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简介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然而,一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这是一种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副作用。
由于药物的不同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对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非常重要。
分级1. 无骨髓抑制当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没有出现骨髓抑制的症状时,可被分级为无骨髓抑制。
2. 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造血功能损害,但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
一般来说,血细胞计数在正常参考范围的下限附近。
3. 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造血功能损害,可能会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减少。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分级,患者的造血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出血倾向以及免疫功能低下。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处理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的处理应根据不同分级采取不同的策略。
1. 无骨髓抑制对于无骨髓抑制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定期进行化疗进展评估。
如果患者保持稳定状态,可继续进行正常的化疗计划。
2. 轻度骨髓抑制对于轻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酌情调整化疗剂量或延长化疗间隔时间。
如果患者的骨髓功能恢复良好,可继续化疗。
3. 中度骨髓抑制对于中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这包括鼓励患者适当休息、提供生活上的支持,以及应用支持性治疗如输血、使用生长因子等。
此外,可能需要调整化疗计划或暂停化疗,直到骨髓功能恢复。
4. 重度骨髓抑制对于重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这可能包括立即停止化疗、输血、使用生长因子、抗感染治疗等。
骨髓移植可能是一个选择性治疗方法。
总结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需要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
通过对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及时监测血细胞计数,并根据不同分级调整化疗剂量和计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骨髓抑制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化疗后骨髓抑制怎样恢复较快化疗后骨髓抑制是一种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因化疗药是一类细胞毒性药物,这类细胞毒性的药物,经过静脉或者经过口服给药,可达到全身抗肿瘤治疗的目的。
涉及全身抗肿瘤治疗,且细胞毒性的药物,可对机体的骨髓造血产生一定影响,引起骨髓造血降低,从而导致形成骨髓抑制的表现。
骨髓抑制会导致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等血液成分的减少,从而引发贫血、感染等问题。
恢复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在化疗后1-2周内开始出现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恢复。
可以再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化疗专用的术美激能粉,不仅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还可以补充蛋白质,多种补气固本成分,还添加了免疫球蛋白,帮助提高免疫力,帮助患者提升血象,升白,改善食欲、提高体重、提升体质,减少副作用。
大部分的骨髓抑制可以自行恢复。
比如,使用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大约在化疗药物完成后一周-几周或几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在化疗期间,医生会进行定期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化疗前需要做什么准备?1.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如血液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承受化疗的刺激。
2.进行心电图和胸部X光检查,以排除心血管或肺部疾病的存在。
3.与医生充分交流,了解化疗的治疗方案、治疗时间、药品选择、剂量等细节,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和预防措施。
4.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是否存在预先存在的疾病或特殊情况,以及化疗中可能面临的生活和工作调整等问题。
在化疗前,患者需要服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如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营养等。
同时还需要遵守医嘱,如避免饱餐、避免熬夜、避免吸烟等,以确保身体状态良好,提高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化疗虽然具有较强的疗效,但同时也伴随着多种不同程度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患者在进行化疗治疗前和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以确保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干预。
(详细版)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引言
该文档旨在介绍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方法。
骨髓抑制是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结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正确地分级和处理骨髓抑制是至关重要的。
分级骨髓抑制
根据血液学检查结果,骨髓抑制可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
以下是每个等级的定义和特征:
1. 轻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
2. 中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低但仍在正常范围。
3. 重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极低,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或完全缺失。
处理骨髓抑制
处理骨髓抑制的方法取决于其严重程度:
1. 轻度骨髓抑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
2. 中度骨髓抑制:可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减少化疗剂量或延长化疗周期,以给骨髓更多时间恢复。
- 给予增加血小板计数的药物,如血小板生成素。
- 接受输血以增加血小板计数。
- 减少感染风险,避免接触感染源。
3. 重度骨髓抑制:需要紧急处理,可能需要以下措施:
- 停止或暂停化疗,直到骨髓指标得到恢复。
- 接受输血或血小板输注,以增加血液元素。
- 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结论
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严重程度的准确分级和及时处理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并根据不同等级的骨髓抑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早期介入和合理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
综 述中医药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概况李 晶(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050011)孟 熙(河北省中医院 050011) 近十几年,中医药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笔者就近10年中医药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报道综述如下。
1 理论探讨对于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治疗大法、古医籍之有关记载,医学界多有探讨,并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确定了常用的治疗法则。
就出现的证候来看,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基本属于中医的气血亏虚证,如患者常见面色苍白,爪甲淡白,心悸短气,舌质淡等。
由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间有着密切关系,气能生血,血的组成及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而且营气和津液是血的主要成分,故诸医家皆以益气养血为治疗常法,如应用黄芪、人参、熟地黄、当归、阿胶之类,直接升高血细胞。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篇》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即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气血生成的物质基础,脾健胃和能使气血生化有源;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精能生血,精血互生,精血同源,故健脾和胃,益肾填精常与补气养血法同用。
健脾和胃常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益肾填精常用补骨脂、淫羊藿、女贞子、鹿角胶、黄精、龟版等。
有的学者提出活血化瘀治疗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新思路。
研究表明癌细胞周围大量纤维蛋白堆积,与血小板凝集有相似之处,且患者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1],为活血化瘀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治疗肿瘤,中医也多应用活血化瘀之法,选用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地鳖虫活血化瘀之品治疗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取得良好疗效。
归纳所述,益气养血、健脾和胃、补肾填精、活血化瘀为目前治疗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常用大法。
2 临床用药在治疗大法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可明显地升高外周血象,减轻骨髓抑制。
临床上多综合运用四法,或一法为主兼以它法,灵活变通,疗效显著。
选方用药方面,有的主张应用古方,有的依据上述治则自拟方剂。
恶性肿瘤常规剂量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治疗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肿瘤内科74例常规剂量化疗后发生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
结果:粒细胞减少者,经紫外线病房消毒、G-CSF、抗生素治疗,1/3伴有发热,6例死于肺部感染。
血小板减少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初期57.1%患者有出血现象,均为非致命性,4例3周后血小板低下出血致死,估计与血小板抗体产生有关。
结论:粒细胞减少者,积极空气消毒,隔离,抗生素及G-CSF的应用有望改善预后。
血小板减少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时机有待进一步研究。
标签:恶性肿瘤;骨髓抑制;放疗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高,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极大的危害人类健康,并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
绝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病程中不同程度接受放、化疗。
由此可引起骨髓抑制。
严重的骨髓抑制,不仅影响进一步化疗,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74例出现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2.0%。
男32例,女42例,年龄8~75岁,中位年龄51岁,肺癌28例,淋巴瘤20例,大肠癌4例,胃癌2例,卵巢癌4例,其他占10例。
表现重度粒细胞减少46例,重度血小板减少28例,血小板计数(2~23)×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者10例。
1.2 诊断标准根据WHO抗癌药毒性反应分类标准,重度骨髓抑制为血红蛋白低于65 g/L,白细胞低于1.0×109/L,粒细胞低于0.5×109/L,血小板低于25×109/L[1]。
1.3 治疗方法中性粒细胞减少者有条件者住层流房,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注意房间消毒,定时病房紫外线和地面消毒隔离,对患者采取个人保护行措施,漱口,戴口罩,皮肤护理,大便后PP坐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 μg/(kg·d),及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以抑制内源性细菌感染,如诺氟沙星0.2 g,3次/d,如已发热,常提示感染已经发生,可先经验行应用光谱抗菌素,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或抗真菌药。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处理骨髓抑制概述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
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
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补充。
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许多其它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薛兴阳起因骨髓抑制是多数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应,大多数化疗药均可引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周围血细胞数量减少,血细胞由多种成分组成,每一种成分都对人体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任何一种成分的减少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副反应.较常见的药物如:阿霉素,泰素,卡铂,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
鉴别与诊断骨髓抑制的级别诊断:骨髓的抑制程度根据WHO分为0~Ⅳ级:0级:白细胞≥4.0×109/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00×109/L,Ⅰ级:白细胞(3.0~3.9)×109/L,血红蛋白95~100g/L,血小板(75~99)×109/L,Ⅱ级:白细胞(2.0~2.9)×109/L,血红蛋白80~94 g/L,血小板(50~74)×109/L,Ⅲ级:白细胞(1.0~1.9)×109/L ,血红蛋白65~79 g/L,血小板(25~49)×109/L,Ⅳ级:白细胞(0~1.0)×109/L ,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25×109/L。
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
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
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降为主。
化疗后骨髓抑制怎样恢复较快,怎么减轻化疗副作用
骨髓抑制是癌症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而且大多数化疗药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移植情况,癌症患者出现骨髓抑制会导致干细胞分裂变慢,而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来源于干细胞,所以骨髓抑制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会导致患者出现免疫力下降情况,红细胞减少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情况,对于化疗导致的贫血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注意休息
化疗期间患者一定要注意多休息,预防出现体位性亚血压,如出现者应及时给予输氧,另外休息也可以让癌症患者身体得到更多的时间进行修复,骨髓抑制得到缓解,干细胞分裂加快,贫血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2、饮食补给
针对化疗导致的贫血可以多吃猪肝、瘦肉、菠菜、鸭血、红枣、黑木耳等补铁食物,以及含蛋白质高的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等,有效补充机体所需的铁和蛋白质造血原料,更快改善贫血提高免疫力。
除此之外,搭配Pizvdn白蛋白肽营养粉,pizvdn里的造血营养素也很丰富,包括分离乳清蛋白、多种维生素、铁锌、花生衣这些造血必须的营养素,还特别添加了7种真菌多糖和白蛋白肽,帮助补充营养的同时,还能提高红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够更好的改善身体状态,更顺利的完成抗癌。
3、铁剂补充
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要每周给予静脉铁100mg一次,需连续2周,重度缺铁性贫血需每周给予静脉铁100mg一次,需连续4周,直至贫血状态得到恢复即可停止,另外在给予静脉铁补充前患者需先做皮试。
4、输血
化疗期间当血红蛋白低于85g/L时,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心跳加快、低血压、极度疲劳等症状,这个时候应考虑给予输浓缩红细胞,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除输浓缩红细胞外,考虑到患者可能有活动性出血情况时,应给予输全血来补充血容量。
化疗后骨髓抑制怎么办,白细胞降低怎么办
在接受化疗或放疗过程中,当肿瘤患者或其家属得知白细胞减少后会感到恐惧,担心影响了身体的免疫功能,甚至因此而拒绝进一步治疗,延误了治疗的最好时机。
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
即使刚刚化疗结束血常规正常,也要在化疗后7-10天的时候再检测一下,如果发现了骨髓抑制,要即时干预。
骨髓抑制后,为了能按时进行下一次化疗,临床上会为病人打升白针,口服升白药。
然而,快速升高白细胞的药物,大部分并不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而是减缓体内白细胞凋亡的速度,使身体中白细胞的数量得到控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下一次化疗。
所以,部分患者会发现,打了升白针,白细胞升的快,降的也快,就是因为骨髓尚未得到修复的原因。
临床上一般化疗周期都是3-4周,也是为了给骨髓的恢复留有一定时间。
所以除了采取这些药物干预提高白细胞外,饮食调节也是会有一些作用的。
化疗时化学药物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因此,可以通过补充pizvdn白蛋白肽营养粉,补充全面营养的同时帮助提高免疫力,提升血象,升白,改善食欲、提高体重、提升体质,减少副作用。
日常生活中应多吃
些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瘦肉等。
另外,动物肝脏、大枣、桂圆、阿胶、新鲜水果和蔬菜对病人也是有利的。
化疗致骨髓【2 】克制的分级和处理一、界说骨髓克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降低.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须要不断补充.为了达到实时补充的目标,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决裂.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很多其它抗肿瘤治疗办法,都是针对快速决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骨髓克制是多半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响.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办法之一,骨髓克制是其重要的副感化.骨髓克制不仅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后果,并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性命.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逝世于疾病本身,却可能因为骨髓克制致命.是以,实时发明骨髓克制并赐与响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二.诊断与辨别诊断骨髓克制平日产生在化疗后.因粒细胞平均生计时光最短,约为6-8小时,是以骨髓克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平均生计时光约为5-7天,其降低消失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计时光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降低平日不显著.多半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克制,平日见于化疗后1-3周,约中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降低为主,可有伴血小板降低,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降低为主.所以在化疗后可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目来断定是否产生了骨髓克制.三.骨髓克制的分度今朝化疗后骨髓克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响分度标准(表1).以前对红系克制的存眷较少,原因在于贫血的处理相对简略并且奏效敏捷,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但现实上贫血不仅使患者的组织乏氧导致一般状态差,并且还可能降低放疗或化疗的后果.对粒系克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留意两个症结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 .它们分离是3度粒细胞削减和3度血小板削减的临界点,是轻易消失并发症的旌旗灯号,也是须要赐与干涉的指征.表1 化疗后骨髓克制的分度一般以为,粒细胞的削减平日开端于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程度保持2~3天后迟缓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消失稍晚,也在两周阁下降低到最低值,其降低敏捷,在谷底逗留时光较短即敏捷回升,呈V型.红细胞降低消失的时光更晚.化疗后骨髓克制的纪律具有以下意义:(1)它限制化疗疗程的距离时光.理论上,化疗应当在最短时光内施以最强剂量,以敏捷克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但化疗后骨髓克制的恢复须要时光,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克制的处理.对于3度和4度骨髓克制必须赐与干涉已经成为共鸣,但对于2度骨髓克制,何时必须干涉,何时可以短暂不雅察则较为迷惑.运用上述纪律,有助于决议计划(后述);(3)有助于及早发明骨髓克制.根据化疗后骨髓克制的纪律后,能及早发明这一问题并行响应处理.化疗后每两天检讨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标.二.骨髓克制造用凸起的常用化疗药物.病理心理及一般处理原则化疗药物针对的是发展活泼的细胞.除恶性肿瘤细胞外,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从属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化疗药物导致响应不良反响的组织学基本.可以以为,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克制造用,差别仅在于程度罢了.在常用化疗药物中,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素(VP16)的骨髓克制造用较强.在铂类药物中,卡铂的肾脏毒性小于顺铂,但其骨髓克制的感化强于后者.紫杉醇类药物的重要副感化是过敏反响和四周神经炎,骨髓克制造用尚不及烷化剂,但多烯紫杉醇(泰索蒂)的骨髓克制造用较强.拓泊替康的骨髓克制造用很强,曾与卡铂结合用于大剂量化疗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发动前的克制药物.下列“顺口溜”或许有助记忆:顺铂稍弱卡铂强,鬼臼毒素不推让,紫杉不若烷剂狠,托泊替康堪称王.三.化疗后贫血的处理关于输入浓缩红细胞[4]:输入浓缩红细胞的长处是能敏捷进步贫血患者的携氧才能,缺陷是消失输血相干的风险.当血红蛋白达到70~80g/L时,绝大多半患者的携氧才能正常.对于化疗患者,假如有显著乏力.气短.心动过速等,有输血指征.假如患者血红蛋白为70g/L,每单位浓缩红细胞可增长10g/L的血红蛋白.关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EPO)的运用:EPO是由肝脏和肾脏合成的激素,能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很多化疗药物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肾功效(尤其是铂类药物),从而引起促红素排泄削减.是以,促红素尤其实用肾功效有伤害的患者,或对输血相干风险挂念过多的患者.用法为促红素150u/kg 皮下打针,每周三次.运用的同时应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叶酸等.当血红蛋白高于8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40%后应停药.副感化少见.四.化疗后沾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削减的处理关于抗生素的运用:(1)何时用?一般以为,对于粒细胞削减伴有发烧的患者,均运用抗生素;对于4度骨髓克制的患者,无论有无发烧,均必须预防性运用抗生素.(2)用什么?理论上抗生素的运用应当以药敏为根据,但现实工作中很难实现,故多为经验性用药.平日用广谱抗生素,特殊是须要涵盖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3)何时停?假如患者有发烧,应在发烧消退至少48小时后停;假如患者为4度粒细胞削减但无发烧,待粒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可停用.关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运用:G-CSF的人工合成被以为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里程碑,若何运用好这一类药物对于保障化疗的进行平常重要.(1)何时用?对于3和4度粒细胞削减,必须运用.对于I度粒细胞削减,原则上不用;对于2度粒细胞削减,是否运用基于两点:查汗青,即检讨患者是否有3度以上骨髓克制的汗青.假如有,则须要运用;不雅近况,即明白患者今朝处于化疗后的时光.假如化疗后很快消失2度骨髓克制(两周以内),尤其是患者有3度以上粒细胞削减汗青,最好运用.假如患者是在化疗两周今后消失2度粒细胞削减,而此前又没有3度以上骨髓克制的汗青,则可以亲密不雅察,临时不用.(2)若何用? A. 治疗性:5~7ug/kg/d,假如按体重平均50kg盘算,一般用300ug/d;重要用于3~4度粒细胞削减;B. 预防性:3-5ug/kg/d,一般用150ug/d,重要用于此前有过4度骨髓克制汗青的患者,或者为了保障短疗程高密度化疗(如周疗)的进行.平日自化疗停滞后48小时开端运用.C “对于性”:如前所述,对于I度粒细胞削减,原则上不用.但假如患者即将化疗而又挂念很大,为了安慰患者和规避风险,有时也运用G-CSF 150ug 1~2天.一般不倡导这种用法.(3)何时停?对于治疗性运用,应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断两次大于10*109/L后停药.然而,临床上很多患者因为重复化疗,两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上述标准比较艰苦,故当白细胞总数两次超过10×109/L亦可斟酌停药.对于预防性运用,应鄙人次化疗前48小时停用.五.化疗后血小板削减的处理关于血小板削减患者的护理:对于血小板削减而言,护理与药物一致重要.应留意以下问题:(1)削减活动,防止受伤,必要时绝对卧床;(2)避免增长腹压的动作,留意通便和镇咳;(3)削减粘膜毁伤的机遇:进软食,制止掏鼻挖耳等行动,制止刷牙,用口腔护理代替.(4)鼻出血的处理:假如是前鼻腔,可采取榨取止血.假如是后鼻腔,则须要请耳鼻喉科会诊,进行填塞;(5)颅内出血的不雅察:留意患者神志.感到和活动的变化及呼吸节律的转变.关于单采血小板的运用:输注单采血小板能敏捷晋升血小板数目,从而防止在血小板最低阶段出血的产生.假如患者有3度血小板削减并且有出血偏向,则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假如患者为4度血小板削减,无论有无出血偏向,均应运用.一般而言,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可进步血小板计数1~2万阁下.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寿命平日仅能保持72小时阁下,并且重复输入后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是以,近年消失了一些新型药物,如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关于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运用:TPO为特异性的巨核细胞发展因子,感化于血小板生成阶段的多个环节,能削减单采血小板的输入量和够缩短血小板降低中断的时光.用法为300 Iu/kg/d,(15000u/d)皮下打针,7天为一疗程.当血小板计数超过50×109/L可停用.其不足之处是起效较慢,平日须要中断运用5天今后才有后果,故在有4度血小板削减汗青的患者中预防性运用,其后果可能更好,有关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之中. 最后,用如下一段话作为骨髓克制处理的小结:一度不雅察二考量,三度四度措施上;改正贫血抗沾染,防止出血心不慌;晋升粒系有讲求,抗菌药物谱要广;单采济急一根草,创新药物接力棒.化疗药物对血液体系克制重要有以下及各方面理论.1.毁伤肿瘤细胞DNA,影响细胞决裂导致细胞凋亡.2.克制细胞RNA合成.3.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肿瘤.这三个方面.骨髓中各类细胞对化疗药的迟钝性决议于它们半率期长短,白细胞半衰期最短仅6小时,是以最轻易引起白细胞削减;血小板的半衰期为5-7天,较易引起削减;红细胞的半衰期长达120天,是以红细胞系干细胞数削减,不易从外周红细胞计数中反响出来.有一类化疗药如:亚硝脲类.丝裂霉素类..放线菌素D等对增殖及不增值的造血细胞均有影响,是以可以消失全血细胞削减,骨髓克制(PANCYTOPENIA).还有少数药对骨髓无毒性感化,如:博来霉素.长春新硷.强的松及L-门冬酰胺酶等少数抗肿瘤药.故在用药时要斟酌到化疗药药物感化特色.今朝治疗肺癌的药物重要有:1.烷化剂类: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2.长春硷类:长春花硷酰胺.异长春花硷.长春新硷.3. 抗生素类:丝裂霉素.4.鬼臼类:鬼臼乙叉甙.鬼臼晒分甙.5.阿霉素类:阿霉素.表阿霉素.铂类:顺氯氨铂.卡铂.下面分离对以上临床常用药进行分述:1.烷化剂的细胞毒感化主如果DNA受到烷化,影响细胞决裂,DNA 构造受到损坏的成果.双功效基团烷化剂比单功效基团烷化剂为强.烷化剂还可导致平常核硷基配对,导致细胞变异.还可脱票林导致DAN分子断裂.以上感化机制大多可使细胞逝世亡,有些可修复形成耐药细胞株.烷化剂属于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G1.S.G2.M及G0期细胞均有感化,以G1.G2.S为主.药理特色:○1抗肿瘤感化为广谱抗肿瘤药物○2免疫调节感化在不同前提下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响可产生克制或加强○3药物互相感化与P-450.强的松龙.氯霉素都有互相感化.2.其感化机制是是肿瘤细胞的有丝决裂停滞于中期,可引起核崩裂.代谢特色:患者运用本药后5~10天白细胞可降低至最低值,1~2周后不能完整恢复正常,两次给药时光不得短于一周.3.丝裂霉素中含有三个活性基团,他们是苯醌.氨甲酰基团.乙烯亚胺.可克制哺乳动物及肿瘤细胞的DNA合成,高浓度时可使已形成的DNA崩解.感化特色:此药毒副感化较大,骨髓克制是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一般于停药后2~4周恢复.4.与长春硷类一样为植物起源,它不引起肿瘤细胞的决裂中期停滞,而是感化于细胞周期的较早阶段,可使S及G2期延缓,阻拦细胞周期于G2期.其感化特色:对小细胞肺癌有显著感化常与顺铂合用治;胞后几乎所有药物结合于核蛋白部分.经由过程毁伤DNA及克制重要生化酶而导致细胞逝世亡.对S期的细胞有最大杀伤感化.巴比妥可增长期药物毒性.治疗肺癌的化疗药物及其感化特色,现已明白.在现实临床工作中,化疗药对骨髓的克制造用今朝尚无有用的预防或治疗办法,在化疗进程当中,每周至少检讨1次白细胞和血小板,若白细胞低于3×10/L,或血小板低于50×10/L,应临时停滞治疗.如有发烧等沾染症状的患者,还应帮助赐与抗沾染药物治疗.结合以上理论,本人经由过程与现实工作相结合,提出了几条关于肺癌化疗药物对骨髓的克制防治的办法.1.从给药门路削减药物毒副感化;经由过程介入局部化疗既可以进步局部药物浓度,又可削减肿瘤耐药几率.特殊是肺癌癌患者的介入化疗,临床取得了优越的疗效.如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口服鬼臼乙叉甙,较静脉打针显著进步患者生涯质量,削减毒副感化.2.设计最合理的给药计划;间歇给药(除少数如:6-巯基嘌呤.连黑霉素)大多半采取间歇给药.因肿瘤中有大量细胞处于DNA合成期,而正常骨髓中少量细胞处于改期.结合用药物时尽量采用互相协同药物,削减单剂量用药毒性.3.给药的时光; 如顺铂于凌晨给药时的毒性最大,而阿霉素则晚间给药毒性最大,采用阿霉素.顺铂计划治疗肺癌时先给阿霉素再给顺铂.4.对于老年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之前,还可合营自身骨髓移植,即在化疗前先抽出病人骨髓,待大剂量化疗岑岭事后,再将骨髓输回患者体内,以助病人渡过白细胞降低期.5.对质处理;今朝临床常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治疗血细胞削减症.6.开辟新一代化疗药物,其针对性强,副感化小.7.采用多学科分解治疗计划,如中医.生物治疗等使治疗后果最大化.等等。
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怎么办化疗在肺癌治疗中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低分化的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可损伤肿瘤细胞DNA,影响细胞分裂导致细胞凋亡。
化疗可以单独用于晚期肺癌病例,以缓解症状或与手术、放疗综合应用,以防止癌转移、复发、提高治愈率。
但化疗药物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对血液骨髓抑制,人体骨髓中各种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决定于它们半率期长短,白细胞半衰期最短仅6小时,因此最容易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的半衰期为5-7天,较易引起减少;红细胞的半衰期长达120天,因此红细胞系干细胞数减少,不易从外周红细胞计数中反应出来。
可以通过Pizvdn食用菌提高红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pizvdn里的造血营养素也很丰富,包括分离乳清蛋白、多种维生素、铁锌、花生衣这些造血必须的营养素,还特别添加了7种真菌多糖,帮助补充营养的同时,还能提高红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够更好的改善身体状态,更顺利的完成抗癌。
针对肺癌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的防治方法有一下几点:1.从给药途径减少药物毒副作用;通过介入局部化疗既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又可减少肿瘤耐药几率。
特别是肺癌癌患者的介入化疗,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如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口服鬼臼乙叉甙,较静脉注射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毒副作用。
2.为患者设计最合理的给药方案;间歇给药(除少数如:6-巯基嘌呤、连黑霉素)大多数采取间歇给药。
因肿瘤中有大量细胞处于DNA合成期,而正常骨髓中少量细胞处于改期。
联合用药物时尽量采用相互协同药物,减少单剂量用药毒性。
3.给药的时间;如顺铂于清晨给药时的毒性最大,而阿霉素则晚间给药毒性最大,采用阿霉素、顺铂方案治疗肺癌时先给阿霉素再给顺铂。
4.对于老年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之前,还可配合自身骨髓移植,即在化疗前先抽出病人骨髓,待大剂量化疗高峰过后,再将骨髓输回患者体内,以助病人度过白细胞下降期。
5.对证处理;目前临床常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治疗血细胞减少症。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病理机制正常情况下,骨髓内细胞的增殖、成熟和释放与外周血液中粒细胞的衰老死亡、破坏和排出呈相对恒定状态。
某些肿瘤在其治疗过程中破坏了这种平衡,即出现白细胞减少甚至全血细胞减少。
各种放射线对骨髓的抑制多见于肿瘤放射治疗中及放射治疗后。
放射线不仅可使骨髓抑制,而且可以直接杀伤粒细胞或引起染色体改变,其微循环的改变往往在相当时间内得不到恢复。
放疗增敏作用的化疗药物如DNR,ADM等在增加放疗敏感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副作用。
由于骨髓和淋巴组织增殖旺盛,分化程度低,对放射线高度敏感,所以骨髓损害程度取决于放射剂量的大小、照射范围和部位、照射时间等.放疗所致的骨髓抑制远较化疗为轻,主要影响粒细胞系,大面积可影响BPC。
绝大多数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常为剂量限制毒性。
化疗药物(抗肿瘤药物)可作用于癌细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环节,抑制DNA 分裂增殖能力,从而起到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但由于化疗药物缺乏选择性,在杀死大量肿瘤细胞的同时亦可杀死不少正常骨髓细胞,尤其是对粒细胞系影响最大,从而出现骨髓抑制,见白细胞减少,甚则全血细胞减少。
肿瘤病人在化疗中随着化疗药物在体内累积量的增加,其骨髓抑制也逐渐加重。
多数抗癌药物的骨髓抑制,出现于用药后1~3周,持续2~4周恢复。
但HN2抑制淋巴细胞,却发生在给药后24小时。
亚硝脲类的骨髓抑制出现较迟,最低值见于第3~4周,恢复期亦长约6~8周。
多数药物以抑制WBC为主,伴血小板BPC相应下降,少数药物如MMC,CBP以抑制BPC为主。
联合化疗除注意骨髓储备功能外,应避免骨髓毒性叠加的药物并用,或适当减少并用时的剂量。
见表1。
由于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半衰期短,而红细胞的半衰期较长(120天)。
故红细胞系干细胞的减少情况不容易在外周循环池中表现出来治疗1.化疗引起贫血的防治1) 补充铁剂鼓励病人多休息,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必要时吸氧使血氧饱和度≥90%,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加强营养。
多数患者虽然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正常, 但存在着铁代谢紊乱,主要为铁的利用障碍。
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uEPO ) 治疗, 即可解除铁利用障碍, 从而有效地消耗体内储存铁。
如果总铁量不足,势必使红系造血亦受到一定限制。
根据临床观察, 包括网织红细胞和造血功能检测, 若血清铁< 100Lg/L , 单用铁剂血红蛋白(Hgb) 不升, 给予rHuEPO , 同时补铁效果显著。
至于对铁剂如何选用, 最近,Ballard 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口服硫酸亚铁或每周注射右旋糖酐铁100 mg 均不如单次输注总剂量的右旋糖酐铁的效果好, 总剂量=4.08 ×体重(kg)×[ 15- 开始治疗时血红蛋白的值(g% ) ]mg。
2) 输血指征肿瘤病人贫血多为慢性起病和骨髓功能低下所致,Hgb 100 g/L 以上时无输血指征。
Hgb< 85 g/L 时,应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如极度疲劳、头晕头痛、心动过速、低血压及心脏缺血表现,可考虑输浓缩红细胞。
Hgb<70g/L,且血容量正常时,通常需输注浓缩红细胞,只有肿瘤病人有活动性出血,需要同时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时,才考虑输全血。
3) 促红细胞生成素随着EPO 基因工程产物rHuEPO 的合成,EPO 开始广泛用于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治疗。
应用目的有:(1) 用于合并贫血的肿瘤患者可以为其顺利完成化疗提供保障;(2) 化疗的同时使用rHuEPO 可以预防贫血发生;(3) 治疗化疗后出现的贫血;(4) rHuEPO 与其它造血细胞刺激因子合用对缓解化疗所致的多源性骨髓抑制具有协同作用;(5) 骨髓移植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预处理后同时应用rHuEPO 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以增加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量,缩短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时间。
应用rHuEPO 须符合如下条件,红细胞比(Hct)<30%或Hgb<90g/L 加上以下5项中的任何一项:(1) 正在接受化疗或放疗;(2) 骨髓受肿瘤侵犯;(3)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4) 转铁蛋白饱和率< 20%; (5) 血清铁>100 ng/ml。
rHuEPO 剂量为100~150 U/k,每周3 次,2~4 周后起效,如果二周内Hct 增加4%,则剂量减少50%,如果4~6周后Hct 增加< 5%~ 6% 应提高剂量50%。
最大剂量不超过300 U/k g, 每周3 次。
治疗过程中应每周测定Hct 直至超过30%,若Hct 已>36%或Hgb达到120g/L 以上,可考虑停药。
2.抗癌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血小板<100×109/L 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低于50×109/L 时,存在出血的危险性,可有皮肤、黏膜出血; 低于20×109/L 时, 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 低于10×109/L 则极高度危险。
1) 一般处理处理血小板9减少症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血小板< 50×109/L 时, 应减少活动, 预防损伤, 避免搬运重物, 防治便秘; (2) 维持收缩压在18. 7 kPa 以下, 预防颅内出血; (3) 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或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 (4) 避免肌肉注射等创伤性操作, 操作后必须局部按压5~ 10 分钟以上;(5) 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时可考虑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6) 血小板低于20×109/L 或有出血时可考虑输注血小板;(7) 输血小板后发生寒颤时应及时使用哌替啶。
2) 输血小板的指征输血小板依然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标准方法。
一般血小板低于20×109/L时, 有指征输注血小板, 但也有学者认为血小板10×109/L 以下时才考虑输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1~ 4小时后, 应评价血小板增加数量, 每输1 单位血小板一般会增加5~10×109/L 。
3) 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 ietin, TPO)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 ) 已进入临床, 它能降低患者因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严重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输注血小板量, 具有明显促进血小板恢复作用。
V adhan 等报道29 例妇科肿瘤患者接受rhTPO 治疗, 其合适剂量为1. 2 Lg/kg, 隔日1 次, 共4 次。
没有液体潴留、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其中1 例出现轻度的抗体滴度升高。
白细胞介素-11 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 批准用于临床, 也能减轻患者因抗癌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严重度和持续时间, 减少血小板的输注量, 促进血小板的恢复。
常用剂量为50Lg/kg。
主要毒副反应有液体潴留、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3.抗癌药物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防治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引起中性粒细胞最低值为第7~ 14天, 一般8 天后可恢复; 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引起中性粒细胞最低值为第10~ 14 天, 第21~ 24 天恢复。
周围白细胞低于4×109/L 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2×109/L 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0. 5×109/L ,称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体温超过38℃, 常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有时发热是唯一的可靠体征。
常见的感染部位有呼吸道、皮肤黏膜、肛周、会阴、尿道以及各种导管、引流管放置处, 也可伴有口腔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继发感染。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起病急骤, 易在2~ 4 天内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
口腔、咽喉、直肠、肛门、阴道或子宫等黏膜均可有坏死性溃疡,并迅速进展至脓毒血症。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引发脓毒败血症时, 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极高,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一般处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处理重在预防。
减少由外源性微生物引起感染的危险性, 避免接触不卫生的水果、蔬菜和其它植物、动物及其排泄物、疫苗接种过的人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 如水痘、带状疱疹、流感及普通感冒等)。
医护人员检查病人前必须洗手, 严防交叉感染。
病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 做到饭后漱口及口腔护理, 加强大小便后会阴部清洁, 每天洗澡。
预防皮肤和黏膜的创伤, 正确处理伤口。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或缺乏症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检查并尽可能发现感染病灶及感染; (2)常规进行尿、血培养、中心静脉置管或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 (3) 拍摄胸片, 每天或隔天检查血常规; (4) 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更换抗生素。
常规治疗中一些常用的口服药物①地榆升白片能刺激骨髓造血,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增加血细胞的生成数量,有效提高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水平。
放、化疗可导致肿瘤患者骨髓抑制,其造血微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地榆升白片能防止放、化疗对骨髓造血细胞DNA的损伤,并且具有保护造血微环境的作用。
临床观察中发现,在放、化疗开始时即配合地榆升白片使用,用于防止因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起到了良好的疗效。
② 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③ 茜草双酯系茜草有效成分茜草酸衍生物,能加速成熟白细胞释放,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④ 小檗胺系小檗属植物分离得到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加末梢血白细胞⑤ 中医常用升白复方制剂有愚鲁汤、保元汤、十全大补口服液、六味地黄口服液、升白丸、乌鸡白凤2) 严重骨髓抑制采用CSF+常规药物治疗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 ) 有惠尔血(Filgrastim ) 和格拉诺赛特(Granocyte) 等。
本药的主要作用:(1) 刺激骨髓CFU-G 向成熟粒细胞分化、增殖;(2) 促进骨髓成熟粒细胞向外周血释放促进骨髓成熟粒细胞向外周血释放(3) 激活成熟粒细胞的功能,延长其寿命;(4) 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向外周血释放。
由于骨髓造血细胞并不均处于增殖期,一般抗癌药引起的骨髓抑制并不严重,但少数抗癌药如:烷化剂、亚硝脲类药物对增殖及不增殖的造血细胞均有影响,容易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
因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所以,当白细胞降至正常以下要积极采取有效治疗,确保患者在短期内升至正常范围内,完成肿瘤治疗的预期目标。
轻度的骨髓抑制可以采用口服常规升白细胞药物来治疗。
例如利血生、鲨肝醇茜草双酯系茜草以及一些中药复方制剂地榆升白片,升白丸、乌鸡白凤丸、健脾益肾冲剂、长安升白冲剂、升白片、参芪片、养血升来治疗。