处理系统设备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补给水处理系统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凝结水处理系统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设计总结与思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主要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设计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第一节课程设计目的一、课程设计目的:1、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及加工整理能力;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5、培养学生设计运算能力及专业设计手册的使用能力;6、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7、培养学生方案分析论证能力;8、通过设计,学生应熟悉并掌握与火电厂水处理有关的方针政策、标准规范;9、培养学生工程制图及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能力。
电厂给水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厂给水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电厂给水系统的主要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了解电厂给水系统的水质要求,以及不同水质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分析电厂给水系统的实际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厂给水系统方案,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估。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厂给水系统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电力行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对能源领域的探索欲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电厂给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其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在电力工程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厂给水系统概述:介绍电厂给水系统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使学生对该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电厂给水系统主要组成部分:讲解锅炉、汽轮机、水泵、水处理设备等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使学生了解系统各部分的协同作用。
3. 电厂给水系统参数及关系:分析压力、温度、流量等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4. 水质要求与处理:介绍电厂给水的水质要求,讲解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如离子交换、反渗透等,使学生了解水质对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5. 电厂给水系统设计与分析:教授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厂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厂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理解水质指标对电力生产的影响。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如絮凝、沉淀、过滤和反渗透等。
3. 帮助学生了解电厂给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及维护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厂给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就给水处理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责任意识,关注电厂给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2. 激发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电厂给水处理技术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未来从事电力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厂给水处理原理:介绍水质指标、水质标准及其对电力生产的影响,分析絮凝、沉淀、过滤等基本处理方法的原理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厂给水处理原理》2. 常用给水处理技术:讲解反渗透、离子交换、电渗析等先进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及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常用给水处理技术》3. 电厂给水系统运行管理:分析电厂给水系统的运行原理、设备维护与管理要点,探讨优化运行措施。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厂给水系统运行管理》4. 实验教学:开展给水处理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给水处理实验》5. 案例分析:分析电厂给水处理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七章《电厂给水处理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本文就是一篇关于“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的文档,将从选题背景、课程内容、实践要求、方案创新四个方面来阐述该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
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各种污染物质大量排放,使得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水处理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解决当前水污染问题的关键环节。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宝贵机会。
二、课程内容1. 水处理工程概述本章重点介绍水处理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流技术和处理方法等知识点,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做铺垫,并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基础。
2. 水质分析与评价学习本章,有助于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全球面临的水污染问题。
同时,本章节的知识也为后续学习中的污染物识别、检测、监测和评价等提供必要依据。
3. 水处理技术讲授本章节,需要综合涉及水处理的基本要素: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特征;水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水处理技术的优劣比较等。
学生要掌握不同水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实施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灵活应用。
4. 水处理工程设计学习本章节,引导学生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种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依据和要求,以及基本的设计计算方法。
并联合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水平。
三、实践要求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实践要求。
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室或场地中的设备进行水质分析和处理实验,从设计、操作、记录和掌握实验结果等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水处理工程项目场地,了解工程的实施情况,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四、方案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新不断地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本课程设计报告内容中还包括方案创新。
方案创新的目标是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和发掘各类问题,进而通过组织相关调查研究、设计新型处理方案、模拟仿真和验证等方式,不断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电厂水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厂水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对电厂水处理技术的科学理解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电厂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电厂水处理的常用方法和设备。
3.了解电厂水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厂水处理实际问题。
5.具备进行电厂水处理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6.能够进行电厂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厂水处理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和实践探索的积极态度。
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厂水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
具体安排如下:1.电厂水处理概述:介绍电厂水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电厂水处理原理:讲解电厂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3.电厂水处理方法:介绍电厂水处理的常用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氧化、反渗透等。
4.电厂水处理流程:解析电厂水处理的具体流程,包括原水预处理、主体处理和深度处理等。
5.电厂水处理设备:介绍电厂水处理常用设备的特点和应用。
6.电厂水处理技术进展:讲解电厂水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厂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电厂水处理技术。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电厂水处理的过程和效果。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电厂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探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厂水处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电厂水处理专业书籍,以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PPT,提供形象的电厂水处理流程图和设备图片。
发电厂水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发电厂水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水质指标及其对发电过程的影响。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水处理技术和方法,并了解其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掌握发电厂水循环的重要性,理解水处理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发电厂水样,提出合理的水处理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水处理的基本技能,如絮凝、沉淀、过滤等。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水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发电厂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程项目,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化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教学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水处理基本原理- 水质指标介绍:pH、硬度、悬浮物、溶解氧等。
- 水处理在发电厂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絮凝、沉淀、过滤、反渗透等常用技术。
- 各技术在发电厂中的应用案例。
3. 发电厂水循环系统- 水循环过程及其在发电过程中的作用。
- 节能减排与水处理技术的关系。
4. 水处理实验操作- 实验室水样处理操作流程。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规范。
5. 水处理效果评价与优化- 评价指标和数据分析方法。
- 水处理方案的优化调整。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教学大纲详细规划了各部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逐步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掌握发电厂水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参与度,确保教学效果。
电厂水处理技术课程设计课程介绍本课程将针对电厂中的水处理技术进行深入介绍。
电厂是大型能源企业,必须具备专业的水处理技术。
因此,课程将围绕电厂的水处理流程、水质监测、处理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展开讲解。
此外,课程还将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厂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厂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课程目标1.掌握电厂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技术流程;2.掌握水质监测及相关分析技术;3.掌握电厂水处理设备操作及维护技术;4.了解电厂水处理技术与环保关系。
课程大纲第一章电厂水处理基础1.1 电厂水处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电厂水处理流程概述 1.3 电厂水循环系统介绍 1.4 电厂水处理现状和未来发展第二章电厂水质监测2.1 水质监测的原理和流程 2.2 监测点的设置和监测参数的选择 2.3 不同指标的分析与解释 2.4 样品采集和处理第三章电厂水处理设备3.1 电厂水处理设备的种类和作用 3.2 滤器的分类和使用 3.3 活性炭吸附设备的使用 3.4 反渗透设备的应用 3.5 更换和维护设备第四章电厂环保问题4.1 环保制度和法律法规概述 4.2 废水和废气排放标准与排放措施 4.3 环境保护做法和措施 4.4 电厂的社会责任和环保形象课程要求1.在课程开始前完成预习任务;2.按时参加课程并认真听讲;3.在课程结束后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4.积极提问,参与课堂讨论。
参考资料1.《电厂水处理技术》(王建斌、杨舒华等著)2.《现代水处理工艺》(刘勤著)3.《水处理工程》(苏叙、金丹著)结束语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厂水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解电厂水处理流程和设备的运作机理,掌握水质监测技术及相关分析方法,并了解电厂环保问题。
希望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水处理问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一、前言给水处理厂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重要设施,其运行管理和技术水平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给水处理厂的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是给水处理厂运行的核心,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每个环节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给水处理设备给水处理设备是支撑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重要保障,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实践操作。
包括水泵、混凝剂投加系统、沉淀池、过滤器、消毒设备等,让学生了解设备的种类、作用、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给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给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是保障给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包括运行记录、设备维护、安全管理、水质监测等,让学生了解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
4. 给水质量监测给水质量监测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包括水质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仪器等,让学生了解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
三、课程设计实践1. 实验室实践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设备和水质监测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际效果。
包括原水预处理实验、混凝沉淀实验、过滤实验、消毒实验、设备操作实验、水质监测实验等。
2. 现场实践通过现场实践,让学生了解给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管理方法。
包括给水处理厂参观、设备操作实践、运行管理实践、水质监测实践等。
四、课程设计评估通过课程设计评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提升。
包括实验报告、现场实践报告、课程作业、期末考试等。
五、结语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通过实验室实践和现场实践,让学生了解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设备和水质监测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际效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2)了解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水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
(3)熟悉给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和优化能力。
(3)能够独立完成给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和水质安全的重视。
(2)增强学生对给水处理行业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1.给水处理基本原理:(1)物理处理方法:沉淀、过滤、浮选等。
(2)化学处理方法:消毒、氧化、还原等。
(3)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2.给水处理工艺流程:(1)原水预处理:预氧化、预沉等。
(2)常规处理:沉淀、过滤、消毒等。
(3)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
3.给水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1)设备操作:泵、风机、搅拌器等。
(2)设备维护:清洗、检修、更换零部件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解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2.讨论法:学生讨论给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处理技术。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处理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提高教学质量。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目录1 设计资料及任务 01.1设计原始资料 01.1.1水厂设计产水量 01.1.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01.1.3原水水质如下 01.1.4厂区地形 01.1.5自然状况 02 设计说明书 02.1方案选择及确定 02.2设计任务及主要内容 (1)2.3绘图内容及要求 (1)3 总体设计 (1)3.1工艺流程的确定 (1)3.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03.2.1药剂溶解池 03.2.2混合设备 03.2.3絮凝池 03.2.4沉淀池 03.2.5滤池 (1)3.2.6消毒方法 (1)4混凝沉淀 (1)4.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1)5 各构筑物的选择及设计计算 (2)5.1 混凝设备 (2)5.1.1设计参数 (2)5.1.2设计计算 (2)5.2 混合设备的设计 (4)5.2.1设计流量 (4)5.2.2设计流速 (4)5.2.3混合单元数 (4)5.2.5水头损失 (5)5.2.6校核GT值 (5)5.3 絮凝池 (5)5.3.1平面布置 (5)5.3.2平面尺寸计算 (6)5.3.3栅条设计 (6)5.3.4竖井隔墙孔洞尺寸 (6)5.3.5各段水头损失 (7)5.3.6各段停留时间 (8)5.4 沉淀池 (8)5.4.1设计水量 (8)5.4.3池体高度 (9)5.4.4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9)5.4.5配水槽 (9)5.4.6集水系统 (9)5.4.7排泥 (11)6过滤池 (11)6.1滤池的布置 (11)6.2滤池的设计计算 (11)6.2.1设计水量 (11)6.2.2冲洗强度 (11)6.2.3滤池面积及高度 (11)6.2.4单池冲洗流量 (12)6.2.5洗砂排水槽 (12)6.2.6集水渠 (13)6.2.7配水系统 (13)6.2.8冲洗水箱 (14)7消毒 (15)7.1加药量的确定 (15)7.2加氯间的布置 (16)8其他设计 (17)8.1清水池的设计 (17)8.2吸水井的设计 (19)8.3二泵房的设计 (19)9水厂总体布置 (19)9.1水厂的平面布置 (19)9.2水厂的高程布置 (20)结语 (21)参考文献 (21)1 设计资料及任务1.1设计原始资料1.1.1水厂设计产水量4m/3,考虑到水厂自用水和水量的损失,要乘以安全系数K=1.06。
火力发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设计6X200MW机组火力发电厂锅炉水处理设计(夏季水质)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年月日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课程设计评分(按下表要求评定)评分项目设计说明书质量(50分)图纸质量(30分)任务完成情况(10分)学习态度(10分)合计(100分)得分指导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主任审核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前言水在火力发电厂中的生产工艺中,既是热力系统的工作介质,也是某些热力设备的冷却物质,所以水质的优劣,是影响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社会不断的进步,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随着大型火电机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电厂锅炉补给水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电工厂化学水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火力发电厂的用水多来自于江、河、水库等水力资源,大江、大河、水库中的水含有有机物、胶体等杂质,水中含有溶解的盐类及气体。
其中有些盐类,如钙盐和镁盐进入锅炉,会使锅炉的管壁结成污垢,严重时造成爆管事故。
如果高压蒸汽把盐类带进汽轮机,还会在高压喷嘴或汽轮机叶片上沉积,影响汽轮机的出力和效率,严重时造成汽轮机叶片断裂事故。
另一问题是在水冷却设备中,热水与较冷的水接触后,部分水蒸发成蒸汽排入大气中,把热量带走,因此要损失一部分水。
损失的循环水也较大,我国凝汽式发电厂补给水流约为5%,国际较先进水平补给水流为1%~3%,热电厂由于供热回水损失较大,补给水流为30%以上,造成电厂年运行费用增大。
因此为了保证热力系统中有良好的水质,必须对水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和严格的监督水汽质量。
所以电厂中必须设置锅炉水处理系统,对原水进行化学加药除氧、离子交换除盐、过滤澄清除杂质等处理。
本次课程设计以6X200MW汽包锅炉为题目来探讨发电厂锅炉水处理设计等问题。
课程设计是工科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论文(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电厂给水处理课程设计B》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4916718
课程名称:电厂给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B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Of Power Plant
设计周数:1 学分:1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适用专业:适用于本科环境工程及电力环保专业
先修课程: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及电厂给水处理工程
一、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在完成《电厂给水处理工程》课程之后开设,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水处理技术知识,进行实际模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以加深对水处理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锅炉水处理初步设计的能力。
二、选题要求
选题要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注意选题内容的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应适合实践教学和启发创新,选题内容不应太简单,难度要适中;最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反映水处理新水平,并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成果宜具有相对完整功能。
三、任务及要求
1、任务
(1)具有收集设计基础资料、分析资料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具备系统选择的能力;
(3)具有处理构筑选型和计算的能力
(4)具有总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的初步能力
(5)具有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初步能力
2、要求
(1)选定设计课题,下达设计任务
选题可由指导教师选定,或由指导教师提供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但学生选题需通过指导教师批准。
课题应在设计周之前提前公布,并尽量早些,以便学生有充分的设计准备时间。
指导教师在公布课程设计课题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名称、设计任务、技术指标和要求、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2)教师讲解
a.介绍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安排、考核方法、注意事项
b.讲授必要的课题背景和相关知识、原理。
(3)学生查询资料,进行设计并完成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水处理流程的确定;水质分析结果的审核;预处理方案设计计算;除盐系统的设计计算;水处理除盐系统图。
(4)教师审查
重点是计算书和说明书编制的格式、内容和深度。
(5)撰写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应认真、规范、正确。
四、进程安排
五、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法:(1)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的质量占70%;(2)独立工作能力及设计过程的表现占10%;(3)答辩回答问题的情况占20%,成绩按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丁恒如编,锅炉水处理初步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DL/T5068—2005).
参考书:(1)邵刚编.膜法水处理技术(第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2)冯逸仙编.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工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李增元编.火力发电厂水处理及水质控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大纲制订人:张海云
大纲审定人:薛云波
制订日期: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